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趣步是什么關系【趣步是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嗎】
區塊鏈項目月入百萬躺著賺錢?小心是傳銷式陷阱
最近這段時間,有一個詞特別火:區塊鏈,但是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弄不明白。簡單地說:這項技術是基于密碼學等數據管理的新方式。區塊鏈技術因為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優點,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不過,記者也發現,伴隨著區塊鏈的熱潮,社會上也出現了種種亂象,不少企業甚至打著區塊鏈的幌子玩起了各種騙術。
區塊鏈概念火熱追“鏈”須防欺詐
記者在網上搜索區塊鏈三個字,就會看到有區塊鏈項目火爆開啟、區塊鏈錢包開發等推介。記者點擊了一個叫做BeeBank的區塊鏈錢包項目,推介文章宣稱,這是全網唯一的去中心化全幣種錢包,采用公有鏈、信息信任體系技術,躺著賺錢,24小時自動運轉創造效益。直接團隊成員10人,預測月收入3-10萬元,如果發展到第五級,預測月收入200-700萬元。
視頻上還留下了導師微信號,記者添加了這位所謂的導師,通過驗證后,對方給出了回復:“BeeBank已經跑路了,我被騙了十萬多元”。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像這樣借用幾個專業名詞,宣稱高收益的,實際是赤裸裸的欺詐。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于佳寧:我認為,首先他以拉用戶為基礎這種所謂的理財,肯定理的就不是真正的財,而是理別人的財,拿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的一個邏輯。
今年8月13日,上海浦東警方通報了一起詐騙案。這是一款自稱區塊鏈養寵的游戲,將區塊鏈和網絡養虛擬豬相結合,共享經濟,收益可觀。養虛擬豬15天后平臺收購,就有28%的收益。警方提供的內部微信截圖顯示,實際上所有交易都是由平臺人員操控,甚至赤裸裸地把參與者稱為韭菜,公司隨時準備變更手續跑路。
今年9月11日,長沙市官方發布消息,趣步公司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及金融詐騙,已被立案調查。根據趣步的宣傳,趣步是區塊鏈加運動大數據,用戶只要每天走夠三四千步,每月就能至少賺200元,上不封頂,推廣趣步,還能賺到更多錢。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上面這些平臺只是借用區塊鏈旗號,和區塊鏈本身毫無關系。于佳寧表示,如果走路本身能夠賺錢的話,那人人都天天不用上班都去走路,如果走路這件事本身并沒有帶來價值回報,用區塊鏈不管怎么分配,也是不可能分配出新的價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應用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偽應用。
數字貨幣成區塊鏈炒作詐騙“重災區”
除了上面這些偽應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區塊鏈熱潮,危害最嚴重的亂象出現在數字貨幣上,這些項目將區塊鏈概念和金融知識、貨幣知識混淆在一起,混水摸魚,普通百姓根本難以分辨,欺騙性極強。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眼下能夠監測到的歸零幣或者叫做空氣幣,達到755種,傳銷幣102種。
采訪期間,有知情人向記者提供了部分內部材料,某個數字貨幣推廣團隊進行的一場講座,推銷的是一種叫做BIB的數字貨幣,只要加入,就有收益,這叫做靜態收益。
某數字貨幣推廣人員:如果買1000個BIB,一天能得1.6個利息,然后我買10000個,一天能得16個,如果我現在買10000個,到明年的今天,我的賬戶里就會有17723個,多出這7000多個就是利息,今天你買BIB,天天得利息。
按照推廣人員的說法,這種BIB數字貨幣是由國際頂尖團隊開發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全球發行量有限,只要加入,不僅每天白得利息,而且通過推廣,也就是拉人頭,還能獲得動態收益。
某數字貨幣推廣人員:乘以收益,千分之一,不分層不分代,全部加一起,就是我的分享收益。
問:那不就是傳銷嗎?
某數字貨幣推廣人員:現在所有分享方式都是這樣,分享經濟就是這樣。
事實上,這種拉人頭,發行所謂數字貨幣手法并不新鮮。早在2016年,江蘇徐州警方就破獲了一起傳銷案件。傳銷組織人員劉某在香港注冊公司,開設網站,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組織人員通過宣傳、上課、介紹等方式,推廣所謂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實際上,背后一無所有,每天的幣值波動,都是由后臺人員隨意設置的虛假數字。
警方調查顯示,八個月時間內,這個數字貨幣騙局就發展34000名會員,席卷資金15億元。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區塊鏈出現時確實是依托數字貨幣,也就是比特幣的出現,但比特幣只是區塊鏈初期技術。區塊鏈核心價值是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區塊鏈絕不等于數字貨幣。
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好多價格都是被操縱的,表面上來看,買了以后過幾天,馬上就能夠漲一倍、兩倍甚至十倍。但是等投資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它的價格可能一夜暴跌,導致投資人血本無歸。
虛擬數字貨幣亟待加強監管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區塊鏈為關鍵詞進行統計,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全國涉及區塊鏈的法律裁判文書共566件,有相當一部分涉及數字貨帀,專業人士指出,在眼下區塊鏈熱潮中,最應該防范和加強監管的,就是所謂的虛擬數字貨幣。
于佳寧表示,因為區塊鏈確實是新的領域,它打造價值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數字金融體系,但是不能讓技術變成違法擋箭牌,不能讓新的領域變成監管洼地,一旦出現監管洼地就有可能吸引大量違法犯罪行為,遷徙到這種新的領域中。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區塊鏈已經進入實際應用。還應當注意另外一種熱潮,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另外一組數據也顯示,截至2019年5月,全國已成立區塊鏈產業園22家,其中20家為政府主導或參與推進。不過有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這些產業園有三成空置率超過50%,而從公開信息看,各地還有一批新的產業園正在規劃當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區塊鏈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和創新空間,但是不能一哄而上,每個地方應該針對自己地方一些特點定位,究竟發展區塊鏈產業具體目標是什么,因為區塊鏈不可能什么都可以干,所以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地方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
財經觀察:拜占庭大將軍的難題
區塊鏈技術日趨活躍,混雜在其中的亂象也是層出不窮。那么,真正的區塊鏈技術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對于投資者來說,區塊鏈的價值又在哪呢?特約觀察員許樹澤分享了他的觀點。
許樹澤:拜占庭大將軍的難題
古羅馬幅員遼闊,首都拜占庭的大將軍要作出決策部署,需要匯總駐扎在各個地區的將軍的信息作出集體決策部署,這是一個龐大的絡,每個將軍是節點,一個節點叛變或信息誤傳,整個通訊網絡就癱瘓,所有的集中化的絡都面臨著這個中心化的難題,區塊鏈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許樹澤:集體記憶的“絡”
比如學生畢業發畢業證,但證如果丟了,網絡里畢業信息沒了怎么辦?用區塊鏈的方式,就辦一個盛大的畢業典禮,老師同學大家全來。而且還要拍照、錄像、合影。這就好比,畢業了這個信息,被所有人記錄了下來。區塊鏈就是類似這樣的絡,由網絡上的所有人來記錄信息,所以就不會被篡改,不會丟失信息,這是最大的價值,由來賓們共同記錄這一重大信息。
許樹澤:區塊鏈的成本必須有人承擔
可是,不給好處大家憑什么幫你呢?虛擬貨幣,用挖礦進行獎勵,你幫我記賬,我獎勵你“產量有限且非常唯一”的貨幣。可是貨幣價值需要政府信用背書,任何人都可以說,我在我家后院挖到一個貝殼,而且是全世界獨一無二不可再生的貝殼,可是當每個人都拿出一個這樣的貝殼,都投放到市場上時,它們會變得毫無價值。
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投資價值的來源是什么?是你把資金交給生產者,他們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他們得到了利潤,于是你也從中獲得一部分作為回報,這是一切投資永恒不變的奧秘。
本文源自央視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央視曝光假借“區塊鏈”名義騙局!點名趣步等平臺
區塊鏈不是“取款鏈”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最近這段時間,有一個詞兒是特別的火:區塊鏈。但很多人都是一說都知道,一問卻不明白。簡單地說:這項技術是基于密碼學等的數據管理新方式。區塊鏈技術因為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優點,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不過《焦點訪談》記者發現,伴隨著區塊鏈的熱潮,社會上也出現了種種亂象。
區塊鏈技術從2008年開始出現,憑借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農產品溯源等領域應用價值巨大。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到2019年8月,全球區塊鏈產業累計投融資金額達到103.69億美元。我國區塊鏈產業在全球居于前列,企業總量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吳震說:“目前我們監測到區塊鏈公司中,帶有區塊鏈這三個字,或者它經營范圍內帶有區塊鏈的,大概有32000多家,這個數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經過實際監測,我們發現真正擁有區塊鏈技術,或者說擁有鏈的企業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多,大概也就是這個數量的百分之十左右,甚至不足百分之十。”
真正擁有技術的不到百分之十,多數企業是在借勢或者造勢,有的甚至玩起了各種騙術。記者在網上搜索區塊鏈三個字,就會看到有區塊鏈項目火爆開啟、區塊鏈錢包開發等推介。
記者點擊了一個叫做BEEBANK的區塊鏈錢包項目,推介文章宣稱,這是全網唯一的去中心化全幣種錢包,采用公有鏈、數據信任體系技術,躺著賺錢,24小時自動運轉創造效益。直接團隊成員10人,預測月收入3到10萬元,如果發展到第五級,預測月收入200到700萬元。這個區塊鏈錢包不僅有文字宣傳,還有視頻推廣。三端矩陣,蜂巢建設,蜂巢領導,蜂巢分紅,這樣的詞看著似乎很高大上。視頻上還留下了導師微信號,記者添加了這位所謂的導師,通過驗證后,對方給出了這樣的回復:“BEEBANK已經跑路了,我被騙了十幾萬。”
按照這位所謂導師的說法,這個區塊鏈錢包已經跑路,現在APP已經無法登錄,他自己被騙了十幾萬元。這個所謂的區塊鏈錢包到底是怎么運作的,對方并沒有過多透露,反而勸記者,如果對區塊鏈感興趣,他還可以推薦別的項目。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像這樣借用幾個專業名詞,宣稱高收益的,實際是赤裸裸的欺詐。
利用區塊鏈概念搞資金盤,圈點錢就跑路,這樣簡單的騙局相對還好識破,但有些項目,稍微包裝一下,識別起來就有些難度了。今年8月13日,上海浦東警方通報了一起詐騙案。這是一款自稱區塊鏈養寵的游戲,將區塊鏈和網絡養虛擬豬相結合,共享經濟,收益可觀。養虛擬豬15天后平臺收購,就有28%的收益。
警方提供的內部微信截圖顯示,實際上所有交易都是由平臺人員操控,甚至赤裸裸地把參與者稱作韭菜,公司隨時準備變更手續跑路。
今年9月11日,長沙市官方發布消息,趣步公司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及金融詐騙,已被立案調查。根據趣步的宣傳,趣步是區塊鏈加運動大數據,用戶只要走路、跑步,就能獲得“糖果”作為獎勵。“糖果”可以換購商品甚至提取現金,用戶只要每天走夠三四千步,每月就能至少賺200元,上不封頂,推廣趣步,還能賺到更多的錢。
趣步推廣人員說:“你只要肯努力,用心做市場推廣,到平臺打包上市的時候,你也是趣步的股東之一,將來你將擁有花不完的錢。”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類似區塊鏈養虛擬豬和趣步科技這樣,因為有所謂的平臺支持,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相對來講不容易被識破。但實際上,區塊鏈只是一項技術手段,本身并不創造價值,上面這些平臺只是借用區塊鏈旗號,與區塊鏈本身毫無關系。
除了上面這些偽應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區塊鏈熱潮,危害最嚴重的亂象出現在數字貨幣上,這些項目將區塊鏈概念和金融知識、貨幣知識混淆在一起,混水摸魚,普通百姓根本難以分辨,欺騙性極強。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眼下能夠監測到的歸零幣或空氣幣達到755種,傳銷幣102種。
吳震表示:“歸零幣的主要特點,就是經歷了市值的大幅下滑,原來價格比較高,現在可能一路跌到不足原來的百分之一,我們稱之為歸零幣;第二種我們稱之為傳銷幣。實際傳銷幣和區塊鏈沒有太大關系,只是借用區塊鏈的炒作,進行詐騙。”
這些所謂的數字貨幣,到底是如何炒作和詐騙的呢?采訪期間,有知情人向記者提供了部分內部材料。某數字貨幣推廣團隊進行的一場講座,推銷的是一種叫做BIB的數字貨幣,只要加入,就有收益,這叫做靜態收益。
按照推廣人員的說法,這種BIB數字貨幣是由國際頂尖團隊開發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全球發行量有限,只要加入,不僅每天白得利息,而且通過推廣,也就是拉人頭,還能獲得動態收益。
事實上,這種拉人頭、發行所謂數字貨幣手法并不新鮮。早在2016年,江蘇徐州警方就破獲了一起傳銷案件。傳銷組織人員劉某在香港注冊公司,開設網站,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組織人員通過宣傳、上課、介紹等方式,推廣所謂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實際上,背后一無所有,每天的幣值波動,都是由后臺人員隨意設置的虛假數字。傳銷模式就是靜態收益和動態收益相結合。
警方調查顯示,8個月時間內,這個數字貨幣騙局就發展34000名會員,席卷資金15億元。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區塊鏈出現時確實是依托數字貨幣,也就是比特幣的出現,但比特幣只是區塊鏈初期技術。區塊鏈核心價值是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區塊鏈絕不等于數字貨幣。
2017年9月4日,中國等七部委發布公告,明確指出,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2018年8月24日,銀等部門又聯合發出風險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通過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區塊鏈為關鍵詞進行統計,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國涉及區塊鏈的法律裁判文書共566件,有相當一部分涉及數字貨帀。專業人士指出,在眼下區塊鏈熱潮中,最應該防范和加強監管的,就是所謂的虛擬數字貨幣,要加快推進相關立法。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于佳寧說:“因為區塊鏈確實是一個新的領域,它打造價值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數字金融體系,但是不能讓技術變成違法擋箭牌,不能讓這樣一個新的領域變成監管洼地,一旦出現監管洼地就有可能吸引大量違法犯罪行為,遷徙到這種新的領域中來,不斷會擾亂金融秩序,同時會使得這種新的技術污名化,擾亂新的技術正常發展。實際上,打擊違法犯罪,其實也是去推動區塊鏈產業進一步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重要舉措。”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區塊鏈已經進入實際應用。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深圳,經過一年嘗試,到今年10月30日,已經開具1000萬張區塊鏈發票。基于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區塊鏈電子發票能夠有效規避假發票,完善發票監管流程,可以解決發票流轉過程中一票多報、虛報虛抵、真假難驗等難題,降低經營成本和稅收風險。
在北京市海淀區不動產交易中采用區塊鏈技術,證件檢驗時間達到了秒級,程序減幅80%。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5月,全國已成立區塊鏈產業園22家,其中20家為政府主導或參與推進。不過有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這些產業園有三成空置率超過50%,而從公開信息看,各地還有一批新的產業園正在規劃當中。
的確,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的,是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和落地;有所不為的,就是節目中所提到的種種亂象,借區塊鏈之名行圈錢、詐騙之實。對此,有關部門要立規矩強監管,廣大公眾要擦亮眼睛防被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引導和推動區塊鏈開發者、平臺運營者加強行業自律、落實安全責任。要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管理中,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給區塊鏈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干凈的發展空間,去偽存真,才能讓區塊鏈技術在建設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借“區塊鏈”名義設騙局!亂象叢生讓人憂
視頻加載中...
最近這段時間,有一個詞兒是特別的火:區塊鏈。但很多人都是一說都知道,一問卻不明白。簡單地說:這項技術是基于密碼學等的數據管理新方式。區塊鏈技術因為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優點,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不過《焦點訪談》記者發現,伴隨著區塊鏈的熱潮,社會上也出現了種種亂象。區塊鏈技術從2008年開始出現,憑借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農產品溯源等領域應用價值巨大。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到2019年8月,全球區塊鏈產業累計投融資金額達到103.69億美元。我國區塊鏈產業在全球居于前列,企業總量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吳震說:“目前我們監測到區塊鏈公司中,帶有區塊鏈這三個字,或者它經營范圍內帶有區塊鏈的,大概有32000多家,這個數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經過實際監測,我們發現真正擁有區塊鏈技術,或者說擁有鏈的企業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多,大概也就是這個數量的百分之十左右,甚至不足百分之十。”真正擁有技術的不到百分之十,多數企業是在借勢或者造勢,有的甚至玩起了各種騙術。記者在網上搜索區塊鏈三個字,就會看到有區塊鏈項目火爆開啟、區塊鏈錢包開發等推介。記者點擊了一個叫做BEEBANK的區塊鏈錢包項目,推介文章宣稱,這是全網唯一的去中心化全幣種錢包,采用公有鏈、數據信任體系技術,躺著賺錢,24小時自動運轉創造效益。直接團隊成員10人,預測月收入3到10萬元,如果發展到第五級,預測月收入200到700萬元。這個區塊鏈錢包不僅有文字宣傳,還有視頻推廣。三端矩陣,蜂巢建設,蜂巢領導,蜂巢分紅,這樣的詞看著似乎很高大上。視頻上還留下了導師微信號,記者添加了這位所謂的導師,通過驗證后,對方給出了這樣的回復:“BEEBANK已經跑路了,我被騙了十幾萬。”按照這位所謂導師的說法,這個區塊鏈錢包已經跑路,現在APP已經無法登錄,他自己被騙了十幾萬元。這個所謂的區塊鏈錢包到底是怎么運作的,對方并沒有過多透露,反而勸記者,如果對區塊鏈感興趣,他還可以推薦別的項目。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像這樣借用幾個專業名詞,宣稱高收益的,實際是赤裸裸的欺詐。利用區塊鏈概念搞資金盤,圈點錢就跑路,這樣簡單的騙局相對還好識破,但有些項目,稍微包裝一下,識別起來就有些難度了。今年8月13日,上海浦東警方通報了一起詐騙案。這是一款自稱區塊鏈養寵的游戲,將區塊鏈和網絡養虛擬豬相結合,共享經濟,收益可觀。養虛擬豬15天后平臺收購,就有28%的收益。警方提供的內部微信截圖顯示,實際上所有交易都是由平臺人員操控,甚至赤裸裸地把參與者稱作韭菜,公司隨時準備變更手續跑路。今年9月11日,長沙市官方發布消息,趣步公司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及金融詐騙,已被立案調查。根據趣步的宣傳,趣步是區塊鏈加運動大數據,用戶只要走路、跑步,就能獲得“糖果”作為獎勵。“糖果”可以換購商品甚至提取現金,用戶只要每天走夠三四千步,每月就能至少賺200元,上不封頂,推廣趣步,還能賺到更多的錢。趣步推廣人員說:“你只要肯努力,用心做市場推廣,到平臺打包上市的時候,你也是趣步的股東之一,將來你將擁有花不完的錢。”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類似區塊鏈養虛擬豬和趣步科技這樣,因為有所謂的平臺支持,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相對來講不容易被識破。但實際上,區塊鏈只是一項技術手段,本身并不創造價值,上面這些平臺只是借用區塊鏈旗號,和區塊鏈本身毫無關系。除了上面這些偽應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區塊鏈熱潮,危害最嚴重的亂象出現在數字貨幣上,這些項目將區塊鏈概念和金融知識、貨幣知識混淆在一起,混水摸魚,普通百姓根本難以分辨,欺騙性極強。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眼下能夠監測到的歸零幣或空氣幣達到755種,傳銷幣102種。吳震表示:“歸零幣的主要特點,就是經歷了市值的大幅下滑,原來價格比較高,現在可能一路跌到不足原來的百分之一,我們稱之為歸零幣;第二種我們稱之為傳銷幣。實際傳銷幣和區塊鏈沒有太大關系,只是借用區塊鏈的炒作,進行詐騙。”這些所謂的數字貨幣,到底是如何炒作和詐騙的呢?采訪期間,有知情人向記者提供了部分內部材料。某數字貨幣推廣團隊進行的一場講座,推銷的是一種叫做BIB的數字貨幣,只要加入,就有收益,這叫做靜態收益。按照推廣人員的說法,這種BIB數字貨幣是由國際頂尖團隊開發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全球發行量有限,只要加入,不僅每天白得利息,而且通過推廣,也就是拉人頭,還能獲得動態收益。事實上,這種拉人頭、發行所謂數字貨幣手法并不新鮮。早在2016年,江蘇徐州警方就破獲了一起傳銷案件。傳銷組織人員劉某在香港注冊公司,開設網站,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組織人員通過宣傳、上課、介紹等方式,推廣所謂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實際上,背后一無所有,每天的幣值波動,都是由后臺人員隨意設置的虛假數字。傳銷模式就是靜態收益和動態收益相結合。警方調查顯示,8個月時間內,這個數字貨幣騙局就發展34000名會員,席卷資金15億元。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區塊鏈出現時確實是依托數字貨幣,也就是比特幣的出現,但比特幣只是區塊鏈初期技術。區塊鏈核心價值是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區塊鏈絕不等于數字貨幣。2017年9月4日,中國等七部委發布公告,明確指出,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2018年8月24日,銀等部門又聯合發出風險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區塊鏈為關鍵詞進行統計,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國涉及區塊鏈的法律裁判文書共566件,有相當一部分涉及數字貨帀。專業人士指出,在眼下區塊鏈熱潮中,最應該防范和加強監管的,就是所謂的虛擬數字貨幣,要加快推進相關立法。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于佳寧說:“因為區塊鏈確實是一個新的領域,它打造價值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數字金融體系,但是不能讓技術變成違法擋箭牌,不能讓這樣一個新的領域變成監管洼地,一旦出現監管洼地就有可能吸引大量違法犯罪行為,遷徙到這種新的領域中來,不斷會擾亂金融秩序,同時會使得這種新的技術污名化,擾亂新的技術正常發展。實際上,打擊違法犯罪,其實也是去推動區塊鏈產業進一步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重要舉措。”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區塊鏈已經進入實際應用。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深圳,經過一年嘗試,到今年10月30日,已經開具1000萬張區塊鏈發票。基于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區塊鏈電子發票能夠有效規避假發票,完善發票監管流程,可以解決發票流轉過程中一票多報、虛報虛抵、真假難驗等難題,降低經營成本和稅收風險。在北京市海淀區不動產交易中采用區塊鏈技術,證件檢驗時間達到了秒級,程序減幅80%。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提供的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5月,全國已成立區塊鏈產業園22家,其中20家為政府主導或參與推進。不過有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這些產業園有三成空置率超過50%,而從公開信息看,各地還有一批新的產業園正在規劃當中。的確,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的,是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和落地;有所不為的,就是節目中所提到的種種亂象,借區塊鏈之名行圈錢、詐騙之實。對此,有關部門要立規矩強監管,廣大公眾要擦亮眼睛防被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引導和推動區塊鏈開發者、平臺運營者加強行業自律、落實安全責任。要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管理中,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給區塊鏈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干凈的發展空間,去偽存真,才能讓區塊鏈技術在建設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