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怎么買最劃算,醫療保險有哪幾種
醫保篇:自己交社保,怎么交最劃算?
今天從醫療保險的角度,帶大家分析一下,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怎樣交社保才能最劃算。
我們可以發現,身邊的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了,如自媒體、獨立工作室、攝影師、微商等。
自由職業者,既可以以個人靈活就業的身份,去繳納自己的社保,當然也可以選擇掛靠單位,來繳納自己的社保,兩者皆可。
在具體分析之前,我們在來看一下,哪些算是自由職業者,或者說不能繳納社保的人呢?
- 自由職業,如自由音樂人、自媒體等等;
- 無業或待業;
- 有工作,但是公司不繳納社保;
- 小微商家,如社區超市、水果店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去醫院看病能用醫保報銷,但是具體怎么買,怎么用,估計90%的人都沒有搞懂。
我們要理解一個概念,我國的社保有兩個大的體系:
分為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
這兩個體系是分開的,醫保的報銷比例也是不同的。(至于具體的報銷方式和報銷流程我們之前寫過專門的文章。)
那么我們買社保分別有哪幾種方式?
分兩種情況,自己的工作單位幫忙交和自己交。
有工作單位的話:都是通過公司繳納職工社保,也就是五險一金,包括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和失業這五險,所以醫保也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這里主要記住,對于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
1.可以在戶籍地以個人名義交城鄉居民社保(這里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個險種)。
2.也可以在戶籍地以靈活就業者名義交職工社保(也是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個險種)
3.還可以掛靠第三方代繳公司交職工社保(這里交的是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這五險)
所以這三種方式都可以買到醫保,具體怎么選擇呢?
先說結論,之后再給大家看看為什么這樣選。
1、在戶口所在地,農村戶口或當地城鎮居民,沒有固定收入預算也不多的時候,優先選擇交城鄉居民社保。
城鄉居民醫保每年繳費只要幾百塊,交一年保一年,整體住院報銷比例大概在50%左右,對于普通居民來說,是非常劃算的。
2、在戶口所在地,自己有穩定收入的個體工商戶或其他自由職業者,想獲得更高的醫療報銷比例,優先選擇以靈活就業者名義交職工醫保。
交費雖然比較高,但是報銷比例也高。
并且累計繳滿一定年限就能跟退休職工一樣享受終身醫保待遇了,這一點還是非常不錯的。
尤其對于之前在單位交過職工社保,現在沒有工作單位了,那選擇這種方式接續職工醫保的累計繳費年限也是最合適的。
3、如果不在戶口所在地,單純只是為了享受醫保待遇,可以回戶籍地選擇合適的方式參保。
然后通過辦理異地備案,備案到當前居住的地區。
雖然這樣報銷比例會降低,但是不得已的情況下作為基礎保障,我覺得還是挺劃算的。
至于掛靠第三方代繳公司交社保,五險一起你自己總共要交38%左右,但只有8%的養老保險和2%的醫療保險進入個人賬戶。
不僅非常不劃算也不受法律保護,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一般是為了解決需要異地上社保的問題。
比如我們在外地打拼,交不了當地居民社保也不能以靈活就業者身份交職工社保,
如果為了買房,落戶,孩子讀書等等,這些必須連續繳納一段時間當地社保的情況,那可以選擇掛靠作為過渡,但不建議長時間掛靠公司繳納。
在掛靠單位交費的同時,一定要選擇比較合適的繳費基數。
因為你的社保繳費分為個人繳費部分,和單位繳費部分。而如果沒有工作單位,你需要繳納這兩部分的金額。最關鍵的是,單位繳費部分的金額是高于個人繳費部分的。
注意:單位繳費部分的金額會進入社會統籌賬戶,而個人繳費部分才會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說,你的繳費大部分會進入統籌賬戶,少部分才會進入個人賬戶。
最好的辦法是選擇一家企業上班工作,由所在的企業,去給你承擔大部分的社保繳費。
這樣,你個人所需承擔的費用就會低出很多,自己只需要承擔一小部分的比例,而大部分的比例,都會由你所在的工作單位來承擔。這樣你的繳費壓力,相對來說就會小很多。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呢?
其實很簡單,前面說了,我們社保中的兩個體系: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只要交的是職工醫保,報銷比例是一樣的,并且進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也是一樣的。
不管是通過單位交的,還是以靈活就業者名義交的,還是掛靠公司交的,都一樣,只是你交的錢不一樣。
我們以具體的例子來看看這三種方式繳費的差距有多大。
例如表格中,以上海政策為例按照規定的繳費基數算:
如果有工作單位,公司幫你交9.5%,個人只需要交2%,一年才1194元,
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以靈活就業者名義交,每年交6799元;
掛靠第三方公司交的話,一般還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的手續費,每年估計要交8799元。
這三種方式交的醫保,都是職工醫保,職工醫保都有個人賬戶,除了個人賬戶的余額可以用。
三甲醫院的門診綜合報銷率大概是22%,住院綜合報銷率大概是58%。
如果交城鄉居民醫保的話,每年只要交790元,三甲醫院的門診綜合報銷率能達到38% ,住院的綜合報銷報銷率達到43% ,也是非常不錯的保障福利。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算的報銷率,說明明我的報銷比例達到了80%。
這里的綜合報銷率跟政策規定的報銷比例不一樣。
給大家科普一個醫保常識:醫保只報銷起付線以上,封頂線以下。
其中要除掉自費藥進口藥這類社保目錄外的自費內容,和社保目錄內的自付部分,除去這些之外,才是醫保能夠報銷的部分。
具體計算公式為:
報銷的費用 = (總費用 - 起付線 - 自費部分)× 報銷比例綜合報銷率就是=你最終能報銷的費用/總的需要花費的費用
以上海為例的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報銷政策:
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門急診還是住院,根據就診的醫院等級不同,報銷比例也不相同。
因為沒辦法將所有的報銷比例都分析一下,所以為了相對客觀體現差異,我都是統一了一些變量之后計算的。
通過這樣簡單計算對比之后,結論也就一目了然了:
沒有工作單位的話,以靈活就業者名義交職工醫療,好處是可以享受職工醫保一樣的待遇,但是自己交的錢也多,所以建議是當地戶口并且有穩定收入的自由職業者選擇。
以個人名義交城鄉居民醫療,每年繳費低,能撬動不錯的保障杠桿,但只有當地戶口可以辦理,比較適合普遍的當地居民。
掛靠代繳公司不僅每年繳費高,而且不受法律保護,單純為了醫療保障,長期來看肯定是不劃算的,除非我前面說的幾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關于個人怎么交社保最劃算,這篇文章僅從醫療角度出發論述,除了考慮醫療保險,更需要考慮養老保險的性價比。關于養老問題,我們下期再見~
如果有社保或者保險方面的問題,保爺建議大家買保險前先看看【懂保爺】公號里的評測文章并咨詢保爺,能幫你省錢50%避坑100%。
如果對保險有疑問,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保爺,相信保爺一定能給你一些專業的建議。
2024醫保漲價引發斷繳潮?別沖動斷繳,教你3招,醫保才是真省錢
“之前新農合一年才交10塊錢,現在一個人就要三四百,不繳了不繳了。”
“一個人要繳380元,我家有六個人就要交2280元,交不起!”
“交了這么多年醫保,一次也沒有用過,今年又漲價,不繳了。”
......
醫保怎么又又又又漲價了?
目前,全國各地關于2024年度城鄉居民醫保的繳費工作正在火熱開展中,不少人可能會發現繳費越來越貴了,以廣州城鄉居民醫保為例:
2022年度,個人繳費483元;
2023年度,個人繳費528元;
2024年度,個人繳費549元。
網傳2022年有4000萬人放棄醫保繳費,有些人可能一次也沒有用上過醫保,卻連續交了十幾年,心里覺得繼續交很虧本;
也有的人覺得交了醫保,實際上看病的時候,這也不報銷,那也不報銷,感覺整體費用還是很貴,繼續繳費也沒有多劃算。
究竟今年還要不要交醫保,它真的沒用嗎?今天九叔就和大家扒一扒。
真的有4000萬這么多人斷繳嗎?
我國基本醫療保險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職工醫保,另一個則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整合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34592萬人;2021年,參保人數136297萬人;2020年,參保人數為136131萬人;總體上參保率為95%左右。
2022年參保人數比2021年少1705萬,并非網傳的4000萬人。
不過,醫保個人繳費年年增長,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情況,為啥醫保總是在漲價?
1、物價上漲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國內消費物價漲幅連續10年維持在2%左右,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錢包也變厚了。2004年~2015年,工資水平上漲了約2.95倍。錢的購買力,已經不同以往。
而且一開始的新農合,每個人只要繳10塊錢,屬于國家對居民醫保制度探索而制定的優惠特例,如果繼續只交10塊錢是很難應對當今物價的。
2、醫保支出越來越高
其實醫保的原理就是國家、單位和個人繳費籌資,建立起一個互助共濟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當參保人生病,可以從池子中取出一些資金用于報銷醫藥費。這個資金池子的收入和支出必須平衡,才能可持續。
但是近些年來,醫保的支出越來越高了。一方面,隨著社會老齡化,慢性病、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患者的數量變多,醫保的支出也變大了。
另一方面,而且隨著醫學的發展,很多新藥、新技術不斷應用,醫療保障提高,醫療費用也隨著上漲,也加大了醫保基金的支出。
3、醫保的保障范圍越來越大
最開始的新農合,雖然保費便宜,一年只需要10塊錢,但是能報銷的范圍還是比較有限的,住院一年只能報幾百元,對于門診費用的報銷更是嚴格,而現在的醫保,住院報銷比例基本上處于70%左右,醫保用藥也有2800多個。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已經能理解醫保繳費上漲,但是心里還是覺得虧得慌,自己光花錢不看病。醫保其實不是一種投資,而是一種保障,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會生病,這份保障可能早晚有一天會用上。而且對于城鄉居民醫保來說,除了自己要交錢,國家還會補貼一部分,補貼的額度比個人繳費高得多。
有不少網友提到,他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總是會發現醫生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醫保、什么地方的醫保?”
這是不是醫生在“待價而沽”,如果回答有,是不是就會開很貴的藥?分很多個療程?拖著不讓病人康復?
其實,這是妥妥的陰謀論。
針對醫保患者和自費患者,醫生會從經濟的角度區別對待,在患者經濟允許的范圍內,制定更加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首先,對于有醫保的患者,醫生會盡量選取在醫保目錄中的藥物,降低治療費用。醫生甚至還會問清購買的醫保種類,因為不同地區的醫保報銷比例可能有所差異,對于一些有醫保還額外有補充險的患者來說,醫生可能還會推薦一些療效更好但是價格較貴的藥物。
其次,對于沒有醫保的患者來說,醫生只能盡量推薦一些性價比較高的藥物,盡可能不用價格昂貴的檢查和藥物。
大家不用擔心,有醫保的人會被醫生“宰”,醫生詢問是否有醫保只是為了開藥做準備,而且如果有需要用到醫保目錄之外的藥物,醫生也會明確告知。
此外,醫生詢問患者是否有醫保,也是一種院方管理的要求。醫院的病歷上有很多項目都需要填寫,是否有醫保就是其中一項。而且,醫保部門對醫院的管理也是比較嚴格的。有醫保的病人的診療過程,在入院一定時間內要實時上傳到醫保結算系統,監督醫保基金的使用。
看病貴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對于經濟條件好的人來說,無論花多少錢,只要能治好都覺得值。對于經濟條件差的人來說,經常被迫放棄一些治療。而醫保就是給窮人一個機會,縮小群體在應對健康風險中的實力差距。
但是不少人在使用醫保上走了彎路,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醫保的使用小技巧。
1、選擇合適的定點醫療機構
有醫保的人,并非在任何一家醫院都可以進行醫藥費的報銷,而是要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一般一年可以選擇一次定點醫療機構,一次可以選2~3家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在選擇定點醫院的時候,可以綜合考慮醫院的等級、醫療水平、離家或者工作單位的遠近等諸多因素。
2、小毛病首選社區小醫院
現在很多人看病都往大醫院跑,其實像發燒、感冒、高血壓等小毛病都可以在社區醫院解決,社區醫院醫保起付線更低,報銷比例高,而且排隊的人少,掛號費也更低。
3、異地就醫要提前做備案
目前我國各個省市自治區的醫療資源并不均衡,一些疑難雜癥的患者需要離開參保地到外省就醫,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好醫保異地備案,不然最后可能報銷不了,或者報銷比例降低。
不同省市自治區的醫保政策其實是不完全相同的,之所以需要先進行備案,是要通過國家結算系統傳回信息給參保地,確認患者的信息和計算待遇。
4、不要斷繳
對于職工醫保來說,當月繳費,次月享受保障,斷繳之后,產生的醫療費用就不能再報銷。
對于城鄉居民醫保來說,每年年底繳費,次年享受醫療保障。有些地區錯過了繳費期無法補繳,有些可以,但是有等待期,過了等待期才能享受醫保服務。
醫保是一項惠民政策,醫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雖然每個人需要承擔的醫保費增加了,但是保障的范圍也越來越大,醫療服務質量也提高了。誰能保證自己這一輩子無病無災呢?
說到底,醫保還是咱們普通老百姓最經濟實惠的保障。
參考資料:
[1]還有人不清楚自己繳的是哪種醫保嗎?看這里→.中國醫療保險雜志.2022-10-14
[2] 2022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國家醫保局.2023-07-10
[3] 我國消費物價漲幅連續10年維持在2%左右,2023年走向如何? | 宏觀經濟/清華金融評論.2023-01-12
[4] 城鄉居民醫保費為何每年都漲?光出錢不看病,是不是虧了?.廣東醫保.2022-09-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醫療保險到底如何繳費更劃算?
對于醫療保險的繳費,很多人都在糾結,到底是等到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劃算?還是按年繳費更劃算?
其實醫療保險一次性繳費是不劃算的。
因為醫療保險不同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是即繳即用的保險。
也就是說:醫療保險只要當年繳費當年就可以享受報銷待遇,不像養老保險,必須等到繳夠十五年,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可以享受領取養老金待遇。
而醫療保險,當年繳費當年就可以享受報銷待遇。
所以,醫療保險還是按年繳費更劃算。
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參保者,更應該按年繳費。如果年輕的參保者等到退休時一次性補繳醫療保險費,那平時看病住院,就需要自己100%的花錢支付醫藥費。
當然,誰都不想自己生病,但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哪有沒閃失的。
按年繳納醫療保險費,一但有閃失,就可以不用自己承擔全部的醫藥費用。
所以建議大家,醫療保險費,還是要按年繳費,因為按年繳費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