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醫療服務平臺(電子醫療服務平臺下載)
“電子醫保”來了!這七個省市率先開通,有你家嗎?
來源:河南映象網
全國醫保電子憑證首發儀式24日在山東濟南舉行。“醫保電子憑證”成為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即日起在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廣東七個省(市)的部分城市陸續開通使用。
據國家醫療保障局介紹,醫保電子憑證具有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醫保結算、繳費及待遇領取、辦理醫保業務等功能,確保群眾能夠在互聯網上高效、安全地享受醫療保障部門的各項公共服務。參保人可通過國家醫保App,或者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經由國家醫保局認證授權的第三方渠道激活使用。
在安全性上,醫保電子憑證通過實名、實人認證,采用國產加密算法,數據加密傳輸,動態二維碼展示,確保個人信息和醫保基金使用安全。它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標準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可依此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堪稱“一碼在手,醫保無憂”。
以福建省參保人為例,依托醫保電子憑證,參保人可使用醫保碼享受醫保就診、購藥支付、醫保查詢、醫保業務辦理等在線醫保服務。騰訊方面表示,未來,參保登記、報銷支付等更多醫保服務場景均可通過醫保電子憑證在微信輕松辦理。
支付寶方面表示,目前,上述七省市的部分地區的參保人已陸續可以在支付寶上領取并激活醫保電子憑證。參保人只需在支付寶首頁搜索“醫保電子憑證”,同意領取并經過身份認證后,即可一鍵將醫保電子憑證放入支付寶“卡包”中。今后去藥店買藥或者去醫院看病,刷手機就能輕松完成醫保支付,無需出示實體醫保卡。
醫保電子憑證咋領取?什么時候全國推廣?一起來看看↓↓
如何領取醫保電子憑證?
國家醫療保障局開發了相應的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屆時參保人可在各大主流APP商城、應用商店下載使用;也可以打開支付寶“卡包-證件”,選擇“醫保電子憑證”,并激活、進行身份驗證后使用;在微信關注“我的醫保”公眾號,激活醫保電子憑證,也可以開通使用。
1、微信激活方法
2、支付寶激活方法
在支付寶首頁搜索“醫保電子憑證”,同意領取并經過刷臉認證后,即可一鍵將憑證放入支付寶“卡包”,今后刷手機就能輕松完成醫保支付。目前使用該項服務,還能得到支付寶隨機立減紅包和螞蟻森林能量。
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
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簽發,具備安全可靠、認證唯一等重要特點。
參保人可通過支付寶在線享受各類醫療保障服務,包括醫保查詢、參保登記、醫保就診和購藥支付等,一張電子憑證可以服務于所有的醫保業務場景。
醫保電子憑證安全嗎?
問題來了,醫保電子憑證安全嗎?手機丟了怎么辦?
對此,國家醫保局表示,“安全性可以放心”,醫保電子憑證通過實名和實人認證,采用加密算法,動態二維碼展示,以確保個人信息和醫保基金使用安全。
未來有望實現全國通用
醫保電子憑證標準是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的,參保人可以依此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也就是說,未來有望實現全國通用,在外地也能輕松就醫。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表示,醫保電子憑證的開通使用,標志著參保人將擁有一人一碼的醫保電子身份憑證,醫保業務的辦理和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國家醫療保障局將不斷探索創新,深入研究引入5G和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加快完善電子憑證功能和推廣應用,不斷優化設計、完善功能、簡化流程,提升群眾使用體驗,加強業務協同。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應曉華認為,醫保電子憑證相當于給了參保人一個互聯網身份,掛號看病、診療、支付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并且突破了地域限制,將極大地便利人們的看病買藥行為,推動醫保的管理和服務走向更高水平。
綜合: 哈爾濱日報 客戶端 工人日報 新華網
文章關鍵詞:“電子醫保” 七個省市 率先開通 責編:邵恰
上海已有13家互聯網醫院!“云醫院”加速跑,持續刷新在線醫療場景
上海市衛健委昨天披露消息:本市已有13家醫院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
探索“互聯網+防疫”創新服務,互聯網醫院上線,“電子就診卡”出爐,“電子處方”落地……疫情讓一些新業態順勢起飛。在上海,在線醫療場景的持續刷新,正給市民百姓帶來越來越多的就醫便利和紅利。
4月7日召開的上海市公共衛生建設大會明確要求“做大做強互聯網醫院”。最新出臺的上海“公共衛生建設20條”為現代化公共衛生體系里的互聯網醫院建設提出新要求。據了解,為進一步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上海醫保、衛健部門正不斷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確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
電子就診卡問世,在線就診“一卡通”
現在,老百姓看病不一定非得跑醫院了。這是市民張先生的就醫新體驗:點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門診服務號”微信公眾號,在“門診服務”里點擊“電子就診卡”,上傳身份證/醫保卡照片等身份信息,一張“華山醫院電子就診卡”就在張先生的微信卡包里生成了。
小小虛擬就診卡,本事不小。張先生用手點點手機,就可憑借這張電子就診卡“掃遍”掛號、就診、支付、取藥等門診全流程,實現在線就診“一卡通”。
這些患者最新享受到的就醫便利,都緣起于華山醫院互聯網醫院的建設。目前,華山醫院不僅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還實現了醫保在線支付。這意味著,在線復診患者真的可以實現“在家問診、送藥上門”的服務。
據悉,在華山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皮膚科、神經內科、感染科學、腎病科、心內科等十多個科室已率先“上線”,提供在線復診服務。
此次疫情防控中,為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上海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華山醫院、中山醫院、仁濟醫院、瑞金醫院等13家醫院已先后成為互聯網醫院,華山醫院的電子就診卡是應用場景之一。
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服務,已有不少患者“嘗鮮”。數據顯示,本市的互聯網醫院已累計開展診療服務1.4萬人次,開具在線處方4300余張。
兒科、中醫,都能上互聯網醫院
4月10日,上海第一家互聯網中醫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首張電子處方同步落地,患者不跑醫院就實現了在線復診開方。古老中醫也“觸網”了,龍華醫院表示,將努力為患者提供“診前在線咨詢+線下就診+網上復診+診后在線隨訪”的全新服務模式,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凸顯學科特色,對接醫保結算,爭取為更大范圍的患者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
此外,上海首家兒童互聯網醫院也已問世。上海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自2月28日亮相以來,已累計在線接診2628人次,日均100余人次在線復診,已開出處方775張。皮膚科是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的首批科室,目前在普通門診已全面恢復的情況下,皮膚科每天網上接診仍有20多人次,多半是濕疹、過敏等春季常見皮膚病患者。皮膚科主任錢秋芳說,到皮膚科互聯網門診求診的,多為外地患兒,“在這里有診斷記錄,明確診斷后不用再奔波,線上復診、開藥很方便”。
通過信息化、大數據等手段,連接醫院、醫生、老百姓、藥品、醫保等多方,上海互聯網醫院孕育了前所未有的醫療服務場景。
以“互聯網+防疫”服務為例。上海通過“健康云”“隨申辦”等生成健康碼,運用三色動態健康碼進行人員分類管理,實現“管住重點人、放行健康人”;“上海市發熱咨詢平臺”啟動,開通熱線電話、心理援助熱線和“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組織全市127名專科醫師輪流排班,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等在線咨詢服務。疫情以來,申城37家市級醫院、1560多名專家在線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及慢性疾病咨詢和科普服務,分流患者。市衛健委數據顯示, “新冠工作室”平臺瀏覽23.98萬人次,市級醫院互聯網累計訪問量239.83萬人次。
監管與政策配套同步,讓更多“云醫院”惠民
在線醫療在上海跑出“加速度”,也催生醫生工作模式的改變——開啟“線上、線下”兩線作戰模式。
最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朱震宏就有了新身份——“浦人民云醫院”的“云醫生”。從業10天來,他最深的感受是,在互聯網醫院,醫生對病人的問診更為細致了,從解釋檢查結果、了解病情、配藥,到后期的健康宣教,醫生要一并管起來。
記者采訪當天,朱震宏剛為一位糖尿病患者開具了降糖藥的電子處方。該醫院信息科科長朱海燕稱,已上線近150種藥品供醫生開電子處方,并可實時追溯。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醫院之所以能在疫情防控中“火速”上線、發揮獨特作用,離不開此前上海連續多年對在線醫療的“基礎建設”。而在“云醫院”呱呱墜地之后,后續實現更好發展,離不開制度層面的配套與完善。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已發布,支持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并允許第三方機構依托實體醫療機構設立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此外,《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還將“健康云”作為上海“互聯網+醫療”公共服務的統一入口,不斷完善功能。
市衛健委表示,下一步,一方面將大力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好的防疫服務和日常診療服務;另一方面,將加強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