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行業—風險投資行業
新一輪經濟復蘇,投資哪些行業機遇較大?
新一輪經濟復蘇,投資哪些行業機遇較大?
在新一輪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投資機遇的把握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熱點。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發展趨勢,以下行業可能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
TMT領域
數字經濟的推動: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TMT領域(科技、媒體和電信)將獲得更多的增長動力。政策支持和科技進步將推動這一領域的持續繁榮。
人工智能的應用擴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正在不斷擴展,從自動駕駛到智能制造,AI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相關企業帶來更多的增長機會。
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復蘇:互聯網平臺經濟在經歷調整后,有望在新的監管環境下迎來復蘇,特別是在電商、在線教育等領域。
新能源與電動汽車
新能源車的政策支持: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包括購車補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這將促進新能源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張。
電動汽車的技術突破:隨著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的性能和成本效益將大幅提升,吸引更多消費者選擇電動車。
消費升級
高品質消費需求增加: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高品質、個性化的消費產品需求日益增長,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服務消費的興起:旅游、教育、醫療等服務性消費領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這些行業的消費需求有望快速恢復。
制造與工業升級
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等領域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帶動整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供應鏈的優化: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供應鏈效率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相關技術和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健康醫療
生物醫藥的創新:創新藥、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將繼續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特別是在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的背景下,醫療健康產業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基礎設施與房地產
新型城鎮化建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帶來大量的投資機會。
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年的調控后,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合理的投資策略可能會帶來不錯的回報。
總的來說,新一輪經濟復蘇為多個行業帶來了投資機遇。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同時,分散投資、長期投資的策略將有助于降低風險并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疫情如何影響投資行業?不確定性背后或將啟動新周期
聚焦硬科技領域的投資人曾瑋目前處于被動“休息”狀態。
“機構本身募不到錢,項目退出難,再加上投資項目估值對標二級市場越來越貴,目前已經幾乎找不到合適出手的項目了。”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22年第一季度,受國際局勢與國內疫情反復的影響,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節奏明顯放緩。據清科創業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2155起投資,同比下降27.5%;披露投資金額為1968.2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7.1%。與2021年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大額案例占比有所下降,投資規模超過10億的投資案例數占比由1.7%下降至1.2%,投資金額占比由42.3%下降至33.6%。
但也有投資人對記者表示,現在正是下一個周期的開始。與此同時,細分行業投資集中度凸顯,2022年近80%的投資案例集中在前五大行業,其中,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三大行業的投資案例數均過400起。
行業擔憂情緒蔓延
從投資幣種看,清科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人民幣投資金額和案例數分別為1509.44億和1923起,同比分別下降26.0%、21.7%;外幣投資和案例數分別為458.77億和232起,同比分別下降72.7%和55.1%。
從數據看,外幣投資降幅較大,其案例數和金額的下降同比是人民幣投資的2.5倍和2.8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美方對中概股監管不斷收緊,中企赴美上市進程緩慢;二是SEC對《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開始執行落實,在美已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風險加劇,股價也集體受挫,美元基金退出渠道受阻。在此背景下,美元基金退出端的悲觀情緒向前端傳導,其投資隨之進入迷茫期,致使外幣投資案例數和金額銳減。
2022年私募股權投資速度的下滑,也有2021年投資交易額新高有關。貝恩公司4月26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年投資交易額創下十年新高,中國市場的投資交易額和交易量均保持活躍,成長型投資繼續主導投資市場,占2021年全年交易總額的65%。交易倍數也為連續第二年上升,從2020年的17.4x上升到18.3x。2021年下半年,投資熱點轉向半導體、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而傳統線上服務和電商行業逐漸降溫。
但與此同時,募資與退出規模在2021年下半年大幅下降,創下五年來新低。面對地緣政治不確定和經濟下行壓力,報告認為,2022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將面臨不少挑戰。貝恩調研顯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政策不確定性加重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由于投資者觀望情緒較濃、股票市場回調所引起的賣方和買方之間估值預期的差距拉大,投資交易活動或將放緩。
在復雜的背景之下,今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在微博發文稱,疫情反復,這段時間大家都很煎熬壓抑,建議“簡化工作,很多沒必要的人與事,認真思考與分析后必須更加簡化優化,輕重緩急;加大自己興趣愛好的時間投入,只為了保持自己心智的健康;遠離新聞,拉長對宏觀環境判斷的時間軸;加大對身體健康的投入力度;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局部行業仍保持熱度
從不同市場看,2022年第一季度早期投資、VC、PE市場投資總量均同比下降。其中,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金額同比下降超過47%,早期投資市場的投資案例數下降超過44%。
從行業分布來看,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行業集中度較高,近80%的投資案例集中在前五大行業。其中,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三大行業的投資案例數均過400起,投資規模也均超過300億元,相對優勢十分明顯。
另外,從細分領域看,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早期投資的機械制造行業投資案例增長快,而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本季度在汽車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投資案例數同比分別增長137.5%和31.6%。從大額案例看,汽車行業大額案例企業也不在少數,如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新能源B輪融資近50億,文遠知行和集度汽車融資規模也高達4億美元。
物流與機器人領域也是今年熱門投資賽道。剛剛完成Pre-A輪融資的捷象靈越創始人兼CEO呂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疫情的影響肯定是會給一些創業企業帶來一定困難,作為硬科技的創業者來說,在其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服務于民生行業的物流機器人。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前沿科技基金總經理任博冰對記者表示,今年PEVC整體速度下降,這正是上一個周期的結束,也是下一個周期的開始。對于前沿科技賽道來說,今年反而是一個好年,從需求角度來講,因為各種不同的動態不確定性因素,反而加強了投資行業對智能化、無人化主題的重視。
另外從供給方來講,任博冰稱,最近一到兩年前沿科技里科學技術的交叉,產品的跨行業交叉等,反而可能帶來一些新的機會,只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創業者較少。所以,從早期或極早期的角度來講,機構一方面反而會增加對企業的投資速度,另一方面可能還會相對更多地參與到整個增量市場,去參與孵化和鼓勵更多創業者來加入新一波周期的創業浪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