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康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蕪湖康衛政府救嗎
參股公司資金鏈斷裂、訴訟案纏身 岳陽興長確認蕪湖康衛資產被公開拍賣
近日,多位投資者致電或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向岳陽興長(000819,SZ)咨詢參股公司蕪湖康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蕪湖康衛)資產被公開拍賣的情況,6月7日晚間,岳陽興長公告確認,因資金鏈完全斷裂,無法執行涉訴案件的法院裁定或判決,蕪湖康衛已被法院依法對部分資產進行了查封、委托評估、拍賣。
岳陽興長在公告中稱,公司2017年度已對蕪湖康衛長期股權投資凈額和應收債權全額計提減值準備,蕪湖康衛訴訟、資產拍賣事項不會影響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正因為岳陽興長在2017年度對蕪湖康衛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導致上市公司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年度業績虧損。
岳陽興長在公告中稱,截至6月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13件涉及蕪湖康衛訴訟案件的裁判文書,該13件案件由安徽省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經開區法院)受理,被告或被申請人均為蕪湖康衛。其中,涉及蕪湖康衛應付勞動報酬的案件2件,涉及應付工程、設備尾款案件11件,目前均已作出判決或裁定。
由于蕪湖康衛資金鏈完全斷裂,已無法執行前述訴訟案件的法院裁定或判決,經開區法院依法對蕪湖康衛部分資產進行了查封、委托評估、拍賣。目前,蕪湖康衛三臺車輛已完成司法拍賣程序。另外,對蕪湖康衛53項78臺/套機器設備,經開區法院已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發布了第一次拍賣公告,經開區法院將于6月9日10時~10日10時止,在經開區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進行公開拍賣活動。
而對于蕪湖康衛其他訴訟及資產拍賣情況,岳陽興長表示,公司尚未獲知。
6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相關情況致電岳陽興長證券部,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董秘和證代都在開會,截稿前記者仍未得到回復。
岳陽興長2010年參股蕪湖康衛,持有32.54%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蕪湖康衛主要從事胃病疫苗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其胃病疫苗概念也一度為主營石油化工傳統業務的岳陽興長帶來想象空間。然而,蕪湖康衛的胃病疫苗在研發后遲遲未能產業化,蕪湖康衛也因此淪為岳陽興長的業績包袱。
岳陽興長在2017年年報中稱,因資金鏈斷裂、人員流失、相關法規變化較大,蕪湖康衛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臨床方案、融資方案、與原研發團隊技術交涉事宜難以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存在臨床批件失效的可能;資金鏈斷裂,主要資產已經抵押,依靠自身難以籌措資金,日常運營資金匱乏,日常運作難以維系;員工欠薪問題已在走法律途徑,存在變賣資產解決員工欠薪問題的可能,蕪湖康衛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蕪湖康衛總資產20524.13萬元、負債14957.71萬元、所有者權益5566.42萬元;2017年虧損2560.53萬元。
基于謹慎性原則,岳陽興長對截至2017年12月31日蕪湖康衛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應收款(借款)合計2992.19萬元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和壞賬準備,其中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937.1萬元、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1055.09萬元。
正因為如此,岳陽興長也迎來其上市以來年度業績首虧。岳陽興長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16%;計提蕪湖康衛資產減值準備后,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985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
歐林生物幽門螺桿菌疫苗獲臨床許可 我國2009年已宣布同類疫苗“研發成功”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張海妮
4日晚,歐林生物(SH688319,股價9.89元,市值40.17億元)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口服幽門螺桿菌(Hp)疫苗獲得澳大利亞I期臨床試驗許可,并在澳大利亞衛生部所屬的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完成臨床試驗備案。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2023年發布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有1%~2%會發展成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將幽門螺桿菌(感染)列為一類致癌物。
記者注意到,早在2009年,我國就曾宣布過“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發成功。該疫苗的研發帶頭人,就是歐林生物的重要合作伙伴第三軍醫大學教授鄒全明,但由于資金、審批等問題,該疫苗一直未能上市。
4日晚,歐林生物公告,公司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大腸桿菌)獲得澳大利亞人類研究委員會簽發的I期臨床試驗許可,并在澳大利亞衛生部所屬的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完成臨床試驗備案。
歐林生物在公告中稱,公司目前已經建立了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大腸桿菌)的系列關鍵技術,包括動物模型的建立、抗原和佐劑的篩選以及口服制劑的研究。公司研發團隊篩選并獲得了具有良好免疫保護率的抗原蛋白,并通過新型口服疫苗制劑的開發以及新型佐劑的篩選和應用,顯著提高了抗原的生物利用度以及亞單位疫苗的免疫原性。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較高,且有一定概率發展成胃癌。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2023年發布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幽門螺桿菌全球感染率區間為18.9%~87.7%,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感染率有較大差異,其中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
目前認為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將幽門螺桿菌(感染)列為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有1%~2%會發展成胃癌。
Hp感染較難自愈,如果不積極進行治療,大部分Hp感染將終身存在。但由于Hp屬于慢性感染性傳染病,其疫苗開發在疫苗制劑與免疫途徑、動物模型建立、有效保護性抗原及佐劑的篩選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題與瓶頸。雖然國內外對幽門螺桿菌疫苗進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全球范圍內仍無相關產品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09年我國就曾宣布過“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發成功。
一則刊載于科技部的文章顯示,2009年4月科技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率先在世界上研制成功“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該新聞發布會上,Hp疫苗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第三軍醫大學教授鄒全明介紹了Hp疫苗研制過程及主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鄒全明是歐林生物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歐林生物研發中的重組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項目中,鄒全明是主要研究帶頭人。
前述文章稱,該疫苗可以預防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臨床研究表明Hp疫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保護率大于72.1%。該疫苗的研制和投資各方,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加大工作力度,力爭早日實現產業化。
此后,一篇中國軍網在2015年發表的文章顯示,Hp疫苗已經獲得新藥證書,位于安徽蕪湖的用于生產Hp疫苗的廠房、設備即將投產,該疫苗走向應用只差“臨門一腳”。
但一直到2017年,出資參與該疫苗研發生產的岳陽興長(SZ000819,股價16.16元,市值59.74億元)公告稱,經審查,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所提供的數據不能充分證明擬上市批次產品與臨床試驗用樣品可比,應進行臨床實驗證實擬上市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公司進一步說明,此前預期獲得的是生產批件(即獲得藥品批準文號),但實際獲得的是臨床批件,與預期存在巨大差異。
同年11月岳陽興長公告,參與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發的實際主體、參股子公司蕪湖康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資金鏈已斷裂,幽門螺桿菌疫苗何時完成后續運作方案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此后,幽門螺桿菌疫苗就鮮少有公開進展傳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