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都有哪些—醫療大數據
業界聚焦醫療AI大模型應用 推動醫療診斷領域革新
中新網杭州7月20日電(張煜歡)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AI)大模型以其卓越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正成為醫療健康領域變革的關鍵力量。7月19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4華夏健康數據與數字醫學論壇上,多位業界專家學者就AI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展開前沿探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在會上發布AI大模型Medcopilot,展現AI技術何以賦能醫生開展精準快速決策。
發布儀式現場。浙大二院供圖
當前,AI進入大模型時代,其賦能千行萬業,助力各行業實現智能化轉型。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剛表示,AI大模型在技術路徑上分為超級智能體與領域大模型兩種模式,后者可以大幅提升行業用戶解決專業問題的效率。
“醫療信息系統就是典型的全模態系統,其中存儲的結構化數據價值密度高。實現大模型+結構化數據,是突破大模型精準定量計算能力的關鍵。”陳剛說,當前醫療AI發展面臨著應用缺乏復雜臨床決策思維能力、各應用之間相互割裂等難題,推動臨床數據與醫療知識有效結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次浙大二院發布的AI大模型Medcopilot,就是大模型在醫療診斷領域的創新應用。浙大二院人工智能與信息化部主任相鵬介紹,Medcopilot基于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大模型研發,通俗地說,該模型是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的AI助手,通過裸眼3D模型喚醒、檢驗指標自動形成趨勢圖、病歷書寫提醒等功能,幫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做出關鍵決策。
“過去醫生在日常工作中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文書工作中,重復勞動非常耗費精力,有了Medcopilot,醫生可以將更多時間與精力拿來與患者面對面溝通交流。”相鵬舉例,使用模型后,醫生書寫患者出院小結等瑣碎工作時間從20分鐘左右縮短至數分鐘內,節省將近60%的時間,且準確率達到95%以上。
“人工智能是越用越聰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經血管植入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說,隨著Medcopilot的學習能力和進化能力的不斷進步,醫院會繼續開發和驗證更智能的AI助手,讓醫療服務變得更加智能、高效、便捷。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詹啟敏表示,全球醫療數據的有效整合,為AI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這也使得疾病模式的識別、預測分析和個性化治療計劃的制定變得更為精準高效。借助AI技術,跨學科的醫療研究和實踐得以快速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醫療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的革新。(完)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健康數據科學研討會
來源:【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7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健康數據科學研討會,三百余位參會嘉賓圍繞“數據科學在健康醫療領域中的理論、方法與應用”主題展開交流與討論。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王松靈,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中國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毛群安出席并致辭。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主持。
林尚立表示,中國人民大學自2023年起建設聚合多方力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創新高地,中國人民大學健康大數據研究院是學校首批創新高地之一,要以健康中國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為目標,以培育享有國際聲譽的一流學者為使命,建成“獨樹一幟”的健康大數據領域國際一流平臺,為健康數據科學的發展與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人大方案、人大智慧、人大力量。
王松靈指出,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反映全民健康狀況的寶貴資源,蘊藏著巨大的應用價值。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與首都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將在學生培養、科學研究、課程共建等方面進一步合作,在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強強聯合,共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戰場,服務國家醫療相關人才儲備,提高社會醫療服務水平,解決醫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毛群安表示,新時代醫學已經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新的時代背景需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廣泛應用。當前,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兩大國家戰略正處于關鍵期,衛生健康事業和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數字世界。未來可以加大數據科學+醫療健康的創新研究力度,優化醫療衛生健康的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果,重塑醫藥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預防、診療、康復等全鏈條的集成服務。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人口與健康學院院長杜鵬提出,老齡數據開發與利用是一項系統性建設工程,需要從項目組織端、調查實施端以及數據使用端三個環節上共同發力,秉持人本性、科學性、穩定性、統一性與共享性五項基本原則。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胡飛芳圍繞臨床試驗設計與因果推斷作主題報告,他首先回顧了協變量-自適應設計及其推斷,探討了協變量自適應隨機化和協變量-調整推斷在適應性、可解釋性、穩健性和效率方面的優點和局限性。他表示,臨床試驗的目的是科學高效地進行對比實驗,臨床試驗永遠是統計學家的主陣地。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林希虹討論了可擴展、可解釋的統計和機器學習方法、工具和數據科學資源,圍繞端到端大規模可解釋數據科學生態建設作主題報告,她說,統計學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和促進可信賴的決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當天,來自衛生健康、疾控控制、生物醫學、臨床科研的參會者還圍繞“醫療實踐與大數據技術融合”“醫學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應用”和“醫藥研發中的數據科學挑戰”展開討論,形成多項行業發展與科學研究共識。
本文來自【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中新健康丨首屆中國人民大學健康數據科學研討會舉辦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李純)7月10日,首屆中國人民大學健康數據科學研討會舉辦,三百余位參會嘉賓圍繞“數據科學在健康醫療領域中的理論、方法與應用”主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7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健康數據科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人民大學提供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王松靈,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中國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毛群安出席并致辭。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主持。
林尚立表示,學校自2023年起建設聚合多方力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創新高地。健康大數據研究院作為學校首批創新高地,要打造健康大數據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建成“獨樹一幟”的健康大數據領域國際一流平臺;以健康中國戰略需求為導向,培養高層次國家治理人才;以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為目標,構建健康大數據領域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以培育享有國際聲譽的一流學者為使命,探索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健康中國及相關領域聚焦出中國人民大學獨特的優勢,為健康數據科學的發展與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人大方案、人大智慧、人大力量。
王松靈指出,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反映全民健康狀況的寶貴資源,蘊藏著巨大的應用價值。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新中國統計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長期以來致力于發揮學科優勢,服務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戰略需求。希望雙方進一步合作,在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強強聯合,共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戰場,服務國家醫療相關人才儲備,提高社會醫療服務水平,解決醫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毛群安表示,當前,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兩大國家戰略正處于關鍵期,衛生健康事業和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數字世界。本次大會以數據科學在健康領域中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為主題開展廣泛研討,非常及時并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可以加大數據科學+醫療健康的創新研究力度,優化醫療衛生健康的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果,重塑醫藥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預防、診療、康復等全鏈條的集成服務。
研討會設置三個平行分論壇,來自衛生健康、疾控控制、生物醫學、臨床科研的參會者分別圍繞“醫療實踐與大數據技術融合”“醫學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應用”和“醫藥研發中的數據科學挑戰”主題展開討論,形成多項行業發展與科學研究共識。
本次研討會聚焦醫療健康和數據科學交叉領域的最新戰略發展方向,搭建健康數據科學方法與應用的交流平臺,有力推動了跨學科的交流與合作,為健康數據科學的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