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四大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名單
重慶醫療大升級!4大國家級醫療中心來襲,你準備好迎接了嗎?
在醫療資源日益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時,重慶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醫療設施建設,旨在通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大幅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醫療服務需求。近年來,重慶市共獲批建設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入醫院項目,這些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預計全部建成后,將新增4500張床位,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引入國內外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區域內醫療服務水平,縮小區域間醫療服務差距。重慶市作為西南地區的重要城市,醫療資源需求量大,但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對于改善市民就醫條件、提升城市醫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位于兩江新區龍盛新城,總投資超過40億元,占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9.1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500張。項目自啟動以來,進展迅速,目前結構施工已完成,正全面進入精裝修與室外工程施工階段,預計將于2025年年底投入試運行。屆時,市民在重慶就能享受到武漢協和醫院專家的醫療服務。
協和醫院重慶醫院將全面落實武漢協和醫院的發展思路、經營方略和管理機制,平移36個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雙一流”學科,打造醫療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讓人民群眾就近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
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位于綦江北部智慧新城,占地面積約200畝,總投資25億元,規劃床位1000張。項目將打造以心血管、腫瘤、康復為主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甲綜合醫院,輻射貴州、四川等地。
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幕墻工程、機電安裝、內外裝飾裝修施工,力爭2025年底建成投用。該醫院將采用新老院區“同步走”的做法,老院區的心血管內科、心臟外科、腫瘤科、康復科等常駐專家已開門問診,為新院區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位于北碚區蔡家智慧新城,總建筑面積17.6萬平方米,編制床位1000張,總投資約13億元。項目將打造以中醫腫瘤學科為核心,心血管科、腦病科、脾胃病科等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國內領先的高水平臨床診療中心,輻射帶動重慶乃至西部地區區域醫療水平整體提升。
目前,項目正在實施主要建筑體如門診醫技綜合樓等的建設,預計2026年底建成投用。醫院將聘任輸出醫院25名科主任擔任臨床、醫技科室學術主任,實行“學術主任+執行主任”雙主任管理制,實現管理、技術、品牌的平移,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位于永川區鳳凰湖工業園昌龍大道西側,占地約130畝,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總投資為20億元。項目將主要為內外科住院樓、中醫醫技樓、傳染病樓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在中醫婦產生殖、兒科、心血管病科、脾胃病科、腎病科、腫瘤科、耳鼻喉科等領域的醫療服務高地。
目前,項目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室內外裝飾安裝工程,預計將于2025年6月完工,8月投入運營。醫院將開設26個臨床科室,并平移江蘇省中醫院領先的醫教研資源,輻射帶動川、渝、黔、滇多省市中醫藥水平協調發展。
三、項目進展與成效
這四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入醫院項目的建設,不僅為重慶市帶來了優質的醫療資源,還帶動了區域內醫療水平的提升。隨著項目的逐步推進,市民就醫條件將得到顯著改善,就醫體驗也將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武漢協和重慶醫院的建設,將進一步補齊兩江新區龍盛新城醫療資源短板,打造醫療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和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的建設,將推動區域內心血管、腫瘤、康復等專科水平的提升,為市民提供更加專業的醫療服務。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的建設,則將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升區域內中醫藥服務水平。
隨著這四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入醫院項目的建成投用,重慶市的醫療資源將更加豐富,醫療服務水平將大幅提升。然而,這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優化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是擺在重慶市面前的一大課題。另一方面,如何加強醫療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醫療科研水平,也是重慶市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重慶市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市民帶來了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然而,這也只是開始。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重慶市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
那么,你如何看待重慶醫療資源的新變化?你認為未來重慶市在醫療資源建設方面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共同為重慶市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央確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蔡家正從重慶走向世界!
重慶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GDP超3萬億之城后,當代中國經濟五霸格局已經穩定:上、北、深、廣、渝。
作為全國前十城市中經濟增速最快的一個城市,2024年新重慶也盡顯經濟發展新氣象,大爆發箭在弦上!
近來國家砸下天量固定投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新能源汽車、陸海國際新通道、成渝中線高鐵......眾多“國家級”的產業交通醫療等建設項目都在強勢推進。
01
中央確定,重慶建5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而在這些重大項目中,老百姓們最關心的要數:
2024年,重慶目前已獲批建設1個輸出醫院項目、4個輸入醫院項目,強力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包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北碚區)】在內的四大區域醫療中心,已全面開工,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
圖源官網
其實為了提升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醫療實力,從2019年開始,國家就啟動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計劃。
其中為什么要拿百億重金,在重慶重點布局呢?
我們都知道,重慶是大西南地區的醫療高地,擁有重慶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以及附屬多個知名的三甲醫院。
但是相比于3000多萬人的人口來說,重慶的優質醫療資源數量還是不足。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家戰略建設,重慶未來幾年的人口還會持續增加;與此同時,重慶的老齡化程度又不斷加深(2023年,重慶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達22.16%)。
所以國家對于重慶的醫療投入,是毫不含糊。
在這種情況下,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為代表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將成為重慶吸引人口、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金字招牌”。
02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什么來頭?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我國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實力最為雄厚的中醫三甲綜合醫院之一,在醫療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地位。
全國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首批國家重點中醫醫院;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國醫師協會指定的三家全國培訓基地之一;
這么多的“全國首批”、“指定”......實力不容小覷。
圖源網絡
這家醫院和重慶西南醫院、腫瘤醫院一樣,擅長心血管科、骨科、腫瘤學科。但不同的是:
重慶西南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僅有1個;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有8個。
重慶腫瘤醫院,國家級重點專科有2個;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有7個。
可見它作為全國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國家重點專科單位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在某些方面比重慶本地人熟知的那些三甲醫院,還要厲害得多。
正因如此,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重慶醫院,也備受關注。
在重慶日報的報道上,可以看到: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新建院區計劃投資13億元,位于北碚區蔡家智慧新城。
編制床位1000張,擬于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建設以中醫腫瘤學科為核心,心血管科、腦病科等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圖源 北碚發布
未來這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成,有什么重大意義呢?我認為在于3點:
1、它建成后將大幅縮小重慶的腫瘤、心血管等重點病種治療水平與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的差距,重慶的醫療實力將提升一大檔次。
2、讓老百姓不用再跑去外地尋醫,可以大大緩解大家外出就醫的負擔,對于全市3000多萬人來說,也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3、三甲醫院作為中國更高等級的醫療機構,與城市發展的命運緊密相連,與醫學院校的關系,也是互為依存。
現在重慶新增這么優質的國家級三甲醫院,或將提升蔡家乃至北區的醫學院校教育資源,增加醫療人才總量。
為什么這只“金鳳凰”,要落在北區的蔡家,而非別的板塊?
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還發現了另一只金鳳凰:重慶第十三人民醫院,也落在這里。
03
雙喜臨門,重慶第十三人民醫院蔡家院區來了!
在重慶人民心中,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重慶市老年病醫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重慶市唯一市級老年病醫院;也是以老年醫學和心腦血管疾病診療為特色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可以說是擔負著全重慶,乃至整個川渝地區老年醫療健康服務的重任。
而如今它在蔡家擴建新院區,蔡家又多了一家三甲醫院,可喜可賀!
在北碚發布上可以看到:
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蔡家院區,緊鄰曹家灣地鐵站,總投資26億元,編制床位1300張,康養床位300張,綠地率超過35%。
其中已開工的一期工程,擁有門急診樓、醫技樓、病房樓、第二門診樓及配套基礎設施等,醫療床位600張,預計2025年底建成投用。
圖源 北碚發布
這家三甲醫院的到來,對重慶同樣有著重要意義:
從《重慶市提升醫養結合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行動方案(2023—2027年)》來看;
到2027年,重慶將建成10個老年醫院,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比例將達到95%。但目前北區還缺少代表性的龍頭醫院。
而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蔡家院區,會被努力打造成重慶市老年醫學龍頭醫院、全國老年醫院建設示范樣板。
由此在城市北進的步伐中,老年醫療龍頭產業配套也跟上了。
圖源 北碚發布
04
為何兩大重磅醫療項目,都落地蔡家?
為什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蔡家院區,都不約而同在蔡家落地?
原來重慶在蔡家板塊,下了一盤大棋!
重慶高度重視兩江新區醫療產業,及蔡家智慧新城的全維配套發展;
要以更有前瞻性、更高標準、更完善的“十四五”醫療養老體系,助力蔡家片區打造“高質量產業之地、高品質宜居之城”。
為此,重慶不僅在蔡家落地了以上兩個重磅醫療項目,還做了很多事:
北碚區公立綜合性示范托育服務中心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建成后可以更好的解決0-3歲嬰幼兒就近入托的需求,今后育齡女性“帶娃上下班”就更安心了。
力爭新打造4所專科醫院、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0所社區衛生服務站;
推動市十三人民醫院、市殘聯康復中心等綜合、專科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落地建設......讓殘疾兒童健康成長、讓職工就醫方便、讓老年人享受更專業的醫養服務。
圖源市公共資源交易網
看得出來,蔡家在完善醫療衛生養老設施配套、提高服務水平上,已經走在了重慶很多板塊前面。
其實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這是一次雙贏。
相比重慶其它板塊,蔡家的生態宜居環境更好:
坐擁約19公里的嘉陵江江岸線,一面傍山、三面環水,構筑了蔡家山水交融的生態環境。
已建成的五彩濱江公園、蔡家中央森林公園等14個公園星羅棋布,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滿滿都是負氧離子。
基于這樣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宜居條件,蔡家才成為了國家級高水平醫療配套的理想落地之地。
而伴隨兩家三甲醫院(院區)等高質量醫療資源紛紛落地,蔡家又聚集起大量人氣(目前蔡家常住人口已超過20萬);居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高。
參考重慶過去的醫療高地沙坪壩:憑借西南醫院、新橋醫院等稀缺的優質醫療資源,吸引了大量人口入住,帶動了周邊住宅和租賃市場的需求上漲。
蔡家作為重慶北區未來的醫療高地,今后國家級醫療資源帶來的聚集效應,也將進一步推動蔡家區域發展,帶動各類配套完善,促進板塊住宅價值提升。
05
結語
西南重鎮的重慶,正憑借“國際化、智慧化、現代化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走上國際舞臺。
而在蔡家布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兩大三甲醫院,完善醫療體系,既是重慶城市戰略的需要,也是蔡家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擔當。
未來十年,蔡家或將憑借醫療資源彎道超車,崛起一座“醫療硅谷”,從重慶走向世界!
E·N·D
平潭打造“四大中心” 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近日,記者從實驗區社會事業局獲悉,為推動構建縣域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驗區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平潭分院建設完成“四大中心”,目前已經投入運行。
據介紹,“四大中心”包括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呼吸診療中心、創傷中心。其中,胸痛中心是通過建立協同救治體系,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精準的搶救,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得益于該中心的設立,68歲的患者陳基德在黃金120分鐘內得到救治。
“早上7點多去跑步,突然覺得胸悶,回家后癥狀更嚴重,孩子馬上打120,8點多我們就到醫院治療。這次過來復查,身體已經完全康復。”陳基德點贊胸痛中心接診效率。
2021年5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平潭分院啟動胸痛中心建設。經過三年建設,今年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基層版)認證,并獲得“國家胸痛中心(基層版)”授牌。除院內的協同救治,醫院還將急救中心和平原衛生院、北厝衛生院、中樓衛生院、海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潭城分中心及澳前分中心)五家胸痛網絡醫院納入其中,提高救治效率。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平潭分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高華表示,急性胸痛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胸痛中心有助于提升醫療系統的胸痛救治能力。
近年來,實驗區積極探索創新,通過統籌整合縣域醫療衛生力量,積極打造“四大中心”,加強薄弱學科、緊缺學科、人才隊伍、信息化等建設,努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提高縣域急危重癥救治能力,讓城鄉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卒中中心主要是與120進行聯動,對腦梗死急性期的及時搶救、后續康復治療進行一體化、規范化管理。120接診評估疑似腦中風的,會與中心聯系,我們會指導其處理,并按照綠色通道流程救治。”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平潭分院卒中中心負責人鄭祥理說。
“各中心可以對各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進行同質化培養,醫務人員每三個月輪訓一次,我們通過遠程查房、遠程會診,協助他們治療。”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平潭分院呼吸診療中心負責人邱振寧說。
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春美表示,“四大中心”整合了全區醫療系統資源,旨在第一時間為急危重癥病人提供救治。“下一步,我們將在海上急救、離島急救等方面繼續發力,讓老百姓從中受益。”(融媒體記者 林小玉)
來源:平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