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怎么進入養老產業【我想進入養老行業】
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正式入行
今年夏天,一群特殊的人才進入了養老服務行業。
他們是來自山東女子學院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2024屆畢業生,也是國內首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
兩所高校一共不到一百人的首屆畢業生,幾乎人手多份offer,讓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人才面世即出圈。
養老服務行業需要更多高學歷、高素質人才。今年7月,教育部同意設置民政職業大學,這是我國民政領域第一所本科高校,該校首批設置的職業本科專業就包括智慧健康養老管理專業。
近日舉行的全國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議提出,要一體推進養老服務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下大力氣補齊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短板。
養老服務行業也能夠容納更多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就業。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開辟康養就業新領域,發展銀發經濟,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休閑、食品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業增長點。
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正式入行,職業發展前景如何,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據報道,今年5月份,有3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養老機構、企業,為山東女子學院的60多名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應屆本科生提供了400多個崗位。
“招聘企業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崗位涉及了養老行業的整個鏈條。”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林曼青說。
據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今年的32名畢業生中,除個別學生出國深造外,大部分同學都將進入養老行業工作,有的畢業生畢業時拿到了四份offer。
年輕、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給養老服務行業帶來了新鮮血液。2023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的養老服務人才狀況專項調查報告顯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年齡以41~55歲為主,社會人員是養老服務機構最主要的招聘來源,遠高于中職、高職、本科和研究院校的招聘來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就業狀況好,得益于高校與行業的緊密結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健勇介紹,該校正是在與一家養老服務集團開展產學合作的過程中,才逐漸萌生了開設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的想法。
目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多家養老服務公司簽署了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產學研協議,定向培養“養老規劃師”,實現學生從大一至大四年級的“由進到出”的全周期產學研實踐教育。
“大一同學著重在于養老服務管理的基礎崗位實踐;大二同學要試著在崗位上跟班學習,試著模仿工作中的養老人;大三要做到頂崗實習,積極做校外實踐;大四就要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單位,絲滑就業。”史健勇說。
伴隨今年畢業季全國首屆養老專業本科生就業情況火爆出圈,據報道,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今年招生160人,比去年增加40人,考生對該專業的認同度進一步提升。
養老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設置家政學、老年醫學等養老相關專業。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成為全國首批設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并于當年招生的本科院校。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已有33所高校開設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另外有十幾所高校開設了家政學專業,一百多所高校開設了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
“我當初報考這個專業,有一些顧慮:是不是將來畢業就只能做護理?工資會不會很低?”林曼青說,“四年的學習和實踐改變了我對養老行業的認知,這個行業屬于服務行業,除基礎的生活護理,還涉及活動策劃等,發揮空間很大。”
我國已設立了從中職到本科各個層次的養老人才培養體系,不同層次的專業各有側重。中職專業名稱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強調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傳統養老服務,主要面向服務崗位。高職專業名稱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比中職專業增加了管理內容,為學生從一線服務工作向管理崗位發展奠定基礎。本科專業名稱為養老服務管理,更加側重理論與管理能力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研究型及未來管理崗位的高層次人才。
“一門學科的發展程度取決于社會對這門學科的需要程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以家政學為例,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家政現代化與教育現代化的潮流都有一個共同的取向,都需要到生活當中去。當前時代背景下,家政學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個體生活質量是否提升、個體生活是否幸福,個體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會對家政服務產生巨大的需求。
科技深刻改變社會服務,智慧成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又一個關鍵詞。
近日,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為基礎設立民政職業大學。民政職業大學是民政部直屬的唯一一所本科層次高等院校,也是我國民政領域第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屬于職業本科大學定位。
民政職業大學首批設置智慧健康養老管理、社會工作、康復輔助器具技術、現代殯葬管理、婚姻服務與管理等5個職業本科專業,今年面向26個省(區、市)共招生500人,其中智慧健康養老管理專業招生120人。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今年也招收智慧健康養老管理本科專業,學校官網介紹,該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老年營養服務、老年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智慧健康養老機構運營等方面工作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要求完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集成應用等。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認為,智慧養老服務上下游產業鏈超長,醞釀著新產業和新業態的巨大潛能。當前,隨著養老服務人工成本不斷提升、養老服務需求層次日益豐富,未來養老服務的發展必定通過數智化手段加以實現。同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不僅能夠引領地產、金融、醫療、食品、文化娛樂等領域的適老化改造進程,還將催生對各類智能硬件、醫療設備、輔助器具、智能家居等產品的強勁需求。
“這一趨勢必然激勵企業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出更加貼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生活習慣及個性化護理需求的適老化、智能化產品,促進養老服務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推動養老服務的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金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但金李也指出,當前我國在智慧養老服務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產品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性不足、上下游產業鏈尚未完全打通等。同時,我國的智慧養老項目大多數尚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
在快速發展的養老科技面前,人才培養成為一塊短板。西北地區一所衛生職業院校的教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于2021年9月就已開始在開設本科專業的高職院校中招生,但部分高職院校在相關課程設置上,往往不能及時將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進展納入教學,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快過時。
“比如,對于失能老人大小便的處理,教學內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為臥床老人換尿不濕,側重防止壓力性損傷的發生,而現在很多養老院已經在使用大小便智能護理機器人。”這位教師表示。
對此,專家認為,還是要加大產教融合力度,讓產業發展牽引人才培養。金李認為,要在城市更新、適老化改造中,融入更多智慧化養老服務元素,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公共場所智慧養老體驗中心建設,提高智慧養老的社會認知度和推廣力度。
近日舉行的全國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議提出,推動新時代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廣、聯動性強的系統工程。要夯實工作力量,一體推進養老服務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下大力氣補齊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短板。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看好養老行業前景,想進這個行業發展。沒有經驗如何切入這...
養老行業無疑是未來的熱門行業之一,畢竟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口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會越來越大。因此,進入養老行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但是,由于養老行業在我國仍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必須要具備一些特定的切入策略,才能在這個行業里獲得突破。
第一,可以選擇加入已經成熟的養老品牌,比如國內知名的老年護理機構,這些品牌具備規模和實力優勢,并且對于行業內的運營和管理也較熟稔,這樣有利于快速獲取資源和建立自己的專業團隊。
第二,考慮創辦自己的養老機構。這個選擇相對較為具有風險,但同時也可能獲得更大的回報。開辦養老機構必須進行充分調研,針對當地的老年人口需求,提供不同的養老服務,比如房屋、飲食、衛生、醫療、康復,以及文娛活動等,這樣才能有望成為受老年人歡迎的養老機構,獲得市場的認可。
無論哪種方式,進入這個行業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豐富的實際經驗,同時還需兼備敬老愛老的道德修養,保證養老服務的專業化和真正的質量。如此才能有望在養老行業中站穩腳跟,成為業內屈指可數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