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知識宣傳視頻,健康科普知識宣傳視頻背景素材下載軟件公共衛生
科普視頻|無煙,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來源:【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5月31日訊(文字/視頻 通訊員 嚴麗 曹璇絢 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2024年5月31日是第37個世界無煙日,今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保護青少年免受危害”。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危害是全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吸煙和二手煙、三手煙問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雖然難,但是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改善或者戒除的。也許沒有奪走你的生命,但卻危害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尤其是下一代青少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制作健康科普視頻,揭示吸煙危害,科學方法,讓無煙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疫情防控健康科普 |【視頻】夏季養生護正氣,提高免疫防疫情
【導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多次強調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廣泛開展健康促進活動,依據《健康中國行動》、《健康遼寧行動》與《健康沈陽行動》有關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要求,“健康沈陽”緊盯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問題,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將健康科普傳播努力變“我們講什么百姓聽什么”為“百姓想聽什么我們講什么”,推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返校復學、復工復產、傳染病預防、慢性病防治、中醫養生等專題系列健康科普視頻,及時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心知識,科學引導人民群眾認識和預防疾病,增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視頻加載中...
現在已經進入夏季,夏季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時期,如何在夏季養護正氣,提高免疫力呢?
一、調睡眠-夜臥早起,起居有常
《內經》指出,夏季養生首先要“夜臥早起”,夏天晝長夜短,陽氣充盛,作息時間應該是晚睡早起。從“立夏”之后,天黑得晚亮得早,晝長夜短,我們的人體就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將睡眠習慣改成晚睡早起,晚上可以適當晚睡,但不宜超過23點,晚睡養陰以靜,以順應自然陰氣的不足。早上不要睡懶覺,5-6點天亮的時候起床,早起興奮精神以順應養陽以勞,多享受太陽的光照,增加活動的時間。
夏季睡子午覺最養生,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是晚23時至凌晨1時,此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睡好子午覺,睡好子午覺可助養陰養陽使人體趨向“陰陽調和”的健康狀態,緩解夏乏。
所以除了晚睡早起,還要適當地午休,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補足睡眠,而且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午時是指11時~13時,這個時候心經當令,宜小睡30分鐘~1小時以養心。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對身心也很有好處。
二、節飲食 - 飲食有節,清淡為主
中醫認為夏至節氣進入陽氣最旺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1.少食冷飲
夏天酷暑難耐,此時人們喜歡喝冷飲,吃寒涼食物,但這樣會損傷脾胃、消耗陽氣。要養成喝熱茶、不喝冷飲、不吃冷食的習慣。喝水以溫開水為宜。
2.適量吃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一天之內,早上食生姜最好。吃姜可緩解酷暑帶來的疲勞乏力、厭食失眠等癥狀,同時,適量吃姜還可開胃健脾、增進食欲,防止肚腹受涼及感冒。
3.多食粥類
立夏之后,人們嗜睡成癮、食欲不振,中醫學認為,這主要是由暑濕脾弱所致,建議早晚進餐時多喝些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也可以在即將熬制好的粥里加一點荷葉,以增強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功效。
4.巧吃苦味
入夏之后,人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上火”的癥狀。而苦味入心經,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此時適當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苦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5.適食酸味
酸味主收斂,夏季多食一些酸性的食物不僅可以防止大汗耗傷津液,還可以收斂心氣、心陽。如百香果、檸檬,也可以用烏梅、山楂、甘草、桂花、冰糖等煮上一壺酸甜爽口的酸梅湯。
三、緩運動-防熱防暑,適當運動
夏天外界陽氣最旺,多到戶外活動,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運動宜選擇在氣溫較為涼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進行。可在公園、樹林等空氣新鮮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宜。
但在夏季不宜運動量過大。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由于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汗液過多地流失會傷及體內陽氣,要避免大汗淋漓的運動。
四、調情志-情志舒暢,心平氣和
《內經》認為,夏季要特別注意精神調養。因為夏日炎炎,往往容易讓人心煩氣躁,心緒不寧。而面對新冠疫情的反復,大眾也容易出現焦慮、驚慌等情緒。夏季養心要順應“夏長”的特性,借助夏天季節散發,把不良的情緒宣泄出去,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
一方面要應重視“靜養”,“使志無怒”,力爭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養成急事不驚、煩事不爭的心態。另一方面要“若所愛在外”,即精神要充沛、飽滿,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多參加一些文體活動。此外還要“無厭于日”,不要討厭夏天的太陽,總待在空調房里,要自然避暑,可以到林蔭下、花間處、小河旁散散步,曬曬太陽,在這種自然的環境下出點汗,能頤養心神。
《內經》指出,夏天主心,夏天也容易傷“心”,立夏過后,人體代謝加快,血液循環加快,相應心臟負擔加重。對于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養心,以預防心臟病。
1、經常按摩“養心穴”
*內關穴
【簡易取穴】伸開上臂,在前臂前區,從腕橫紋向上量3橫指,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曲肌腱。
*少府穴
【簡易取穴】在手掌心,第四、五掌骨之間,屈指握拳時小指指尖所指處。
*天泉穴
【簡易取穴】從腋前紋頭直下3橫指,在肱二頭肌肌腹間隙中,按壓有酸脹感處。
2.下午喝杯養心茶
調配一些簡單的中藥茶,清熱解暑兼養心安神。
◆參麥養心茶
方法:用西洋參6片、麥冬10粒,開水浸泡代茶飲,適合暑熱所致的神疲虛弱乏力、頭暈、口渴、汗多者;
◆菊麥養生茶
方法:10朵雪菊,10粒麥冬,20克炒麥芽,每天配上這三味中藥,用開水沖沏,代茶飲用即可。夏天心火旺,很適合菊麥養生茶。
◆三葉茶
方法:取荷葉、竹葉、薄荷葉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荷葉、竹葉用5-10克,薄荷葉5克即可)泡茶喝。有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
3.夜間養心要泡腳
夏季濕氣較重,濕邪最易侵襲人體的。濕邪困脾,久之易傷心陰。夜間泡腳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促進睡眠。按摩涌泉穴還可以激發腎精、滋養心神。
夏季養生要注意“夜臥早起”,起居有常;飲食有節,清淡為主;防熱防暑,適當運動;情志舒暢,心平氣和等幾個方面,順應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奏,合理正確地調理身體,養生防病。
張文靜,沈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直屬健康教育中心主治醫師,中級營養師,醫學博士。擔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委員,遼寧省針灸學會中醫微創與經筋診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