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稅優險個人能買了 稅優健康險個人怎么買
個人稅優健康險正式上線 業內稱需結合自身條件挑選產品
個人稅優健康險正式上線 業內稱需結合自身條件挑選產品
每經實習記者 袁園
隨著首批銷售稅優健康險企業名單和6款稅收優惠型健康險產品的公布,個人稅優健康險正式進入市場和消費者見面。
從3家險企發布的消息來看,各試點城市對稅優健康險的簽單熱情頗高,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一些企業還表示,將會在企業內部進行推廣,讓國家稅優政策惠及每一位員工。
作為首批獲批銷售稅優健康險的企業,人保健康、泰康養老和陽光人壽的產品在設計上有哪些不同?消費者在挑選時又該注意哪些事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業內人士,揭開個人稅優健康險的“神秘面紗”。
稅優健康險成功開賣
3月3日,網站公布首批獲準銷售的稅優健康險產品目錄名單。隨后,獲批的3家險企正式上架相關產品,并在31個試點城市成功開賣。因稅優健康險是目前國內唯一一種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保險產品,兼具稅收減免和保障的功能,產品一經售賣,便受到了消費者的極大關注。
所謂稅優型商業健康險,是指能夠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的、由商業保險公司承保的健康保險,是對公費醫療或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銜接和補充,主要用于補償被保險人經公費醫療或基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保險及商業型補充醫療保險補償后剩余的自負醫療費用。根據政策規定,購買該類產品后,投保人可享受每年2400元(每月200元)予以稅前扣除的福利。簡單理解,相當于每個月的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高到了3700元。
保障責任方面,其涵蓋醫療保險金、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住院前后門診費用保險金、特定門診治療費用保險金、慢性病(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門診治療費用保險金等,而且理賠時沒有起付線,報銷比例高,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100%報銷,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外費用80%報銷。據悉,在3家企業的年度保費計算中,陽光人壽的保額最高達到25萬,人保健康和泰康人壽則略低為20萬,首次投保時已經罹患既往疾病客戶的保額均為每年15萬。
此外,稅優健康險還規定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等原因拒保,并保證續保。人保健康副總裁馮祥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帶病投保和不能拒保是這款產品最大的特色,算是針對納稅人的國家政策福利。
據陽光保險公眾號透露,3月4日截至9:05,僅在獲得稅優健康系統銷售權限的5分鐘內,就銷售了5單稅優健康險;截至18:30,稅優健康險開賣首日共簽上百張保單。
數據顯示,2012-2015年,我國健康險保費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0.86%,其中2015年增速高達51%,遠超過同期財險、壽險、意外險的年復合增長率和增速。人保健康總裁宋福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稅優健康險剛起步,預計未來稅優健康險可能在健康險產品市場中占到20%以上的比重。
附加醫療服務成亮點
作為首批“吃螃蟹”的企業,人保健康、泰康養老、陽光人壽在產品設計上也加入了企業的附加醫療服務,并根據不同收入、年齡階段的人群需要調整相關產品的保障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這3家企業的6款產品條款進行對比發現,這6款產品在設計和費率方面基本可以分為兩類。
以陽光人壽歲康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A款(萬能型)、泰康康樂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A款(萬能型)和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愛健康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萬能型)A款為例,這3款產品的個人年繳保費較高,所包含的健康服務和醫療保障也較充分。人保健康的愛健康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萬能型)A款則在提供稅優健康險示范條款規定的所有保障責任外,加入了健康管理服務和增值服務,包括建立健康檔案、惡心腫瘤門診掛號服務等;而陽光人壽的歲康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A款(萬能型)則增加了惡性腫瘤早起篩查、家庭醫生電話服務等。
相對應的,這3款產品的風險保險費也相對較高。以16~20歲、無補充醫療保險投保人為例,陽光人壽的歲康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A款(萬能型)、人保健康愛健康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萬能型)A款、泰康康樂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A款(萬能型)年繳費分別是630元、864元和294元,后期根據投保人的年齡和患病史依次遞增。
而陽光人壽歲康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D款(萬能型)、泰康康樂保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B款(萬能型)和人保健康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萬能型)A款則多傾向于基本保障,條款內容也多限于提供稅優健康險示范條款規定的保障責任,風險費率也相對較低,以16~20歲年齡、無補充醫療保險投保人為例,這三款年繳費分別是369元、122元和840元。
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區分人群,不同年齡、收入的人群對保障范圍的需求不同,分開來做也是為了精準定位。尤其是有重大疾病特殊需求的投保人,購買附加醫療服務的稅優健康險產品,可以在醫療護理、健康檢查等方面獲得更好的服務,并減少相應的自費費用。
業內:稅優健康險不能拒保
目前,全國已有31個城市開展了個人稅優健康險,這也意味著在這些城市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企業員工均可購買。但面對三家險企的6款產品,消費者該如何挑選呢?
人保健康團險部總經理李蘊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消費者在購買稅優健康險時可根據自身年齡和收入來挑選產品。對于年輕人來說,由于身體還處于健康狀態,身體的機能還未出現疾病或者其他癥狀,平時也不會經常去醫院或者門診,購買基本款個人稅優健康險就可以了,而且花費也相對較低。而對于中老年人和高層收入人群人來說,購買有附加醫療保障的產品比較劃算。
同時,有業內人士建議,因為稅優健康險的保障范圍較廣,跟市場上的很多商業保險的保障范圍有所重合,消費者在購買時需仔細閱讀保單條款,避免重復購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各家企業都針對不同人群設計了產品,但不同企業在各地的銷售策略均有所不同。如泰康養老和人保健康的個人稅優健康險產品接受個人購買,并不完全針對企業;而陽光人壽的個人稅優健康險產品則主要針對團體,作為團險銷售。“企業三人即可成團,只要開具了單位人事部門的證明和蓋章,就可以組團購買,個人繳費。”陽光保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投保人最好選定一家險企并長期購買,若經常更換投保企業,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保費率。”馮祥英表示,稅優健康險規定不能拒保,只要是來投保的人險企就必須接受,但對于更換投保企業的投保人,續保企業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保費率的。不過,對于增加的基數和標準還在商討中,目前沒有明確的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指引框架》(以下簡稱《指引框架》)中確實有關于保單權益轉移的規定,但并未給出詳細解讀。《指引框架》規定“對于保單權益轉移,保險公司不設置猶豫期,但允許保險公司對該保單進行核保。”
此外,李蘊紅指出,購買個人稅優健康險涉及到報稅的問題,如果個人主動購買會牽涉到很多稅務問題,比如個人去單位開繳稅證明、到稅務部門報稅等問題,對個人來說十分麻煩,建議最好能通過單位來做這些事情。由于保單最終的落腳點是個人,對企業和單位并不構成經濟和財物損失,所以對企業來說并不產生影響。
編輯:張喜威 審核:姚茂敦 終審:向江林
個人稅優健康險竟不賣個人?
3月4日,我國首批“個人稅優健康保險”在北京等試點城市正式開售,人保、泰康、陽光三家保險公司作為首批獲批險企均陸續與單位集體簽約。如今,一個月過去,市民孫先生等人反映,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竟然不賣給“個人”。名叫“個人稅優健康險”怎么就不能賣給個人?問題出在哪兒?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調查。
現象
個人稅優健康險不賣給“個人”
2015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借鑒國際經驗,在我國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適合大眾的綜合型商業健康保險。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3月4日,我國首批“個人稅優健康保險”在北京等試點城市正式開售。如今,一個月過去,多位市民卻反映,名叫“個人稅優健康險”,但個人卻不能買。
市民孫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完全符合購買個人稅優健康險的條件標準,可是聯系了銷售該類產品的保險企業后得到的回答都是“只接受單位集體簽約”,個人打保險公司電話咨詢、上網查詢均沒有產品介紹,也不接受個人投保。“不說買了,就連咨詢如何購買的渠道都沒有。”孫先生表示,他只能通過看報紙、上網等渠道獲得相關信息。
孫先生是一家小型民營企業的設計師,今年38歲。由于身體不太好,一直想在基本醫療保險之外購買補充醫療保險。去年,得知國家為了鼓勵人們購買健康險,將推出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的保險,就特別關注這個政策。在多次咨詢保險企業得知個人不能買后,他去找了單位相關人員。結果,他所在公司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說,暫時沒有計劃組織大家購買。
“個人稅優健康險竟然不賣給‘個人’?”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批準的合同條款里寫了,‘凡 16 周歲以上的,投保時正參加公費醫療或基本醫療保險,投保時未滿法定退休年齡的,且投保時根據其健康狀況確定為非患相關疾病的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均可作為本合同的被保險人’。”孫先生不理解,“我都符合條件,怎么就不賣給我?”
調查
僅陽光保險稱3人以上接受投保
北青報記者調查后了解到,人保、泰康、陽光三家保險公司作為首批獲批險企目前均陸續與單位集體簽約該項業務。三家保險公司均表示,因涉及個人所得稅抵扣等問題,首批簽約的就是單位團體客戶,接受個人購買產品是下一步的事。
3月31日,北青報記者再次登錄三家公司官網看到,泰康網站的產品目錄長達4頁,卻并無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的相關介紹;人保健康網站上,個人保險和團體保險的目錄下頁均沒有找到個人稅優健康保險;陽關健康保險網主頁上有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的介紹,并提供了客服電話。
北青報記者聯系到泰康養老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稅優健康險產品目前采取單位統一組織的方式購買。泰康的工作人員將協助單位的人事部門完成相關稅優產品的宣傳、投保單和信息表的填寫、報稅單的遞交等流程。在此過程中,泰康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實時對接,按照“一人一單一碼”的原則生成稅優識別碼,并在專用單證上注明。
之后,北青報記者撥通陽光保險客服熱線后獲悉,該保險企業北京地區有專人負責個人稅優健康保險,但確實需要單位人力資源部門組織“團購”。熱線工作人員強調,并不要求單位全員購買,但需要至少三人同時購買。
追訪
個人稅優健康險咋就不能賣給個人?
從3月4日我國首批“個人稅優健康保險”在北京等試點城市正式開售至今,個人稅優健康保險試點已經滿月。個人稅優健康險銷售情況到底如何?個人稅優健康險咋就不能賣給個人?
調查中,三家試點保險企業均未透露具體銷售情況。此前,人保健康相關負責人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保健康認為主要原因是稅優健康險是一個全新的險種,從企業到個人,對這個產品都需要有一個了解的過程,業務發展需要一個預熱期,同時市場也需要一個培育期。”他稱,目前公司稅優健康險銷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保費規模還不是很大。
針對個人稅優健康險個人卻不能買這個問題,人保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稅優健康險產品由工作單位統一投保更方便投保人。“如個人自行投保稅優健康險產品,需要每月填寫稅務部門要求的稅務抵扣申請文件等,辦理退保或轉保時手續也相對繁瑣。”他建議,由企事業單位組織辦理投保事宜并代為辦理個人每月稅款抵扣工作,可以為被保險人帶來便利。
截至記者發稿,泰康、陽光兩家公司未回應何時會接受個人投保。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財經觀察
稅優產品不應以“繁瑣”為由“屏蔽”個人
健康險稅優政策給出每月200元的個人所得稅稅前抵扣,相對國家而言,已經給出很大政策紅利。保險公司應該做的是把產品盡快向公眾給予詳細解讀、明確購買流程,把是否購買、何時購買的選擇權留給公眾。
廣發證券研報分析稱,按照已有公開的納稅人數據進行線性預測,估計2014年全國納稅人數達到5800萬人,保守假設健康險參與度在10%-30%。則行業新增保費規模在139億-418億元,占到2014年健康險規模的8.8%-26.3%,將有力推動行業發展。
個人健康稅優保險,投保的主體是個人,并非團體險。如果只有單位才有資格組織投保,拒絕接待個人,顯得有些滑稽。
市場足夠大,服務要跟上。事實上,由于每個人對保險的認知和需求不同,他們所在單位的規模和管理水平也不同。如果單位人力部門拒絕,或者無法湊足愿意參保的3個人“限額”,個人的購買資格就將被剝奪。
個人稅優抵扣流程中有政策難點,應該盡快理順。保險公司不應為了自身的管理成本或利益最大化等原因,以手續“繁瑣”為由,剝奪個人作為個體購買稅優產品的選擇權。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新聞內存
什么是個人稅優健康險
2015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銜接互補,可以減輕人民群眾醫療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有利于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擴內需、調結構。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在我國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適合大眾的綜合型商業健康保險。
所謂個人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是指納稅人在購買商業保險后,可以在當年(月)計稅時予以稅前抵扣的部分。簡單來說,買了這類的產品,你可以少繳稅,相當于以較低的價格為自己又購買了一份醫療保險。扣稅限額為2400元/年,即200元/月。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漫畫/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