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志愿服務隊,醫療志愿服務隊主要職責
重慶市沙坪壩區成立“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暖心服務孜孜不輟
來源:中國國防報
重慶市沙坪壩區成立“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
暖心服務孜孜不輟
■陳其鋒 本報記者 趙曉菡
立秋,山城重慶炎熱不減。
“景老,您身體狀況不錯,記得按時吃藥,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適當活動。”重慶市沙坪壩區退役軍人、“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志愿者袁發煥頂著烈日,來到該區回龍壩鎮四龍村抗美援朝老兵景純熙家,測量完血壓和心率后,耐心囑咐注意事項。
“景老今年已94歲高齡,離休后主動放棄政府照顧,回到家鄉務農。”袁發煥告訴記者,加入“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后,第一次義診的對象便是景純熙,從那以后,每隔一段時間,自己就會上門看望。“景老的事跡深深打動了我,能用所學所長為老前輩送健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一定要堅持下去。”袁發煥說。
“沙坪壩區是紅巖精神的重要發源地。發動有醫療工作經驗、樂于奉獻的退役軍人成立志愿服務隊,并以‘紅巖’命名,就是為了激勵他們退役不褪色,踐行紅巖精神、涵養紅梅品格,繼續保持本色為群眾服務。”沙坪壩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關領導介紹,“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于去年掛牌組建,目前已有800余名退役軍人注冊,定期開展健康咨詢、義診等志愿服務。
前兩天,該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戴光明接到高中畢業學生趙陽打來的電話,感謝她一年來的心理輔導。趙陽讀高三期間心理壓力過大,一度產生厭學情緒,成績下滑,父母憂心不已。住在同一社區的戴光明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與趙陽談心,了解他的思想動態,制定疏導減壓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趙陽漸漸走出陰霾,解開了思想“疙瘩”,成績也穩步提升,考上心儀大學。
戴光明是第一批加入“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的退役軍人,也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戴奶奶。退休前,戴光明曾任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加入志愿服務隊后,她經常為社區群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指導父母如何與青春期子女溝通,為他們架起“連心橋”。戴光明還積極參與志愿服務隊組織的針對失足、失管、失學、失業、失親青少年的關愛幫扶工作,定期到定點村(社區)、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心理知識科普講座。
該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已開展各類講座50余次,組織大型義診11次,提供上門診療服務230余次,數千名群眾受益。為避免出現“義診一陣風、診后無人問”的現象,該志愿服務隊還為前來問診的群眾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組建微信醫療咨詢群,志愿者定期在微信群里答疑解惑。家住渝北區龍山街道的張小紅患有嚴重的頸椎間盤突出,經常頭暈耳鳴。她慕名來到“老兵醫療紅巖志愿服務隊”義診現場咨詢,在志愿者張寬平的跟蹤治療下,病情逐漸好轉。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由暴露于高溫環境或強體力勞動引發的體溫調節失衡所致……”近段時間,重慶持續高溫,志愿服務隊來到該區楊公橋白鶴嶺社區,為群眾講解防暑急救知識、發放防暑降溫藥品。社區群眾紛紛點贊:“‘老兵醫生’上門送健康,真是貼心周到!”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義診范圍、拓展服務內容,并開通線上問診通道,以便服務更多群眾。”該志愿服務隊負責人介紹。
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成立,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專家診療
視頻加載中...
武漢晚報訊 “不僅幫助了大家,我的價值也得到體現,成就感爆棚。”70歲的王爭艷滿頭銀發,依然精神矍鑠。她是漢口醫院名譽院長、副主任醫師,現在也是市衛健委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的一員。近一年來,她每周三都會到社區進行義診。
6月20日,市衛健委召開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成立暨銀發醫療專家工作室建設推進會。當天下午3時許,在江岸區國信院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會議室里,包括王爭艷在內的40多名銀發醫療專家代表相聚一堂,市委老干部局、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為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授旗,并為銀發醫療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據了解,市衛健委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是全市“銀齡芳華”志愿服務體系的一支特色支隊,在市屬公立醫院設13個分隊,目前已吸收54名銀齡醫療志愿者報名,年紀最大85歲,最小55歲,均為各家醫院的退休老專家。他們依托“銀發醫療專家工作室”,定期在20個對口社區開展志愿活動,為居民健康服務。
相關負責人為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授旗。記者李慧紫 攝
“下周三就輪到我了,居民知道我哪天要去,早早地就會排隊等候。”王爭艷是最早參加志愿服務的專家之一。從去年8月份開始,她每周三都會到預警學院社區開展義診。“在社區我們都是看全科,居民各方面的不適,都會找我們咨詢。我們不光有專家,還有這個專家所在醫院的一些支撐科室,會一起到社區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
王爭艷發表感言。記者李慧紫 攝
專家代表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記者李慧紫 攝
會議發布了《市衛健委系統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組建方案》《市衛健委關于進一步推進銀發醫療專家工作室的實施方案》,標志著市衛健委系統銀發醫療志愿服務隊正式組建,并將進一步推進銀發醫療專家工作室建設。市衛健委副主任、公共衛生總師王濱強調,各單位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專科優勢和網絡優勢,鼓勵老專家發揮各自專長,更好地滿足社區群眾健康需求。(記者李慧紫 通訊員劉偉娜 視頻制作李慧紫)
【編輯:余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