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醫療集團旗下醫院名單-上海遠東醫療集團
至少5家床位過萬!全國醫院格局或因「第二國家隊」生變
經歷自疫情暴發以來的大并購,中國社會辦醫正在呈現新格局。
長沙、上海、北京、廈門、上海...這是2021屆社會辦醫·醫院集團100強榜單前5名醫院集團總部所在的城市,10月22日,第三方專業機構——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該榜單,愛爾眼科、復星醫療、華潤醫療、寶石花醫療、遠東宏信健康、通用環球醫療、國藥醫療、三博腦科、信邦制藥、新里程醫院集團進入榜單前10。
十強中,具有央企或國有背景的醫療集團占據六席,老牌醫療集團如中信醫療和北大醫療則出局前十。
民營醫院在數量上超過公立醫院,是在2015年,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統計信息,截至2021年3月底,民營醫院數占比約為67%。隨著很多國有企業旗下醫院進行股份制改造,使得綜合實力在不斷上升。在2021屆社會辦醫·單體醫院100強中,三級醫院90家,同比數量增加5家。
通用環球醫療、新里程醫院集團等國有背景的「第二國家隊」強勢崛起,愛爾眼科、三博腦科等民營上市企業借勢擴張,集團化和上市,成為社會辦醫醫院發展的主要兩大主要途徑。
新崛起的「第二國家隊」(即國企辦醫)對于中國社會辦醫來說,意味著什么?格局的變動將引發哪些社會辦醫的發展新趨勢?民營醫療如何在變中求存?健康界帶你一解謎團。
圖注|有趣的是,醫院集團排第一的愛爾眼科,擁有的醫院總數是402家,其中在社會辦醫單體醫院排最前的是長沙愛爾眼科醫院(297名);而第二名復星醫療,醫院總數只有17家,但旗下的佛山復星禪城醫院,在社會辦醫單體醫院高居榜首。
央企民企各占半壁江山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國社會辦醫醫院在近幾年發展迅猛,數量上已連續多年超過公立醫院。
「中國社會辦醫正呈現央企民企各占半壁江山的新格局。」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對健康界表示,原因之一是幾大央企托底的國企醫院改制,在最后期限來臨之前,通過重組改制,帶來了床位數的高增長;二是上市公司對民營醫院的收購加速,引發了進入和退出事件頻繁。
上述榜單,反映的僅是2020年的社會辦醫競爭態勢。事實上,2021年以來的并購重組還在持續上演,因此社會辦醫的最終格局,尚未完全塵埃落定。
但莊一強認為,這些變化依然能折射出中國社會辦醫正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
一是單體醫院時代已經過去,集團化經營正迎來全新發展期;
二是醫院集團的快速發展,還要借助于資本的力量,比如2021年以來上市的醫療機構特別多,涌現出了像三博腦科等新銳力量;
三是業內資本開始聚焦,將醫療作為其主營業務,四五年前紛紛進入醫療行業的業外資本,都陸陸續續退出了。
2021年年底,正值國有企業醫院剝離最終期限,此前由國資委指定的六家央企兜底平臺,都紛紛加速了資源整合的步伐。
以華潤健康旗下的華潤醫療為例,2020年6月,華潤醫療與京煤集團簽署醫院重組協議,獲得其1000張床位;2019年12月,華潤醫療整體承接原重汽醫院資產、人員及醫療業務。
華潤醫療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集團持續擴展醫院網絡,未來將與母公司華潤健康進行全面融合。華潤健康官網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其旗下擁有共計182家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數超過27000張。
而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環球醫療則在2020年8月,新增五礦集團4家醫院。此前,環球醫療已實現對五礦集團3家醫院的管理運營。據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官網顯示,集團目前擁有170余家醫療機構,3.2萬張床位。
后起之秀新里程醫院集團,是十強中的一匹黑馬。2019年,新里程引進國科系作為其大股東,并通過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的安排,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共建大學附屬醫院。
市場化基因加上國有背景,有力助推了新里程的全國性擴張。2020年12月,新里程完成了對山西焦煤集團旗下4家醫療機構的改制重組,并收獲5300張床位;2021年3月,新里程作為產業投資人參與了恒康醫療的重組,林楊林出任恒康醫療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1年的恒康醫療旗下擁有15家醫院(含在建),累計床位數近萬張。
新里程醫院集團CEO林楊林對健康界表示,新里程在完成對恒康醫療的重組后,要搶抓服務國家老齡化的機遇,推動更多同行醫療機構的整合,力爭三年內床位擴大到5萬張。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新里程在全國控股管理的床位數已超過2萬張。
另一黑馬是遠東宏信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信健康」),也具有央企背景(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宏信健康聚焦醫療資源薄弱地區,通過投資并購、改制重組、規劃新建等多種模式開展產業投資與運營。截至2021年6月,宏信健康旗下控股醫院數量29家,可開放床位超1.2萬張。
幾家歡樂幾家愁。2021年4月30日,中國平安正式宣布收購北大方正,這意味著前幾年一直位列社會辦醫四強之一的北大醫療,納入中國平安版圖。在「2018社會辦醫·醫院集團100強」排行榜上,北大醫療曾排名第一。
對于老牌醫療集團,比如中信醫療和北大醫療出局前十,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兩家的掉隊,證明純市場化的擴張,如果沒有太多背景的話,還是會發展受限。
當然,這也跟企業的戰略有一定關系,比如中信醫療內部一直調整,從而發展較慢。
醫療行業不應追求規模效應
時至2021年底,國有企業第二次主輔分離改革接近尾聲。并購整合之后,第二國家隊強勢崛起,然而其面臨的新問題也將隨之浮出水面。
「醫院可能存在的問題,是收購完之后如何整合。就像很多新醫院一樣,無論建得多么豪華,建完之后的運營發展和人才培養,才是核心和關鍵。」中國人民大學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健說。
曹健認為,待重組的企業醫院,首先要與接收的主體企業在文化、戰略上能夠融合;其次在學科建設、科研項目、設備投入等方面也要有保障,才能使被重組的企業醫院業務實力能夠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
這些融合的難題,將對醫療集團后續的順利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加之醫保管控的加強,藥品耗材的降價和零差率,這些政策都在考驗著醫療集團的運營。因此,如果醫療集團整合不好,可能面臨的問題就是:規模越大,包袱越重。
在曹健看來,上萬張的床位規模,其實參考意義并不大。醫療領域并不講規模效應,與其拼床位數,不如拼每張床的收入是多少?有多少人才?做了多少科研?
「一堆小醫院拼湊出來的大集團,充其量只能是大而不強。」曹健說。
拼床位數量,追求大規模,其實是一種對醫療行業的錯誤理解。上海創奇健康研究所執行理事長蔡江南也認為,醫療行業不是規模越大就越有優勢,追求規模效應,是缺乏對醫療行業的深刻認識。
「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看,1000張床左右的醫院應該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規模了。」蔡江南表示,如果上萬張床,就可能會規模不經濟。醫療行業不是房地產行業,不是煉鋼業,不是基建業,醫療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醫療服務、醫療技術和水平。
第二國家隊去哪兒?
「積極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優化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發展,2021年10月底前制定相關政策文件。」這是國務院辦公廳于6月17日發布的《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里明確指出。
8月3日,由國資委企業改革局牽頭舉辦的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專家座談會上,討論了《關于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
這一會議傳遞了一個信號:企業醫院有望作為公立醫院的一部分,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上述征求意見稿雖然并未向外界公布,但對于國有企業醫院,要不要成為公立醫院的一部分,卻引起了廣泛爭議。
曹健認為,政府財政資金舉辦的醫院,才叫公立醫院。國企醫院如果把自己當作公立醫院來看待,這完全是錯誤的,存在認知偏差,是在打擦邊球。公立醫院提倡公益性,不要求回報,但國企醫院是要盈利的,因此絕對不是公立醫院,只能算是公立醫院的一支補充力量。
國企背景的集團來辦醫療,嚴格意義上來說還屬于社會化辦醫,和公立醫療并不一樣,介于公立醫療和純民營醫療中間。在蔡江南看來,這一地位有一個好處,就是現在收購醫院,要比純民營的機構要容易些,比較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但是,如果辦成和公立醫療一模一樣,就會失去社會化辦醫體制靈活的優勢。
「社會辦醫在人、財、物上都是充分自主的,有國企背景的第二國家隊,應充分發揮其差異化的優勢,從長期的發展觀來做醫療,真正按照醫療規律做事。」蔡江南如是表示。
以前是「鼓勵社會辦醫」,現在變成「支持社會辦醫」,這一表述的變化意味著什么?曹健認為,這一基調表述的變化,背后的實質含義是:支持社會辦醫的規范化發展。畢竟近10年來,社會辦醫經歷了野蠻式的快速增長,下一步急需進行一個從量的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這對于社會辦醫來說是一個迫切的挑戰。
「第二國家隊」的強勢崛起,雖不能說是對民營醫療的一種沖擊,但至少可以帶領社會辦醫走向規范化的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第二國家隊因為有國有股在里面,可起到一個背書的作用,從而帶動整個社會辦醫的規范發展。」曹健表示。
在中國多元化社會辦醫的整體格局中,并購與重組將會頻發,未來哪類集團軍將笑到最后,目前遠未成定數。莊一強認為,格局重整后的醫院集團能走多遠,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其投后管理水平。像學科建設、醫院經營、專科發展以及病人的滿意度,這些都跟「醫院歸央企還是民企」是沒有多大關系的,關鍵還是看「誰能把病治好」。
在莊一強看來,有些醫療集團在并購重組后,規模居行業領先位置,但如果沒有提升其投后管理水平,沒有提高旗下醫院的學科建設水平,最后還是會被淘汰的。
他打了一個比喻:一個個珍珠串成的珍珠項鏈是比較大的,但如果把一個個小帆船綁在一起,終究還是無法成為航空母艦的。
來源|健康界
作者|任垓銘
編輯|章北海
Talking Time:社會辦醫的規范化發展,你有什么看法?
醫院版圖再擴張 遠東宏信增資控股濱海仁慈醫院
1月13日上午,江蘇鹽城,遠東宏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東宏信”)與濱海仁慈醫院股權合作簽約儀式在濱海仁慈醫院正式舉行。新年伊始,遠東宏信醫療健康集團“大家庭”又添新丁,這也是遠東宏信醫療健康集團投資的第4家醫院。遠東宏信總裁助理、遠東宏信醫療健康集團總經理吳志軍,濱海縣副縣長崔峰、縣人大常委副主任朱乃亮、縣衛生局副局長楊海河,濱海仁慈醫院董事長孫海林,以及濱海縣政府相關人員、濱海仁慈醫院領導班子等出席并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據悉,濱海仁慈醫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民營非營利性二級綜合醫院,其中骨科、腎臟科為優勢科室。目前醫院實際開放床位165張,職工200多人,2014年全年實現收入近5000萬,規模緊隨該縣人民醫院、中醫院之后。此次遠東宏信增資后,將實現對濱海仁慈醫院的控股。擁有120多萬人口的濱海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重大臨港產業項目的開發,醫療市場需求總量大且在持續增長。簽約儀式上,遠東宏信醫療健康集團吳志軍總經理強調,遠東宏信看好濱海醫療市場的發展空間,計劃通過資金投入、管理輸出等方式,在五年內將濱海仁慈醫院打造成為以骨科、腎內科、微創外科為特色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輻射整個鹽城北部地區近400萬人口,尤其將注重發展濱海仁慈醫院在骨科、腎內科專科方向的特色,從而匹配遠東宏信醫療健康集團重點專科戰略布局的全面推進。濱海縣副縣長崔峰對此次合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次合作將為濱海縣百萬人民的健康事業、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產生深遠的影響。濱海仁慈醫院董事長孫海林則表示,與遠東的合作,是醫院建設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依托遠東宏信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等資源,相信將全面提高醫院乃至整個濱海地區的疾病診斷水平。
(原文標題:醫院版圖再擴張,遠東宏信增資控股濱海仁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