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網大全 39健康網百度百科
實用!生什么病忌什么口,常見的13種疾病忌口清單,替家人收好
“醫(yī)生,我是不是不能吃海鮮?”
“醫(yī)生,我吃點牛肉、羊肉沒事吧,還是說一點也不能碰?”
“醫(yī)生,吃中藥是不是絕對禁止吃辣的?”
每天在門診,醫(yī)生都會遇到病人問類似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一講,中醫(yī)為什么講究忌口,各種病要如何忌口,以及西醫(yī)如何看待“忌口”這件事。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朱為康醫(yī)生認為,中醫(yī)上所說的忌口,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是為了防止病人胡亂吃東西而加重病情,第二是為了防止某些食物和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了對沖的效果,從而抵消了藥效。
比如有些患者發(fā)燒感冒,這時候病人的身體極度虛弱,消化吸收能力也處于不振的狀態(tài)。如果病人此時不忌口,仍舊大魚大肉吃的過于油膩,這種情況下只能徒增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食物難以消化,對于身體的早日康復也有一定影響。
針對食物抵消藥物效果的情況,中醫(yī)領域有一些常見的忌口。
蘿卜:一些需要補氣的體虛患者,中藥調理通常會用到人參、黃芪這些補品,而蘿卜是破氣的食材,如果一起吃,藥性就會被削弱。
牛羊肉:牛羊肉是溫熱的食材,如果患者需要祛除惡熱,那肯定不適合吃。
綠豆:綠豆性寒涼,體質虛弱的人比如癌癥患者,大病初愈,體內元陽本來就缺失,如果再吃綠豆的話,會損傷病人脾胃,導致腹瀉以及食欲不振。再者,綠豆在中藥里有解百毒的功效,而有些藥物的藥性本來就是針對病癥,如果在吃藥的時候吃綠豆,藥性就可能會被降解。
當然,不同的忌口針對不同的病癥,所以對癥才是關鍵。
身體不舒服,醫(yī)生總會叮囑“要忌口”,除了上述幾種食物之外,常見的一些針對不同病癥的忌口還有以下這些,很方便記下來。
1、感冒
避免吃大棗、枸杞和烏梅。枸杞大棗是溫熱食材,風熱感冒體內本就聚集了熱量,如果還吃容易加重病情。而烏梅是收斂的食材,感冒的時候吃了不容易發(fā)汗。
2、腹瀉
腹瀉屬破,因此要避免吃蘿卜、蔥、山楂、香菜以及螃蟹。這幾類食材性涼寒,腹瀉的時候吃容易加重癥狀。
3、胃病
平時要避免刺激性和難以消化的食物,酒、濃茶、蒜、辣椒等在患病期間都不要碰。
4、痛風
要避免吃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像牡蠣、蠔這些海產品以及動物的內臟,都屬于高嘌呤食物。
5、糖尿病
要避免升糖指數高的食材了。香蕉、芒果、榴蓮、菠蘿、精米白面、土豆、糖,這些都要少吃甚至不吃。
6、高血壓
患者忌鈉,腐乳、皮蛋、空心菜和各種腌制品就別吃了。
7、脂肪肝
不要碰酒,另外,蔥姜蒜以及辣椒咖啡這些刺激性的食物也要避免。
8、心臟病
要避免炸魚、濃茶、紅燒肉和蛋黃派。
9、痔瘡
要避免刺激,所以酒和辛辣的食材統(tǒng)統(tǒng)不能吃,此外,燒烤食物也會刺激粘膜皮膚,也不能吃,芒果、荔枝、榴蓮和龍眼這些熱性的水果,也要避免。
10、咽炎患者
陰虛火旺,荔枝等熱性水果就免了。牛羊肉以及海鮮這些發(fā)物,也要注意。
11、膽囊炎
要避免油膩的食物,比如肥肉、動物內臟以及蛋黃。
12、慢性腸炎
避免吃油膩和多脂肪的食物,這樣不利于消化。同時,薯類、豆類和牛奶這些容易產氣的食物也要少吃。
13、女性來大姨媽或者痛經
要避免吃性寒的食物。螃蟹、冷飲、生拌涼菜以及鴨肉,都要避免。
當然,從西醫(yī)的角度看,不存在這么多絕對的忌口。兒科醫(yī)生裴洪崗認為,中國人的很多忌口,跟我們自身的傳統(tǒng)習慣以及飲食文化密不可分。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習慣,食藥同源,食物和藥物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有的食物本身也可以當藥材,這樣一來,藥物本身所具備的熱、寒、溫、涼等屬性,食物本身也就具備了。
比如有的食物就是發(fā)物,吃多了會上火;有的食物性寒,就有清火的作用。所以針對食物的不同屬性,才形成了各種對癥的忌口。
當然從西醫(yī)的角度看,多數忌口本身沒有明顯的科學依據,但是面對一些患者的詢問,醫(yī)生本身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解釋。所以通常情況下,生病之后吃的清淡一點,少吃辛辣食物,就成了多數的忌口。
當然,真正需要忌口的也不是沒有。西醫(yī)也知道,糖尿病肯定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痛風患者不能吃高嘌呤食物,有過敏癥狀的人,肯定不能碰過敏性的食材。
從食物的角度看,中醫(yī)講究食材的屬性以及對癥,而西醫(yī)的理論則是膳食和營養(yǎng)的均衡。角度雖然不同,但本質而言,都是為了維持身體的健康和平衡,既要保證營養(yǎng),也要保證膳食的合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的疾病,不妨什么都吃,不要偏食也不要過度忌諱,但要注意適度而不能過猶不及。如果出現了什么疾病,則要根據癥狀,適當地在食物上規(guī)避那些不利于康復的東西。
參考資料:
[1]《生病“忌口”有科學依據嗎?醫(yī)生:絕大部分不需要》.健康時報.2019.9.7
[2]《什么是中醫(yī)的“忌口”》.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2010.10.21
[3]《中醫(yī)治病為什么講究忌口?》.海外版 2016.2.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有病吃啥藥,家庭用藥對照表!9類常見病,對癥用藥一看便知
如果說有什么比看書更難
那大概是看藥物說明書
畢竟看不懂說明書
藥再多也沒用!
(文末附家庭常備藥清單)
藥品
用對了是治病的藥
用錯了是害人的“”
據統(tǒng)計
我國每年有20萬人因用藥不當致死
相信屏幕前的你
吃藥前一定也有這種困擾
那話不多說
九叔現在就開講
拿到一盒藥之前
我們要先注意右上角的標識
(為防止廣告嫌疑,部分商標做了模糊處理)
右上角的OTC標志代
表著這是非處方藥
就是說
不用經過醫(yī)生的同意
可以自主買到
紅底的OTC是甲類
在醫(yī)院和藥店銷售
綠底的OTC是乙類
除了醫(yī)院和藥店
超市、賓館也可以銷售
處方藥
一般需要拿著醫(yī)生開的處方
去正規(guī)的大藥店才能買到
標識是Rx
細心的同學應該會注意到
緊接著OTC下面有一行黑字
這是藥物的批準文號
類似于藥品的身份證號
只有獲得這個代碼
藥品才有被生產和銷售的資格
模板是這樣的
國藥準字+字母+8位數字
中間的這個字母代表著藥品的類別
而如果前綴寫著
【衛(wèi)藥健字】
如果寫著【衛(wèi)食健字】或者【國食健字】
說明這只是保健食品
食品≠藥品
所以不要拿著保健食品談藥效
怪丟人的
通常來說
藥品有三個名稱
通用名稱:全世界可通用
如青霉素、阿司匹林
商用名稱:不同的生產廠家給藥的冠名
(以上面這盒藥舉例,商品名是*阿司**,通用名是阿司匹林腸溶片)
別名:曾被長期廣泛應用,但現在不符合規(guī)范
俗話說得好
是藥三分毒
不清楚這個藥效
隨意亂吃無異于給自己投毒
一般來說
說明書上都會清楚標明
本藥適用于***癥狀
藥盒子上也會標
有效期這么重要的事情
一般外盒和說明書里都會有
有效期至【2020年8月30日】
失效期為【2020年8月30日】
含義是一樣的
但是
已經接近臨期的藥建議不要吃
如果藥物還沒有到保質期
但是外觀發(fā)生了變化
如霉點、顏色改變、膨脹
那也建議不要以身試毒
不得不說
如今生產同一種藥的廠家
實在太太太太太多了!
隨之而來的套路也很多
你買的是同一種藥
藥片規(guī)格也未必一致
有的廠家一粒藥100mg
有的廠家50mg
如果你只記住吃藥的粒數
而不看劑量
就很容易過量
舉個例子
如果醫(yī)生告訴你
原先100mg的每次吃一片
那換了新牌子的你
每次應該服用
100mg÷25mg=4片
如果你同時在吃多種藥
那九叔必須要提醒你
注意這一步!
拿感冒藥舉個例子
它一般都是復方制劑
所以一個藥會含有多種成分
例如某白*黑復方感冒藥
里面含有:
用于解熱的對乙酰氨基酚
用于緩解鼻塞的鹽酸偽
用于鎮(zhèn)咳的右美沙芬
而如果你吃了白*黑再同時吃感冒靈
那成分就重復了
因為這兩個藥品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
這種吃法容易導致藥物過量
藥怎么吃也有大講究
有些藥要喝水
為提高藥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大部分藥物都需要
喝200-300ml水來送服
但免不了有些人喜歡干吞
比如磺胺類藥物
(如磺胺甲惡唑、磺胺嘧啶、磺胺多辛)
它的代謝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結晶
服用此類藥物后需要大量飲水
才會便于尿液把結晶沖走
有些藥不能飲水
例如止咳糖漿
這類藥物一般在局部發(fā)揮作用
喝太多水會稀釋局部藥物濃度
降低療效
一般來說
服藥時應該注意這幾個關鍵時間點
但是很多說明書上
并不會教我們飯前還是飯后
而是標明一天幾次
如果一天三次的話
我們的思維慣性會以為
根據一日三餐的時間來吃
但實際上
最好是每8個小時吃一次
因為藥物藥效最多維持8小時
如果按照一日三餐的時間
那晚飯和第二天早餐間隔時間太長了
藥效會打折
慎用
指藥物需要謹慎使用
且在用藥過程中
密切觀察服用后的情況
需要慎用的大多是
小孩、老人、孕婦
以及心肝腎功能不好的人
因為他們的體內藥物代謝功能差
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高
忌用
如果標了這兩個字
說明它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比較多
發(fā)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比較大
禁用
最最最嚴厲警告!!
就是下了死命令不可使用
比如對青霉素過敏的人是不能用青霉素的
國際醫(yī)學科學組織委員會規(guī)定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表示法是這樣的
數字越小一定程度上證明越安全
另外不得不說
很多人看到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
又長又臭
就會開始慌了
其實大可不必
列出不良反應是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
而且
列出的不良反應越多
說明對這個藥品的研究越深入和全面
不同的藥品
儲藏的條件不同
另外
需要避光的藥品要做好遮光措施
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線下
關于藥品說明書就說到這里了
最最后
相信看到這兒的老鐵們
多少還有些意猶未盡
九叔給你們貼心整理了一份
家庭常備藥大全
除了藥品之外
九叔也建議家里備一些常用工具
如血壓計、體溫計、無菌紗布
繃帶、棉球、創(chuàng)口貼等
另外
如果對病癥程度和病因判斷不清
一定要到醫(yī)院就診治療!!
不要亂吃藥
參考資料:
[1]金劍,馬寧輝.藥師教您如何看懂 藥品說明書.科學生活,2017(9):63-64.
[2]如何正確閱讀藥品說明書.中老年保健,2018(4):47-47.
[3]劉彬.藥品說明書中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家庭醫(yī)藥:就醫(yī)選藥,2019(12):42-43.
有啥病吃啥藥,一份清單告訴你!9種常見病,對癥用藥,一看便知
最近,國內部分城市的疫情有所回升,進入防疫狀態(tài)。
疫情發(fā)生時,很多人會居家辦公、減少外出,囤點物資成為大勢所趨,例如食物、日用品等。除了這些,我們偶爾還會出現小病小痛,此時去醫(yī)院又比較麻煩,因此,在家中備好常備藥就很有必要。
那么,家中的小藥箱應該放哪些常備藥呢?疫情期間,怎么在藥店買藥?
家庭常備藥主要包括內服藥、外用藥、特殊人群藥物等,以安全性、方便性和實用性為主,緩解一般常見的輕癥,或是解決小外傷。
1、感冒藥
藥物名:對乙酰氨基酚、酚麻美敏片(混懸液)、布洛芬片(混懸液)等、右美沙芬等。
感冒屬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多休息、多喝水,便能自愈,但服藥有助于緩解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感冒藥的成分大同小異,應盡可能只服用一種藥物,服藥前看清說明書,避免重復用藥,誘發(fā)不良反應。
另外,有小孩的家庭可以備些小兒感冒藥,例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混懸劑/滴劑。此外,3個月內的嬰兒不建議使用退熱類感冒藥,3個月以上幼兒可用對乙酰氨基酚,6個月以上幼兒可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抗過敏藥
藥物名: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
這些都屬于抗組胺類抗過敏藥,適用于蟲咬、食物、環(huán)境和藥物等因素引起的過敏。
除了片劑,抗過敏藥還有兒童服用的糖漿劑或滴劑,在使用這類藥物時需要注意副作用,尤其是馬來酸氯苯那敏,服用后可能引起嗜睡,因此不要開車或操作機械。
3、胃藥
藥物名:鋁碳酸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多酶片、消食片等。
胃藥可以緩解腹脹、腹痛、反酸、噯氣等不適癥狀,分為抗酸或抑酸藥、胃動力劑、促消化藥和胃黏膜保護劑。
抗酸藥——降低胃內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中和胃酸,常見藥物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鋁碳酸鎂、氫氧化鎂、碳酸鈣等。
抑酸藥——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時間較長,副作用更少,常見藥物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雷尼替丁等。
胃動力劑——提高腸胃道張力,改善和減輕腸胃道運動障礙,適用于噯氣、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常見藥物有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胃黏膜保護劑——預防和治療胃粘膜損傷,適用于胃炎、胃潰瘍等胃病,常見藥物有果膠鉍、枸櫞酸鉍鉀、硫糖鋁片、鋁碳酸鎂片等。
促消化藥——促進消化,緩解食欲不振、胃腹脹滿、惡心嘔吐和噯氣等癥狀,常見藥物有多酶片、乳酶生、干酵母片、消食片等。
針對胃部不適癥狀,藥物只是一種緩解手段,建議科學飲食,避免胃病誘因。如果服藥后癥狀沒有緩解,甚至加重,則要盡快就診。
4、解熱鎮(zhèn)痛藥
藥物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
解熱鎮(zhèn)痛藥(非甾體抗炎藥)既可用于感冒退熱(建議38.5℃以上才服用),也可用于止痛,包括牙痛、頭痛、關節(jié)痛、肌肉痛和痛經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胃病、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群應慎用解熱鎮(zhèn)痛藥。如果疼痛明顯加重,或者出現新的疼痛癥狀、連續(xù)用藥3天癥狀未緩解,則要及時就診。
5、止瀉藥
藥物名: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等。
腹瀉會使身體流失過多的水分、鈉和鉀等電解質,口服補液鹽可以預防和糾正脫水。蒙脫石散屬于高效消化道黏膜保護劑,適用于急性腹瀉,能改善腸道吸收和分泌功能,修復和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但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一旦長時間持續(xù)腹瀉,可能導致嚴重脫水,甚至死亡,如果服藥后未能緩解,最好去醫(yī)院查明病因。
6、便秘藥
藥物名:乳果糖、開塞露等。
乳果糖不會被人體吸收,有助于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緩解便秘,也適用于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和術后人群。開塞露則有高滲作用,可以軟化大便,刺激腸壁,反射性引起排便反應。不過,便秘不應長期依賴藥物,建議從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入手。
7、外用藥
藥物名:75%乙醇(酒精)、碘伏、創(chuàng)可貼、滅菌醫(yī)用棉簽、紗布、繃帶等。
75%乙醇(酒精)、碘伏等可用于皮膚消毒,其中碘伏的刺激性較小,適用于刀傷、擦傷和挫傷等外傷消毒。創(chuàng)可貼、滅菌醫(yī)用棉簽、紗布、繃帶等衛(wèi)生材料可用于傷口清潔、包扎等。
下面,小九幫大家整理了一份《家庭常備藥大全》,不同癥狀對應不同的藥物,純干貨建議收藏!
疫情期間,有些地方的藥店會禁售感冒藥、止痛藥、止咳藥、抗病和抗生素等藥物。
這是因為新冠肺炎的癥狀與感冒、流感相似,患者常出現發(fā)熱、咳嗽、四肢酸痛無力等癥狀,普通人很難將兩者區(qū)分。而且新冠病毒的傳染力較強,人群普遍易感,如果感染者服用了退燒藥、感冒藥等藥物,把部分典型癥狀消除了,就可能成為新冠的隱形傳播者。
因此,疫情期間,藥店不賣相關藥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有咳嗽、發(fā)熱等感冒癥狀,應及時前往附近的發(fā)熱門診,讓專業(yè)醫(yī)生來診斷。
對于能購買藥品的地方,去藥店時也要做好以下3點,降低感染風險:
1、進入藥店前,應配合店員做好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查驗核酸報告、健康碼、行程碼等;
2、正確佩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不在藥店停留過久;
3、如果需要購買止咳、退燒、抗病毒、抗菌素等《目錄》藥品,應配合店員進行實名登記和信息報告。不同城市的《目錄》藥品有所不同,有些地方還需出示24h或48h核酸陰性報告,具體要求可在當地的發(fā)布平臺上查詢到。
對于沒有疫情的地方,可以適當備些常用藥。對于有疫情的地方,則要按照當地規(guī)定,去指定地點或指定途徑購藥。服藥時,要避免隨意用藥、擅自增加藥量等行為。
參考資料:
[1]家庭備藥有哪些細節(jié)需要注意?藥品標注用語也要了解.廣州日報,2018-05-06
[2]六大內.原來醫(yī)生家里放的是這些常備藥啊!.第十一診室,2018-02-28
[3]石浩強. 清單來了!最全家庭必備藥,照著買一次就夠了!.PSM藥盾公益,2021-08-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