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力醫療設備學院、健康力醫療是不是要倒閉了
2024成為醫專人!山東醫專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介紹
山東醫學高等??茖W?!I解碼
【第五期】
揭秘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
一、專業簡介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原名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專業始建于2008年,是全國醫學類職業院校較早開辦本專業的學校之一。本專業辦學特色鮮明、地位優勢明顯,目前是教育部食品藥品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醫療器械專委會委員單位、中國醫學設備裝備協會教育培訓分會常務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專科分會會員單位、山東省衛生經濟協會醫學裝備與評價分會委員單位。本專業的開辦填補了醫療器械行業尤其是山東省對醫療器械類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被譽為是新時代“醫療器械工程師”的搖籃專業。2024年山東省內招收夏季高考78人,春季高考72人,共計150人。
二、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醫藥衛生工作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服務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主要培養面向醫療裝備涉及的工作領域,具有醫工綜合素質、掌握現代醫用電子技術、各種醫用設備及電子儀器的結構原理、故障檢測及維護保養等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專業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順應當前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工科形勢,具備利用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工程實踐與創業能力,能在醫療器械、設備類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制造、安裝、調試、維修與使用、設備管理與經營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招生形式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2024年招生形式有:統招專科(夏季高考)招生;春季高考招生。
四、職業面向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在醫療器械的管理機構、研發與生產企業、醫療衛生單位和經營公司及其它電子技術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醫用設備的生產、制造、維修、保養、管理、營銷和技術售后服務。
五、專業特色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與國內知名的醫療器械企業聯合辦學,合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二級學院、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師資互派交流、校企共建實訓室等形式,合作企業包括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力(北京)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藥器械(山東)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采用訂單式培養,學生就業壓力小,就業方向明確。邀請省內外知名的醫療器械企業和醫院專家參與教學與專業建設。前兩年在校內上課,第三年去校外實訓基地見習、頂崗實習及培訓,小班授課,教學形式多樣,實踐教學為主,終身就業指導,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不連貫、不銜接等問題,有利于知識的即時掌握和漸進理解。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堂知識與崗位實際需求的無縫對接,最大限度地利用行業資源,實現技術互補、人才互補、條件互補的目的,凸顯職業性。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提供的全真硬件環境,有助于學生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獨立分析和判斷,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情操。
六、課程設置
第一學年:完成思想道德與法治、大學英語、體育、信息技術、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醫用物理學、電工電子學基礎、應用數學臨床醫學概論等公共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技能培養。由學校教師、學生在校內完成。
第二學年:完成計算機類課程、醫學影像設備、電子工藝學、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醫療器械營銷、生命支持類設備原理與維護、醫用超聲儀器、醫用電生理儀器、醫療設備管理與維護、醫用檢驗儀器應用與維護、醫療檢驗設備智能化管理技術、臨床檢驗基礎、醫學實驗室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技能相關的職業能力與素質培養。由學校教師、行業專家與學生在校內完成。
第三學年:在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和崗位綜合技能的培訓,初步具備從事醫用設備的制造、使用與維修、生產管理與經營、市場營銷與售后服務的能力。
七、師資隊伍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師資團隊力量雄厚,擁有一支政治素養高、教學能力強、專兼結合、專業影響面廣、優勢互補的專業教學隊伍。教學團隊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專業學歷、團隊中既有醫療裝備行業專家,又有山東省職業教育技能名師、山東省高校教師教學比賽等多項教師比賽的一等獎獲得者等優秀師資。企業產品團隊由來自GE、飛利浦、西門子等國內外公司具有多年豐富經驗的行業技術人員組成。
八、實訓條件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設備總價值2500余萬元、實驗實訓室近20個,包括電工電子實訓室、電子工藝實訓室、醫用電子儀器實訓室(心電、腦電、監護、超聲儀器等)、醫學影像部件實訓室(X線機部件、CT設備部件、MR設備部件等)、模擬CT、MR、DR、CR實訓室、高壓發生器實訓室、各類仿真醫院檢驗科、數碼顯微互動實訓室、分子生物學實訓室等,其中部分實訓室認定為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評定的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實驗室。
校外實訓基地分布在北京、山東、四川、福建四地,擁有全面大影設備實驗室、科研室、基礎實驗室等,另有可提供遠程接入云系統的多媒體教室等。健康力(北京)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數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療設備管理場景的高科技企業,其醫療器械智能化物聯管理解決方案入選2020年第三屆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百項應用場景”評選。
九、實習就業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學生在第三學年按照教學計劃進入健康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的實習項目部,帶薪實習,以省內實習為主。
畢業后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就業,本專業學生優先就業。學生亦可以參加專升本考試,進入相應的本科層次院校學習,目前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可報考本科層次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繼續學習深造。
1. 就業范圍
主要在醫療器械的管理機構、研發與生產企業、醫療衛生單位和經營公司及其它電子技術類企、事業單位從事用醫用設備的設計、制造、維修、保養、管理、營銷和售后服務。
2. 職業崗位
十、人才培養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注重學術文化建設,重視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術意識,大力提倡扎實、嚴謹、認真的學術風氣,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生比賽。近年來,在山東省以及學?;ヂ摼W+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在學校指導老師和社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舉辦了“焊衛青春”醫工聯盟社團等系列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誠信觀念,營造健康、文明、誠實的校園文化氛圍。成立青年志愿者社團,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公益活動服務社會。愛心社赴敬老院提供健康咨詢和服務,活動育人、服務育人成為專業素質教育的一大特色。
十一、學歷提升
按照目前山東省教育廳制定“專升本”專項文件,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專業所屬的專業門類,本專業可以報考本科層次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進行繼續學習深造,亦可跨專業報考其他專業(以當年最新政策為準)。
十二、證書獲取
根據國家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規定,大專畢業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可以考取助理醫療器械工程師,并逐漸過渡考取醫療器械工程師及高級醫療器械工程師等證書,以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以及中國醫師協會臨床工程師分會聯合主辦的注冊臨床工程師證書,亦可以工作后考取醫療器械維修及檢測證書。
(來源: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記者手記:跟著名醫走基層
新華社貴陽10月19日電 題:記者手記:跟著名醫走基層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楊欣
10月中旬,貴州遵義,金桂飄香。城中的紀念廣場上,數百名患者慕名而來,早早開始領號排隊,等待一支醫療“國家隊”。
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的“名醫走基層志愿服務行”活動,16日、17日來到這座山城。
現場義診的醫生,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烏魯木齊等地,覆蓋心血管、肝膽、腎臟、眼科、中醫等多個領域。他們都曾當選“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
同行的還有來自省會貴陽和遵義當地的一批醫務人員。
作為“名醫走基層志愿服務行”活動的一部分,醫務人員10月17日在遵義開展義診。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攝
17日上午,眼科裂隙燈一架,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的診位前排起長隊。
62歲的老劉,近來有一只眼睛總看不清楚,之前“檢查了也沒得個準話”??吹叫侣務f有專家來義診,趕緊慕名而來。
“驗過光吧?”“24小時眼壓有沒有做?”“眼底檢查過嗎?”周行濤一邊不停查看,一邊問得細致。末了寫下建議:淺前房,眼壓有變化,輕微白內障,定期檢查。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10月17日在義診現場。(任從寧 攝)
前一晚剛下了場大雨,此刻雨過天晴,艷陽當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腎內科副主任周福德16日在當地醫院帶教查房,17日一上午又看了30多個病人。說話多了,嘴唇都有些起皴。
這幾年里,28場名醫走基層活動,周福德參加了17場。千里迢迢來,對當地有多大幫助?面對記者的問題,周福德講了一個剛經手的病例:一名26歲的男青年,得腎病3年,做了腎穿刺,用了藥,都沒好。他上手一摸肚子,有“揉面感”,這是結核性腹膜炎的典型特征啊。
“我們的經驗,對病人有幫助!”周福德說,“當地群眾要到北京來掛專家號,路費、住宿費少說也得幾千塊錢。現在‘送醫上門’了,我們帶著經驗來,可以讓當地醫生受益,讓當地病人受益?!?/p>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腎內科副主任周福德10月17日在義診現場。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攝
56歲的鄭大姐,去年不幸得了肝癌,輾轉多家醫院,做過多次治療。
“介入手術什么時候做的?”“靶向藥的效果怎么樣?”“是什么血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王正昕反復查看她的各項檢查結果,又仔細斟酌,慎重地提出一個治療方案。
“就按專家說的來!”鄭大姐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王正昕10月17日在義診現場。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攝
另一邊,59歲的譚大姐有“卵圓孔未閉”的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不久前,她在本地動了手術,可最近不時胸悶,心里很不踏實。頭天晚上在朋友圈看到義診消息,一早就拉著老伴兒趕來。
“您看,這是左右心房,卵圓孔在這個位置。”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副主任任景怡在紙上畫了心臟模樣,細細給她說明,“指標都挺好,您的手術做得不錯,身體需要時間恢復,是正?,F象。”
一番話,讓譚大姐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副主任任景怡10月17日在義診現場。(沈閏州 攝)
辦義診、開講座、帶教查房,專家隊伍馬不停蹄,希望為當地群眾健康多盡一份力。
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肝膽外科中心主任醫師莊仕華轉了一次機,用了大半天時間趕到遵義。幾十年來,他帶領醫療小分隊走村入戶;如今年近七旬,他仍堅守醫療一線,堅持參加“名醫走基層志愿服務行”活動。
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肝膽外科中心主任醫師莊仕華10月17日在義診現場。(任從寧 攝)
在新聞里聽到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肖穎彬要來,遵義市民陳明益特地趕到義診現場:“肖醫生13年前給我做了心臟搭橋手術,當時好些醫院都不敢做,我今天專門過來感謝!”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肖穎彬10月17日在義診現場。(沈閏州 攝)
走基層,能否帶動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查體問診,病例探討,答疑解惑……專家與當地醫務人員抓緊時間切磋交流。
王正龍是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學科帶頭人。他感慨,現在雖然可以從書上、網上學到很多新的醫學知識,但現場聽專家講座、跟著專家出診,還是很不一樣,大家對診療規范和指南的認識更具體更鮮活了。
“對患者的精細化管理,我們有了全新體會?!蓖跽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