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數據查詢平臺(大數據查詢官網)
市大數據中心:保障“隨申碼”正常使用 核酸結果也可通過“隨申辦”三端查詢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家。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出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哪些作用?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第128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表示,此次疫情期間,“一網通辦”“隨申辦”作為本市政務服務平臺,以數字化的手段為市民、企業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便利服務,同時也努力通過大數據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支撐和數據減負。
一是確保“隨申碼”穩定運行,拓展“隨申碼”場所服務。此次疫情以來,“隨申碼”使用量持續升高,據統計,“隨申碼”亮碼次數單日訪問量創新高,超3536.8萬,近7日“隨申碼”訪問量比2月同期增長92.7%,市大數據中心全面提升“隨申碼”整體運行能級,保障市民朋友的正常使用。同時拓展“隨申碼”場所服務,防疫期間可為重點場所管理單位提供安全、便捷的人員信息登記服務,幫助場所管理單位加強人員進出入管理和精準追溯,也比手動信息登記更加保護市民的個人隱私。截止3月18日,全市累計9.8萬家企業申請“隨申碼·場所”18.8萬個,“隨申碼·場所”累計掃碼超過1億次。
二是“一網通辦”持續提供“不見面”辦事服務。“一網通辦”平臺目前共提供3466項服務事項,其中3025項可以全程網辦,目前實際全程網辦比率為68.3%。居住證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屋租賃費用等高頻個人事項及內資企業設立、食品經營許可等高頻法人事項均可“不見面”辦理,而如果在線上辦事過程中遇到問題,有些事項還有線上專業人員為你提供邊辦邊問的幫辦服務,幫您答疑解惑,真正讓政務服務有像網購一樣的體驗。
三是響應市民實際需求打造創新服務應用。根據疫情防控需求,有的居民小區實行了閉環管理,上班族需開具“居家健康監測證明”提交單位辦理請假手續。為了快速響應市民需求,各區結合“一網通辦”服務要求,主動創新服務模式,在市政府辦公廳、市大數據中心的指導下,目前已有14個區在“隨申辦”的各區旗艦店上線了在線開具證明服務,有些還推出“免申即享”主動服務(就是不需要市民申請政府部門通過大數據計算,主動推送給符合條件的市民),既便利了市民,也減輕基層防疫人員工作壓力。3月12日-18日,僅一周時間,各區收到市民申請“居家健康監測證明”近24萬件,已開具證明20多萬件,其余正在加緊審核辦理中。同時,依托“一網通辦”市民主頁,向符合條件的市民主動推送了5萬份免申即享的證明。
四是強化“隨申辦”和“健康云”聯動。“隨申辦”作為本市政務服務移動端總入口,積極為“健康云”進行功能分流和數據協同,并且通過大數據資源平臺為各區疫情防控提供數據共享和支撐。
朱俊偉提示:如果市民想查詢核酸結果,除了在健康云上查,也可以通過“隨申辦”APP、“隨申辦”支付寶小程序、微信小程序三端,進行核酸檢測結果查詢。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醫療大數據新規發布:國家衛健委負責建立醫療大數據開放共享機制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陳聰)網上掛號、在線問診、線上答疑……隨著民眾借助互聯網看病就醫越來越普遍,海量醫療數據如何管理成了一大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明確由國家衛健委負責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共享機制。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指在人們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過程中產生的與健康醫療相關的數據。辦法提出,國家衛健委負責按照國家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有關規定,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共享的工作機制,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共享和交換,統籌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上報系統平臺、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交換體系。
如何保障海量個人數據不被泄露?在數據利用方面,辦法明確,責任單位應堅持包容審慎的態度,加強數據的規范應用和服務,推動部分健康醫療大數據在線查詢,同時,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切實保障各相關方合法權益。
根據辦法,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將有標準可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統籌規劃、組織制定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監督指導評估標準的應用工作,在已有的基礎性通用性大數據標準基礎上組織制定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體系規劃,負責制定、組織實施年度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