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內容App需要啥資質、醫療健康內容app需要啥
干貨收藏!醫療健康內容如何通過抖音審核?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抖音對于醫療內容的審核規則是什么?
什么樣的內容在抖音醫療健康科普里容易違規?
抖音醫療健康內容內容值得信任嗎?
……
4月27日下午,小抖開了一場抖音醫療健康公眾溝通會,和媒體、醫生以及一些關心醫療健康內容的朋友們分享了目前抖音醫療健康認證、內容管理規則等方面的問題,并解答了大家的困惑。
Q.01
醫療健康內容分為哪幾類?
抖音上的醫療健康內容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認證醫生/認證醫療機構發布的醫療科普,另一大類是非認證用戶發布的健康科普。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可以涉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用藥。
舉例來說,討論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屬于醫療科普,討論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屬于健康科普。平臺僅允許認證用戶發布醫療科普,非認證用戶不能發布。同時,對于認證用戶發布的內容,也設置了人鏡一致、資質年檢、內容專審等多道防線確保內容專業可靠。
Q.02
誰有資格做醫療科普?
目前抖音優先為三甲主治醫師以上專家和國醫大師進行個人認證,公立二級以上醫院等進行機構認證。后續將對更多醫學科普力量開放。
Q.03
非認證用戶就不能做科普了嗎?
非認證用戶不能做醫療科普,但是可以做健康科普。我們設置了安全審核模型,會對非認證用戶做醫療科普的行為和內容進行嚴厲打擊。
同時也引入了健康謠言模型,如果非認證用戶發布的健康知識分享觸發了模型,相關內容也會被下架。平臺還將定期公布健康謠言,提醒大家注意。
如晚上8點以后不能給孩子喝牛奶,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喝紅酒可以養生等廣泛流傳的健康謠言都是我們嚴厲打擊的類型。
Q.04
我們倡導的醫療科普原則是什么?
抖音上的醫療科普要經過安全審核和專業審核,才會被用戶看到。
其中安全審核主要把控是否存在宣揚非法代孕、鑒定胎兒性別等違法行為和通過站外導流等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等違規行為(引導大家通過114、京醫通等平臺掛號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醫不受影響);專業審核則有中/西醫臨床醫生和醫學專業人員,從科學性、普適性、客觀性、安全性等方面把控醫療科普。
我們倡導醫療科普的科學性。倡導符合權威醫學指南或基于循證醫學驗證、統計學事實達成的醫學界共識的內容,避免未經嚴格證實、隨意抄襲搬運的醫學知識與觀點,不建議跨專業科普。
比如,講兒童睡8-10小時最健康就是不夠科學的;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3至5歲的兒童10-13個小時;6至13歲的學齡兒童9-11個小時。”
倡導具備普適性的內容,充分考慮視頻廣泛的觀看群體,如有個例病例不適合更廣泛人群應用的情況應做溫馨提示。
比如,一位心內科醫生講一位原本需要支架的患者,經過綜合治療避免了手術。這種個案就不具備普適性。如果有相似疾病患者看了視頻而拒絕手術進而延誤病情,后果將不堪設想。
倡導客觀真實的科普,符合膳食指南或相關研究的養生建議,客觀嚴謹地描述效果,避免夸大、絕對的表述。
比如,有醫生稱每減少一公斤體重,血壓降低一毫米汞柱;每周運動5天,降低5-8毫米汞柱。這些數據都沒有明確的循證醫學依據,高血壓更需要按照醫囑服藥。
分享急救與搶救時,我們要求嚴格遵循院前急救流程或官方搶救方法,正確且完整的內容可能拯救生命。
比如,有作者在描述海姆立克急救法時,對患者是否可以有力咳嗽、站姿如何、以及年齡適應癥選擇上的錯誤,都可能造成事故。類似的科普內容更應該嚴格嚴謹。
另外,惡性腫瘤常常危及生命,相關科普應該更加謹慎。我們僅允許發布預防和早篩相關內容,避免治療相關和跨專業科普。
Q.05
醫療科普的資質已經很嚴格了,為什么還要引入專家團隊審核?
一旦平臺認證,普通用戶更為信賴,我們希望能夠和認證用戶一起,用更加嚴謹科學的內容回饋信賴,努力讓平臺上這部分內容成為大家健康生活的指南。
Q.06
既然審核已經這么專業了,是否平臺上的醫療健康內容都值得信任?
盡管目前平臺已經在準入審核上做了很多努力,但醫學非常復雜,部分內容可能存在有科學依據,但在不同應用場景、應用人群視角下有爭議的情況,我們會和行業專家與平臺創作者一起,不斷探索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這件事。
期待優質的健康科普能夠幫助更多人掌握醫學常識、培養健康習慣、建立科學預防、早診早治,身體不適及時線下就醫的正確健康觀念。
一條視頻帶你看懂,抖音醫療科普內容是怎樣審核上線的:
視頻加載中...
從事線上診療問診業務的平臺或app需要什么資質
哎呀,聽說了嗎?線上診療問診業務的平臺或app,想要上線,可不是那么簡單的哦!得有一些資質才行!那都需要些啥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最基本的,肯定得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這可是底線,沒了它,連開藥都成問題!
其次,得有互聯網醫療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備案,這可是規矩,得走程序,不然隨便一個網站都能冒充醫院了!
再來,醫生也得有醫師執業資格證書,這個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咱們怎么敢在上面問病呢?
還有,得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這個可不是鬧著玩的,涉及到隱私保護,得嚴防死守!
最后,還得有完善的投訴渠道和處理機制,這個嘛,是為了讓大家有事好說話,有情可原,有難言之隱也能解決!
總之,想要搞線上診療問診,得有這些資質,才能安心開展業務,也才能讓大家放心使用。畢竟,涉及到健康問題,可不能馬虎!
所以,各位創業者,想要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還是得走正規渠道,不要急功近利,否則到頭來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在干啥!
做一個醫療app需要具有哪些資質?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醫療APP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實時性,逐漸成為公眾獲取醫療服務的重要渠道。然而,開發一款醫療APP并非易事,它涉及到眾多資質和法規的遵循。本文將詳細探討開發醫療APP所需的資質及相關法規,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并準備相關事項。
首先,醫療APP的開發需要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這一證件是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的法定憑證,對于APP而言,同樣需要確保其在互聯網上的診療行為符合法律法規。申請此證件需要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交相關材料,包括APP的功能介紹、運營者資質證明等。
其次,醫療APP若涉及藥品信息服務,還需辦理《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這一證書是確保APP提供的藥品信息合法、準確、安全的重要憑證。辦理該證書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如具備相應的藥品信息管理能力、確保信息真實可靠等。同時,證書的有效期通常為5年,到期前需進行續期。
此外,醫療APP還需要獲得ICP許可證。ICP許可證是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業務必備的許可資質之一,它涵蓋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各個方面。對于醫療APP而言,這一證件能夠確保其提供的信息服務合法合規,保障用戶的權益。
除了上述資質外,醫療APP還可能需要其他相關證件和資質,如《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APP電子版權證書》等。這些證書能夠證明APP的合法性和原創性,保護開發者的知識產權。
在準備這些資質的同時,醫療APP開發者還需要注意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例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對互聯網診療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確保醫療質量、保障信息安全等。因此,開發者需要在設計APP時充分考慮這些要求,確保其功能和服務符合法規。
此外,醫療APP還需要關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由于醫療信息涉及個人隱私和敏感數據,因此開發者需要采取嚴格的數據加密和隱私保護措施,確保用戶信息的安全。
總之,開發一款醫療APP需要獲得多項資質和遵守相關法規。這既是對開發者的要求,也是對用戶的保障。只有具備合法資質和遵循法規的醫療APP,才能在市場上獲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建議開發者在準備開發醫療APP時,充分了解并準備相關資質和法規要求,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合法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