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基金中歐醫療健康C,他的前10重倉股,下跌了多大的幅度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003096),2021年9月30日的基金規模是321.72億,2021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已經達到434.53億。我們看一下他的前十大持倉股下跌了多少,其中片仔癀和九洲藥業是新增的兩支股票,參考意義不大,我們主要參考另外8支股票,主要是藥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邁瑞醫療,通策醫療,博騰股份。前10重倉股占到56.68%。以2021年7月份為開始點。看一下這8支股票下跌的幅度。
藥明康德(603259),第一大持倉股,總值3038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172.49點,現在是102.77點,下跌了69.72點,下跌了40%

愛爾眼科(300015),第二大持倉股,總值1788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72.27點,現在是33.07點,下跌了39.2點,下跌了54%
凱萊英(002821),第三大持倉股,總值802.7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412.00點,現在是303.66點,下跌了108.34點,下跌了26%
泰格醫藥(300347),第四大持倉股,總值854.3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209.41點,現在是111.49點,下跌了108.34點,下跌了53%
康龍化成(300759),第五大持倉股,總值948.6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240.87點,現在是119.44點,下跌了121.43點,下跌了50%
邁瑞醫療(300760),第六大持倉股,總值3981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502.00點,現在是328.31點,下跌了173.69點,下跌了34%
通策醫療(600763),第八大持倉股,總值457.2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418.48點,現在是142.60點,下跌了275.88點,下跌了66%
博騰股份(300363),第九大持倉股,總值445.3億,2021年7月份最高點為94.56點,現在是81.83點,下跌了12.73點,下跌了13%
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股票,現在醫療持倉的板塊,已經回調了10個月了,處于了相對低位,葛蘭經理從2016年9月29日,到現在任職回報174.19%,任職5年多,即使我們按6年計算,平均每年依然有29%的收益率,依然可以跑贏很多指數。規模也從最開始的不足1億,到現在的434.52億。作為六大賽道白酒,醫療,新能源,光伏,半導體,軍工的其中之一,基民群體還是非常大的。雖然近半年跌幅非常大,但是很多基民依然加倉,還有很多基民選擇了抄底,說明很多基民非常相信這個賽道。中歐醫療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葛蘭經理也成為了第一位,女性萬億基金經理
醫療作為六大賽道,第一個下跌的板塊,下跌的過程比較長,調整的時間也比較長。最近半年,醫療板塊缺少主力機構的喜愛。加上大環境也不好,持倉股票大多數也處于創業板,新能源龍頭寧德時代,吸走了太多的光輝。
醫藥女神葛蘭中歐醫藥基金的出路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醫藥女神葛蘭另一寧德時代今天大跌,藥明康德等CXO也是繼續跌,代表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和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再創新低。
這個是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持倉股票,無一不是曾經的純正白馬股,現在反而成了燙手山芋。之所以成為白馬,一是藥監局15年后的醫藥改革,讓資本加入醫藥行業的游戲,創新藥研發火熱,但是絕大部分的研發企業只有想法,沒有能力研發藥物,尤其是全程的研發工作,重金之下,滋生了大批的CXO企業,加上國內研發人才價格低廉,環境管理不嚴格,國內CXO企業承接了大量海外企業的外包工作,雙重作用下,賺的盆滿缽滿;
二是,CXO企業如今的高估值,是這將近1000億基民的錢買成的,各個股票都重倉,你可以看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的持倉,基本都是前十的大股東。類似龐氏騙局,如今造成反噬。

重倉股
很難相信,78億的藥明康德誰接得住?誰會去接?人家原始大股東已經減持了一大部分了,還沒出完呢,誰去接?假如基民堅持不住,大批贖回,被迫建倉,只能形成惡性循環。
那基金持有者怎么辦?
我個人其實整體相對樂觀,跌肯定還會跌,甚至跌到300億基金容量規模(目前一千多億),然后改變投資策略,逐步從坑里面爬出來。類似于任澤松的中郵戰略新興,走勢圖如下。
中郵戰略爬坑過程
過程會很痛苦,損失的是時間和機會成本。過程會很殘酷,那時候我的女神葛蘭很有可能辭職做私募去了,重復我以前的男神任澤松的路。
無論葛蘭還是任澤松都是優秀的基金經理,有理想有抱負,有方法有膽量,但是資本市場的殘酷從來沒有兩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就幾年。資本市場都在重復舊的故事。放心,葛蘭不會也沒必要夜跑的。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CXO企業2022年仍然維持高增長,我覺得這種概率還挺大的,國內創新藥研發才剛起步,我們的醫藥強國路剛開始,不會一棒子打死的。至于國外市場,其實不好說,這次藥明生物的生物反應器事件并不是關鍵,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高估值碰上不穩定性,必然先降估值。個人覺得不會真禁,國內的生物醫藥還沒強到那種地步,一個兩百斤的大漢揍一個小學生,沒必要,還落人口舌。
所以,CXO行業依然會是很好的賽道,葛蘭基金規模縮小后還有機會翻身,就看市場給不給面子。反正我個人會在基金規模縮小成300億左右買,如果仍然是葛蘭管理就更好了。
“醫藥女神”葛蘭,還能翻身嗎?
目前醫療板塊是大漲之后的調整,可能尚未調整到位。從基金大跌導致基金大幅虧損,到基金被險資大幅贖回400億,中歐基金經理葛蘭跌下神壇。在截至2022年2月11日的過去一年里,葛蘭代表作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003095)下跌了37.4%。葛蘭從業6年多,這樣的業績實屬罕見。憑著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的學歷和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四年增長350%的成績,短短幾年間,葛蘭成為中國基金圈的“醫藥女神”。在基金經歷了如此大幅下跌之后,如今,“女神”光環還在嗎?

2月10日,市場有傳言稱,近日有大型險資專用賬戶贖回葛蘭的基金份額,贖回量達到400億,因為其在高位布局了不少寧德時代等新能源品種。很快,中歐基金回應,網傳“大額贖回”為不實消息,請勿輕信謠言。《巴倫周刊》中文版分析認為,發生400億規模贖回導致寧德時代等新能源股大跌的可能性極低。 葛蘭管理過的基金數據來源:天天基金從葛蘭管理的基金可以看出,最大的兩只基金為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003095)和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003096),這兩只基金的區別只在于收費端不同。 天天基金2月11日的數據顯示,這兩只基金的規模分別為340.52億元和434.53億元,合計775億元。其次,中歐醫療創新兩只基金規模131億元。因此在葛蘭管理的基金中,醫療行業基金的規模達到906億元。醫療行業基金不持有寧德時代(300750)。 除此之外,按照2021年第四季度報告,其余基金的規模加起來只有200億元左右。因此傳言中所說,某險資的贖回葛蘭基金份額達到400億,進而導致了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的大跌,不太可能。 事實上,過去半年在醫藥板塊大幅回調之際,投資者仍對葛蘭表現出了相當大的信心。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從2020年4月開始,隨著疫情而來的醫療紅利使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價格飛漲。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醫藥行業的調整,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凈值開始下滑,下滑幅度甚至大幅高于行業指數。截至2月11日的過去6個月,該基金收益率為-33.06%。同期,申萬菱信中證申萬醫藥生物指數(LOF)下跌23.58%。 然而,葛蘭的基金產品出現了“越跌越買”現象,葛蘭掌管的基金規模不僅沒有因為凈值暴跌而縮減,反而還在持續增加。截止2021年年末,葛蘭管理的基金規模達到1103.39億元,超過“公募一哥”張坤,成為主動權益類基金中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登頂“公募一姐”寶座。 其中,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在2021年四季度末規模較三季度末增加140.65億元,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四季度規模也增加了14.76億元。投資者用真金白銀表現出了對這位“醫藥女神”的信任。葛蘭是成長型基金經理,從她的倉位看,基本集中于醫療行業的龍頭公司。中歐醫療健康A2021年第4季度持倉數據來源:天天基金葛蘭曾表示,她的風格是“淡于擇時,專注選股,絕大部分精力分配在基本面研究上。基于個股的基本面做研究,優質公司我會堅定持有,但如果在跟蹤中發現認知錯誤,也會果斷修正。”從葛蘭第四季度基金持倉中可以看到,藥明康德(603259.SH)是其中歐醫療健康混合的第一大重倉股,持倉比例達到10.05%。 過去半年,藥明康德的股價出現了腰斬。2021年7月中,藥明康德的股價達到了172元,截至2月11日收盤,藥明康德報83.07元。 2021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藥明康德德倉位占比分別為9.89%和9.85%。說明葛蘭在不斷加大對藥明康德的倉位比重。 中歐醫療健康A2021年第3季度持倉數據來源:天天基金這一情況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按照葛蘭的投資理念,她真的非常看好藥明康德的前景。她在對自己的投資方法中表示,公司基本面、行業景氣度、競爭格局,以及歷史,是她搭建的研究方法的四維空間。其中“歷史”是四個維度之首。葛蘭曾說,如果一個公司的發展歷程足夠長,就一定會經歷順境和逆境。順境時如何擴大戰果而不驕,逆境中如何沉著應對而不躁,長處和短板各在何處?這對于判斷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中歐醫療健康A的藥明康德持倉變化資料來源:天天基金第二種情況就是,藥明康德跌太多了,由于規模太大,葛蘭在倉位調整方面出現了失誤。這也是很多大規模基金經理必須面對的基金規模和收益之間的反相關魔咒。一位基金經理告訴《巴倫周刊》中文版記者,隨著資金的流入,明星基金確實面臨規模和業績之間如何做出取舍的問題。有時會面臨想買不能買,想賣不能賣的困境。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葛蘭也在調整自己的倉位。 對比2021年第三季度的持倉情況和第四季度的持倉情況可以發現,在前十大持倉中,不少標的的倉位都出現了下滑,整個基金倉位的集中度也在降低。2022年,葛蘭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大持倉藥明康德的持續暴跌。僅在2月的五個交易日中,藥明康德就下跌了20.73%。葛蘭的跌落神壇,只是張坤、蔡嵩松、劉彥春、蕭楠、王宗合等基金同行的重復而已。頂流基金經理因業績大幅回調面臨質疑已不新鮮。在海外,有女版巴菲特之美譽的凱西.伍德在經歷了2020年的輝煌之后,業績也慘遭滑鐵盧,亦引起市場爭議。 葛蘭因業績不佳被市場各種“冠名”,比如“中歐醫療事故”、“跌出來的基金一姐”等。也有人站出來指責葛蘭以及團隊對于醫藥板塊基本面、政策面的把握的失誤。有基民在網上對葛蘭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表示醫藥板塊一直受“集采”利空影響,比如會出現業績下滑,但是前兩年漲幅大,處于估值高位,需要仔細研究市場信息和行業變化,通過適時調倉換股控制好回撤。事實上,市場風格的轉換往往是造成這種業績落差的始作俑者。賽道型基金經理可能因為敢于集中押注而跑贏大盤,也可能因此而折戟。 所以關鍵是醫藥行業是否能夠估值回歸,藥明康德是否還能再創新高。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向《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表示,目前醫療板塊是大漲之后的調整,可能尚未調整到位。但長期來看,“仍然看好醫療,從3到5年的長度上看,醫療板塊回報會不錯,如果標的質量高且倉位分散,是會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的。”但也有基金經理表示當前買入需謹慎。永贏醫藥健康基金經理陸海燕認為,現在買入醫藥類基金,要看具體持倉,高估值板塊修復可能有限,2022年大概率依然不支持這類公司漲估值。 也有市場人士稱,只有當投資者不再跟風涌入醫療板塊之后,行業的調整才能到位。而在未來不短的時間內,葛蘭要承受相當大的業績壓力。 這也不是葛蘭的基金第一次遭遇沖擊。2018年四季度,醫藥行業因為“疫苗事件”和“帶量采購”雙重打擊,市場也因此下跌到令人絕望,這兩只“黑天鵝”讓市場一時間失去了對企業價值判斷的“錨”。她認為自己需要做的是馬上認清現實變化,迅速調整研究框架。因此在對行業的前景判斷不變的情況下,一方面思考如何調整研究框架和持倉結構,對于子行業迅速地進行了調整;另一方面,出于對行業和優秀公司的長線看好,選擇了堅守。當前市場再次失去了對醫療企業價值判斷的“錨”。希望能夠看到“醫藥女神”重新調整思路,再次歸來。文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慧萍編輯 |吳海珊版權聲明:《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文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