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醫療集團是國企嗎(中信員工工資一覽表)
大慶央企醫院或被收購!民企瞄上中石油所屬醫院
在國企剝離辦社會職能背景下,7月19日,長慶油田公司礦區服務事業部領導,與到訪的海峽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寶石花醫療健康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建華一行座談。雙方通過對長慶油田礦區醫療服務系統改革相關工作的深入交流,最終達成合作共識,宣告長慶礦區醫療服務系統改革工作正式啟動。
而5月份,大慶石化公司礦區服務事業部的“大慶石化服務百姓網”也發布消息:5月11日,集團公司礦區服務事業部副總經濟師楊聯國、寶石花醫療健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濱、海峽基金副總經理王春赴大慶石化公司和大慶第五醫院進行調研。這是公司與寶石花的首次溝通協調會議,通過這次協調會議,標志著醫院社會化工作正式啟動。
該消息還介紹,大慶第五醫院院長祝亮說:醫院每一名員工都要清楚寶石花與醫院合作的形式,要制定出社會化工作方案、實施細則、工作統籌圖。在醫院社會化工作中,醫院員工要做到,不利于醫院社會化的事不做、不利于醫院社會化的話不說,要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
實際上,2016年10月19日,大慶第五醫院就召開過醫療業務社會化改革政策及形勢宣講會。當時,另一家公司——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相關人員在會上介紹了“未來與(大慶石化)職工醫院合作后的形式和想法”。而2017年3月8日,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在大慶石化公司會議室舉行了“整體劃轉大慶市第五醫院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但后來,據說“兩家好像談崩了”。
據“獵聘網”介紹,寶石花醫療注冊資本100億,是利用社會資本創建的專業化醫療產業平臺,致力于整合中石油集團核心醫院資產,以及其他相關醫院和醫療資源,打造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醫院管理集團之一。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寶石花醫療健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2017年03月16日,法定代表人王曉濱,注冊資本10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的股東為,海峽能源產業基金(廈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高能天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在我省,類似的民企收購公立醫院情況也有發生。據報道,去年7月,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省國資委通過市場化手段,將龍煤集團6家醫院的85%國有股權,以17.85億元轉讓給晉商聯盟,成立晉商·龍煤醫院。
中信集團資本大騰挪:中信醫療擬借殼中信海直打通醫療資本通道
7月8日,中信海直發布關于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據7月1日中信海直公告顯示,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標的資產為中信醫療100%權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能夠很好地解釋5月中旬,中信醫療終止華潤鳳凰資產注入事宜。
中信海直全稱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其海油主業持續低迷,業績承壓,此前東北證券分析認為,中信海直主業依舊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不過,一位長期關注中信集團及其醫療產業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信海直股權結構簡單、債務明晰、市值較低,是理想的殼資源,而中信醫療也一直在尋求資產證券化,此次中信醫療注入中信海直或是中信集團的整體規劃。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注入資產方面,湘雅醫院或是優先考慮的,它是中信醫療下屬最賺錢的醫療機構,年凈利潤近2億元,也能很好地撐起中信海直這個“殼”。
不過上述資深人士認為,中信醫療優質資產注入中信海直后,可以獲得資本通道優勢,但暫時不會對整個醫療板塊帶來太大改變,因為中信醫療目前體量還不大,這也是由醫療本身特殊性決定,醫療板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中信醫療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增量。
中信醫療或借殼上市
2011年5月,中信深圳投資集團更名為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當年6月,中信醫療正式掛牌,9月,中信醫療總部遷至北京。
在中信醫療的掛牌儀式上,中信集團常務董事、副總經理竇建中就表示,作為中信集團一級子公司,中信醫療將著重發展醫療管理、健康管理、醫藥和健康養老板塊,并逐步打造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中信醫療成立后,憑借雄厚資金便開始大量收購醫院,但醫療服務的特性是回報率較低且周期長,因此,并購和上市從一開始就在日程之中。一位接近中信醫療高層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中信醫療業務的不斷發展,也在開始謀求證券化道路。
2016年5月3日,鳳凰醫療發布公告稱,與中信醫療就其所屬目標公司之資產和權益注入鳳凰醫療相關事宜簽署《項目戰略合作及資產注入條款書》。按此規劃,中信醫療將成為鳳凰醫療第二大股東。鳳凰醫療曾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療集團,在香港上市,后華潤醫療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個規劃曾得到中信醫療、華潤醫療推動,2016年12月,中信醫療一位高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非常看好,并稱按計劃順利進行中;2017年初,華潤醫療一位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進展順利,并稱人員調整也基本到位。
不過,2017年3月份甚至更早的時候,中信醫療或許已經開始改變主意,華潤鳳凰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中信醫療注入資產標的遇到問題。2017年5月初事態發生變化,5月5日華潤鳳凰發布公告,終止以12.4億港元收購中信醫療杭州整形醫院和中信惠州醫院股份的交易。這意味著,中信醫療未能成為華潤鳳凰第二大股東,退出了鳳凰醫療混改。
中信醫療的退出引發了業界猜測。有接近中信醫療高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信醫療將謀求獨立資產證券化,各項工作正在進展中。
果然,7月1日中信海直公告顯示,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而這標的資產即為中信醫療100%的權益。
中信集團醫療布局
在7月1日中信海直公告中,特意提到了中信醫療較為優質的資產:目前持有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有限公司58.04%權益、杭州整形醫院有限公司100%權益,直接持有中信惠州醫院有限公司60%權益,并投資中信運城醫院、汕尾市人民醫院及汕尾市婦幼保健院等非營利性醫療服務機構。
上述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是業績較好的醫療機構,或是中信醫療注入資產的首選。“中信醫療資產證券化如成功,未來將在資本層面獲益不少,尤其是對中信醫療今后的并購方面可以提供更多資金來源。”
目前中信海直尚未公布與中信醫療的重組方案,原本預計在7月4日前披露重大資產重組信息,但中信海直表示,由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工作涉及的事項較多,工作量較大,公司需繼續與相關各方進行溝通和協商,無法在上述期限內披露重組方案。
不過,在5月5日中信海直股票停牌的同時,中信海直同時承諾,原則上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累計停牌時間不超過3個月,因此,這項資產重組方案或在一個月內見分曉。
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按照目前狀況,中信集團正在推動醫療體系上市,協調旗下中信醫療、中信海直的資產重組,而若此次中信醫療注入資產成功,比之前參與鳳凰醫療混改將獲得更大利益。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稱,中信集團旗下有多股力量參與醫院并購,包括中信資本、中信產業基金等,其中規模和聲勢最大的是中信醫療,中信自身的“大醫療”集團格局已經形成,若中信醫療資產證券化成功,無疑也將加強中信集團醫療板塊力度,中信系內部醫療投資生態也將發生變化。
而這對于中信海直亦是重大利好。據中信海直公布的財務數據,2015年、2016年,其營收、利潤同比均雙雙下滑,2016年較2015年利潤同比下滑49.28%。據了解,近兩年油價低迷、匯兌損失拖累了整體業績。
多年以來,中信海直的海上石油直升機飛行服務占據國內此類業務超過60%的市場份額,這一業務在公司的營收占比中也超過了80%。為解決一業獨大存在的風險,中信海直提出,協調發展五大業務板塊,發展海上石油、陸上通航、通航維修、通航培訓和資本運營,但目前這幾大板塊的發展并不如預期,營收貢獻較少。
中信海直在2016年年報中也表示,傳統通航企業面臨來自無人機等新技術和競爭對手增多的雙重壓力,行業競爭激烈,中信海直業務量及市場份額面臨下滑風險,利率、匯率的不確定性等也會對業績造成一定影響。東北證券則指出,由于海油主業持續低迷,中信海直主業依舊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為此,史立臣推測,若中信醫療資產注入后,中信海直這些主業或將從上市公司剝離出來,將優質資產注入,使得上市公司業績更好地發展。
醫療格局暫不受影響
目前,坊間根據規模、體量等歸類,一直有四大醫療集團的說法,除了中信醫療集團外,還有北大醫療集團、復興醫藥集團、華潤醫療集團,公立醫院、國有企業醫院并購改制方面的幾個重要案例幾乎全部出自上述幾大集團之手。
其中,復興醫藥業務領域覆蓋醫藥健康全產業鏈,業務發展立足中國本土并進行全球化布局。復星醫藥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控股的禪城醫院、濟民醫院、廣濟醫院、鐘吾醫院及溫州老年病醫院等核定床位合計3018張,并在積極尋求新的醫療服務并購機會。
華潤鳳凰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華潤鳳凰參與的醫療機構為103家,涵蓋7家三級醫院,14家二級醫院,82家一級醫院及診所,運營床位近11722張。
北大醫療官網消息顯示,北大醫療旗下有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為核心,擁有綜合醫院3家、專科連鎖機構6家,截至2016年11月18日,與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正式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后,運營床位突破10000張。
中信醫療資產證券化后,將與復興醫藥、華潤鳳凰一樣擁有更便捷的資本通道。但史立臣等多位業內分析人士都指出,上市暫時不會對整個醫療板塊帶來太大改變,因為中信醫療目前體量還不大,這也是由醫療本身特殊性決定,醫療板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且回報率較低,中信醫療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增量。
“醫療的復雜性、專業性,特別是非營利性的特性,決定醫療機構不能暴利經營,大量改制或混合所有制醫院都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未來即便中信醫療上市了,也需要面臨這些問題。”史立臣指出。
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華潤醫療、中信醫療的國有背景在收購醫院中具有先天優勢,但同樣面臨人才、體制改革等多個問題。如此前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一汽總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院)的員工都相繼抵制收購。
(編輯:陸宇,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系:zhuping@21jingji.com,luyu@21jingji.com)
中信醫療退出鳳凰醫療混改謎底或揭開:謀求單獨上市
記者 朱萍
果然被猜中!中信醫療要獨立上市。
7月5日,一位接近中信醫療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中信醫療將借殼上市。7月1日,籌劃重大重組連續停牌的中信海直一則公告證實了中信醫療將謀求上市。
此前,中信醫療的規劃是入駐華潤鳳凰。
2016年10月28日,鳳凰醫療董事會宣布,鳳凰醫療及全資附屬公司益生永信(北京)商貿有限公司與中信醫療訂立買賣合同及股份認購協議,鳳凰醫療將以12.4億港元的總代價,收購中信醫療旗下惠州、杭州兩家醫院。
此次重大交易完成后,中信醫療將成為鳳凰醫療第二大股東,持股量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約9.15%(最大股東為華潤醫療,持股量占股份總數的32.43%)。
但到5月中旬,事態發生變化,華潤鳳凰發布公告,終止以12.4億港元收購中信醫療杭州整形醫院和中信惠州醫院股份的交易。這意味著,中信醫療未能如愿成為華潤鳳凰第二大股東,退出了鳳凰醫療混改。對于退出原因,華潤鳳凰簡單地在年報提到“收購惠州醫院和杭州醫院的若干監管審批流程遇到障礙”。
一時間引發各種猜想。
而對于真實原因,華潤鳳凰的高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三緘其口,并表示簽了保密協議,不易對外公告。但當時多位接近中信醫療的業內人士透露,中信醫療在謀求獨立上市。
彼時,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中信醫療形勢大好,國企醫院改制比較順利,尤其是在河南,未來甚至不排除啟動單獨IPO的可能,將國有醫療資產證券化遠比出售醫院回報更高,而且也有利于國有資產增值。
中信海直的公告證實了上述猜想。7月1日,中信海直發公告稱,本次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標的資產為中信醫療100%的權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因中信醫療與公司屬于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因此本事項構成關聯交易。
上述公告稱,中信醫療主要從事醫療服務相關業務,業務涵蓋輔助生殖、美容整形等專科及綜合性醫療服務。中信醫療目前持有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有限公司 58.04%的權益、杭州整形醫院有限公司 100%的權益,直接持有中信惠州醫院有限公司 60%的權益等公司股權,并投資中信運城醫院、汕尾市人民醫院及汕尾市婦幼保健院等非營利性醫療服務機構。目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擬購買的標的資產范圍尚未最終確定。
近幾年,中信海直所處行業競爭加劇,如海因國際原油價格走低,海上石油業發展狀態不佳傳導至直升機飛行服務業,中信海直雖然在市場疲弱狀態下維持占有率領先地位,但業績不夠理想,公司急需擺脫主要依附海上石油行業的發展模式。而2016年中信海直業績也表現不佳,財報數據顯示,其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下降9.11%,凈利潤則下降49.28%。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或許可以為中信海直帶來新的轉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