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療器械認證的手環(醫學認可的測心率手環)
華米科技首款Amazfit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問世
2018 年 12 月 20 日,華米科技( NYSE:HMI )與阿里健康共同首發 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結合華米科技的可穿戴軟硬件能力與阿里健康醫療大腦的能力,共同服務于廣大的消費者。
Amazfit 動態心電記錄儀是全網首款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具備醫療級別心電能力的兩用手環產品。該款產品的問世也標志著華米科技從智能可穿戴領域向醫療大健康領域的全新探索和創新。
目前該產品已經在淘寶眾籌正式上線。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是一款由智能健康手環加持胸部電極組合的套裝產品,同時也是華米科技旗下首款二類醫療器械類認證產品。
通過手環設計+胸部電極的組合形式,用戶在日常使用中實現一鍵記錄,可以實時監測和記錄心率與心電信息,而且能便捷并快速的獲取和輸出非處方心電圖,從而對心臟健康的日常監測和守護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華米科技攜手阿里健康眾籌上線的 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堪稱手腕上的心電記錄儀。當感受到心臟不適時,可以通過觸摸并持續按壓 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手環上的金屬按鍵區域一鍵啟動測量,開啟手機藍牙同時打開米動醫療 APP 點擊心電測量根據提示信息操作即可獲取并顯示實時心電圖,同步記錄且可以隨時查看,從而及時捕捉心電異常情況。非處方心電圖的輸出和記錄等功能需結合米動醫療 APP 操作使用。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的胸部電極可以滿足有長時間心電監測人群的需求,通過利用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的胸貼測量方式,搭配胸部電極將設備貼附在胸口指定位置,電極與皮膚充分接觸,即可實現 24 小時自動記錄的心電數據收集,同時由此獲取的相關心電數據信息也能夠為您后續心臟檢查提供參考。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的胸部電極外觀簡潔小巧,采用無線的方式與手機連接,沒有導線束縛,即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太多不適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的胸部電極需要配合醫用電極片和米動醫療 App共同使用。
華米科技攜手阿里健康眾籌上線的 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預計眾籌周期為 27 天。華米科技 Amazfit 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的問世,一方面將會對關注心臟健康以及廣大心臟類疾病患者在他們日常心臟健康監測和守護上起到重要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華米科技正式開啟可穿戴行業邁入醫療健康領域的全新時代,華米科技將持續為用戶提供專業的產品和醫療健康云服務。
醫療級血壓監測,AI心電圖疾病篩查,更健康的智能手環
說起智能手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可以進行計步、睡眠監測、心率監測、運動監測、信息提醒等功能。雖然目前的智能手環品牌和種類繁多,不過其中大多數都比較關注運動功能,不過dido作為國內領先的聚焦智能穿戴研發的科技公司,秉持“關愛健康生活方式”為初衷,更關注用戶的身體健康需求,不僅支持心率、血氧、血壓等生理監測功能,而且有多款產品獲得了二類醫療器械認證。
最近我體驗了一款更關注健康的智能手環:dido Y1高精密測血壓手環,它不僅能測量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而且還是全網首款AI心電圖疾病篩查智能手環。到底相比其他智能手環,dido Y1有何特別之處,下面我就帶大家去詳細了解下。
包裝方面,dido Y1采用白色紙質包裝盒,正面僅在中間位置印有金色的“dido”字樣,整體設計簡約大氣。
再來看看盒中都有些什么?除了dido Y1健康手環,就只有一本使用說明書,另外廠家還附贈了一條手環腕帶,可以便于后期替換。可能有人也發現并沒有充電器,那么手環如何充電,后面會和大家分享。
dido Y1采用簡約的外觀設計,擁有尊貴黑、深海藍、熏衣紫、紅色共4種配色可選,可以方便用戶根據需要自由選擇,我手中是尊貴黑配色,比較適合男士佩戴,更顯低調沉穩。
手環的正面配備了一塊1.14英寸IPS彩色顯示屏,可以顯示更多的信息內容,屏幕的邊緣采用弧度處理,讓整體更顯圓潤。在屏幕下方是個觸控按鍵,巧妙地將dido品牌融入其中,可以提升品牌辨識度。通過單擊或長按進行操控,單擊可循環切換不同的功能界面,長按可開啟部分相應的功能。
手環的腕帶采用硅膠材質,柔軟舒適,而且還能有效減少對皮膚的刺激,讓佩戴更舒適,其中腕帶還采用了雙卡扣設計,能夠讓手環固定更牢固。
dido Y1背面有電極片和傳感器,采用了專業級生物傳感器,搭配dido FITBLOOD2.0算法,可以進行血壓、血氧飽和度、心率等健康監測。
dido Y1的腕帶采用可拆卸設計,可以方便用戶根據需要更換其他顏色的腕帶,讓手環能夠更具個性化。
手環腕帶拆下后,就能看到手環的充電接口,采用了USB直充式設計,無需充電線,直接將充電插頭插入到USB接口就能給手環充電,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有人可能會擔心手環的防水防塵效果,手環和腕帶的連接處進行了防水處理,可以看到接縫處幾乎沒有縫隙。dido Y1支持IP67級防水,無論是日常冷水洗手,還是雨水或運動時的汗水,都不會影響手環的正常使用。
dido Y1的使用方法很簡單,直接通過手環屏幕下方的觸摸鍵即可在不同功能界面之間切換,擁有主界面、計步、公里、卡路里、心率、血壓、睡眠、血氧、心電、運動、關機共11個功能。
當然想要體驗dido Y1的全部功能,還需要配合手機端的“H Band”APP來實現,首次使用需要先將手環綁定。進入到應用界面,可以看到共有數據面板、運動、我的共三個界面,通過“數據面板”可以查看各項數據信息,通過“運動”能快速開啟GPS運動或手環運動,通過“我的”界面可以對手環進行各種設置操作。
每次開啟應用會默認進入“數據面板”界面,我們不僅可以快查看近三天的運動、睡眠、心率、血壓、ECG、血氧、HRV等信息,還能進行心率、血壓、血氧、心電測試。
其實我選擇dido Y1健康手環,主要還是看重它的血壓監測功能,因為父母有輕微的高血壓,家中雖然也備有電子血壓計,不過使用起來還是稍顯繁瑣,而dido Y1只需帶上就能檢測血壓,通過實際測試,大約25秒左右就能出結果,而且還能24小時自動監測血壓,使用起來更省心。
當然有人可能會質疑檢測血壓數值的準確性,dido Y1通過專業級生物傳感器和dido FITBLOOD2.0算法相結合,檢測數值已經達到了醫療級別。通過和手中正在使用的電子血壓計對比測試,可以看到其中使用電子血壓計的檢測數值是117/72 mmHg,而使用手環檢測數值是117/75 mmHg,檢測數值和電子血壓計差不多,日常家庭使用應該足夠了。
dido Y1還支持血氧監測,采用了美國醫療級血氧飽和度芯片SP02,可以獨立監測血氧變化,讓監測數據更精準。開啟血氧監測功能后,會每隔10分鐘記錄一次血氧數值,可以對呼吸暫停、血氧濃度、呼吸率、低氧時間、心臟負荷、睡眠活動強度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還支持低氧喚醒功能。
其實dido Y1最讓我感興趣的功能,就是它的心電圖功能,這也是目前全網首款支持AI心電圖疾病篩查的智能手環。通過利用手環內的心電傳感芯片,依據I導聯標準,采用和醫院心電圖機同樣的檢測原理,可以采集心臟的心電波形。雖然聽起來比較復雜,不過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只需在手機端開啟“ECG”功能,然后將手指按壓到屏幕下方的按鍵上,等待1分鐘即可完成測試。
當心電測試完成后,系統會自動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并給出結果,而且在檢測心臟波形的同時,還會對心率、QT周期和HRV同時進行監測,幫助用戶及時發現異常狀況。至于數據準確性方面,雖然dido Y1通過將ANN(人工神經網絡)+ECG(心電圖)+PPG(光電容積圖)技術相結合,可以讓測量精度更精準,不過測試數據也只能是當做參考。
在心電測試完成后,dido Y1還會自動生成波形報告,通過智能AI分析報告,可以進行32種心電圖疾病的篩查,幫助用戶隨時了解身體健康,當檢測數據異常時可以去醫院進行復查,有問題可以及時發現。
dido Y1還能實時進行HRV跟蹤監測,可以對心臟狀態實時監測,智能分析心臟健康指數,通過對“洛倫茲散點圖”的分析,會生成分析報告,對心率變化、心率突變、神經狀態、心率變化進行全面分析,幫助用戶實時了解心臟的健康狀態。
dido Y1除了擁有眾多的健康監測功能,像運動計步、心率檢測、睡眠監測、消息提醒等功能也都支持。其中“運動”功能除了可以記錄步數、距離、卡路里外,還能詳細記錄每半小時的運動步數;“睡眠”功能不僅可以詳細記錄各項睡眠狀態,還能對睡眠質量、蘇醒次數、入睡效率、睡眠效率進行綜合分析;“心率”功能除了可以記錄心率概況和心率分布,還能分析心率詳細數據和開啟心率報警。
雖然dido Y1支持運動功能,可以記錄運動時間、實時心率、卡路里和步數,不過目前僅支持步行和跑步,像騎車、游泳、打球等運動狀態暫不支持,期待后期可以優化。
續航方面,dido Y1內置155mAh容量電池,采用低功耗芯片,如果開啟心率、血壓或血氧等自動監測功能的話,基本上免不了一天一充,如果關閉全部自動監測功能,只是日常使用的話,可以使用約4天左右。充電速度的話,使用最大5V2A輸出的USB接口,從沒電關機到充滿,大約用時80分鐘左右。
當然可能有用戶會擔心關閉自動監測功能后,雖然續航方面有了明顯提升,但是是否會影響手環的正常使用。通過對運動、睡眠、心率的測試,可以看到依舊能正常記錄數值,當然開啟自動監測后的數值會更詳細,而且還能進行分析。
通過對dido Y1的使用體驗,它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其中的健康功能,不僅可以自動監測血壓、心率、血氧,而且還能做心電圖,進行32種心電圖疾病篩查,幫助用戶隨時隨地了解心臟健康狀況。相比其他更關注運動功能的智能手環,dido Y1則更加關注人們的身體健康,至于如何選擇,還是要看個人的實際需求來定。不足之處的話,手環的可更換表盤較少,支持的運動模式較少,續航能力不強。如果是你的話,會選擇更偏向運動的智能手環,還是更關注健康的智能手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