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醫療—四川省醫療保障信息平臺
新中國成立75周年四川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綜述
10月20日,成都市民張敏通過“四川省互聯網總醫院”微信公眾號,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科專家進行咨詢。足不出戶,張敏便得到了專家的專業建議,還可享受報告解讀、自助開單、電子處方藥品配送、AI預問診等一站式互聯色醫療服務。
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致力于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穩步提升,全省衛生健康事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這是加速擴容的七十五年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大健康”理念融入各行各業
這是加速擴容的75年,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擴容下沉,“大健康”理念融入各行各業。
蘭桂林是瀘州市瀘縣云龍鎮英雄村的大學生鄉村醫生,上崗一年,他為村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提供連續、綜合的健康照護,重點管理慢性疾病患者,獲得了村民的廣泛認可。
像蘭桂林一樣的大學生鄉村醫生,在四川還有許多。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自2023年起,四川拿出近千個編制用于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此外,四川還開展“組團式”幫扶、“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識上高原、“萬名醫護走基層”等八大幫扶工程,選派6000余名專科醫師加入“家醫團隊”,組織4萬余名專家和志愿者深入基層服務,累計惠及群眾5000余萬人次。
為實現“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目標,四川不斷加強基層醫療網絡建設。其中,四川啟動省醫學中心和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天府醫院設立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并落地山東省立醫院瀘州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等項目;90家縣醫院被納入“千縣工程”,302家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完成建設。
同時,四川不斷擴大健康服務“陣營”。醫療資源數量持續增長,1950年初,四川僅有195個醫療衛生機構、1972張病床和2719名工作人員,到2023年底,全省醫療機構總數已增至74980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2021—2023年,四川新增6位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等頂尖專家,此外,通過“天府青城計劃”培養了83名醫療衛生領軍人才,869名首席專家、名中醫、中青年骨干在“衛生健康英才計劃”中脫穎而出,全省醫療水平顯著提升。
“大健康”概念也在不斷外延。新中國成立之初,群眾性衛生活動主要聚焦環境衛生治理。如今,四川正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積極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健康理念融入各行各業——多地為貨車司機等人群建立“暖心之家”,提供休息、餐飲、醫療急救、技能培訓及中醫理療服務;成都高新區引入“企業首席健康官”制度,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務;雅安市的健康企業組建跑步團,上百名員工爭當“健康達人”……
2014年至今,四川持續推動健康縣區建設,已建和在建健康縣區達到131個,多個健康縣區開展健康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主題活動,創建健康村(社區)、健康家庭、健康機關、健康企業等多元健康場所。
這是守正創新的七十五年
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織牢織密公共衛生健康網
這是守正創新的75年,一邊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一邊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織牢織密健康防護網。
近幾天,“第二屆煙火成都藥膳大賽”火熱開展,柚子雞、蓮實美容羹等藥膳佳品展現出“中醫藥+美食”的獨特風味。今年6月,四川首個面向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人工智能診療系統在綿陽市游仙區上線試運行,“中醫藥+”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承載著中醫藥振興發展的責任與使命,75年來,四川中醫藥歷經初步發展、振興發展和快速發展階段。1956年,成都中醫學院作為全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應運而生;1987年,四川省中醫管理局掛牌,成為全國首個具有獨立管理職能的省級中醫管理機構;1997年,四川率先出臺地方性中醫藥法規;1999年,全國首個部省共建的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在四川落地……
2006年,四川確定建設中醫藥強省的總體目標,2015年在全國創新提出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發展模式,2021年獲批為西部唯一的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此后又不斷取得突破——在全國率先開展中醫藥院士后備人才培育工程、實現本土中醫藥領域院士“零”的突破、成立國內首家中醫藥轉化醫學院。
除了振興中醫藥,四川還不斷織牢織密公共衛生健康網。1996年全省消滅絲蟲病、2000年實現全省無脊髓灰質炎、2003年以來無白喉病例報告……四川衛生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不斷完善,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衛生應急隊伍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已建立以3支國家隊為龍頭、8支省級隊伍為支撐、500余支市縣隊為骨干的衛生應急體系。在應對省內多次重大地震、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等時,四川始終堅持生命至上、科學救治,還積極伸出援手,派出精兵強將協助完成省外乃至國外的救援任務。2023年,四川實現法定傳染病信息自動交換,多地多部門聯動構筑聯防聯控嚴密防線,保障了成都大運會等多項重要賽事舉辦。
同時,四川援外醫療隊始終堅守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前沿陣地。自1976年首次派遣醫療隊前往莫桑比克以來,截至目前,四川陸續向9個國家派遣90批援外醫療隊,累計派出人員1052人次,診治患者超過700萬人次,是我國唯一承擔向葡語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的省份,也是全國派遣醫療隊所赴國家數最多的省份。面對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等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時,四川醫療隊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與3個對口醫院建立合作機制,在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成立智能腔鏡培訓中心,在幾內亞比紹建立該國首個遠程診療平臺。
這是提質增效的七十五年
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不斷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這是提質增效的7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提升,分級診療、精準診療助力綜合醫改取得成效。
“不用去縣醫院拆線、取鋼針,在‘家門口’的鄉鎮衛生院就能完成。”日前,攀枝花市米易縣醫共體白馬鎮分院門診大廳,患者楊正宗介紹,此前他手指被砸,白馬鎮分院派出醫療團隊初步處理后,通過轉診機制將其轉至上級醫院救治,后續治療則都在鄉鎮衛生院?!叭缃癯鲩T兩三公里,就能在白馬鎮中心衛生院的‘延伸門診’里找到縣級醫院醫生看病,還能做CT,看病不必回回往縣上、市上跑?!?/p>
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優質醫療資源,得益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過去,米易縣也曾面臨醫療資源不均衡、城鄉差距較大、患者外流等問題,整體醫療水平比較落后。2018年,米易縣先行先試開展醫共體建設,2019年被納入全國首批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當前,四川在137個縣(市、區)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也全面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助力分級診療高效實施。
作為全國首個全域實施分級診療的人口大省,為構建“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醫療服務體系,四川采取了多項措施,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2015年,通過集中采購和全民預防保健措施,有效控制醫藥費用;2021年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建高地、登高峰”“重均衡、促發展”“補短板、強基層”,縱深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此外,四川還創建多家智慧醫院,穩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2023年,四川分級診療上下轉診人次居全國第2位,近5年持續增加,分級診療成效顯著。
四川還在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上發力。
診療水平再提升。著力傳統診療技術與計算機、分子生物學等現代科技交叉融合,給臨床診斷治療能力的提高增添新動力。積極推動微創治療、接入治療、3D打印、人工智能等現代醫療臨床應用,在慢病診療、器官移植、惡性腫瘤診療、燒傷治療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外科手術微創化、內科治療外科化、介入治療常態化等方面水平不斷提高。
就醫服務再上新。自2023年5月起,四川啟動“改善就醫體驗”行動,推廣分時段預約診療和集中預約服務,設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務中心,推行“一次掛號管三天”,并建立一站式門診服務中心。多個醫院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西部地區醫院提供“危重癥院間預約轉診平臺”,四川省人民醫院打造集患者管理、床位管理和術前檢查管理于一體的服務集群,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則通過智慧醫院實現“全流程無感就醫”。
精準守護重點人群。自2022年起,四川創新實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這一“四川實踐”已在全國推廣。同時,四川還為數百萬農村適齡婦女免費提供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服務,實現全省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全覆蓋,持續推進婦兒健康的民生保障措施。
不久前,四川明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方向——加快分級診療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培育衛生健康新質生產力,重點健全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醫藥服務體系、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奮力推動四川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
數說健康四川75年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四川著力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總量持續增長,醫療技術能力持續提高,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2023年的78.5歲。
一、居民健康水平持續上升
●全省政府衛生支出從2008年的179.83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6.78億元,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從 2008 年的 40.72%降至 2023 年的26.83%
2023年——
●孕產婦死亡率12.77/10萬,連續7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嬰兒死亡率3.90‰,連續16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超過900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管理
2021—2023年——
●全省共計分別為316.85萬名、284.47萬名農村婦女免費提供宮頸癌、乳腺癌篩查
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獲批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和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在省人民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設置3個省醫學中心
●137個縣(市、區)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全省“3+11”試點市建立37個醫療集團
截至2024年8月底——
●全省累計創建國家臨床重點???35個
截至目前——
●已打造16個委市共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市樣板
●已建省互聯網總醫院和市(州)互聯網分院
截至2023年末——
●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為74980個,居全國第4
●床位數70.86萬張,每千人口床位數8.47張,居全國第2
●衛生人員總數92.61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4.03萬人,居全國第5
●三級醫院數量全國第1
●民營醫院數量全國第3
●全省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次均費用連續13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建成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302個
2023年——
●分級診療上下轉診人次全國第2,近5年持續增加
三、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升
截至2023年末——
●全省63個血吸蟲病流行區全部達到消除標準
●32個大骨節病病區縣全部達到消除標準
●建成全球唯一一支高原緊急醫學救援隊、建設全球首支非軍方應急醫療隊、首批建成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自1976年以來,向9個國家共派遣86批醫療隊,累計派出隊員1004人次
四、中醫藥強省提質增速
2021年——
●四川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
截至2023年末——
●99.3%的縣設置公立中醫醫院
●10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中醫館
●中醫醫療機構數、中醫年診療量均居全國第1
●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試點項目3個,數量居全國第1
●全省中藥材品種數、常用藥材品種數、道地藥材品種數為全國第1
(武茹玉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
人均預期壽命達78.5歲 四川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
“人均壽命提升至78.5歲,個人衛生支出占比從40.72%下降到26.83%,孕產婦死亡率連續7年低于全國平均……”數據的變化反映著事件的發展趨勢,今天,記者從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獲悉,在四川省衛生健康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省衛生健康委公布了一組醫療衛生相關的大數據。數據顯示,近年來,四川省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總量持續增長,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
記者了解到,四川省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35歲提升至2023年的78.5歲,全省政府衛生支出從2008年的179.83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6.78億元;個人衛生支出占比從2008年的40.72%下降到2023年的26.83%。2023年,四川省孕產婦死亡率為12.77/10萬,連續7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嬰兒死亡率3.90%,連續16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3年,全省為超過900萬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管理,截至2023年末,四川省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447家,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4346個。2021到2023年,全省共計分別為316.85萬名、284.47萬名農村婦女免費提供官頸癌、乳腺癌篩查。
目前,四川137個縣(市、區)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共建成37個醫療集團。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累計創建國家臨床重點???35個,共有9家中央在川和委(局)直屬醫療機構接入省互聯網總醫院,15個市(州)建成互聯網分院,其中9個市(州)互聯網分院已對接省互聯網總醫院。
2023年全省公立醫院藥占比、耗占比分別下降至24.11%、13.18%;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為74980個,居全國第4。床位數70.86萬張,每千人口床位數8.47張,三級醫院數量全國第1;全省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次均費用連續13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2023年末,四川99.3%的縣設置公立中醫醫院,100%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中醫館。中醫醫療機構數、中醫年診療量全國第1。全省中藥材品種數、常用藥材品種數、道地藥材品種數全國第1,擁有80個國家中醫優勢???,數量全國第1。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胡瑰瑋 圖省衛生健康委提供 責任編輯 常莉娟 編輯 戴艾岑
四川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全省試點實施方案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胡旭陽
今年3月,四川被國家醫保局確定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份。按照國家改革試點要求,經報省政府同意,四川省醫保局等八部門近日正式印發《四川省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川醫保發〔2024〕8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堅持準確把握醫保基金安全和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關系,把保障醫保基金安全作為調價首要條件,在全省加快建立科學確定、動態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持續發揮促進醫保資源合理規劃和使用的功能。
《實施方案》明確要通過2年左右的試點,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新機制,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省性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并提出了“5+5+4”的政策框架。
《實施方案》明確了5項改革任務,圍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總量調控、分類形成、動態調整、監測考核”等方面建立5大新機制,即建立目標導向的價格項目管理機制、更可持續的價格管理總量調控機制、規范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嚴密高效的價格監測考核機制。
《實施方案》明確了5項支撐體系,通過持續優化價區管理模式、強化與醫保支付政策協同、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及程序、加強價格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融合全省和樂山改革試點等舉措,持續完善全省改革試點支撐體系,穩妥有序推進改革試點。
《實施方案》明確了4項配套措施,協同推進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醫療行業綜合監管、完善公立醫療機構政府投入機制、銜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增強改革試點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形成更大的綜合效應。
《實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本文來自【四川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