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北方健康醫療要破產了嗎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隱私計算與數據對撞中心正式發布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2021年12月10日,在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保險專委會2021年學術年會上,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簡稱“北方中心”)隱私計算與數據對撞中心正式發布,將為進一步完善全民醫保體系,為健康醫療大數據賦能商保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圖 | 北方中心隱私計算與數據對撞中心發布儀式
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副主任秦凱世,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薛付忠,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高菁,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友剛,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方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小寧,北京萬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李法根,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姚凱共同啟動了北方中心隱私計算與數據對撞中心。
該數據對撞中心是在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的指導下,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及北方健康的科研分析及數據治理能力打造,旨在進一步完善全民醫保體系,有效降低人民群眾的醫療負擔,解決不同數據所有單位進行數據協作時的安全隱患,實現面向保險客戶的投保、理賠等環節的快捷服務。
據了解,依托數據對撞中心“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的隱私計算對撞平臺與規則引擎,保險公司可全面安全對接省內多家醫院數據,通過隱私計算技術對健康醫療、投保理賠數據的安全密文融合計算,利用智能合約實現數據一次性使用后立刻銷毀,有效、安全、快速獲取核保、核賠判斷結果。此外,保險公司還可擴大數據查詢范圍,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體檢中心、在線醫療平臺、在線購藥平臺等數據,從而保證信息的全面性、統一性、可信性、時效性、經濟性、安全性。
依托數據對撞中心,通過將醫療機構的數據與保險機構進行連接、融合、對撞與保護,不僅可以極大提高核保核賠效率及準確性,增強保險公司風控能力;還可有效落實《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杜絕數據重復利用的溢出風險,有效保護數據所有者的權益;消費者則無需奔波,即可以“0”材料快速理賠,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醫院少人工。
圖 | 中國健康保險大數據產業聯盟(籌)簽約儀式
圖 | 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遲蔚蔚為聯盟發起單位授牌
為積極探索健康保險大數據產業發展新模式,大會還舉行了中國健康保險大數據產業聯盟(籌)簽約及授牌儀式。該產業聯盟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理委員會、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萬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致力于共同推動“健康醫療數據+健康保險數據”聯動合作,助力保險行業和大健康產業服務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呂文濤 通訊員 韓建民 報道
荷花“初”綻!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落成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通訊員 陳晴)“荷花”是濟南市花,以清雅的君子之風點綴著美麗泉城。在濟南西部的黃河沿岸,荷花形外觀的單體建筑銀光閃閃,格外顯眼。這座由中建五局承建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3號機房樓,猶如一朵正含苞待放“荷花”,將存儲山東、河北等6個省份約6億人口的健康醫療數據,打造為世界級、國內最先進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今天,中建五局山東公司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迎接初驗。未來,以“大數據科研創新”“醫藥器械大數據應用創新”“保險金融大數據應用創新”“互聯網醫院”“智慧康養生活”等為N個組團的產業園區將在這里匯集,實現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大數據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淤泥中拔節生長”
項目建設的首個難題是要解決“荷花”如何在“淤泥”中生長。項目位于黃河沖擊平原,距離黃河只有不到1公里,基坑開挖不到1米即可見到地下水,為儲存多余積水的坑中坑更是深挖至13米。項目團隊戲稱:在泥坑中“種荷花”。
基坑開挖階段,坑底及側壁便出現涌水現象,基坑及9個坑中坑坑壁出現了坍塌現象,項目管理人員第一時間全部到達一線,結合此前多次技術研討結果,迅速決策,摒棄傳統的降水井排水方法,決定采用鋼管支撐及沙袋護壁的方式“疏堵并行”。最終有效解決了12個坑中坑開挖難題,僅用10天完成最深到12米基坑開挖。自土方開挖開始至基坑降水結束,共降排水35萬方,為整個項目施工建設筑牢根基。
破解高空大懸挑施工難題
“相較于普通住宅不超3米的層高,大數據中心的平均層高達6.4米,樓體荷載力高達兩噸每平方米,相當于每平米需要承載一頭大象的重量。”項目經理郭克來介紹說。
超高的層高,意味著需要采用超標準、超常規的建設工藝。項目團隊7次召開轉進論證會,邀請30位專家現場研討,經過多次討論、計算、論證、再計算、荷載試壓的反復求證,采用高空三角型鋼支撐系統技術,順利破解高空大懸挑混凝土骨架施工難題,且該施工工藝獲得了山東省省級工程建設工法。
在4.4萬平方米的單體中,建設者裝設了435根達長45米樁基,且全部為高支模建設,最小的梁高達0.9米,最厚的梁高達1.8米,可與成人比肩,總架體長度可支設1.8公里的高架橋。
新技術刷新建設速度
主體建筑的“荷花”造型,由超長、超重的懸挑構鑄造完成。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助力大數據中心徇爛綻放。
荷花造型的外幕墻需要呈現出荷葉邊的曲面與弧度,項目采用施工盤扣支撐體系,搭設可固定不規則尺寸支架的環形架,以“高度靈活”應對截面的變化復雜,參與施工的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二,工期則縮短四分之一;在安裝框柱的過程中,利用方圓扣加固體系,僅需兩人就可完成操作,建造除墻體光滑,極大增加觀感質量;在分隔墻的施工過程中,選用了精度高、承載力好的AAC輕質隔墻板材等材料,提高裝配式技術應用,速度提高40%,裝配率達55%;使用角鋼支撐代替傳統鋼筋支撐,把獨自承重的厚重鋼筋變為“集體作戰”,增大了受力面積,在節約用量的同時保證筏板鋼筋支撐的安全性。
最終,項目部30天完成25000米樁基施工,2天完成10000方混凝土澆筑,120天完成主體建設,90天完成裝飾施工,45天完成幕墻鋁板安裝,365天完成土建工程。
一串數字的背后,是一支默默付出的團隊。離家僅十公里卻常“過家門而不入”的項目經理郭克來,為加快工期建設推遲婚期的項目總工任衛國、習慣于披星戴月的商務經理馬彩云……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7周歲的項目團隊,始終不失穩重、執著與信心,在砥礪前行中打磨著中建品牌。300多個日日夜夜里,中建五局山東公司秉承快速優質建造理念,發揚“以信為本”的企業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優做強城市大腦,確保了工程高質量完成。
來源:齊魯網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產業聯盟12月10日正式成立。 趙曉 攝
中新網濟南12月10日電 (趙曉)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產業聯盟10日在2021醫學數據科學大會上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北方中心“產業園區+產業數創中心+產業基金+產業聯盟”四位一體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生態構建,進入新發展階段。
位于山東濟南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是中國第一家正式落地的國家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此次成立的北方中心產業聯盟由北方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等共計12家醫療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涵蓋了醫養健康、人工智能、保險金融機構、生物醫藥、醫療信息化等健康醫療大數據上下游產業機構。
據主辦方介紹,未來,產業聯盟將圍繞北方中心建設,構建起“數據為源、資本為用、市場為本、產業為體”的共建、共享、共贏的創新生態聯盟,并依托北方中心這一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國家級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搭建數據融匯生態、數據治理生態、數據開放應用生態,打造形成國家級智庫、頂尖行業峰會及成果轉化平臺。目前,北方中心“產業園區+產業數創中心+產業基金+產業聯盟”四位一體的產業生態閉環已初步形成。
當天,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創新應用平臺同步在現場啟動。據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遲蔚蔚介紹,該平臺由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負責日常管理,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撐。平臺能提供大量歷史科研數據和國外公開數據資源共享,其中包括超過3000萬樣本量的全生命周期暴露組數據,300多萬生物信息學數據、TCGA、UK BioBank等20多個國外公開數據和多個跨組學整合數據庫。
遲蔚蔚說,平臺通過采用隱私計算、安全多方計算、邊緣計算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模型動”。在開展多中心研究過程中,本單位數據不離開本地,只匯總每個中心的計算結果,實現“數據不出域,一切運算均在協作中心內完成”。“科創平臺及其鏈接的眾多科研協作中心構成一個共建共享的醫學科研協作生態圈?!?/p>
此外,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還與北方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健康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示范應用項目,這標志著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首個數據運營示范項目正式落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