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健康我的掛號訂單 怎么查看自己的預約掛號
“用‘健康有約’掛號好方便”
掃掃二維碼 一站式掛號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任珊珊、伍仞 通訊員何旭鵬、周晉安)掛號不需再在不同掛號平臺間轉悠,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在廣州六十多家醫院掛號就診可“一手掌握”。12月4日,廣州日報健康科普品牌“健康有約”聯手廣州市衛計委,聯合推出預約掛號系統,不僅獲得市民的點贊,廣州各醫院也紛紛通過公眾號“官宣”推廣。
市民點贊:“方便得很!”
“我早上一看到健康有約有了掛號功能,就催女兒幫我和小外孫掛號。她下午才有空動手,沒想到居然還能搶到明天上午的號!”退休市民王阿姨說,從人臉識別注冊到掛號成功,總共花了不到1分鐘,“方便得很!”
王阿姨是廣州日報“健康有約”的資深粉絲。她說,自己在健康有約還叫“廣州日報健康管家”時就成為最早的粉絲,記得住好多醫療記者的名字。原本她訂閱了多個醫療科普號,幾經比較,最終,在她的訂閱號消息欄里,只有健康有約被設置成“星標”。因為這個公號“內容可靠、貼心實用,而且露面出聲的都是名醫。”健康有約升級新功能后,王阿姨覺得更加好用了:“我女兒教我注冊了賬號,今后預約掛號不用她幫忙啦!”
“‘健康有約掛號’最讓我開心的一點是在一個平臺上可以掛到多家醫院的號,能在線支付、收訂單消息。我定點的醫院還可以在線繳費、排隊候診。”市民劉女士說,作為家里的“健康管家”,她為了替家人掛號,最多時曾在微信上關注了五家醫院的公眾號。“女兒、我、老公加上雙方父母就診的醫院各不相同,一個預約平臺對應一家醫院,難免有些頭痛。”劉女士說,遇到孩子和老人同時生病,她要分別在不同的預約平臺之間切換,不勝其煩。現在有了“健康有約”打開的這扇“方便門”,就不用頭痛了。
與市衛計委合作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與廣州市衛計委自2016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先后聯合推出了廣州市首屆五星級家庭醫生及網絡人氣家庭醫生評選、廣州市最美醫護評選、廣州地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詳解報道、衛生急救與應急知識新媒體專欄等線上線下的合作項目。本次“健康有約”與廣州市衛計委的全市集約式掛號平臺對接,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落實與廣州市衛計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又一大舉措,也是廣州市目前唯一官方集約式掛號平臺與本地權威官方媒體深度合作的一次創新探索。
提供全程導醫閉環服務
隨著集約式掛號功能的上線,廣州日報“健康有約”不僅為粉絲們提供最新鮮、權威的健康科普資訊,還提供了流暢的“互聯網+”醫療體驗。“有約掛號”致力為粉絲們提供全流程閉環服務,即讀“精品科普”——選“最強科室”——看“實力醫生”——精準掛號”。
據健康有約工作室負責人介紹,目前上線的掛號功能只是“健康有約”導醫閉環服務的“1.0版”。未來,健康有約將為粉絲們推出更多優質的就醫體驗,包括精準掛號,即在健康科普文章推送中,直接精準鏈接文中醫學指導號源,實現精準導醫;名醫掛號,與市內大醫院合作,定期推出精選優質名醫號源,向“健康有約”的粉絲開放。
市第一醫院微信醫保親情賬戶移動支付功能上線
記者日前從市第一醫院獲悉,市民只需綁定“醫保親情賬戶”,即可通過市第一醫院公眾號掛號繳費代家庭成員(父母、配偶、小孩)進行醫保線上支付。
據悉,市民可通過微信搜索“醫保碼”或“醫保憑證”或微信“我—服務—醫療健康—醫保碼”打開醫保電子憑證,打開醫保碼選擇“親情賬戶”,勾選同意協議后“立即添加”,首次操作需要人臉識別,閱讀告知書勾選后點“我已閱讀并同意”輸入姓名、身份證和關系后點“下一步”,上傳證件并簽署個人承諾書后“激活并添加賬號”,勾選并“授權激活”。部分用戶因證件不清晰需要人工審核,審核成功后進入“授權激活”,添加成功后,點擊完成。16歲以下被添加人可直接授權激活,滿16歲人員需本人進行人臉識別。
市民綁定“醫保親情賬號”后,微信搜索“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公眾號關注,點擊菜單欄“就醫服務”中的“掛號服務”或“門診繳費”;或菜單欄“個人中心”中的“功能首頁”里的“預約掛號”“門診繳費”模塊,選擇待掛號訂單,添加親屬就診人并選擇,點擊“提交”,并按照指引選擇醫保支付。點擊“同意授權”,確認支付金額明細,點擊“去支付”,按指引完成支付即可。
據悉,市民需注意被綁定人若小于16周歲,需要上傳被綁定人的出生證明等資料。審核通過后即完成綁定。被綁定人若大于等于16周歲(如老年人),則需要被綁定人掃臉認證后,方可完成綁定。每個綁定人在自然月內全渠道(包含但不僅限于微信、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等)最多可綁定5個家庭成員,每個家庭成員在自然月內僅可被兩個綁定人有效綁定,且親情賬戶綁定后,支持雙方各自解綁。
(呼和浩特日報 記者 梁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