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榮成高新技術產業園 威海工業園
山東省榮成市: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出爐
日前,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控規由全國頂級規劃設計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標志著園區空間格局、功能區域、建筑形態、土地利用等內容正式確定,園區進入加速建設階段。
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是山東省榮成市第一個國字號園區,位于石島管理區西部、人和鎮東部沿海區域,總面積37平方公里,定位打造全市海洋生物科技產業主戰場,沿海城市帶向南突破的城市節點。
據介紹,園區按照“特色引領、創新驅動、環境優先、產城協調”的發展戰略進行規劃設計,以打造特色小鎮、創新引擎、生態家園為目標,依據園區區位條件和產業定位,確定了“一心一環、三區兩帶”的空間布局規劃格局,全面突出海洋高新產業特色、功能復合特色、山海環境特色,發展科研創新功能,加速產業轉型突破升級,集聚特色鮮明的海洋高新產業,構建海洋生物科技產業聚集區、創新示范區和宜居發展區。
“一心”是指園區綜合服務核心;“一環”指串聯各個產業板塊和居住板塊的生產生活環;“三區”指的是產業服務配套區、產業優化發展區、產業重點拓展區;“兩帶”是指圍繞山海田園環境的山水休憩帶和濱海風情帶。按照規劃確定的發展時序,海洋高新園近期重點將建設產業優化發展區和產業配套服務區,主要包括核心區基礎配套建設、居民安置工程、生產服務設施建設等重點內容。
目前,已快速啟動實施了5村并區改造安置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對區域內玄鎮、蚧口等5個村居進行統一搬遷、集中安置,建設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的集中安置區。目前,安置區建設工程的各項工作正快速推進,計劃2月底前完成全部60萬立方米基槽開挖,4月同步啟動37棟住宅樓主體建設,至2018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時,此次規劃編制還對園區核心區進行了城市深度的詳細設計。核心區總面積0.97平方公里,主要建設環湖水系景觀、行政服務、科研孵化、企業研發、商務辦公等功能設施,打造園區加快發展、加速崛起之核。
為快速推進核心區建設,海洋高新園制訂了園區三年工程建設計劃,明確園區道路路網、重點區域開發等工程的施工節點安排。今年,將規劃建設環核心區路網道路4條、3.4公里、4.3萬平方米,綠化11.8萬平方米,并建設環湖水系景觀。至2019年再建設道路5條,完成科創大廈、標準化廠房、科研孵化設施主體建設,用三年時間拉開大框架,初步具備精品城市規模,五年內完善核心區承載服務功能,全力打造國家級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高地。(記者 林磊 通訊員 梁育瑋)
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獲批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齊魯網威海11月20日訊記者從榮成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獲悉,近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獲批“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成為威海市獲批的首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據了解,“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是在國家層面組織專家與基層需要對接,引導專家服務基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旨在創新高層次人才柔性流動機制,為基層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遴選確定了20家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每家基地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
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是以海洋生物科技產業為特色的專業化園區。近年來,園區以打造特色小鎮、創新引擎、生態家園為目標,依據園區區位條件和聚焦發展海洋生物科技產業的產業定位,確定了“一心一環·三區兩帶”的空間規劃格局,全面突出園區的海洋高新產業特色、功能復合特色、山海環境特色,發展科研創新功能,加速產業轉型突破升級,集聚特色鮮明的海洋高新產業,構建海洋生物科技產業聚集區、創新示范區和宜居發展區。
高新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獲批“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后,園區將在與原有合作專家保持密切聯系的基礎上,邀請更多全國知名專家與基地合作,組織開展更有實效的專家服務活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創新突破發展。
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 拉開現代科技園區框架
齊魯網威海3月17日訊(通訊員 唐凱 榮成臺 付振宇 梁育瑋)位于榮成市南部沿海的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于2015年12月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威海市五大重點產業園區之一,也是省內唯一的海洋生物科技園區。園區自運作以來,通過精準定位、科學規劃、專業運作、筑巢引鳳、集中突破等系列創新舉措,迅速拉開了海洋科技新城的發展框架。
在海洋高新園城市建設項目的舊村改造工程現場,記者看到工程車輛馬達轟鳴、穿梭不息,各項施工作業有序進行,一片火熱繁忙的建設場景,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崛起一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居住區。
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籌建組、規劃建設部副部長劉福江表示:“這個項目,作為整合園區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的重要載體,對區域內玄鎮、蚧口等5個村居進行統一搬遷、集中安置,惠及村民2500多戶。預計2018年完工投入使用,屆時將形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型城市社區。”
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區和現代科技城區的目標定位,海洋高新園明確了“一心一環·三區兩帶”的空間規劃格局,今年啟動實施總投資20多億元的基礎配套、居民安置、功能設施等城建項目,率先建設重點突破區域。
劉福江說:“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我們不僅要打造海洋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專業化園區,還要建設全市環海發展的重要城市節點。今年,完成4條、3.4公里路網和水系景觀建設,科創大廈下半年開工,明年完工,用最高標準和速度提升園區的整體品質形象。”筑巢引鳳、孵化創新,是海洋高新園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又一有力舉措。其中,海洋醫用食品研發平臺項目與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成立國內第一家醫用食品研發機構。目前,正在進行平臺實驗室建設,計劃年內進行4項膳食纖維和生物酶產品中試,成功研制新產品2個以上。
山東大學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方詡博士表示:“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采購了相關的儀器,給我們整個創業創新提供了全力的支持,這里將來不僅僅是我們一個團隊的首選選擇,還有越來越多的將來高層次的人才,都會選擇這個地方進行創新創業。”
除海洋醫用食品研發平臺項目外,高新園目前已成功引進海洋醫用食品、海帶液化酶解提取、磷蝦油提取、新型基因載體產業化等6個研發項目。圍繞加速聚集科研創新資源,園區從產業鏈前端的研發環節入手,投資3億多元,規劃打造了創新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專業孵化器和海洋生物夢工場四個平臺,配備進口核酸分析儀、活體基因電轉儀等先進設備500多臺套,構建“苗圃+孵化+中試+加速”的全過程、全服務創新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