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健康產業的趨勢;中醫大健康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引領未來,邵陽市政協‘暖心助企’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新聞9月27日訊(記者 劉峙堅)9月25日下午,邵陽市政協開展科技創新賦能大健康產業發展“暖心助企”活動,旨在通過科技力量的注入,推動當地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邵陽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楊博理;邵陽市政協副主席、民建邵陽市委會主委、邵陽市科技局局長蔣志南出席活動。
活動在湖南省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行,與會人員一行首先參觀了該公司的游客服務中心,了解了企業的文化背景及發展歷程;在邵陽紅出貨倉,與會人員見證了企業產品的嚴格質檢與高效物流體系;在中醫藥膳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大家親身體驗了中醫藥膳的魅力,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隨后,大家參觀了中醫藥健康科技館,通過豐富的展品與互動體驗,深入了解了中醫藥健康產業的廣闊前景。
活動中,天津外泌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葛嘯虎詳細介紹了外泌體科技的最新進展、技術原理及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引發了現場人員的濃厚興趣與熱烈討論。與會人員紛紛就相關技術、市場應用及合作機會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現場氣氛熱烈而務實。
楊博理表示,大健康產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科技創新是其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邵陽市大健康產業要發展,既要鼓勵本土企業積極“走出去”,學習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要大力“引進來”,吸引更多的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落戶邵陽,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外泌體科技作為前沿領域,與乳業的結合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邵陽市應積極探索外泌體與乳業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推動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為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我市大健康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來源:【邢臺日報-邢臺網】
依托中醫藥種植打造系列產品,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我市大健康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巨鹿縣堤村鄉堤村集村的村民正在打理金銀花樹。胡良川攝
本報記者 王潤恒 通訊員 王世峰 李云虎
9月8日,內丘縣公子峪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閆振國,早早地來到標準化酸棗基地,打理結滿果實的酸棗樹。“再有半個多月就可以采摘了,到時候1畝地能收獲1000公斤酸棗。”閆振國說。
近年來,我市推動中醫藥與現代農業相融合,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大健康產業煥發新的發展活力。
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5萬畝,形成了以內丘縣、信都區為中心的太行山百里酸棗產業帶,以巨鹿縣、廣宗縣為重點的金銀花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和全國金銀花集散中心。酸棗產品占全國總量70%以上,金銀花產品占全國總量60%以上。
依托酸棗、金銀花、決明子和山楂等40余個品種,我市推出了一系列中藥材產品,讓大健康產業的業態更豐富,打造出多元化消費場景。
我市中藥材資源豐富,中藥材產品品質普遍較高。“補中益肝、堅筋骨、助陰氣,皆酸棗仁之功也。”藥書《神農本草經》中這樣描述酸棗仁,而酸棗仁又有“順德府棗仁最佳”之說。產自邢臺的酸棗仁藥用價值極高,各種成分含量均優于國家規定的入藥標準。
“現在種植的金銀花是咱本地專家自主培育的‘巨花一號’,含有16種氨基酸、17種礦物質,綠原酸、本犀草苷等成分含量豐富。”巨鹿縣堤村鄉堤村集村大美桑田綠色種植基地種植戶楊培武介紹。
酸棗汁、棗仁補腦液、棗芽茶、金銀花水、金銀花茶……一系列中藥材制成的飲品、保健品,創造出多種健康消費新選擇。消費者在體驗新產品的同時,也收獲了養生保健的良好效果。
在推出系列藥品、保健品的同時,我市高度重視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不斷提高醫院標準化建設水平,為群眾提供更精準、更專業的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服務。
今年7月,市中醫醫院晉升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與此同時,各縣級中醫院的硬件條件、技術水平、服務能力不斷提升,12家縣級中醫院達到二甲水平,牽頭建設了9個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
我市還建成2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1個國家中醫重點學科、39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43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74個市級中醫優勢專科,形成了優勢專科集群。
依托市中醫醫院等醫療機構,我市不斷完善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抓好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工作,塑造扁鵲文化形象,打造“泉城扁鵲堂”等一系列消費場所,舉辦中醫藥文化夜市等一系列促消費活動,在文化加持、產業賦能下,全市大健康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9月10日,濃郁的藥香彌漫在市圖書館廣場的上空,游客與中醫醫師仔細地交流,體驗刮痧、艾灸等中醫技藝,品嘗各種中藥茶飲,學習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保健操。
把脈問診、針灸推拿、耳穴壓豆、刮痧……既保留中醫精髓又符合現代人審美的中醫特色服務,不斷“圈粉”游客,專家“擺攤式”接診,游客“沉浸式”體驗,讓中醫充分融入夜生活。
自8月啟動以來,中醫藥文化夜市已在16個縣(市、區)舉辦近20場,組織近百位名老中醫、骨干專家義務出診,吸引了數萬名游客到場體驗。
此外,我市還建設了40家“泉城扁鵲堂”、19家“旗艦中醫館”、150家“中醫閣”,充分發揮中醫在“治未病”方面的獨特優勢,引導群眾了解中醫藥、喜愛中醫藥,為大健康產業再添新場景。
據悉,我市把“泉城扁鵲堂”建設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力爭年底實現市中心城區所有鄉鎮(街道)至少各建成1家“泉城扁鵲堂”,同時,新建18家“旗艦中醫館”、90家“中醫閣”,讓廣大市民游客享受更便捷的健康服務。
本文來自【邢臺日報-邢臺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