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醫療大數據的應用與發展
金小桃:三方面做好未來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
(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后要更加注重問題導向,促進高質量發展;注重新型前沿技術和形成新的動力;更加注重中西醫結合等,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年7月28日,在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健康中國論壇上,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對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的認識與今后發展的一些思考做了主旨發言。
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線上發言。
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模式,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加強互聯網健康服務監管等。
金小桃會長提到,幾年來的實踐,都充分說明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是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提高群眾獲得感的有效行動,是促進大健康事業產業融合發展,有效貢獻數字經濟的新動力。我們應在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和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金小桃會長對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今后的發展做了三方面的思考:
更加注重問題導向,促進高質量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這幾年取得了很明顯的進展,但其發展的質量、效益以及與政府、市場、社會、公眾的期望還有差距,還有可提高的空間,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希望通過新的舉措,推動新的高質量發展,包括數據的質量、數據的安全、服務質量等方面;高效益發展,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水平發展,包括新技術應用水平、新模式探索水平、新特點展示水平、新功能應用水平等,從而推動大數據應用和“互聯網+服務”提高到新的水平。
更加注重新型前沿技術和形成新的動力。當今時代,新興前沿技術甚至顛覆技術的發展,給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帶來了新挑戰新機遇,也賦予了新動力和新希望。建議一要高度重視借助新興前沿技術,包括5G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來武裝和改造業態;二是要重視交叉和融合問題,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跨邊界的協同聯合創新;三是充分認識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對于健康紅利、經濟紅利、技術紅利方面的貢獻,努力適應數字時代、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規律,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更大的份額。
更加注重中西醫結合,打造中國特色。數千年中華民族和文明的發展中,形成了中醫藥瑰寶,中醫藥特色。一是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指示當中的守正創新等等重要內容,加強中醫藥的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二是要在中西醫結合并重上下功夫,發揮各自特長,又互相融合,借助數字化和互聯網+服務,打造新模式,新特色;三是要堅持針對實際,創作中國特色,包括目標任務的階段性、過渡性、終極性的設定和調整,包括政策法規體系的完善,包括標準體系的健全,包括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
金小桃會長提出,做到以上內容,真正走出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服務”新路子,從而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三屆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共謀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新機遇、新路徑
第三屆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7月17日在北京舉辦。 論壇主辦方供圖
第三屆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7月17日在北京舉辦。 論壇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 李純)第三屆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17日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健康醫療大數據新途徑:創新引領·驅動發展”為主題,邀請來自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計算機、數學與統計等多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共同探討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共謀后疫情時代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健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效率廣度和能力優勢,在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助力,也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走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杰在論壇視頻致辭中表示,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在健康醫療大數據上具有天然優勢。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依托我國領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分析應用在疫情監控、密切接觸者追蹤、復工復產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加速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變革。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劉文先認為,從疫情發生到常態化防控,再到后疫情時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未來補短板,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他指出,在未來5年中,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應搶抓國家新基建的機遇,夯實數字健康發展的基礎。此外,還應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數字健康新服務模式,打造數字健康產業發展的新業態,多方協同構建科學的治理體系、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越來越受到專家的重視,也受到我們百姓的重視。”中國醫院協會秘書長田家政說,要認識并重視健康醫療大數據在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值得研究的內容,特別是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這就要求我們在推動建成醫療大數據應用時,高度重視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詹啟敏看來,醫學科技的重大成果也是“國之重器”。今天人們應當從更高的高度、更寬的維度來認識健康,不只是民生問題,其與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際關系也有著密切聯系。學科交叉和科技創新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健康數據科學這一前沿交叉學科將促進數據賦能醫學、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他也提到,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同樣面臨許多挑戰,首當其沖便是信息孤島問題。是否要建立國家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人們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了很長時間。
其次是數據的質量問題,詹啟敏認為,其發展應包括幾方面:一是推動醫學研究范式的轉變,包括實驗范式、理論范式、法制范式;二是構建公共健康保障的模式,在重大慢病管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健康數據科學的作用;三是研究成果一定要落地,提升醫學實踐的能力轉化。
最后是完善健康醫療數據的治理體系,一方面要體現其價值,另一方面要管控其風險。“我們還是要有底線思維。”詹啟敏說。
本屆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承辦,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江)、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及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大數據和數字化醫療分會協辦。
據知,北京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旨在踐行健康中國理念、促進多方跨界融合、尋找健康醫療大數據新機遇、激發行業新活力,已于2018、2019年連續舉辦兩屆,為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搭建高水平的跨界交流平臺,受到來自政、產、學、研、用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好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