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病的軟件哪個好 手機看病app
一部手機,在家也能看醫生
轉自:河北日報
一部手機,在家也能看醫生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網上問診見聞
本報記者 張曉超
10月15日中午,慢性胃炎患者余海利打開“石家莊市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微信小程序,按預約時間向建華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桑榮霞發起視頻問診。
“每天的飲食怎么樣?最近有沒有胃痛或惡心、嘔吐的現象?體重有沒有下降?”視頻那頭,桑榮霞一邊查看就診記錄,一邊詳細詢問他的近況,隨后確定后續藥物治療方案。
“藥師會對醫生開具的處方藥進行在線審核,通過后,下單購買并選擇郵寄到家,第二天就能收到藥品。”余海利說,“現在復診、拿藥都不用專門往醫院跑了,特別方便。”
看診流程復雜、候診時間長是影響患者就醫體驗的主要原因。為方便群眾就醫,去年7月,以實體醫院為基礎打造的“石家莊市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微信小程序上線。
“目前,互聯網醫院已開通預約掛號、網上看病、續方購藥等20余項服務功能,41個專業科室的811名醫生線上坐診,可為患者提供全天候診療服務。”石家莊市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管理辦公室主任高海燕說。在她看來,“屏對屏”的線上診療服務模式,是對傳統線下診療服務模式的有益補充,讓患者尋醫問藥變得觸手可及。
線下診療時,患者做檢驗檢查需經歷掛號、看診、繳費、候檢、取報告等多個環節,常常要在醫院里跑來跑去,一遍遍排隊。如今,互聯網醫院讓這些麻煩問題有了新解法。
“以前每次帶我媽到醫院做檢查,都得折騰一兩天。”市民張曉倩的母親患有血液疾病,手術后臥病在床,需定期復查血常規、電解質等檢驗項目。如今,她通過互聯網醫院上的“互聯網+護理”功能,選擇靜脈采血項目在線下單,就有護士來。
“檢驗報告出來后,醫生還能在線查看并給出治療建議、飲食指導。”張曉倩說,“不用來回折騰,動動手指就能搞定,互聯網醫院的服務真是貼心又暖心。”
醫生一部手機接診,患者一部手機就醫。目前,石家莊市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已累計服務200余萬人次。“像這樣的互聯網醫院,石家莊已建成12家。”石家莊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加強互聯網醫院建設,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使智慧就醫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哪個醫生厲害 手機一查就知
原標題:哪個醫生厲害 手機一查就知
掛號選醫生基本靠猜、檢查結果等得心焦、生娃辦手續煩瑣不堪……“互聯網+醫療健康”正在改變這一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圍繞上述痛點,江蘇、江西兩省拿出了“解決方案”。
從“選醫院”到助你“看醫生”
看病時,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無奈:只知道哪個醫院好,不知道該掛哪個科、選擇哪個醫生,最后往往是看看簡介,隨便選一個醫生。
為此,江蘇省設計了一個針對全體26萬名醫生的人力管理系統。“目前,我們已經歸集了10億人次的門診和4100多萬份的住院病歷,由此可以知道某一個疾病江蘇省哪位醫生看得最多。”江蘇省衛健委副主任蘭青說,患者也可以通過江蘇健康通App精準導醫,用疾病的名稱檢索到最會看病、經驗最豐富的醫生是誰。
看病就醫自帶紙質病歷本、電腦打印的處方和檢查報告拿回家就找不到了……在江蘇,這些不方便的做法已經“out”了。
江蘇省在省市縣三級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時,設計了以身份證號碼為索引的自動匯集機制,患者在省內所有的就診記錄、公共衛生服務記錄都會自動匯集到自己名下形成健康檔案。
“江蘇健康通App已匯集了6100多萬居民的健康檔案。”蘭青說,個人可隨時調閱自己的健康檔案;去醫院無須攜帶紙質病歷。健康檔案只有患者自己或自己的委托人才能查閱,提供給醫生時可以有主動性地選擇,能夠最大限度保護隱私。
推出“婚育戶一鏈辦”服務
生個娃,要在衛生健康、公安、醫保、人社4個部門遞交紙質材料,來回奔波,手工填寫百余項信息資料?
據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一級巡視員曾傳美介紹,2020年7月以來,江西省依托省政務平臺“贛服通”推出“婚育戶一鏈辦”服務,為婚育家庭提供“六證四查詢”服務,即線上辦理生育服務卡、出生醫學證明、新生兒上戶口、新生兒醫保登記、社會保障卡及預防接種等六證,以及婚前醫學檢查機構、產前檢查機構、疫苗信息和重名等4項查詢服務。
此外,開展電子證照建設大大方便了信息登記和使用,并實現了與浙江、福建、廣東等10個省份共享出生醫學證明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