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在醫療領域應用;數字醫療的未來發展
數字經濟對我國醫療領域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我國醫療領域的影響顯著且深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遠程會診、互聯網醫院、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蓬勃發展。這些模式打破了傳統醫療服務的時空限制,使得患者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醫療服務。例如,互聯網醫院可以提供在線問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務,極大地提高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二、促進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了醫療資源的精準匹配和高效利用。一方面,數字技術可以幫助醫療機構更好地管理醫療資源,如床位、設備、人員等,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平臺,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從而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數字經濟還推動了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例如,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醫療影像的自動分析和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數字化手段還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健康數據,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此外,數字醫療平臺還可以提供健康咨詢、疾病預防等增值服務,進一步豐富醫療服務的內容。四、推動醫療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爆發,醫療大模型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的醫療產業在數字經濟及AI技術的沖擊之下,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智能化升級。這包括醫療器械的智能化、醫療裝備的物聯網化、醫療服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等方面。例如,手術機器人、智能康復器械等智能化醫療設備的應用,使得外科醫生在手術操控性、準確度和臨床療效上大幅提升。同時,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化診療方案,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最優的臨床解決方案,提高醫療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五、促進醫療行業的創新發展
數字經濟為醫療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一方面,數字技術可以推動醫療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藥研發、個性化用藥模型的構建等。另一方面,數字平臺還可以促進醫療服務的創新和發展,如在線醫療咨詢、遠程醫療、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務模式的出現和普及。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還推動了醫療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六、加強醫療監管和保障
數字經濟還推動了醫療監管和保障體系的完善。通過數字平臺和技術手段,可以實現醫療服務的全程監管和質量控制,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和安全。同時,數字技術還可以為醫療糾紛的處理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持,提高醫療糾紛處理的公正性和效率。
七、推動醫療行業的國際化進程
數字經濟還推動了我國醫療行業的國際化進程。通過數字平臺和技術手段,可以加強與國際醫療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和技術,提升我國醫療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例如,世界數字醫療大會等國際活動的舉辦,展示了我國在數字醫療領域的積極態度和成果,促進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對我國醫療領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它不僅推動了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還促進了醫療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創新發展和國際化進程。未來,隨著數字技術與醫療領域的不斷融合和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將繼續為我國醫療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阿斯利康第三次參加數貿會,攜近20項數字醫療成果亮相
來源:【健康客戶端】
9月26日-29日,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在杭州舉行, 阿斯利康連續三年參與數貿會。
本屆數貿會,阿斯利康亮相數字醫療特色展館,通過5大展區全面展示覆蓋代謝、呼吸、腫瘤、基層醫療等多個疾病領域的6個診療一體化方案,近20項涵蓋“篩、診、治、管”疾病管理全周期的數字醫療成果,以及AR眼鏡輔助肺功能檢測、BCCE AI 智能醫生、數字虛擬人等10多項前沿數字醫療科技及體驗項目。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商業戰略與卓越運營部負責人朱理琍。受訪者供圖
數貿會期間,國家癌癥中心倡導、阿斯利康支持的乳腺專病中心項目浙江模式升級。乳腺專病中心涵蓋精準診斷、規范治療、患者管理等板塊,利用AI大語言模型與iMDT等創新工具推動乳腺學科發展,旨在促進乳腺癌診療水平均質化,加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阿斯利康與騰訊醫療發布 “新一代客戶互動平臺”。此外,還與阿里云就行業生成式AI達成全面合作,從效能提升、數字化診斷診療和個性化疾病管理等方向驅動創新落地,包括合作開發和推廣生成式AI技術在醫藥行業的專業應用、共同探索生成式AI與商業智能技術的結合、試點AI技術的應用場景等。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商業戰略與卓越運營部負責人朱理琍表示:“未來企業將繼續借助浙江數字經濟的優勢,攜手更多合作伙伴不斷探索數字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助推疾病診療創新方案、本土創新企業發展并走向國際,助力醫療行業及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責編:李欣
主編:張赫
校對:劉穎琪
本文來自【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以數字經濟助力醫療衛生服務,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獲衛健委答復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速。線上醫療服務遍地開花,多部門出臺政策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周琳提出了要以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健康中國”建設的建議。
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近日,記者獲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答復周琳建議時表示,將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建立和完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促進多碼融合應用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研究探索在老年人、慢性病等重點人群生活區域的健康建筑內嵌入醫療健康感知類裝備,積極為人口老齡化提升醫療健康服務保障。
全面推進落實“互聯網+醫療健康”
2023年兩會期間,周琳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出,“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健康可以提升助力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臨床豐富的科研數據,可以提升醫學科技的創新,基于云藥房、云檢驗、云管理、云服務可以提升患者從院前、院中到院后的一系列的健康管理。”
對此,國家衛健委在回復中提到,將積極推進數字健康建設,促進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加強信息平臺建設,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均建立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此外,強化聯通應用,推動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平臺互聯互通,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300多個城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碼)通”。
國家衛健委進一步表示,將全面推進落實“互聯網+醫療健康”10項服務30條措施,開展互聯網健康咨詢、分時段預約就診、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另一方面,依托國家和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逐步取消紙質檔案,建立數據清單,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資源共享。
積極為人口老齡化提升醫療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周琳還提出要基于“數字健康”促進社會健康公平。對此,國家衛健委答復,將支持院內外疾病信息共享。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將可穿戴設備等獲得的健康信息,直接納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方便居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國家衛健委進一步提到,將面向醫療領域聯合征集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共遴選出輔助診斷、康復、配送轉運等5大類25個典型應用場景,促進醫療領域機器人的應用推廣,推動企業和醫院協同攻關。引導推動醫療裝備與新技術融合,推進“5G+醫療健康”等新模式以及居家社區、醫養康養一體化發展。
關于下一步工作目標和計劃,國家衛健委表示,將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建立和完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促進多碼融合應用服務。鼓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探索智能化可穿戴設備對個人身體健康信息的實時監測與評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研究探索在老年人、慢性病等重點人群生活區域的健康建筑內嵌入醫療健康感知類裝備,積極為人口老齡化提升醫療健康服務保障。
采寫:南都記者 張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