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是什么保險 什么叫健康險
健康險是什么?應該怎么規劃?一篇文章告訴你
首先來說說「健康險」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保險分為財險和人壽保險。財險是包人之外的財產,比如車房;人壽保險,保的是人的生死和健康。
保生死的叫壽險;保健康的呢,就叫健康險。其實健康險也是種統稱,它包含了好多種保險。只要是與人的身體健康有關的保險,大家都習慣稱之為健康險。
人的健康分為多種狀態,比如住院,都躺到病床上了肯定不健康;再比如患了大病,那就更加不健康了。解決這類問題的保險,就叫健康險。
總的來說,健康險包括了醫療保險、重疾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這幾塊。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在我國發展不成熟,一般都用重疾險來替代它的功能;護理險更不用說了,還得等幾年。
先來說說深受消費者認可的 重疾險。這是南非醫生巴納德博士和保險公司共同研發的險種,主要解決的是收入損失和疾病康復的問題。
他有個患者已經治好了,身體和精神承受了巨大的摧殘,但是為了忙于生計,只能拖著病軀再去工作,導致疾病復發。醫療手段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但他的經濟生命卻已經死了。
于是他就想要研發一種保險,用以解決患病后康復和收入問題。只要得了約定疾病,保險公司提前理賠,這筆錢可以讓患者安心養病,不用再為生活奔波。
很多人對于重疾險都有誤區,覺得這是患了大病后治療的費用。其實治療費用只是患病需要花費的冰山一角,后期康復費和收入損失費用更大。
當一個人罹患重疾,有可能長達數年不能工作,即使回到工作崗位,能不能再勝任之前的工作都是個問題,期間還有家人照顧自己耽誤的收入。
重疾康復養病需要數年的周期,藥費、檢查費、營養費,也需要一筆資金的支持。所以這些因為患了重疾導致的種種其他費用,才是最大額的支出。
重疾險優先配備給家庭中最掙錢的那個人,而且保額一定要高。保額的設計都是奔著自己年收入的5倍或者10倍去的,現階段最好規劃到30到50萬。
再說說最常見的健康險,醫療保險。醫療保險其實還可以細分為二種或三種。為了方便理解,咱們就分為普通醫療險和百萬醫療險吧。
普通醫療險和社保類似,住院了才能報銷,秉承著先看病、后報銷的解決方案,理賠的范圍也是社保目錄內的,所以這種保險是作為社保的補充。
這類醫療保險的報銷額度為每年1到3萬左右。只要住院了,這費用肯定不像發燒感冒、門診打針那樣,幾十或幾百塊就能搞定,都是數千或者上萬。
社保報銷一部分,剩下沒報銷完的,拿到保險公司按比例二次報銷,自己就花不了多少錢了。
百萬醫療險,顧名思義,可報銷的額度能達到上百萬或數百萬。這類保險的杠桿很高,而且能突破社保的報銷范圍,社保不能報的,它也能解決,所以也算是社保的有力補充。
這類保險保的都是住院的大額開銷,所以一般都有個10000元免賠額,花費不到10000塊錢的,不好意思別來煩我好嗎?
超過10000塊,住院花費數萬或者數十萬的,就能看到這種產品的厲害之處了。泰康有個系列叫《健康尊享》,最牛逼的一次理賠,客戶花了70多萬,報銷的只剩幾十塊錢(空調費還是什么買臉盆來著,那個不報)。
百萬醫療也分檔次的,越好的越貴,當然報銷的范圍也更廣,報銷的額度也更高。比如可以報銷公立醫院的普通部、國際部、特需部,甚至一些指定的私立醫院也報,海外診療意外、綠通服務等等。
重疾險的話,先確定給誰買,有個預算,決定好給哪些家庭成員買?其次就是身體狀況怎么樣,是否符合重疾險或醫療險的投保要求,有沒有疾病史或2年內住院史。
再者就是準備買什么樣的?純消費型的還是返本型的?保到終身的還是短期的?保多少種疾病的?要不要輕癥或者豁免功能,夫妻互保還是怎么著?
確定了產品就是保額,打算做到多少保額?可以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多參考幾家產品,選擇適合自己的。
醫療保險,可以結合免賠額、保費、續保條件、附加服務、免責條款來選擇。光是醫療險怎么買就夠寫一篇文章的了,所以還是有請專業人士幫著參考。
我們需要健康保險,不是因為我們怕死,而是我們想要更好的活著。一個人能創造無數的財富,但他最大的財富還是自己的健康。
有了健康,就擁有得到一切的希望。擁有一份健康險,更是為我們的健康加筑了一道對抗風險的城墻。祝你能選到讓自己滿意的產品。
關注公眾號/頭條號/抖音號【保險狼】:讓保險更簡單、更實用、更有趣
健康險是讓人健康的保險
□蘇鵬
保險公司對于新人的培訓,有一節課是《保險的意義和功用》,我這幾天在網上搜了一下這個課程的課件,把里面的內容重新溫習了一下,我覺得這節課對于新人理解保險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很看重這節課的價值。
為什么我要在網上搜課件呢?是因為據我所知,很多公司在培訓新人的時候,這節課已經不講了,新人入司之后先講產品再講銷售,然后就去市場上展業。事實上,這么多年以來,保險公司培養了很多的銷售高手,我也相信這些銷售大咖在展業實踐中,會漸漸加深對保險的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很多新人在來不及成為高手的時候,因為把握不好保險和銷售之間的關系,從而說服不了自己,離開了這個行業。
這是我希望新人能夠參加《保險的意義和功用》這堂課的原因。
但是,網上的課件看多了,我又覺得這些課件需要調整,簡單來說,這些課件大多在利用數據、案例渲染情緒,對于保險的理性分析卻不占主導。新人在這樣的課上,很可能當時被激勵的熱血沸騰,這種熱情卻不容易長久。而我們需要的是那種持久的熱愛,持久的熱愛一定是在理性的分析之后的選擇。
其實,不只是有的培訓課程內容的呈現,很多保險營銷員的朋友圈也是在渲染情緒。
舉個例子,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保險營銷員的朋友圈,我把內容復制如下:“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開業一年來,283例癌癥患者治好244例!質子重離子癌癥治療儀,只會殺死癌細胞,對正常細胞無任何損害,全世界只有三臺,中國上海有一臺,治療癌癥每個療程27.8萬,一共需要三個療程,約100萬。唯一缺點是不納入醫保,全部自費。所以重疾治療,關鍵要錢,區別是錢是自己出還是保險公司出?!?/p>
上海的質子重離子醫院確實很不錯,這家醫院在做自我宣傳的時候,說的是“去年一年283例癌癥患者,有244例出院了?!贬t院的措辭還是準確的,因為對于癌癥患者,出院并不等于治好,至少要活過五年。
現在很多營銷員在做重疾險銷售的時候,都會建議客戶購買重疾險的保額至少要達到五年的年收入,這個五年年收入可以和癌癥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聯系起來。通俗來講,一個癌癥患者活過五年的話,他的生存幾率和普通人是一樣的。
所以,“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開業一年來,283例癌癥患者治好244例!”這句話,在我看來就是錯誤的,醫院開業才一年多,對于五年存活率是沒有數據的,談何治好?
很多時候,營銷員都是用醫療花費來觸動客戶購買保險。為了讓客戶買高保額,營銷員都會把醫療花費說得很高。這種做法,在我看來,和銷售分紅產品的時候,和客戶講最高的演示收益來刺激客戶購買,但不說清楚這些收益是不保證的是一樣的。
因為重疾造成的醫療花費,因為疾病種類不同、發現早晚不同、采取的治療方式不同,都會不同,不是所有的重疾都需要高額的醫療花費。
在客戶意識到重疾可能會發生的前提下,和客戶探討因為重疾造成的損失的時候,最好盡量少的談醫療花費。雖然,醫療花費是最容易讓客戶產生觸動的,是最容易撩撥到客戶的情緒的。其實,因為重疾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只是醫療花費。
我一個做醫生的朋友,他和我坦言,他購買保險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醫療花費的事情,因為他不需要做這個擔心,醫院為他提供的保障讓他無須做這方面的擔心。但是,他的妻子是全職太太,他們有兩個孩子,雙胞胎,歲數都還不大,兩人的父母一共是四位老人,都要靠他,他是名副其實的家庭的頂梁柱。所以,他買了很多的保險,而且他和我說,如果經濟允許,他還會購買更多的保險。不過他說,即使如此,他還是覺得保險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如果萬一他得了重疾或者不幸離去,家人的生活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他想要的是不得病,健康的活下去。
人們買房是為了住的,買車是為了開的,買衣服是為了穿的,買化妝品是為了用的,買保險是為了什么?
很多保險營銷員在去和客戶談保險的時候,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保險營銷員,每天所處的環境是可以接觸到很多的病例的,甚至于作為保險營銷員已經對疾病、死亡有了一定的免疫,但是客戶不是,客戶每天的工作并不全都是和疾病相關。
營銷員在講看病花多少錢的時候,是一種習以為常,客戶可能并不會這么感知。于是才會有營銷員和客戶的辯論,客戶認為自己不會得病,營銷員一直講萬一得了病就會怎樣怎樣。溝通觀念的前提是,營銷員和客戶有一定的認知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疾病具有風險的特性,是不確定的,營銷員和客戶溝通的是對于不確定的風險的解決方案。
與其和客戶講醫療花費,不如詢問客戶,一旦萬一不能繼續工作有什么樣的損失,引導客戶去想象,客戶會自己說服自己,其實,沒有人是被別人說服的,都是自己說服自己。就像我的醫生朋友一樣,他雖然覺得保險解決不了他的問題,但他還是會說服自己買保險。人們買健康險不是因為要失去健康,而是人們希望可以永遠健康。健康險是讓人健康的保險,這是溝通健康險的前提。
本文源自中國保險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