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醫療健康醫保碼
中國信通院開展醫療健康大模型效能評估工作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劉育英)記者10日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了解到,今年6月來,中國信通院選取多款通用大模型和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開展效能評估工作,結果顯示,通用大模型在醫學知識廣度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在特定醫療任務上表現優異。
據了解,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產學研用醫各方,共同搭建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標準體系,已形成技術要求、測試方法及成熟度評估三大系列。同時,中國信通院依托系列標準,為多家技術廠商提供醫療健康大模型的能力符合性驗證,持續完善評價細則,提升標準實用性和適用性,助力行業大模型規范化、集約化發展。
2024年6月起,中國信通院選取GPT4、GPT-4O等國外通用大模型,文心一言、通義千問、混元和智譜清言ChatGLM等國內通用大模型,靈醫Bot、夸克健康助手、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和華佗GPT II等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展開效能評估,考察大模型在多學科知識問答、多形式語言理解、多場景文書生成、多環節輔助診療、多輪對話交互、多模態支持等六大方向的實際應用效能。
結果顯示,通用大模型在醫學知識廣度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在特定醫療任務上表現優異。以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為例,其在個人畫像、健康干預方案、病歷文書生成及質控、檢驗檢查報告解讀、體檢報告單解讀、藥盒解讀等細分任務中表現均處于領先,在健康常識、疾病百科、用藥知識、電子病歷結構化、專業知識生活化等方向上均展現高度專業性。
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繼續聯合醫療機構、科研院所、技術廠商等各界力量,結合動態效能評價工作經驗,持續推進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成熟度系列標準研制,建立針對不同醫療任務的大模型成熟度評價細則,確保標準貼合實際應用需求,促進能力提升和應用落地。(完)
5G賦能智慧醫療 讓健康更有“醫”靠
來源:【云新聞】
“120一響,急救開始。”患者上車就住院,病情路上就能傳,醫生遠程指導,院前急救響應時間從過去的15分鐘壓縮至11分鐘,這是5G時代帶給人們的醫療服務。
依托云南電信以信息化助力云南省急救中心打造的“5G+院前院內協同救治”體系,從電話呼救、車輛調度、車內救治、病情上傳、遠程指導到院內急救,5G賦能急診救治全流程。
“這一體系的建立,使患者的信息在急救過程中無縫對接各個救治單元,實現院內外一體化,為重癥病人搶抓黃金救治時間。”云南電信衛健行業解決方案專家羅書瑾介紹,中國電信云南公司以急救中心120系統為核心,以5G技術、云網融合、大數據為基礎,對救護車進行信息化改造,對接院內系統,實現全面的信息整合和利用,打造覆蓋全省的省、市、縣、鄉鎮四級急救網絡體系,打破了城市地域限制,實現全省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救治資源的大融合。
當前,醫療衛生行業已成為5G賦能的重要領域。據工信部最新數據,5G應用在全國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覆蓋國民經濟74個大類,并在超過600個三甲醫院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涌現出高清視頻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緊急救援、AI輔助診斷、遠程醫療教學等應用場景。
“在我省的醫療健康領域,5G技術已逐步為醫療服務提質增效、為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傳統的醫療實踐與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不斷碰撞、交叉、融合,醫療衛生行業將在5G等新技術的加持下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優質服務。”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開展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遴選“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云南省共有28個項目入圍。截至8月末,全省在各行業落地了205個5G應用項目,其中“5G+智慧醫療”的項目有22個,占比達到10.7%。且部分項目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標桿性,典型場景具備復制推廣條件。
可以預見,5G技術將為醫療衛生服務的創新和升級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我省將加快“5G+智慧醫療”發展,強化行業之間的合作機制建設,推動信息通信行業與醫療衛生行業數字化、智能化供需對接,發揮基礎電信企業主力軍作用,全力做好醫療衛生行業的數字化支撐工作。同時助力打造智慧醫療生態圈,通過云服務、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賦能,推動智慧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助推智慧醫療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共同打造一個以患者為中心、各方共贏的智慧醫療生態體系。人才培養方面,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出發,打造一批既了解醫療衛生行業又具備信息化技術的雙跨人才,提升智慧醫療人才隊伍素質,為智慧醫療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李承韓
責編:王劍釗
審核:黃芳
本文來自【云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