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官方網站 健康時報社
84萬人已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三大渠道可直接登記
(健康時報記者 步雯 實習記者 孔天驕)12月24日,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宣布,基金會管理的“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人數即將沖擊70萬大關。截至 2018 年 12 月 2 日,匯總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登記數據,全國志愿登記人數達84.5萬余人。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介紹,2018年,基金會管理的“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人數獲得了歷史性增量突破。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21日7時,“施予受”今年志愿登記人數為42萬人,較去年基本同期增長27萬余人,實現去年同期2.86倍的人數增長。
截至2018年12月21 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累計登記人數已達682964人,即將沖擊70萬大關。截至 2018 年 12 月 2 日,匯總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登記數據,全國志愿登記人數達845599人,全國實現捐獻21018例,捐獻器官59758個。
除了以往網站登記、支付寶公益等登記渠道,今年新增了與醫院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對接的登記端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成為國內首批對接中國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平臺的醫院。2018年“移路同行”APP專門為方便廣大器官移植受者健康管理、方便專家對移植受者健康指導而設計,分醫生版和受者版。目前已在蘋果、360、應用寶、小米、華為等主流應用市場發布。
器官捐獻登記渠道匯總支付寶登記
1.在支付寶app首頁搜索“器官捐獻”,進入“施予受”志愿者登記網進行登記。(最快捷方式)
2.在支付寶app“我的公益”欄目中點擊“器官捐獻登記”進行登記。
微信登記關注基金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器官捐獻一念生一生緣”,微信服務號“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選擇志愿登記。
網站登記登錄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進行登記。登錄“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進行登記。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http://www.cotdf.org/ 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http://www.savelife.org.cn/
注意!這7個健康領域非法社會組織被取締
(健康時報記者 石夢竹)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方網站公布了《地方民政部門依法取締的部分非法社會組織名單(第一批)》,共有78個非法社會組織被依法取締,其中包含7個健康領域的非法組織,名單如下:
今年,民政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等18個部門將聯合開展為期3個半月的進一步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此前,民政部于3月24日發布的《民政部公布2021年第二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中,包含了3個健康領域的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即:
1、國民健康服務業發展研究院
2、老年健康運動福利協會
3、中醫藥民間協會
據了解,非法社會組織是指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以及被撤銷登記或吊銷登記證書后繼續以社會組織名義活動的組織,還包括籌備期間開展籌備以外活動的組織。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持續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依法取締了一批非法社會組織。
截至目前,全國登記的社會組織已經超過90萬個,民政部提示,有關機構和社會公眾,在與社會組織開展合作或者參與其活動時,務必注意核查其身份。全國90萬家社會組織的登記信息可通過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www.chinanpo.gov.cn)、中國社會組織動態政務微信(微信號:chinanpogov)等渠道在線查詢。如有線索,歡迎社會各界登錄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www.chinanpo.gov.cn),通過“投訴舉報”欄目,提供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活動信息、主要負責人及骨干人員的線索信息。
百多邦520親近日倡導正確治療皮膚感染
一年一度的5月20日是人們表達愛意與親近的好時機,百多邦作為治療皮膚細菌感染領域的領導品牌在這一特殊的日子里攜手權威健康媒體《健康時報》與知名心理專家雷明發布《皮膚健康與社交自信報告》,揭示皮膚健康與社交自信的內在聯系。
報告顯示大多數人(90%)在日常生活中忽略或沒有機會學習正確治療皮膚感染的知識和方法,導致皮膚感染問題惡化,從而影響了社交自信心。據統計,八成以上的消費者非常渴望找到有效的方式治療并擺脫皮膚感染問題,從而享受社交生活。
與此同時,大眾對于治療皮膚細菌感染外用藥的需求集中在五個方面:強效殺菌、快速殺菌、深入滲透、藥效持久以及安全性良好。此外,百多邦與知名心理專家雷明針對社交生活中的三大典型社交情景(約會/相親、職場應對、結識新朋友)提出“微距社交指數”這一概念,旨在幫助人們提高社交表現以及應對問題的能力。
“皮膚健康與社交自信”知多少?
由權威健康媒體《健康時報》攜手百多邦發起的“皮膚健康與社交自信”調查旨在就人們對皮膚健康問題的認知現狀進行解析,從而揭示皮膚健康與社交自信的內在聯系。為期一個月的問卷調查在《健康時報》的官方網站、微信平臺上展開,總計吸引了超過7724位關注皮膚健康人士的參與。
調查結果顯示,包括皮膚健康在內的個人整體形象、溝通能力和技巧以及客觀因素(天氣、環境以及自己與他人的心情狀態等)都是影響人們社交生活的重要因素,其中皮膚健康最受關注。將近70%的人認為皮膚健康非常重要,需要進行日常護理和治療,22%的人在參加特定社交活動前會格外注重皮膚健康。
在皮膚健康問題上,調查發現:現實生活中將近90%的人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皮膚細菌感染問題,這些皮膚感染的癥狀表現為:膿皰、外傷以及濕疹合并感染。八成以上的人都有過因為處理皮膚感染問題不當而導致皮膚感染癥狀進一步惡化的情況。值得關注的是,當皮膚感染問題惡化時,大多數人都會在社交生活中倍感壓力,表現為10個人中有5個人會因此足不出戶,4個人會情緒低落,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該報告繼而對造成消費者社交壓力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解析:33%的人會沒有自信,感覺自己形象不佳,30%的人會介意別人對自己評頭論足,18%的人擔心別人會因為害怕被傳染而刻意疏遠自己,16%的人感到煩躁不安,精神狀態欠佳。對此,知名心理專家雷明老師表示:“上述結果顯示出的由皮膚感染問題導致煩躁低落、對自己外在形象評價低的心理狀態以及刻意疏遠他人的行為,都是缺乏社交自信的表現。這些都揭示出皮膚健康對社交自信心存在直接的影響。”
百多邦普及皮膚細菌感染知識:態度與方法兼顧
盡管大眾對于皮膚感染問題并不陌生,然而在對待皮膚感染癥狀(紅腫發熱、持續疼痛以及流膿滲液)時,人們依舊存在三大誤區:18%的人認為不是大事不用理會,14%的人會感到不知所措,9%的人甚至認為皮膚出現上述癥狀是排毒的自然代謝過程。同時,報告顯示大多數人(90%)在日常生活中忽略或沒有機會學習正確治療皮膚感染的知識和方法,導致皮膚感染問題惡化,從而影響了社交自信心。
來自百多邦治療領域醫學事務負責人陸毅先生在“百多邦520親近課堂”上為大家講解了皮膚感染知識以及正確治療皮膚感染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皮膚感染問題容易被大家忽略。當皮膚出現紅腫發熱、持續疼痛以及流膿滲液的癥狀時,我們建議消費者主動關注并尋求正確的處理皮膚細菌感染的有效方法,從而遠離皮膚感染的困擾。” 陸毅先生補充道。
據統計,八成以上的消費者非常渴望找到有效的方式治療并擺脫皮膚感染問題,從而享受社交生活。與此同時,他們對于治療皮膚細菌感染外用藥的需求集中在五個方面:強效殺菌、快速殺菌、深入滲透、藥效持久以及安全性良好。
莫匹羅星軟膏能夠高效殺死常見G+致病菌,擁有強大的皮膚穿透能力,藥效持久穩定,藥物全身吸收少,殺菌特性表現為強效、深入、持久、耐受性好。這與廣大消費者對于殺菌消炎外用藥的需求極為相符,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解決方案。在此領域,百多邦莫匹羅星軟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百多邦“邦”你更親近:“微社交”時代的來臨
所謂親近,先要更“近”,才能更“親”。結合社交生活中的三大典型情景(約會/相親、職場應對、結識新朋友),百多邦與雷明老師共同提出“微距社交指數”這一概念。微距社交指數圍繞著面對面微距交流的場景,用于衡量人們的微距社交水平。這一指數用于衡量包括一個人的社交技巧儲備和應用能力,以及平時對待影響社交生活細節,包括皮膚健康等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法。百多邦希望通過“微距社交指數”來喚起大家對于“微社交”的關注與重視,并幫助消費者在社交生活中表現得更加自信,自由自在地享受親近的樂趣。
“細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初次見面的好感度,這些細節體現在得體的社交表現,以及包括皮膚健康在內的外在形象。關注上述細節將幫助人們在社交生活中表現得更加自信。”雷明老師分享道。
“百多邦520親近日”現場上,兩位來自于約會與職場的兩大典型社交情景的達人也分享了他們對于“微距社交”方方面面的心得體會,再次印證了社交技巧以及皮膚健康對社交生活存在的重要意義。
自“百多邦520親近日”起,百多邦作為皮膚細菌感染領域的領導者號召大家“關注皮膚健康,重燃社交自信心,讓彼此更親近”。在即將到來的6月,百多邦還將與特邀親近大師在社交平臺掀起更多關于親近話題的探討。另外,“微距社交指數”測試將在百多邦官方微信平臺(ID:zmsk_bactroban)上線,通過測試幫助消費者更加了解自己在社交生活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