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醫療保障專業—健康管理師就業方向
2024擬新增本科專業535個,涉老年醫學與健康、中醫學等
來源:【健康客戶端】
9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353所高校一共申報新開設535個專業。各高校申報數量前10的專業有6種與醫科專業相關,分別為健康與醫療保障(17個)、老年醫學與健康(14個)、藥物經濟與管理(12個)、中醫學(12個)、口腔醫學(11個)、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11個)。
多位業界專家向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高校新設專業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紛紛開設健康和醫學相關專業,體現了醫學和健康專業的火熱。在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需求個性化的今天,社會急需培養更多復合型醫學人才,醫學和健康相關的職業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新設專業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緊貼行業產業發展脈搏,科學研判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很有前瞻性。”9月14日,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樂江告訴健康客戶端記者,“例如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屬于國家急需的戰略新興專業,目前專業人才緊缺;隨著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患者規模不斷擴大,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2023年12月14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其中提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導高校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醫科專業,加快培養急需緊缺復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為維護群眾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在本次公示的各高校擬新開設的專業中,除了中醫學、口腔醫學等傳統專業,還有“老年醫學與健康”等新興的交叉型學科。
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病內科主任醫師劉梅林介紹,設立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符合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國家戰略,可以為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管理中心、醫養結合照護中心等老年醫學機構培養從事老年人康養、疾病診治、健康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健康需求,推動醫療與健康服務模式的轉變,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腫瘤、癡呆、骨質疏松、老年綜合征等常見疾病多層疊加,多種藥物聯用,診療矛盾突出。因此,必須重視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醫養結合、康復護理和長期照護等新體系的構建,重視交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劉梅林對新增的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充滿期待。“醫療的需求大,相關專業的人才會填補很多應用場景的缺口。”她說。
“在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需求個性化的今天,社會急需培養更多復合型醫學人才。”樂江強調,新增專業充分體現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方向,職業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責編:王卓
主編:楊小明
校對:任璇
本文來自【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2024擬新增本科專業 健康護理類專業成“新寵”
健康護理類專業為何成“新寵”
最近,教育部公示2024年度擬新增本科專業。根據公示統計,2024年度擬新增專業535個,涉及353所高校。這其中,有些專業成為申報“熱門”。
經統計,從申報的專業類型來看,2024年度共申報176種專業,其中申報數量排在前五的專業依次為:足球運動(39個)、網絡空間安全(37個)、運動訓練(34個)、健康與醫療保障(17個)、老年醫學與健康(14個)。
滬上高校2024年度共有11所院校申報新增的18個專業中也有涉及。比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足球運動專業、上海立達學院的護理學專業、上海健康醫學院的健康與醫療保障專業和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
為何與醫療、護理等與健康相關的專業成為專業申報的“新寵”?先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且高齡化和失能化趨勢明顯。這一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對老年護理服務提出巨大需求。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4.66%,其中老年護理服務占據重要份額。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上海杉達學院國際醫學技術學院院長、教授徐燕分析認為,近年來,國家層面對養老產業、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頻頻出現,這些是未來社會需求旺盛的職業,無論是經濟周期處于高峰還是低谷,健康、養老的社會需求持續存在,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也比較好。
同時,醫療、護理、老年護理等與健康相關的專業,也符合國家專業調整向“理工農醫”類傾斜的大方向,此前的理工科申請的新專業,可能更多往人工智能、機械自動化等理工科方向較多,而醫學類的新專業則需要瞄準新的、細分的醫療健康需求。因此,這些與康復、護理等健康領域相關的專業,成為高校申報新專業的熱門趨勢。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表示,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人們會逐漸發現,那些直接面對人的服務性行業越來越需要專業人才,而且這些崗位也不容易被機器人所替代。同時,中國正在逐漸步入老齡化時代,不少老人的退休工資并不低,他們更希望能追求有品質的老年生活。未來,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健康的行業必然會越來越有市場,再加上現在獨生子女多,老年人如果想得到全面、專業的照顧,勢必催生出相應的護理崗位,因此這些專業的學生就業出路會很“吃香”。
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上海正迎來發展銀發經濟的歷史機遇期,而這一產業的發展急需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支撐。根據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2023年末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68.05萬人,對應的養老護理員僅有6.04萬人,缺口較大。尤其是科技的不斷迭代,使得所有可以替代的領域被不斷擠壓,只有具備高度情緒感知、情緒撫慰、情感陪伴、人文關懷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替代,這也是老年護理工作者最可貴之處。
護理專業有很多,為何還要新設置“老年護理”“老年健康與醫學”專業?徐燕解釋,老年護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照護服務。這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監測、疾病護理、心理支持及社交互動等多個方面。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對老年護理的需求也急劇上升,推動了這一專業的快速發展。
徐燕說,老年護理雖然是二級學科,但老年護理比普通護理要求更高。對于老年護理來說,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護理理論和技術外,更強調護士要應用專業的溝通手段、情感慰藉的方法為老年人提供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另外,老年人的病情往往比較復雜,生理性的退變和病理性的改變相互交織,局部的病變又伴隨著全身其他器官系統的基礎疾病,而且老年人的臨床表現有時候又不典型,由于器官系統的代償能力下降致使病情變化迅速,這就對護士的觀察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同樣是肺炎,年輕人或小孩會發高燒、咳嗽、咳痰,但是老年人可能沒有高燒,只會出現胃口差、沒力氣、精神不好等不明顯的癥狀,經驗不足很難判斷。
上海杉達學院從2011年開始招收護理學專業本科生。“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大,護理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也水漲船高。”徐燕表示,2014年以前,學校護理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排在全校專業的末位,如今的錄取分數線位于學校44個本科專業的前三名。招生人數也在穩步增加,今年上海杉達學院招收護理本科生260人,外加專升本115人。(記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