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視頻如何制作—醫學科普知識短視頻
2019“互聯網+健康中國”科普大賽作品創作指南(視頻版)
一、視頻作品創作指南
1. 時間要求
建議3-5分鐘,不要超過5分鐘
2. 格式要求
橫版、豎版均可(60S以內小視頻豎版、60S以上視頻橫版)
3. 視頻標題
① 簡潔性:標題要簡明扼要,突出主題;
(如《影響長高的三種食物》就直接點出了視頻內容的主題,感興趣的大眾就會立馬被吸引注意力。
② 共鳴性:標題要吸引大眾興趣,可以加入懸念、反問等,引起大眾思考;
(如《父母吼孩子影響智商?》就能引起為人父母的思考以及為人子女的共鳴)
③ 新穎性:引用俗語或者熱詞,要有吸引讀者眼球的亮點。
(如《“農藥”能鍛煉問題處理能力?》就能吸引“農藥”愛好者們的關注)
4. 視頻內容
①“開門見山”:視頻開頭就應該直奔主題,盡量設置亮點,千萬不能長篇大論、不知所云,否則大眾容易在觀看幾秒之后就失去興趣;
② 實用性:內容要具有實用性,不能只講危害性,還要講述解決辦法以及預防措施等大眾更加關心的實際內容,能夠真正為大眾所用,解決大眾遇到的問題,引起他們的共鳴及認可,增加他們的共享欲望;
③ 有趣性:視頻內容不宜過于枯燥平淡,否則大眾會產生觀看疲憊感,可適當引入一些生動的案例或故事,不僅能提升大眾觀看興趣,還能增加視頻的說服力;
④ 通俗性:視頻的觀看主體是普通大眾,觀看者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性,所以視頻的創作要盡量貼近大眾的思維,將專業化的術語輔助于通俗化的解釋,幫助大眾真正理解,讓視頻真正具有普及性,能夠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⑤ 精煉性:主題切忌定得過大,3-5分鐘的視頻可能只能講解出簡單的皮毛,應該結合自身的專業以及充分的經驗選取一個自己研究較深,頗有心得的“點”,由點及面,用精煉的語言講解通順透徹,這樣的視頻更有深度和質量。
5. 作者講述
① 注意語音語調的抑揚頓挫,重點內容的重音突出,讓大眾在觀看視頻時能夠跟著作者的帶領抓住重點,真正理解并吸收;
② 富有表現力和親和力,配上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動作,切忌機械化生硬地背誦,要用生動化的講解讓大眾產生代入感;
③ 要具有自己獨特的適合的風格或者表現方式,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獨特的IP(或風趣幽默、或嚴謹認真等)。
6. 拍攝制作
(1)拍攝軟件:
可直接用手機原始相機前置攝像頭拍攝(要求畫質較好),有條件也可以使用單反進行拍攝。
(2)后期制作軟件:
① 手機:剪映、快影、快剪輯
快影這款軟件能夠自動識別語音字幕,能根據說的話自動轉換成字幕,然后對自動識別的字幕稍作修改即可,如果覺得字幕條太靠下,可以向上移動字幕條;
軟件上添加上片頭標題,如果覺得快影的標題不好看。可加完字幕后使用軟件:快剪輯 添加標題,這個軟件有專門的標題制作功能,樣式也比較好看;
(注意:快影軟件最后會自帶一段軟件廣告,一定要剪掉;建議封面和字體樣式,位置和大小固定,風格一致。)
② 電腦:愛剪輯
(3)注意要點:
① 構圖:拍攝時注意平視鏡頭,構圖取胸以上,或上半身,人距離鏡頭近一點;
② 聲音:聲音要洪亮,有沖擊力,離手機遠近適宜,保證收音效果良好;
③ 整體:注意視頻內容、講述內容、背景音樂的緊密配合,完善視聽感受;
④ 視頻封面:建議制作整齊美觀、主題鮮明的封面,比如將文章標題放大后凸顯在封面上吸引大眾注意力。
7. 注意事項
① 不能植入硬廣;② 不能有水印、畫質模糊等問題;③不能涉及敏感言辭。
二、、科普大賽簡介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提高公眾健康素養,鼓勵和踐行自主自律健康行為,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維護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人民網·人民健康在中國醫師協會科學普及分會和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的指導下,聯合南方健康等機構共同舉辦首屆“互聯網+健康中國”科普大賽活動,通過健康知識大挑戰環節充分調動群眾閱讀健康內容的積極性。
南方健康作為本次科普大賽的戰略合作伙伴和主要協辦單位,負責對各位參賽者的作品創作進行指導。本次大賽作品形式可上傳科普圖文,或者視頻作品,每位參賽者可以上傳多個作品,最終評獎以評價最高的一篇為準。
三、作品基本要求
參賽作品內容必須為原創,普及健康知識,科學性、通俗性和趣味性較強。
1. 合法原創
(1)作品要求原創,作品的核心觀點和主要內容均由作者獨立創作,原則上是
2年內創作的作品;如果引用他人觀點、內容等,必須注明原作者及出處。
(2)參賽作品要注明題目、作者和單位等關鍵信息;作品可以由團隊創作,也
可以為個人創作;證明是個人創作的作品,獎勵會具體到創作人。
(3)所有作品中不得出現商業性廣告內容和外部鏈接。
2. 科學嚴謹
(1) 所有參賽作品以健康科普內容為主,公益廣告類、個人或團隊風采展示、
醫學人文類作品不在參評范圍;
(2)內容正確,表達準確,沒有事實、表述和評判上的錯誤,有可靠的科學證
據,符合現代醫學進展與共識;在科學表述時要注意量效關系和論證邏輯;
(3)作品中涉及的健康醫學專業知識、數據、政策應引用政府、權威的醫療衛
生機構、學術期刊或行業學會協會等專業機構發布的最新的行業標準、指
南和報告,以及研究方法科學且結果可靠的論著等。
3. 通俗可讀
(1) 健康科普作品內容避免出現負能量信息,給受眾以消極、晦暗的印象和感
受。避免出現在性別、年齡、種族、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容易產生偏見或歧義的信息。
(2) 用貼近大眾的表現形式,用普通大眾熟悉的語言方式進行創作,涉及科學
的專業術語需予以通俗性的解釋。
(3) 作品題材針對公眾關注的健康常識、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和康復護理等醫
療健康相關知識、診療流程以及健康理念、醫學科學進展等。
制作醫療科普小視頻的步驟,你知道多少?
制作醫療科普小視頻的步驟
一、確定主題和目標受眾
在制作醫療科普小視頻之前,首先需要確定視頻的主題和目標受眾。考慮哪些醫療話題是大眾普遍關注的,例如:如何預防流感、如何正確使用口罩、如何進行家庭急救等。同時,根據目標受眾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表達方式和語言。
二、撰寫劇本和制作計劃
在確定主題和目標受眾后,需要撰寫詳細的劇本和制作計劃。劇本應包括視頻的開頭、主體內容和結尾,以及每個鏡頭的詳細描述。制作計劃應包括所需設備和人員、拍攝地點和時間安排等。
三、準備設備和場地
根據劇本和制作計劃,準備所需的設備和場地。
包括攝像機、麥克風、燈光、拍攝場地等。確保拍攝場地符合衛生和安全標準,同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四、組織專業人員和志愿者
醫療科普小視頻需要由專業人員和志愿者參與制作。可以邀請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士擔任講解員,同時招募志愿者擔任拍攝助手、化妝師等職務。確保參與制作的人員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五、進行拍攝和后期制作
在拍攝前,與攝像師和講解員進行充分的溝通和排練,確保拍攝過程順利。注意鏡頭的穩定性和畫面的清晰度,同時注意背景音樂的選取和剪輯。在后期制作中,注意剪輯和拼接技巧,使視頻更加流暢和易于理解。
六、審核和發布
完成拍攝和后期制作后,需要對視頻進行審核,確保內容準確無誤,沒有誤導觀眾的地方。審核通過后,可以選擇合適的平臺進行發布,例如:社交媒體、視頻網站、醫療機構官網等。在發布時,應注意注明版權信息,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七、收集反饋和持續改進
發布后,應積極收集觀眾的反饋和建議,了解視頻的效果和影響。對于觀眾提出的問題和意見,應進行及時的回應和改進。同時,也可以根據反饋調整和優化未來的制作計劃,提高視頻的質量和影響力。
八、保持更新和持續性
醫療科普知識是不斷更新和變化的,因此需要定期更新視頻內容,以滿足觀眾不斷變化的需求。可以制定一個更新計劃,定期推出新的醫療科普小視頻,保持持續性,提高觀眾的關注度和信任度。
總結:
制作醫療科普小視頻是一個需要精心策劃和執行的過程,需要從主題選擇、劇本撰寫、設備準備、人員組織、拍攝制作、后期處理、審核發布到反饋收集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和實施。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醫療科普小視頻,為大眾提供準確、實用的醫療知識,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