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成立醫療集團;加入醫療集團的好處
多地政府組建醫療健康集團,專家:核心是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率
(健康客戶端 劉穎琪)10月22日上午,江西省醫療健康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據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多地政府出資紛紛組建醫療健康集團,布局醫療健康行業。
多地政府組建醫療健康集團
據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近五年間,河南、山東、貴州、海南、陜西、天津、重慶、四川成都、安徽蕪湖等多地紛紛組建了醫療健康集團。
10月22日上午,江西省醫療健康投資有限公司揭牌。根據消息,江西醫投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以建設健康江西、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培育壯大健康產業為目標,推進江西省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根據規劃,江西醫投將重點建設預防、保健、康復、醫養、康養為主的產業集群,實現大健康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
江西省醫療健康集團成立儀式在江西長天醫養中心舉行。
今年8月26日,湖南省祁陽市醫療健康集團揭牌;2022年4月,安徽蕪湖在全省率先組建蕪湖市健康發展集團,根據官網介紹,蕪湖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注冊資金5億元人民幣,將以推進區域核酸檢測常態化為先手,做強醫療健康核心業務。
在更早一些,山東、陜西、四川等地也都已由政府出資或者國有資本出資,組建醫療健康集團。2020年8月,山東組建健康集團。目前,集團資產總額1003億元,職工2.6萬人,下設健康農業、健康養老、健康醫療、健康裝備、健康置業、健康資本、健康物業、健康水業8家二級集團,擁有全級次公司近300家,產業分布在省內16地市和全國13個省(區市),被列入國家城企聯動養老服務第一批企業目錄。
2017年12月,四川成都醫療健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注冊資本50億元,隸屬于中國500強企業、成都市屬國有重點企業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體定位是公益性醫療機構的重要補充。
2015年8月,陜西健康醫療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3億元,隸屬陜西省國資委中陜核集團公司,是集醫療服務、醫療投資、健康體檢、養生養老、醫療設備器材銷售、藥品銷售及醫療后勤保障服務、物業管理等為主的綜合性產業集團。旗下擁有66家國企醫療機構,床位數近萬張。
專家:核心意義是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率
“各地政府組建醫療健康集團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優勢互補,從投資政策方面而言,則是為避免小企業的無序競爭,造成本就稀缺的醫療資源的浪費。”
北京大學中國戰略中心執行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長王宏廣教授10月24日在接受健康客戶端采訪時指出。
王宏廣教授從三方面進一步解釋了醫療健康集團的作用,第一,從藥物研發角度看,目前我國抗癌藥物的研發企業已超過200家,已經獲批的企業只有4家,最多10家左右,這期間90%的資源都被浪費了,如果通過醫療健康集團進行統籌規劃,此類現象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從藥品銷售方面看,企業在藥品的營銷方面成本也很高,通過醫療健康集團可省下一部分這方面的費用;最后,從就醫角度看,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也需要通過政府組建的醫療健康集團來實現疾病的分級診療,此類工作對提高醫療資源配置,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還有很大的潛力亟待開發。
未來健康集團建設政府需從三方面引導
王宏廣教授強調,國外做得比較好的是醫藥企業的兼并重組,企業間小藥利益的讓渡可以讓其他大型企業做好細分市場下的藥品研發,加上政府的輔助,加速企業的兼并重組,進而可以有效地配置醫療資源。我國目前已有了初期跡象,但由于企業數量巨大,且部分企業對此接受度較低,因此仍有很大的潛力待開發。
王宏廣教授認為,未來醫療健康集團的運營仍需政府的引導和扶持。
首先是需要加強醫療機構內部醫聯體的建設,落實各級醫院真正的聯合。“在這方面海南經驗很好,雖然借鑒難度比較大,但是海南率先提出逐步取消三甲醫院小病門診,將小病、慢病等的診療下放到基層醫療機構,這種做法真正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王宏廣教授指出。
其次則是政府要致力于“打造新時代的赤腳醫生”,對于互聯網醫院的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支持力度,讓老百姓做到在手機上就可以接觸到大城市三甲醫院寶貴資源,讓名醫可以進入千家萬戶,真正實現中高端醫療資源下基層,惠及地方民眾。
第三是政府需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以加快醫藥企業的兼并重組,提高寶貴醫藥資源的配置效率,避免小企業無序競爭,造成本就緊缺的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辦好這件事同樣需要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有機、高效配合。
王宏廣教授強調,醫藥產業的改革不只是健康問題、經濟問題,更是一項關乎民族振興的工程,保健康促經濟助振興是我們一切改革工作的核心與最終目標,當矢志不渝地堅持和踐行。
城市醫療集團是什么?如何建設?官方解答來了
央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 (記者 雷妍)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有關城市醫療集團的政策文件。城市醫療集團是什么?和“醫聯體建設”是什么關系?在4月13日舉辦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予以解答。
城市醫療集團是醫聯體的一個模式
李大川介紹,2015年和2017年國務院分別對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給出頂層設計。當中提到,醫聯體有四種模式,分別針對城市地區、縣域、跨區域以及邊遠地區。
在城市,建設城市醫療集團。因此,城市醫療集團是醫聯體其中一個模式。在縣域,建立縣域醫療共同體;跨區域建立專科聯盟;在邊遠貧困地區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這四種模式都是醫聯體的一種方式。
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已具備一定基礎
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118個城市開展了城市醫療聯合體的建設試點工作。2020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對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管理進行了規范。
李大川介紹,目前,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我們正在全國遴選試點城市,今年將通過點上的突破,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李大川表示,要做好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關鍵是要做好幾個環節的工作:
一、構建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科學合理網格化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形成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新模式。新模式的主要體現就是一體化管理,以一體化管理為基礎,推動醫療、運營、信息管理一體化,提高醫療服務的連續性。
三、構建分級診療的新格局。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建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機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四、建立激勵約束新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加強“以結果為導向”,形成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