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壽百萬醫療險的缺點—人壽百萬醫療保險都保哪些疾病
百萬醫療的這2個弊端,誰能彌補?
百萬醫療有弊端,且這些弊端無法靠它自己解決。
這一點,我們之前很少聊。
一是因為沒有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保險,能解決80%的問題的百萬醫療已經很不錯了。
二是因為我要說的解決辦法有點“貴”,多數人知道了也不會去選擇。
這樣一看好像就沒啥跟大家說的必要了。
但是我的存在不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啊,這個問題還可以通過它來規避嗎?
所以,就還是說一說吧。
百萬醫療的那些缺點,以及解決醫療問題的進階選擇。
百萬醫療有什么缺點?
先跟大家說清,我要說的缺點是相對需求而言的。
你的需求是解決看病貴、生不起病的問題。
那么,于你而言,百萬醫療就沒啥不可忍受的缺陷。
但是如果你的著眼點在錢之外,百萬醫療的弊端就開始顯現了。
1.百萬醫療的就醫范圍其實很狹窄。
絕大多數的百萬醫療保障的醫院,都和尊享e生相似。
只有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住院,才可以報銷。
為啥說這是個缺點呢?
因為在看病過程中,它會帶來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不便。
生理上的不便指什么呢?
你必須在符合條件的醫院就診。
如果醫院不符合條件,就得另尋他處去看病。
舉個例子。
前幾天一個同事的媽媽得了甲狀腺癌。
開始去了家附近的蘇州九龍醫院,辦好了住院,也做了穿刺。
穿刺結果是甲狀腺癌,需要做手術切除。
但是同事一查發現,這家醫院是一家社保定點的合資醫院,不是公立的。
又因為不是公立醫院,他給媽媽買的百萬醫療就無法報銷,只能辦出院。
然后去了蘇州第一人民醫院。
可是這家醫院又沒有住院病房,只能再找其他醫院。
這才找到了既有床位且符合報銷條件的醫院,吳中區第一人民醫院。
這一趟折騰,又花了兩三天時間。
不過好在他媽媽手術很順利,康復情況也很好。
心理上的不便又是啥呢?
你想看病,不管多急,都得等。
在三甲醫院,尤其是大城市,等兩三個小時,甚至六七個小時,太正常了。
很可能上午九點去看病,下午三四點才看上。
醫生也沒辦法分給你太多的時間。
還沒等你想起來自己在家想問的問題,看診就結束了。
你就會想:
這么短時間真的不是敷衍嗎?
我還不明白這個藥有沒有副作用呢?這就結束了?
可是公立醫院的醫生,尤其是普通部的醫生,他們也沒辦法。
他們只能壓縮每個病人的看診時間,讓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
而且有些問題,對醫生來說太常見了,確實不需要那么多時間。
但在生病的我們看來,就很難接受了。
這些不便,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國醫院資源太緊張了。
只承保二級及以上公立的百萬醫療是無法解決的。
2、最最常用的門診,它不保障。
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過這個問題。
為什么百萬醫療的保費如此之低?
一個最高能報銷幾十萬的保險,一年竟然只要幾百塊,一千多?
因為它的設計本身就繞開了我們最常使用它的場景。
一是花費較小的住院。
百萬醫療通常有1萬的免賠額。
如果這一年住院的花費沒有超過1萬,百萬醫療就不給報銷。
可是這1萬,發生的概率才更大。
給大家看國家醫保局公布的一組數據。
2019年,我國平均住院醫療費是11888元,扣除次均統籌支付的7924元,相當于每次住院自費費用僅為3964元。
數據來源:2019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的數據還沒公布,故以2019年為例)
如果買的有社保版本的百萬醫療,這個錢還沒有免賠額的一半呢,根本用不上百萬醫療。
百萬醫療能發力的地方是那些花費很高的大病,小病小災用不上它。
二是平常生病去看門診急診。
再問你一個問題。
你覺得平時生病看門診的概率高,還是生病住院的概率高?
當然是生個小病去看門診常見了。
但是百萬醫療是不保平常看門診的。
除非你生的是大病,需要住院,那么好的產品才會給你提供住院前后一定天數的門診保障。
未免大家誤會,我還是要說一下。
把使用概率高的場景規避掉,絕對不是百萬醫療的坑。
而是它為了解決大問題,必須犧牲的小問題。
不然我們能報銷幾十萬、幾百萬的醫療費的機會是從哪里來的呢?
但是這些不算問題的問題,對于一些特定人群來說,是很希望解決的。
誰急切地希望解決百萬醫療的弊端?
預算比較充足的孩子父母。
作為父母,自己去醫院看病排隊不覺得有啥。
等一等,就等一等唄。
但是如果是帶孩子看病,那么等的每一分鐘都很煎熬。
孩子太小了,難受都會表現的很明顯。
平常好有活力的孩子突然蔫了,沒有父母會好受的。
而且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沒發育好,冷不丁處于這么多患者的環境,交叉感染了怎么辦?
好不容易等到醫生了,結果看了5分鐘就結束。
孩子在家拉肚子的便便形態,還沒給醫生看,滿肚子擔憂和問題還沒提,就結束了。
如果有能力,哪個家長想再經歷一次這樣的事?
如果有能力,一定想讓孩子在更友好的環境,快速找到耐心的醫生,好好看病。
那么,如果有能力,怎么解決百萬醫療險的這2個弊端呢?
可以多花一些錢,買中高端醫療險。
中高端醫療怎樣彌補百萬醫療的不足?
1. 醫院范圍擴大了,可以帶孩子去私立醫院看病了。
不需要排隊幾小時,幾乎去了就可以馬上看上病。
治療環境也對小孩子比較友好。
一個帶孩子去私立看過病的朋友說,她覺得私立醫院就不像醫院。
有孩子玩的蹦床,還有搖搖車,孩子能夠很放松的看病。
醫生也會有更多的時間跟你交流。
你可以把你不懂的地方,全部問清楚。
不會像公立醫院那樣,你還沒有問完,看診就結束了。
2. 可以保門急診,生小病更省心。
孩子生大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一般都是過敏、發燒、拉肚子這樣的小毛病,看門診、急診就可以。
買了中高端醫療的話,就可以帶孩子去私立醫院看門急診了。
但是如果不買保險,自己去私立醫院看病是很貴的。
像和睦家,一次就得兩三千,住個院就得一萬加了。
但是如果有中高端醫療,就可以用相對較低的價格,去體驗更好的服務。
3、可以幫忙預約疫苗。
對孩子來說,還有一點很重要。
中高端醫療可以幫忙進行疫苗預約。
每年要打流感疫苗,社區醫院又約不上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項服務,讓自己的孩子更快打上疫苗了。
4.支付方式是【直付】。
百萬醫療是“事后報銷”的。
住院的時候需要自己付錢,出院后,準備好病歷、發票以及各種資料時,才能去找保險公司報銷。
而中高端醫療是保險公司直接跟醫院結賬的。
我們拿著中高端醫療的就診卡去看病,需要保險公司付的錢,我們不用管。
只支付需要自己付的那很小一部分就行了,非常方便。
如果你有這些需求,也有經濟能力來滿足這個需求,那么給孩子買中高端醫療是很可以的。
但是中高端醫療不是所有人的剛需。
如果你預算有限,那就解決最最緊要的醫療費問題,買百萬醫療就可以了。
給孩子選中高端醫療,關注什么?
下面跟真正有需求的朋友說說,怎么給孩子買中高端醫療。
想買,但不知道買什么,怎么挑。
這是很多有需求的朋友最困惑的地方。
所以很多人都是朋友買了什么自己就買什么,買的產品,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的家庭,根本不清楚。
下面說說給孩子買中高端醫療時,我們該關注什么呢?
主要看下面三點。
一看保障側重點。
雖然中高端醫療承保的醫院范圍變廣了,但是不同產品的保障范圍還是很不同的。
有些集中在門診保障上。
去私立醫院看門診,能夠100%報銷。
但是,住院保障卻很差勁。
要不就是只能在公立醫院普通部住院。
要不就是賠付比例低,免額賠又比較高。
總之,這類產品的應用場景就是去私立或公立特需看門診,住院保障是不太行的。
有些則是門診和住院保障都很優秀。
私立醫院看門診能100%報銷,公立醫院特需部住院也能0免賠,100%報銷。
畢竟在我們國家最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還是集中在公立三甲醫院的。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如果生了大病,肯定還是要去三甲醫院看的。
可是這些最好的醫院,往往是醫療資源最緊張的地方。
普通部的床位,真的一床難求。
而在這些醫院中,相對不那么緊張的特需部、vip部、國際部則太貴了。
普通人去自費太不劃算。
所以有的高端醫療會把公立醫院的特需部、vip部、國際部也納入自己的保障范圍。
這樣我們就可以以相對較低的保費,在公立特需或vip部看病了。
這種高端醫療確實好,堪稱完美。
但趨近于完美,就意味著它價格非常貴,最低也得將近1萬塊錢。
而只注重門診的中高端醫療則便宜很多,可能四五千,五六千就可以買到。
價格幾乎是住院保障優秀的產品的一半。
那么,怎么選擇呢?是門診保障優秀就行?還是住院保障也得很優秀?
這個問題,主要看你的預算。
二看承保的醫院離家的距離。
選中高端醫療更重要的一點是,看醫院列表里的醫院離自己家的距離。
有沒有離自己家很近的私立醫院?
如果沒有,那么這個產品再好,跟你也無關。
因為孩子生病時,不能盡快過去看病。
如果有的話,有幾家,包不包含自己喜歡的私立醫院?
比如有的朋友對和睦家有執念,那么就需要看看哪個產品包含和睦家了。
這個問題在買的時候一定要跟顧問確認好。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事了。
三看孩子的身體情況。
最近的中高端醫療都會對看門診的次數進行限制。
限制很嚴格的是這樣的:
前5次100%報銷,之后就只報銷50%。
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有的朋友為了回本,沒事就帶孩子去看病。
幾乎沒限制的是這樣的:
前10次100%報銷,之后每次收200的免賠額。
那么是買限制小的產品,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產品呢?
這主要看你孩子的體質。
如果孩子身體很好,那么1年5次100%報銷的門診機會可能就夠用了。
如果孩子身體比較弱,非常容易生病,那么可能選幾乎沒啥限制的產品的更穩妥。
做個小總結。
給孩子們挑高端醫療就看這三點。
- 一看保障側重點。保門診優秀的就行?還是住院保障也得非常優秀?
- 二看承保的私立醫院。有沒有我家附近的?有我喜歡的那家嗎?
- 三看孩子的體質。需要買門診次數幾乎無限制的的產品嗎?
給孩子買高端醫療,可以選什么產品?
最后給大家介紹幾款小孩可以單獨買的高端醫療產品。
因為目前絕大多數高端醫療都要求未成年人得和父母一起投保,不然就不能投保。
所以,孩子單獨可投保的高端醫療其實不多,只有下面這幾個我覺得還不錯。
注:住院保障極其優秀的產品實在太貴了,我沒有列出來。如果有朋友需要,可以評論區問吧。
廢話不多說,來看產品吧。
1. 小燕寶
這款產品是由利寶保險推出的。
是不是覺得這個人沒聽過的保險公司是個啥啊?
其實人家的來頭還挺大的。
它是利寶互助保險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
而利寶互助又是誰呢?
它是美國第三大財產險保險公司,總資產超1454億美元,而且是2020年《財富》美國500強中排名第77的企業,妥妥的保險巨頭。
給這款產品提供醫療服務的第三方中間帶,實力也很雄厚。
它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健康險第三方管理服務供應商之一,合作的醫療機構覆蓋226個國家和地區,僅在中國大陸就有2657家直付醫院,覆蓋到了298個城市。
說這么多就是讓大家放心,不管是公司還是服務商,都是認真搞高端醫療,認真提供服務的。
然后來說說小燕寶這款產品。
先給大家看它承保的私立醫院。
北上廣深南京、成都、武漢這些熱門城市的私立醫院都有覆蓋。
上海的話,有嘉會、曜影、小蘋果、浦濱旗下的私立;
北京的話,有美中宜和、小蘋果、明德、維世達旗下的私立;
注:承保醫院很多,沒有截全,有需求的還是建議自己看下家附近醫院有還是沒有。
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是便宜。
0~17歲的孩子都可以用一年3888元的價格買到它。
在高端醫療中,這個價格真的很便宜了。
尤其是對0~6歲的孩子來說。
其他的高端醫療產品這個年齡段最低也得將近6000塊。
但是它的價格并不是平白無故便宜的,而是以犧牲保障為代價的。
這款產品的住院保障,實用性幾乎為0。
為啥這么說呢?
因為!它的免賠額是10萬!
只有自己花的醫療費超過10萬才可以找它報銷,而且最高只能報銷30萬!
我覺得它就是在說:我的住院保障就是來湊個數的,您可千萬別在意啊。
反正,如果想要住院保障也不錯的產品,別多看它了。
門診保障次數非常少!
只能去私立醫院看3次門診,最高報銷3萬元。
如果孩子比較小,體質比較弱,其實真不夠用的。
不過,對于這兩種朋友來說,它還是很不錯的。
一種是,想以比較低的價格試一試私立醫院好不好的朋友。
可能平時聽過挺多朋友用高端醫療給孩子看病,挺動心。
但是又不舍得一年五六千、七八千的保費,總怕體驗不好打水漂。
那么,這款價格很低,門診次數比較少的小燕寶就很適合去試水了。
另一種是,孩子非常健康,想要便宜的高端醫療的人。
如果孩子很健康,那么1年只保3次的門診,可能就不是啥大問題了。
總之嘛,對于產品來說,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最主要的還是看,產品是否滿足了你的需求。
2. 新燕寶2021
新燕寶的醫療服務商和小燕寶一樣,都是中間帶。
與很多大家熟知的保險公司,平安、泰康、新華人壽,都有合作。
本身在這個領域就屬于領先者,對它們提供的服務是可以放心的。
這款產品是一個雙優產品,門診保障和住院保障都不錯。
先說門診保障。
它也是有門診次數限制的。
只有前5次看門診,才可以100%報銷。(公立特需80%)
如果今年孩子第6次去看門診,那么報銷比例就只有50%了。
這在同類產品中,是比較正常的限制。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只能這樣做的。
再說住院保障。
它比較好的一點是,去公立特需住院,也能報銷了。
比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如果普通部人太多,那么可以選擇去特需部看病,住院。
雖然在扣除1萬的免賠后,才能80%報銷。
但是相比很多不保特需住院,或者免賠額奇高的產品來說,它已經不錯了。
如果希望保留一個“萬一我的孩子生大病,想帶她去特需部住院”的可能性,可以考慮下它。
雖然比不上那些專業做高端住院保障的醫療險。
但是在這個價位的產品中,它屬實還不錯了。
也給大家稍微看下新燕寶承保的私立醫院。
新燕保有兩個計劃,計劃一和計劃二。
計劃一的話,像上海的嘉會、唯兒諾,北京的美中宜和、小蘋果,廣州的諾亞集團都有一些醫院在保障范圍內。
計劃二的話,就包括昂貴醫院了,比如和睦家、新世紀、卓正……
注:醫院列表沒有截全,有需要還是需要看有無自己家附近的醫院。
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
這款產品只有在私立醫院看病,才可以享受【直付】。
如果是去公立醫院,就需要看完病后,再找保險公司報銷了。
最后說下這個產品怎么買。
如果孩子很健康,對昂貴醫院沒執念,可以選計劃一。
去私立看門診前5次,100%報銷。
但是如果孩子體質比較弱,可以選計劃一+升級包。
這樣一來,對門診次數和報銷比例的限制,就很小很小了。
住院也不需要抵扣1萬的免賠額了。
如果對和睦家、新世紀這樣的昂貴醫院有執念,那可以多花點錢,選新燕寶的計劃二。
而且這款產品門診無等待期,保單生效了,就可以用。
最后想提醒大家個事兒。
如果買了高端醫療,一定要在私立醫院和保險公司合作時間去就診!
只有在這個時間段兒去看病,才可以報銷。
在合作時間之外的時間去看病的話,它是不保的!
這一點,大家在看醫院列表時,要看清。
3. 成長優享
這款產品是由京東安聯推出的。
京東安聯是由京東集團和德國的安聯集團聯手打造。
京東的話不用多說。
劉強東的好壞不做評價,京東本身還是很牛的。
德國的安聯也不是啥小蝦米。
它是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集團之一,在2019《財富》世界500強排行中,排名第45,名副其實的業界大牛。
由這兩家公司聯手打造的京東安聯,還是很值得信賴的。
說說這款產品本身。
成長優享也是個全方位發展的產品,門診和住院保障都不錯。
尤其是門診保障,它是這3款產品中最好的。
門診的賠付額度很高。
一年最高報銷10萬元,而新燕保計劃一是最高報銷5萬元。
承保的私立醫院也更“高端”。
價格和新燕寶差不多的成長計劃,就包含了和睦家這樣的昂貴醫院。
而新燕保的計劃一是不包含這些昂貴醫院的。
所以對昂貴醫院有執念,可以選成長優享。
此外,它的住院保障也很優秀。
公立醫院的普通病房、特需部、國際部、VIP部都保障。
只看范圍的話,比新燕保只保“公立特需”還要牛一點。
但是,這款產品在住院保障這有點尷尬,它對報銷比例進行了限制。
“公立住院,只有經過社保、公費醫療或其他第三方的報銷,它才能100%報銷;而如果沒有經過社保、公費醫療或其他第三方的報銷,它就只能報銷60%”
而公立醫院的特需部、國際部、vip部等高級病房,幾乎都是無法走醫保結算,需要全額自費的。
也就是說,可能真的用到它的住院保障,去公立醫院的高級病房住院時,它也只能報銷60%。
相比之下,新燕保雖然不保公立醫院特需部之外的高級病房,但是報銷比例卻比它高一點。
如果大家想給孩子買住院保障也不錯的產品,可以重點考慮成長優享和新燕寶。
但是買之前一定要想清,是想要公立醫院中住院保障范圍更廣的成長優享?還是報銷比例更高的新燕寶?
此外,這款產品的等待期很長。
不管是門診還是住院等待期都有30天。
如果是扁桃體、腺樣體、中耳炎、疝氣手術,等待期就更長了,是120天。
如果你比較在意這點,就還是考慮小燕寶、新燕寶吧。
但是,如果是買過它的人在續保期內續保,門診就沒有等待期了。
同樣,它對去私立醫院看病,也有一些限制。
必須在合作的就診時間去看病,才賠。
這幾乎是所有高端醫療的要求,只要注意就行了。
此外它對一些昂貴醫院有除外費用。
比如和睦家。
如果是成長計劃,那么前5次,每次看門診都有500元的免賠額,急診有800元的免賠額。
比如上海的禾新醫院。
去禾新醫院的國際部看病,它也是不賠的。
而且它和新燕寶一樣,去公立醫院看病的賠付方式是【事后賠付】。
這些東西,大家一定要和顧問老師溝通好。
最后給大家做個小總結吧,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百萬醫療確實有些小問題,這些小問題也確實可以通過中高端醫療解決。
但是如果你問我,是不是一定要彌補這些缺點?是不是一定要買中高端醫療?
我肯定要說不是。
買保險一定一定要量力而行。
我看過太多給了自己非常大壓力的朋友,買了很多超過自己負擔范圍的保險。
我今天說這件事,絕對不是要給你負擔,而是要讓你知道這個選擇。
至于這個選擇你該不該做,請看看你的錢包。
保險永遠不該成為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負擔。
而且也要提醒大家,中高端醫療是很復雜的險種。
保障什么、除外什么,在哪個醫院看病有什么限制……
這些問題一篇文章真的說不完。
如果你需要買,一定讓顧問老師把這些問題給你講清。
最好也能自己把這些內容看好。
百萬醫療險的5個嚴重缺點,不知道別輕易買
這幾年百萬醫療險火遍全中國,很多人都覺得百萬醫療很便宜,什么病都能報銷。
但是他們只知優點,不知缺點。
那么今天保姑給你們分享5個百萬醫療險的致命缺點,你們一定要知道。
01
絕大部分的百萬醫療險都有1萬左右的免賠額
且這個1萬,是你用社保報銷之后的自費要達到1萬。
舉個例子:
張三生病住院花了3萬塊,社保報銷后剩下的自費部分是1萬5,
這個1萬5里面有1萬是免賠的,剩下的5千才是百萬醫療險能賠付的費用。
我們再來看一個數據:
2020年,我國的次均住院醫療費是12657元,
次均的醫保報銷額度呢為8219元 ,
也就說每次住院平均自己要花的錢的是4438元,
還達不到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
所以大家買之前一定要清楚,
百萬醫療險主要還是解決大病的醫療開支的,
很多日常的小病住院根本就達不到賠付要求。
(ps:我個人覺得百萬醫療險是不如重疾險有用的,重疾險在大病的時候賠付更多的錢,可以彌補重疾期間的收入損失和生活所需,百萬醫療險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02
百萬醫療險有醫療機構的限制
再舉個例子,百萬醫療險要求只能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普通病房住院,公立醫院的vip病房和私立醫院,普通的百萬醫療險是賠不了的。
03
百萬醫療險的健康告知和核保很嚴格
如果說買之前你不如實告知,很容易導致拒賠。
這個具體要根據我們的歷史健康情況和體檢報告去看。
04
百萬醫療險的費率可調
雖然你現在看著可能挺便宜的,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生病概率的提高,保費也是一直上漲的 。
比如這個產品:
在15歲的時候只要185元一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費用也變得越來越高
65歲的時候高達2000多一年。
而且后面費率就沒有列出了,如果你想從65歲再保到85歲的話,這后面一段時間才是重疾發病率最高的時候,可想而知,每年的價格要貴成什么樣子了。
05
很多百萬醫療險都是一年期產品, 也沒有保證續保條款
這個就導致出險理賠之后,很有可能是無法續保的。
不能續保了,什么險都買不了了,以后就沒有保障了。
它只能解決生命中當前階段的問題,不能解決一輩子的大病風險。
我一般還是建議優先配置終身重疾險,來對抗這一輩子的大病風險。
能解決更確定性的問題,而且越早配置重疾險費率越低,價格更便宜,更劃算一些。
千萬不要因為感覺有了一個百萬醫療險,然后就耽誤了配置終身重疾險的時間,這樣越往后可能就越后悔。
如果已經買了不太好的產品,其實也沒關系,你們不用擔心。
因為百萬醫療險你交的錢只管當年,不管是能不能續保的產品都是這樣的,后面每一年都可以換的。
回頭到期了,更換產品不會有任何損失。
如果您對產品有任何疑問,可以私信來找我,或者在評論區與我互動!
(點贊+關注,保險知識不迷路~)
中國人壽如E康悅百萬醫療怎么樣國壽如E康悅百萬醫療優缺點分析
Cici 首席探險官
自從眾安在線的第一款百萬醫療“尊享E生”問世,百萬醫療險就開始成為各家保險公司競相模仿的對象。
有人說百萬醫療差別不大,買哪個都一樣。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不同公司、甚至不同公司投放到不同渠道的百萬醫療,差別還是挺大的。特別是細節上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投保的時候感受不到,但理賠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
如果等到體驗過一次理賠再換,恐怕來不及,也不合適。因為一旦住過院、理賠過,多少會對今后重新投保造成影響,嚴重的可能再也買不了商業保險,所以最保險的方式還是在第一次投保就把產品挑好。
從今天起,首席探險官開始陸續為大家介紹各家公司的百萬醫療。買過的看看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沒買的看看可以幫你挑到更適合的。
今天介紹的是中國人壽的如E康悅百萬醫療,這款產品分為A/B/C三個版本,目前主要售賣的是如E康悅C款,所以我們介紹的也是C款:
01
誰可以買?
出生28天到60周歲,非高危職業都可以投保。
02
保什么?
以有社保的身份投保更優惠,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以有社保身份投保。在以有社保的身份投保的情況下:
因除癌癥之外的疾病住院,先用社保支付,扣除1萬元的免賠額后再用如E康悅C進行報銷,報銷比例100%,不限社保范圍,每年報銷的上限為300萬元;
因癌癥住院,先用社保支付,也是扣除1萬元的免賠額,再用如E康悅C進行報銷,報銷比例100%,不限社保范圍,每年報銷的上限為600萬元;
如果因為癌癥住院,按照實際住院天數,每天給200元的津貼,每年最高不超過5萬。注意,是住院才給,在門診檢查和放化療是不算的。
● 特殊門診:門診惡性腫瘤放化療、惡性腫瘤的免疫療法、內分泌療法療法、靶向療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后抗排異治療;
● 住院前后門(急)診:與住院相同的原因,前7天后7天看門診;
● 門診手術:因為百萬醫療有1萬元的免賠額,而門診手術普遍花費不大,所以實際上比較難用得到。
3、
每年報銷上限150萬元,報銷比例100%。但若以有社保身份投保,又沒有用社保報銷,報銷比例降至60%。
03
保多久?怎么續保?
國壽如E康悅C的保障期是1年,關于續保,條款是這樣約定的:
本產品不是保證續保的醫療險,第二次續保需要審核,如果發生過嚴重疾病的理賠,存在無法續保的可能。通過第二年的續保審核,今后續保就不需要審核了,最高可以續保至80周歲。如果對自己的身體不是很自信,擔心首年會出險,這款產品不是很適合。
至于是否能終身保證續保?這個是存在不確定性的,理論上,非終身保證續保的產品,中途都存在無法續保的可能。但是考慮到國壽的品牌和體量,以及在咱們國內保險老大哥的位置,我還是愿意相信國壽的責任和擔當,中途不顧廣大客戶利益去一刀切的停售不讓續保,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04
保障細節好不好?
,其他產品大多是前7天,后30天都可以納入此次住院的報銷范圍,但國壽如E康悅C款只能報銷前7天后7天的費用,算是一個小問題;
,以有社保身份投保卻沒有用社保結算,報銷比例只有60%。這個規定我們就可以當做質子重離子的報銷比例只有60%,因為質重醫院本身就不納入社保報銷,全額自費。其他產品多沒有類似限制。
3,投保后120天內腺樣體肥大、疝氣、扁桃體疾病、女性生殖器官疾病進行治療不能報銷,但超過這個時間后可以報銷。
為啥會有這樣的規定?因為這幾種情況存在擇期手術的可能。比如,孩子腺樣體肥大,我心里是清楚的,我可以買個保險,然后過了觀察期再去手術。所以,某些醫療險為了規避這種逆選擇,會存在這樣的免責規定。
05
關于增值服務
雖然我們購買的是一款住院醫療險,但其實除了保障內容本身,附加的增值服務非常重要。百萬醫療的增值服務一般包括:
1、
普通醫療險的報銷邏輯正常情況下是先住院,出院結算后拿著發票到保險公司報銷,這個講的是“報銷”。高端醫療險的“高端”,有很大一部分體現在“直付”上面,也就是說,客戶是省略了報銷這個流程的,出院的時候拍拍屁股走人就行了,保險公司和醫院你們去算賬就好了。
但是“墊付”和“直付”又是兩個不同的意思。墊付是百萬醫療創造出來的一種服務,當我的住院押金太高了,交不起的時候,我可以申請保險公司來給我交這個押金,等出院的時候保險公司再來跟我核算報銷的事,這個叫墊付。墊付肯定沒有直付省事省心,但是有墊付服務顯然比沒有墊付服務好。
由于“直付”對于保險公司的要求非常高,一般是通過保險公司購買第三方機構的服務來實現的,所以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只有年交幾千上萬的高端醫療才有這項服務,個別的百萬醫療有直付功能,但是可想而知價格也是比常規百萬醫療貴了不少。
國壽作為咱國內的壽險老大哥,比較讓我吃驚的是,這項功能居然是沒有的。有國壽內部的同行跟我反饋,墊付的功能已經在試運行中,但是這個效率確實是需要提升。
2、
這項服務詳細大家都不陌生,重疾安排專家門診、入院協調、二次會診、專家手術、海外視頻會診等等,可以說這是保險公司為客戶提供的最有價值的一項服務之一。如果沒有保險,我們個人要去協調這些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更讓我驚訝的是重疾綠通服務過去也是沒有的,說是目前也在實驗階段。相信不久后會跟上了。
3、
大家都知道癌癥患者除了做放化療,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是服用靶向藥。但是靶向藥是又貴又難買,特別是在部分新特藥納入醫保后,供不應求,在醫院就更難開得到了。身邊有罹患乳腺癌的朋友反饋,目前乳腺癌的靶向藥特別難買,要搞關系才拿得到,十個病人可能只有兩個能及時吃上藥。而腫瘤特藥服務,對于處方開出的院外購買新特藥也是支持的,甚至有的產品可以直接提供送藥的服務,這就解決了癌癥病人用藥的后顧之憂。
有這項服務,院外購買的靶向藥也不用花錢。但是沒有,就只能自費,因為它不屬于住院醫療報銷的責任范圍。有沒有,區別還是很大的。
可惜的是目前國壽如E康悅C這款產品還沒有惡性腫瘤院外購藥的服務。
總的來說,老大哥的服務有點不大跟得上的感覺。
06
同類產品的橫向對比
我們選擇了目前市面上比較頂尖的、有代表性的五款百萬醫療險進行橫向對比,對比下來再對國壽如E康悅進行一個總結。
這個產品有4個優點:
1、國壽大品牌、線下服務網點多;
2、除了第一次續保需要審核,后面核保都不用再審核,這比一些年年續保都要審核的醫療險還是強多了;
3、癌癥住院每天有200塊的津貼;
4、線下產品,可以人工核保。
缺點有5個:
1、首年出險會對第二年續保產生影響,嚴重的可能不能續保。保證續保未進條款,理論上續保會存在不確定性;
2、住院前后門急診只包括前7天后7天,而常規是前7后30天;
3、質子重離子保額不足,報銷比例低了;
4、癌癥住院有1萬免賠額,一年要住50天院津貼才夠填上免賠額;
5、增值服務跟不上,綠通、墊付、特藥暫時都沒有;
6、你要想買,很可能不單獨賣給你,非要帶個長期險,就是咱們說的捆綁銷售的問題。
一個溫馨小Tips:腫瘤特藥服務還是很重要的,建議買過這款產品的客戶,單獨再買一款癌癥特藥險補充一下,價格也很便宜。
如果你對大品牌青睞,不那么在意產品本身的細節特別是增值服務,國壽老大哥這款如E康悅C百萬醫療總的來說也還不錯。如果沒有品牌情節,市面上還有不少百萬醫療可以選擇。平時看看首席探險官的文章,買保險的時候能少走彎路哦!
讓天下沒有難買的保險
如果你因健康問題,擔心買不了保險、買不到合適的保險;不知道如何買保險、買什么保險?或者,擔心投保時被加費、被除外責任、被延期,被拒保,并留下不良記錄!那么,找「首席探險官」就對了!「首席探險官」醫學、法學、保險專業團隊,專治各種投保的疑難雜癥。關注「首席探險官」微信公眾號,我們將隨時為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