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胃炎—胃痛和胃炎吃什么藥效果好
有種胃痛或在“暗示”胃癌,與普通胃痛有什么不同?詳細解釋你聽
“也沒吃什么刺激性的東西,胃卻一直疼,一開始還能忍忍,后面忍不了了,只能吃胃藥,但是藥也只是管用一小會兒,不吃就疼,疼得我能在床上打滾。實在受不了了,所以趕緊來看看,現在癌癥這么多,我才28歲,不會是胃癌吧?”阿俊在醫生診室里焦急地詢問道。
醫生先安慰阿俊:“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小到吃錯東西,大到腫瘤侵襲,具體原因還得做個胃鏡看看,你先別自己嚇自己?!?/span>
胃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胃本身出了問題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內臟問題引起的。胃本身引起的胃痛包括:
- 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生冷堅硬性食物,導致胃腸痙攣,進而引發胃痛;
- 急性胃炎發作,或者亂用藥導致胃部炎癥;
- 長期大量飲酒,損傷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爛;
- 胃粘膜萎縮,使消化能力下降,導致飯后胃脹、胃痛;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使胃粘膜損傷,影響消化能力,引起飯后胃痛;
- 胃部長腫瘤,不斷侵犯周圍神經,從而導致胃痛。
其他內臟問題引起的胃痛包括:
- 闌尾炎發作,臨床上50%的闌尾炎患者的初始癥狀為胃痛,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感會逐漸集中在右下腹;
- 肝硬化阻礙了消化系統的靜脈回流入肝,使胃腸道淤血,導致食欲下降、胃痛等不適癥狀;
- 位于胃的后方,周圍神經叢、淋巴結豐富,一旦出現腫瘤,就會累及胃部,引起胃痛;
- 膽囊位于右上腹,是胃竇部的“鄰居”,因此膽囊炎或膽結石發作的時候,就會引起上腹痛。
此外,情緒焦慮或精神壓力大,也會導致使胃液分泌失調,引起胃粘膜供血減少,從而造成胃痛。
因此,即便出現簡單的胃痛,也要注意辨別病因,才好對癥下藥,避免藥不對癥,反而延誤了病情。
近年來,全球胃癌的發病率不斷增長,據統計,每111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胃癌患者。我國的胃癌發病情況也不容樂觀,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而且男女比例為3:1。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胃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但是胃癌同時也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專家指出,與30年前相比,年齡在19-35歲青年人群中,胃癌的發病率已經翻了一番。
為什么年輕人也容易被胃癌盯上呢?除了常見的遺傳、性別等因素之外,年輕人經常熬夜、缺乏睡眠、暴飲暴食、壓力過大等,都是導致胃癌高發的危險因素。而且,年輕人仗著自己身強力壯,對胃痛的重視遠不及中老年人,導致胃癌誤診、漏診的幾率非常高。
很多人以為胃癌早期的典型癥狀是胃痛,其實并非如此。臨床上,大部分胃癌早期都不會出現明顯的胃痛,等到胃痛發生的時候,病情已經開始進展,然而還有部分人以為是普通的胃痛,延誤了治療,治療難度也更大了。所以,及早發現胃癌,一定要學會區分普通胃痛和胃癌引起的胃痛。
胃痛間歇性發作,偶爾疼痛,發作過后就恢復正常,尤其在進食后出現這種癥狀,很有可能是吃錯東西引起的胃痛。如果剛開始每次進食之后,上腹部飽脹、疼痛,但是躺下睡覺時不痛,逐漸發展為進食后、睡覺時都疼痛,而且具有持續性,很有可能就不是簡單的胃痛了,而是胃癌的征兆。
胃癌的典型癥狀,就是持續性胃部隱痛,即使服用了胃藥,疼痛癥狀也無法緩解。
除了胃痛,胃癌的常見癥狀還包括:
1.便血,具體表現為大便呈褐紅色或黑色。
2.食欲下降,看到食物就產生厭食心理,明明肚子很餓,卻什么也吃不下。
3.體重驟減,明明沒有可以控制飲食,體重卻出現不明原因的減輕,可能與體內的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搶奪營養有關。
4.胃腸道不適,腹脹、腹瀉、便秘、胃灼熱、泛酸、消化不良等。
若出現持續性進展的胃痛,以及有伴隨以上癥狀,建議及時到醫院排查病因,切勿一拖再拖。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胃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關重要。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然而到了進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就只有20%了。再加上早期胃癌缺乏明顯的癥狀,所以只有通過早期的篩查,才能及時發現胃癌的征兆,以便采取應對措施。
目前,胃鏡檢查是診斷胃部疾病的金標準。專家指出,胃癌篩查參與率和胃鏡檢查依從性是決定胃癌篩查效果的關鍵因素。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出現了疑似胃癌癥狀的人群才有必要做胃鏡檢查。胃癌的發生是悄無聲息的,即使只有輕微的癥狀,也很容易被混淆為普通的胃病或其他疾病。
因此,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膠囊內鏡協作組委員、沈陽第四人民醫院內鏡中心韓笑主任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長期飲食不規律等4類胃癌高危人群,即使沒有出現不適癥狀,也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當然,胃癌的預防任重而道遠。我們不但要密切關注身體的異常情況,以及定期有針對性地進行胃鏡檢查,還要學會養好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孫躍民給出了5點養胃小建議:
- 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吃飯,切忌暴飲暴食。
- 吃飯不要狼吞虎咽,而是應該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更好地促進腸胃消化。
- 、戒酒、少熬夜、少吃垃圾食品,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使用公筷夾菜,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風險。
-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以免身陷不良情緒,應合理地發泄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但是我們絕不能以“忙”為借口,而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1]《這樣胃痛可能是胃癌!胃癌的6個典型癥狀要記住》.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21-04-20
[2]《“無癥狀”也要定期做胃鏡》.健康時報.2020-04-24
[3]《什么是養胃的正確打開方式?》.人民網.2021-04-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胃不舒服是因為有了胃炎?是不是都要“消炎”?也許你一直弄錯了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老師—胃炎,從今天開始就由我來給大家講“如果身體會說話”這門課。
都說我是重量級的老師,這個重,說的是我的體重。哎,你們把所有胃的不舒服都算在了我頭上,所以我背的包袱越來越沉重,快要走不動了。
我被你們誤解了這么多年,體重越來越重,有太多的話想和你們說,今天就從我的名字說起吧。
我的名字,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兩個字:胃。。。炎。。。
胃,說的是我屬于胃這個大家庭,是你們的胃生了??;
炎,難道說的是發炎?難道和肺炎、扁桃體炎。。。一樣,需要“消炎”?
其實真不是這么回事,這個炎只是說你胃的黏膜有了炎癥,但這些炎癥不一定是細菌、病毒引起的,只要剛剛你吃得不小心,炎癥可能就已經來了。
引起我——胃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幽門螺桿菌是最重要的,占70%吧。
它倒真的是細菌,吃三聯、四聯殺了它,我可能就會好一點。
但,除了它,還有很多原因:
比如,你吃了一些藥,比如阿司匹林、激素、抗菌藥什么的;
比如,你喝了好多酒,嚴重時候都能出血,不是炎癥這么簡單;
比如,你吞了個魚刺,也會劃傷你的胃,導致炎癥;
比如,你生了場大病,胃也會生病,我就來了。。。
還有很多很多的原因,而這些,“消炎”是治不了這個“炎”的,還是需要胃藥來幫忙。
所以,不要看到我的名字就去吃抗菌藥,畢竟那些藥也傷胃。
“胃病”≠胃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就成了一個“垃圾桶”
只要是胃不舒服,首先想到了我:你可能是胃炎。
冤枉啊,胃病五花八門,我只是其中一個而已,為什么都變成了我的錯?
胃病的種類有很多:胃炎、消化不良、痙攣、潰瘍、息肉、出血、胃癌。。。
你看,后面那些大佬多嚇人,我并不是他們,
我,胃炎,一般都不是很嚴重。
我也有很多的兒女,首先我們分成兩個大家族:
一個叫:急性胃炎,一個叫:慢性胃炎。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是不一樣:
一個性子很急、來勢兇猛;一個性子很慢、揮之不去。
急性胃炎又分成:單純性、糜爛出血性、腐蝕性、化膿性。。。(果然都是狠角色,一定要趕緊治)
慢性胃炎就很難分了,每個專家可能都有不同的說法:非萎縮性胃炎(就是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
既然是慢性,所以沒有生命危險,要對它有耐心,慢慢治就對了!
所以,我們胃炎有自己的家族成員,我們只是“胃病”中很小的一部分,千萬不要把所有的胃不舒服都賴在我們頭上了,我們也想減肥!
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里了,我——胃炎,雖然名字中間有個“炎”,但和其他帶“炎”的毛病不一樣,我最怕胃藥而不是抗菌藥;
我只是“胃病”中的一個小弟弟,不要把所有的胃不舒服都說成是我的錯。
下面,我就帶大家認識下一些很有名的子女,比如它:慢性萎縮性胃炎,它離胃癌到底有多遠?下次課,我們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