醫療組長如何管理醫療組;醫療組長如何管理醫療組員
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維護環境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按照《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相關要求,成立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其成員及職責具體如下:
成員: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職 責:
1、醫療廢物管理實行管理責任制,醫院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
2、切實履行職責,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我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3、各科主任、護士長負責落實并執行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履行工作職責,并對意外發生能作出應急反應。
4、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立即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并及時調動人員進行緊急處理。
5、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預防保健科)負責組織全院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的培訓。
6、后勤負責對醫療廢物內部運送和暫存地進行管理,提供醫療廢物包裝箱、容器、警示標簽和有關設施,負責醫療廢物交接工作,保存好相關資料備查,協助組織相關培訓。
7、預防保健科工作人員檢查指導相關工作,對醫療廢物管理進行監督檢查,并針對檢查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8、分析處理醫療廢物管理中的其它問題,并組織解決。
手術分級管理工作制度
為確保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維護患者合法權益,規范手術及有創操作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衛健委“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XX市衛健局制定的“XX市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規范(暫行)”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結合醫院分級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手術及有創操作分類與分級
手術及有創操作指各類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介入治療(以下統稱手術)。
(一)手術分類
1、常規手術指手術對象為一般群眾或普通患者且無司法糾紛或糾紛隱患的擇期手術病例。
2、急診手術。
3、特殊手術:凡屬下列之一的視為特殊手術。
① 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X、臺同胞的。
② 被手術者系特殊保健對象如高級干部、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派負責人。
③ 各種原因導致毀容或致殘的。
④ 可能引起司法糾紛的。
⑤ 同一病人24小時內需再次手術的。
⑥ 外院醫師來院參加手術者。
(二)手術分級 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將分為四級:
1、一級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2、二級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3、三級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4、四級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與手術權限
(一)手術醫師分級:依據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年限等,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
1、住院醫師:① 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碩士畢業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② 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碩士畢業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醫師:① 低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② 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3、副主任醫師:① 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② 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4、主任醫師:① 低年資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② 高年資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二)各級醫師手術權限
1、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并熟練掌握一級手術。
2、高年資住院醫師:主持一級手術,并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
3、低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一、二級手術。
4、高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一、二、三級手術。
5、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6、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主任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7、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及重XX技術、新項目手術,以及經主管部門批準,主持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8、對資格準入技術,除必須符合上述規定外,手術主持人還必須是已獲得相應專項手術的準入資格者。
9、新聘任各級醫師開展手術前應有高一級醫師帶教考核一定例數的手術,或由醫院專家委員會進行考核認定。
10、任何級別手術醫師的手術權限均不可超出所受聘醫院的手術權限。
11、特殊情況,個別高年資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經醫院專家組考核評定后可以從事高一級別的手術。
三、手術科室分級。依據專科醫師水平及人員數量分類分級。
(一)從事所有級別手術科室:需具備本專業1名高年資副主任醫師以上及相應醫療梯隊。
(二)從事三級以下手術科室:需具備本專業1名副主任醫師以上及相應醫療梯隊。
(三)從事二級以下手術科室:需具備本專業1名高年資主治醫師及相應醫療梯隊。
(四)新增設的手術科室:需經醫學會專業委員會考核達標后確定為相應級別手術科室。
四、手術審批權限
手術審批權限指對擬施行的不同級別手術及不同情況、不同類別手術的審批權限。手術通知單應在規定時限內,送達科、供應室、醫務部。醫務部定期核查。
(一) 常規手術
1、四級手術:報醫務部審核,醫務部組織全院性術前討論,由分管副院長或院長審批,由科主任簽發手術通知單。
2、三級手術:由科主任組織全科進行術前討論,由科主任審批,醫療組長或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
3、二級手術:由醫療組長組織在醫療組內進行術前討論,由醫療組長或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審批,由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
4、一級手術:主治醫師以上審批并簽發手術通知單。
(二) 急診手術
1、急診手術的級別在值班醫生權限級別內時,可通知并施行手術。
2、若屬高風險手術或預期手術超出自己手術權限級別時,應緊急上報醫療組長或責任規定的上級醫師審批,需要時再逐級上報。
3、原則上應由具備實施手術的相應級別的醫師主持手術,但在需緊急搶救生命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值班醫師主持搶救手術。
4、急診手術中如發現需施行的手術超出本人手術權限時,應立即口頭請示。
5、在急診或緊急情況下,為搶救病員生命,經治醫師應當機立斷,積極搶救,可委托他人通知相關的上級醫生到場參加指導,并及時向上級醫師和總值班匯報,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三)特殊手術
1、特殊手術須經全院相關專業專家討論,科主任簽字報醫務部審核,由業務院長或院長審批,同時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由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
2、院外專家來我院會診手術者,需按我院“關于下發邀請院外專家會診的規定的通知”的有關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四)資格準入技術
資格準入技術指按市級或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需要專項手術資格認證或授權的手術。由市級或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認可的專業學術機構向醫院以及手術醫師頌發專項手術資格準入證書或授權證明。已取得相應類別手術資格準入的手術醫師才具有支持資格準入手術的權限。任何級別的資格準入手術均由院長審批,分管院長簽發手術通知單。
(五)、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
1、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重大手術、致殘手術報醫務部或業務副院長審批。
2、高風險的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由醫院上報市衛健局審批。
五、手術醫師資格準入與取消
根據手術醫師從事專業、手術資格以及實際操作技能等,應明確手術醫師可主持開展的手術項目,并實行動態管理。
(一)資格準入:各級醫師具有相應手術分級申報資格,同時具備下列條件者可獲得相應手術資格準入:作為一助完成例數>15例;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例數>5例者;該類手術操作及治療過程中無嚴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經科室兩級評議通過后上報醫務部備案。
(二)資格取消:對于同一項手術操作一年內連續發生兩起及以上嚴重并發癥或醫療糾紛者,取消其該項手術資格。
(三)對取消資格者,當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例數>5例;該類手術操作及治療過程中無嚴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時,再次經評定獲得資格準入。
六、罰則
1、未遵照本制度,擅自越級手術,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手術當事人員全部承擔,扣除科室績效工資1000元、當事人員各記不良執業行為計分1-3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發現一起,罰責任醫生200元,扣科室績效工資400元,當事責任醫師及不良執業行為計1分。
2、手術室對手術準入具有審核權,無相應審批簽字者不得進行手術,護士長或主班護士有權拒絕無對應手術級別資質的醫師主持手術。對因審查不力出現越級手術者,罰護士長或值班護士200元。
3、外院專家來院手術申請表或通知單,無科主任簽字的,醫務部不得審批,否則按每例500元處罰醫務部。
4、科按資質及排班情況安排醫師手術臺次。凡拒絕為中小手術局麻者,罰款100元。
七、附則
本制度從6月1日起執行,已下發的《術前病例討論制度》和《圍手術期管理實施細則》等和本管理制度有沖突的,以本制度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