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瑞醫療西安研發中心,邁瑞在西安有研發中心嗎
邁瑞醫療硬科技創新記:“六高一新”背后,醫械龍頭的硬邏輯
2024年中財報季落幕,邁瑞醫療的壓軸答卷繼續彰顯醫械價值鏈“龍頭一哥”之氣場:一方面,身處國內行業整頓與國際整體宏觀環境低迷雙重壓力,業績依舊穩如磐石;同時,在國內醫療新基建待釋放的超240億市場空間預期下,成長性亦倍顯突出,當前雙位數利潤率有著長期保持并穩步提高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其創新力與品牌力雙管齊下,產品多元化與全球化布局持續加深,再加上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等一系列因素疊加之下,市場上的邁瑞醫療早已是“巴菲特信徒”們抱團取暖的稀缺標的。最新數據顯示,邁瑞醫療不僅身現類似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基金的隱形重倉股名單中,公募基金對邁瑞醫療的整體持股市值超過了500億。
近兩個月,資本圈對邁瑞醫療的關注度也呈現一浪高過一浪:8月,按機構來訪接待量統計,邁瑞醫療以495家雄踞首位,當月獲11份研報關注;近10日的海外機構調研榜單中,邁瑞醫療同樣第一: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達到90家,遠超第二位的23家。
此種局面很容易引發一個“當我們關注邁瑞醫療時我們應該關注什么”的老梗問題,答案顯而易見:深藏在多產品線布局之下、長期自主創新積蓄的硬科技實力。
當下的經濟正處在一個硬科技的產業周期,沉淀數十年之后,“硬科技”創業與投資終于坐上產業舞臺的C位。甚至有人預言:未來科技企業將只有兩類,一類是普通科技企業,一類是硬核科技企業。
硬科技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明確的應用場景,而醫療器械正是當前硬科技最具投資熱度的代表性領域之一,邁瑞醫療則是醫械領域兼具實力與創新的“硬科龍頭”。
其一路進階的科技實力是如何煉成,又是如何將“硬科技”做到賦能業務的“真科技”與“深科技”,繼而構成研發與盈利共振的正反饋格局,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性?探究邁瑞的發展與變化過程,儼然一部極具現實意義的產業樣本。
年中交卷,“六高一新”對于醫療器械企業來說,一步步進入“深水”的行業整頓帶來的經營沖擊不言而喻,從這個角度來看,邁瑞醫療2024的中報成績單來得殊為不易。其中,最顯著的印象是其近些年一直保持的“六高一新”已經躍上新臺階。
所謂“六高一新”,即高增長、高分紅、高排名、高研發投入、高市場滲透、高端產品不斷突破與新品快速放量。
2024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利潤繼續著雙位數的“不換擋”:營業收入205.31億元,同比增長11.12%;歸母凈利潤75.61億元,同比增長17.37%,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后較上年同期增長22.13%。
二季度還展露加速跡象:實現歸母凈利潤44.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69%,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后較上年同期增長24.02%。
高增長之下的高分紅令人激動:中期分紅方案計劃以12.12億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40.60元(含稅),合計派發49.23億元(含稅),該分紅金額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分紅總額。
如果算上其2018年上市以來的累計分紅,總額達到約297.22億元(包含回購股份20億元),是當年IPO募資額59.34億元的5倍,頗具“分紅王”風范。
放寬視角,公司的全球排名也在穩步提升,從2022年的27位提升至2023年的23位,距離“全球前20”的目標越來越近。
持續推動三大業務(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穩健增長的,正是持續且高比例的研發投入。
多年來,邁瑞醫療長期將營收的10%左右投入研發,實現了產品和技術的持續迭代。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就達到19.40億元,占營收比重9.45%。自2018年上市以來,邁瑞醫療累計研發投入已達到168億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計申請專利11128件,其中發明專利7958件;共計授權專利538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614件。同時,公司遍布全球的十二大研發中心和近4900名研發工程師也在為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研發動力。
隨著各種專利快速積累、轉化與快速升級迭代,為企業打造高壁壘“護城河”的同時,更激發公司三大業務領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海內外全新高端客戶群突破上持續加速,邁瑞的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在國內,公司產品覆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9%以上的三甲醫院;在海外,公司的監護、檢驗、超聲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進入了更多的高端醫院、集團醫院和大型連鎖實驗室。
“科技力”積累與釋放的另一個成果是高端產品不斷突破與新品快速放量,這表現在各業務領域的數據是:上半年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實現收入80.09億元。其中,微創外科增長超過90%,硬鏡系統實現翻倍增長;
體外診斷業務實現收入76.58億元,同比增長28.16%。其中,化學發光業務增長超過30%,MT 8000全實驗室智能化流水線在上市一周年國內裝機已突破100條,且超過90%為三級醫院;
醫學影像業務實現收入42.74億元,同比+15.49%。其中,超聲高端及以上型號增長超過40%,高端超聲占國內超聲收入的比重已超過一半,爆款新品帶動中端和高端超聲收入占海外超聲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
與“六高”并行的是“一新”,守正創新的縱深發展在邁瑞醫療的具體表現為:加碼數智化轉型升級乘勢而上,其“三瑞”生態與設備融合創新成效顯現。
首先,在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業務領域基礎上,通過“新產品推出+底層技術創新+融合創新”持續實現創新矩陣的與時俱進。同時積極布局微創外科、心血管領域的各細分產線。
另外,基于廣闊的業務布局,邁瑞醫療率先初步完成了“設備+IT+AI”的智能醫療生態系統搭建。通過“三瑞”生態與設備融合創新,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醫療機構提供全院級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真正做到用技術的手段解決臨床痛點,構建起全新的、差異化的增長模式。“三瑞”數智化方案過去三年實現的累計銷售額,以及帶動的設備銷售額共計約45億元。
“八年一劍”明星單品,演繹“科技力”在邁瑞醫療,企業的使命被描述為——“普及高端科技,讓更多人分享優質生命關懷”。
這個使命當中所包含的邏輯是:“公司將繼續持之以恒地進行研發投入,通過研發積累、技術迭代、市場培育,抓住發展機遇,在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的同時提升產品性價比,給醫院、給老百姓提供負擔得起的好產品和優質醫療服務,讓更多人分享優質生命關懷,并以此提升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最終實現政府、醫院、患者、廠家多方共贏的局面。”
為此,公司高度重視研發體系建設,一直保持對研發創新的高投入,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目前,已建立了全球化的創新交流與實踐平臺,高效整合全球資源,構建了國際領先的醫療產品創新體系(MPI)、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電子平臺系統(PLM),以市場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通過需求管理、產品規劃、組合管理等行為,從而保證開發正確的市場需要的產品。
這個科技生長鏈條聽起來似乎只有寥寥數語,卻勾勒出邁瑞醫療30余年成長史的靈魂,本質是一部硬科技在醫械領域的演進史。
醫學影像領域是醫械硬科技的落地“重鎮”,其中,最能凸顯高端技術突破過程中復雜與艱辛,輝煌與夢想的,當屬心血八年、一戰登頂的明星單品——國產首臺超高端超聲系統昆侖·Resona A20。
作為影像診斷工具的超聲系統,在現代醫學多學科聯合診療大趨勢下早已是臨床一線的“聽診器”與“第三只眼”,而國內的醫學影像領域一直是外資壁壘森嚴。
從預研到上市長達8年時間里攻克了無數技術難點,邁瑞的“昆侖·Resona A20”不僅填補了國產超高端超聲產品空白,在成像技術的各個關鍵環節——聲電數據、成像算法、系統算力全方位實現業內創新突破,并且在業界首次實現自適應波束合成的商業化,首個實現超分辨造影成像技術走出實驗室……
Resona A20正式上市后,多位來自歐洲的頂尖超聲專家參與了對該產品的臨床功能驗證與學術評估。
就超聲而言,最重要的莫過圖像質量,超聲能夠提供最好的圖像質量去檢測病灶,使用者才有信心做出診斷。就此方面,意大利VareseSME影像診斷中心主任稱:“A20在超聲業內展示了獨特的圖像。它實現了多參數超聲成像。在我看來這簡直改變了我們的診斷方式。因為在過去通過超聲圖像我們只能判斷結構是否正常。如今,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結構表面背后是否有其他病變。”
而在疑難病例的診斷中,顯微造影幫助檢測到更多的腫瘤結構與細節,增強診斷心。同時,相比需要造影劑的CT掃描也是一種更便捷的診斷方法,患者亦無需長時間等待結果。對此,德國雷根斯堡大學醫院超聲中心主任則表示:“如今,通過Resona A20的顯微造影功能,我們能發現小于五毫米的肝臟腫瘤。如果一個腫瘤病變小于10毫米,然后你能檢測到,并判斷這可能是惡性的,那么這個時候你就有90%的機率治愈它。這就是醫療發展的未來。”
收獲權威評價背后,是邁瑞醫療在這項產品中的8年研發沉淀與技術前瞻洞察。據介紹,這款昆侖Resona A20搭載了業內首發的全新超聲技術平臺——“無極”聲學智慧平臺(AIT,Acoustic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該平臺在聲電數據、成像算法、系統算力三個方面實現業內創新突破,采用了全新“AFM矩能探頭”、突破性的“FreeBeam自適應波束合成技術”,和巨幅提升的“超并行運算架構”等,實現了超聲成像在組織結構、血流灌注,和生物學特征多方面升維,才最終得以助力精準診斷和臨床學術的深度探索。
擁抱AI時代,新智轉型升級對比醫藥,醫療器械硬科技企業仍需在研發效率上下功夫。目前藥品行業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支持創新研發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相比而言,器械領域目前應用較少。邁瑞醫療在此方面則發力甚早,力求先人一步將數智支持的研發創新作為產業突破口。
早在2015年,邁瑞醫療就開始探索并嘗試將AI與其醫學影像、體外診斷和生命信息與支持三大產線相結合,并在多個應用場景上不斷取得成果。
在醫學影像超聲領域,超高端Resona A20問世之前,邁瑞醫療早已在超聲智能化領域深耕多年,目前無論是在臨床應用的覆蓋廣度還是技術功能的性能表現上都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
從2009年DC7數字彩超系統中首次實現產科自動測量功能Smart OB開始,陸續在婦產、放射和心血管領域推出了40多項超聲智能化技術,其中包括Smart Planes CNS、Smart Pelvic等臨床價值高、市場口碑好的特色功能。
此外,在新興的床旁超聲領域,TE10/20系列超聲上引入AI,推出了心臟結構自動識別Smart EchoVue。該功能是中國首個獲得NMPA注冊證的超聲AI實時切面識別類功能,不僅可以提升心臟超聲檢查的效率和質控水平,還可以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心臟超聲標準切面的掃查技巧。
在AI輔助診斷領域,邁瑞也正在開展超聲乳腺病灶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的注冊工作,該技術不僅對單一病灶能夠自動定位并進行包絡,還能夠結合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技術,對識別的病灶進行自動的BI-RADS特征識別與分級,從而達到幫助醫生進行輔助診療的效果。
在體外診斷領域,邁瑞醫療利用AI的成果也同樣突出。早在2013年,邁瑞醫療就與騰訊合作,探索AI與醫療器械的結合。十年磨一劍,兩家各自領域巨頭的合作終于結出碩果——2022年,邁瑞醫療與騰訊共同研發的全自動細胞形態學分析儀發布,利用AI清晰還原細胞立體結構和細節,大大提升閱片的準確率和整體效率,打破了進口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2023年,邁瑞醫療與騰訊再次宣布雙方將在醫療器械產業數字化上全面合作,在重癥領域和檢驗領域探索醫療大模型的應用和落地。今年年底,公司還將發布行業首個基于AI大模型技術的重癥決策輔助系統,目標是成為重癥醫護的智能助理,并且后續通過不斷的數據積累來自我學習和升級優化。
目前,基于三大產線的產品組合和“三瑞”生態解決方案持續豐富和完善,為醫療設備間的融合創新和數據整合提供了基礎,從而為公司在人工智能時代打造智能醫療生態系統提供助力。
針對各種臨床場景,邁瑞醫療初步完成了“設備+IT+AI”的智能醫療生態系統的搭建,具備了定制全院級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通過融合創新,打破設備間的邊界,實現互操作集成。
通過“三瑞”生態,實現醫療大數據的貫通與整合;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智能決策支持、臨床自動化、遠程醫療、智慧管理等,提高醫療服務的準確性和效率。
半年報顯示,公司的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已經在國內外高端客戶群中積累了大量的成熟案例。在國內,公司已落地的全院級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項目醫院包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等。在海外市場,公司新增方案落地的重點醫院包括:法國排名第一的硝石庫慈善醫院、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拉帕斯大學醫院、拉美排名第一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院、歐洲頂級的兒童醫院之一SJD巴塞羅那兒童醫院等。
數智化轉型帶動公司產品保持品牌競爭力,也在推動企業“設備+IT+AI”智能醫療生態系統持續進化,在助力全球醫療機構提升整體診療能力的同時,也持續提升著企業的競爭優勢。
邁瑞醫療數十年的硬科技進階路上,注定要戴起AI時代的前沿光環。
邁瑞醫療深陷“解約門”:研發應屆生崗位 遭大規模強制解雇
邁瑞深陷“解約門”: 研發類應屆生崗位 遭大規模強制解雇
21世紀經濟報道 唐唯珂 廣州報道
2018年已經過去,冬天卻還未離開。
據悉,邁瑞醫療各校招站點陸續解散群,超過200名早先拿到offer的應屆畢業生被強制解約,涉及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四十余所高校。多位涉及人員解約的學校也表示,對于已經簽了三方的解約行為,需要與高校聯系,而截至2019年1月2日晚間,仍未收到信息。
2018年12月28日開始,有學生接到電話說因為邁瑞公司業務調整,決定解除合約,讓學生把銀行卡號發到指定郵箱,元旦過后會發解約函,解除此前雙方簽訂的第三方協議,并承諾支付違約金5000元。甚至有的同學前一天收到電話,第二天就收到了解約函。1月2日元旦后開盤首日,邁瑞醫療下跌4.98%,報103.78元/股。
對此邁瑞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首先,對于此次事件,我們深表歉意。目前,公司正在積極跟進事態進展、了解詳細情況,后續公司將會按照相關法規妥善處理相關事宜,給學生們一個滿意答復。其次,目前需要更多有豐富行業或專業經驗的社招人才而非應屆畢業生,所以取消了部分原定明年秋季入司的合同并進行賠償。社招正常進行,對公司經營沒有影響。業務現狀符合預期。”
針對預計增加多少社會人員招聘,在哪些部門任職,針對現在200人的解約規模是否會進一步擴大以及后續公司架構如何調整等其他問題,邁瑞方面截至發稿時仍未對21世紀經濟報道做出回復。
研發崗大規模解雇
邁瑞醫療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此次解約門波及的崗位多為研發類崗位。
“西安理工大學15個簽約邁瑞的全部被解約了。應聘的都是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機械開發等研發崗位。此次解約大多數是研發崗,少數市場崗位,研究生為主。”一位2018年研三的應屆畢業生李鵬(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根據其校招官網信息披露,邁瑞醫療2018年9月份開始在全國9個省份開展校園招聘宣講會,招聘研發類、營銷類、用戶服務類、供應鏈類、職能類崗位。
根據學生在群內不完全統計,解約應屆生人數超過250人。其中西安解約比例達到60%以上,廣深解約比例57%以上。
巨大的研發與并購投入,使邁瑞醫療躋身國內醫療器械領域規模最大企業之一,但從產能與銷售角度看來,其已經走過階段性成長巔峰。一直以來號稱要進行全面進口替代的邁瑞醫療,在全球市場的表現也不樂觀。
就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來看,邁瑞110億元的年銷售額,只是美敦力的零頭,美敦力2017財年銷售額297億美元,相當于20個邁瑞。2017年,全球前十大醫療器械公司排名中,美國占據六席,美敦力、強生、西門子的銷售額分別為300億、266億和160億美元,位居前三位。僅美敦力2017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就超過22億美元。相比之下,國內醫療企業研發投入絕對金額較小,銷售體量與進口企業也有不小差距。
數據顯示,2015至2017年,邁瑞醫療研發費用分別為9.88億元、9.90億元、10.18億元,占比營業收入為12.33%、10.96%、9.11%。2015至2017年,邁瑞銷售費用分別為21.76億元、24.00億元、27.27億元,占比營業收入為27.16%、26.57%、24.40%,年化復合增長率為7.81%。
邁瑞在美國上市的主體是“邁瑞國際”,且是邁瑞醫療的最終控股公司。邁瑞國際于2006年9月于美國紐交所上市,后于2015年12月公布私有化交易要約,并于2016年3月完成私有化退市,并傳出消息考慮回A。在這之后,幾經波折邁瑞醫療在2018年10月登陸A股市場。針對此次大規模解約也有一些學生提出質疑,公司存在利用擴張步伐為上市造勢的目的。
在2018年上市之初,邁瑞的高商譽也受到市場關注。2015至2017年,邁瑞醫療并購形成的商譽分別為13.14億元、13.89億元、13.21億元,占比總資產為10.63%、10.71%、9.15%。邁瑞在研發保持高壓狀態之下,并購擴張也持續進行。
“醫療器械行業不同于藥品,存在細分領域繁多且天花板較低的特點。不同器材的銷售通路和邏輯不一樣,企業想要形成核心競爭力要不斷增加覆蓋領域,且不斷提高自身天花板,減少同質化競爭和過度依賴營銷。”一位醫療器械研究人士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道,“醫藥類企業如果上市后對于研發的投入縮減,過幾年想再追趕就很困難了。普遍存在3-5年,甚至5-10年的產品研發周期。一旦研發投入出現空窗期,就很難再追趕。”
錯失黃金秋招季
“邁瑞此前校招宣講的信息是,研發類軟件工程師碩士應屆生月工資達到12500起,年收入預計20萬起。公司實際給出的offer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本科生年收入預計17萬起。北京、上海、深圳以外的城市月收入下浮1000元左右。”一位剛拿到過邁瑞offer的學生張立(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最主要的是現在已經過了找工作的最佳時間,好公司已經基本招滿了。春招不一定有好公司也不一定有對口的崗位。當時我也是拒了好幾家公司的offer,選擇了邁瑞。9月底就收到了邁瑞的offer。簽的時候也是頂著家里的壓力,家里希望我能離家近一點,穩定一點。當時覺得邁瑞發展不錯,有前途,雖然離家遠要去深圳,但是為了理想和未來,背井離鄉。這幾天一直沒告訴家里,媽媽看到了新聞,才跟家里坦白。”張立補充道。
也有學生對于閃電解約表示不了解,公司在去年12月冬至還正常進行了迎新,年底卻突然大規模解約頗為蹊蹺。
錯失秋招的黃金期之后,對被強制解約的畢業生來說損失慘重。而根據目前情況,學生只能獲得5000元的賠償金。
“三方協議”,是為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畢業生所在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經協商簽定的協議。從法律角度看,就業協議書與勞動合同二者一經簽訂都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不論是畢業生還是用人單位,都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一般認為三方協議在法律性質上屬于勞動合同預約,只要學生能順利畢業,用人單位就有義務與其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締結勞動關系。所以用人單位單方解約,應參照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處理。參照違法解雇的條例,如果三方協議無法繼續履行時用人單位應支付大學生相當于經濟補償金2倍的賠償,經濟補償金的年限,以三方協議約定的年限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