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公司簡介,天弘基金是什么公司的
天弘基金:關注優質公司投資機遇
近日,A股放量收陽,在剛結束的天弘基金2024二季度固收+策略會上,天弘基金固定收益業務總監姜曉麗認為,目前股票市場整體偏樂觀。其認為通過股票市值/社融的指標來看,股票作為一類配置資產相對于全社會的貨幣量比例,歷史上 2014年、2018年都是處于底部位置,目前來看已經接近這個底部。
行業配置上,姜曉麗近期加入了運營類資產,其認為,運營類資產整體上屬于流通型。上游部分,基于全球需求端和風控對沖角度保持了一定比例,期待TO G端支出的恢復。此外,還對消費板塊配置了一些當前估值較低的優質資產。
而天弘基金另一位基金經理張寓認為,制造業出海是目前國內制造業積累到具有全球競爭優勢后的必然過程,而且是持續數年的長期過程,未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占據優勢的行業會比現在更多。
張寓介紹,去年出海方面估值水平相對較低,出海帶來的市場空間提升和經營業績改善比較明顯。但今年估值上升,部分主流標的的估值抬到歷史中樞水平之上0.5倍標準差。雖然其認為趨勢不會受太大影響,但風險收益比會有所降低,需要投資者注意。
另外,還需關注由于短期景氣度欠佳而估值較低的龍頭公司。
張寓認為,結構性的行業或公司的定價不應過度受到總體市場定價的影響,即看結構性行情,結構性差異重于整體,且未來可能持續出現。
選擇上傾向于龍頭公司,不在意大小盤。但需要考慮擇價,重在競爭格局、商業模式長期的可見性。如果行業長期存在,并且長期有合理的規模,在經歷這次下行后能夠存活的公司,長期可能會活得更好。投資者需要從長期的定價入手,找到目前與長期定價的偏離進行配置,希望獲得的長期相對可見的收益率。短期波動性則傾向于擇低價配置,放低收益率的預期,組合收益的穩定性和收益能力保持相對穩定的目標。
最后,張寓表示,有些長期標的已經跌到歷史最低分位數水平,這些被錯殺標的的投資價值在持續增大,投資者需要結合行業和公司的情況仔細挑選。
【風險提示】:本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材料僅供內部交流使用,非基金宣傳推介材料。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本材料所提及的固收+基金,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不超30%的產品(根據最近兩個季度實際持倉及公司對產品定位判定)。
官宣!高陽履新天弘基金總經理,發展主動權益重任在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12月29日,天弘基金發布的公告顯示,自2023年12月28日起,高陽正式就任天弘基金總經理,天弘基金董事長韓歆毅不再兼任總經理。
據最新公告,當前高陽的任職前期經過公司董事會和薪酬委員會的提名和資格審查,已經通過公司董事會審議,并且按規定向監管機構報備。
繼曾擔任總經理近12年的郭樹強在7月因個人原因突發離職后,天弘基金總經理一職已空缺小半年。
在空白期內,天弘基金總經理一職由天弘基金董事長、螞蟻集團CFO韓歆毅代任。彼時韓歆毅在內部郵件中表示,“目前公司團隊穩定,經過多年發展,整個公司的人才體系已經呈現出了立體式發展態勢,這是未來公司穩健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保障。”
但隨著高管代任期接近規定的六個月時限,年末之際,業內也對天弘基金的人事選聘頗為關注。
終于在不久前的12月19日,高陽的從業機構在中基協官網中變更為天弘基金。隨此次天弘基金的最新公告落地,這位在公募圈積累了長足投研與管理經驗的老將,其下一站的職業去向也正式落地。
從公開資料來看,高陽的職業生涯幾乎與中國公募市場的年歲同頻。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后,高陽在1998年7月至2000年2月于中金公司銷售交易部從事國債投資工作,擔任經理。2000年3月,高陽踏足公募領域,首次加入博時基金,歷任債券組合投資經理、價值增長基金經理、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并于2007年升任博時股票投資部總經理。
2008年12月至2021年1月,高陽曾一度轉任鵬華基金,擔任副總經理職務,但2021年2月后又選擇重新回歸“老東家”,在博時基金擔任總經理職務至2023年11月。
據悉,高陽在鵬華基金任職期間分管主動權益投資。擔任副總經理的12年間,鵬華基金實現了向頭部梯隊的搏擊,管理規模從不足600億元飆升至5736.18億元,多只主動權益產品穿越周期、收益亮眼。同時在高陽在任時期,鵬華基金還曾打造出“平臺、機制、人才”三維主動權益投研體系,為整體投研實力的構筑提供了強大內驅。
從2021年初高陽重返博時基金以來,近三年,公司發行的主動權益產品也高達103只,占據總產品接近半數。受市場沖擊,博時基金主動權益產品整體在其任職期間內并未取得正收益,總管理規模呈現先升后降趨勢,由8502.72億元一度增長至10828億元,并于今年9月30日處于9256.09億元。不過在規模上,公司股票型、債券型基金規模仍保持了增長。
從過往履歷來看,高陽擁有豐富的債券、股票投研經驗,又曾深度參與公募權益產品與團隊的搭建管理,這與天弘基金固收及固收+的傳統優勢業務,以及強化權益短板的愿景不謀而合。
2013年6月,余額寶的橫空出世成為互聯網基金的里程碑,也讓一度籍籍無名的天弘基金在互聯網時代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突圍。在當年,天弘基金總規模曾從不足100億元一躍升至1944億元。不過隨著2018年余額寶平臺陸續接入了多只貨幣基金、天弘基金壟斷地位不再后,提升非貨管理能力,邁進為綜合、全面的資管機構,愈加成為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
截至2023年9月30日,天弘基金規模已達到10483.96億元,在全公募市場排名第五。過去五年來,公司非貨規模排名也不斷增長,從全市場第48位升至第15位。9月30日Wind數據顯示,公司的非貨規模為3078.06億元,占比不到三成,其中又以債基為主,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僅1005.55億元。提高權益產品規模及影響力一直是天弘基金面前的“硬骨頭”。
據了解,在郭樹強時期,天弘基金曾率先選擇了從被動指數、QDII等產品線下手,實現了一定的權益規模與業績排名提升。
“天弘基金被動權益類產品種類多、布局廣、費率低,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尤其是場外投資者。”天弘基金表示。據2023年半年報,天弘權益指數及指數增強基金持有人戶數超1369萬戶,位居市場第一。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被動權益規模為965億元(不含聯接基金),其中場外被動權益規模為844億元。
海通證券最新的《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則顯示,近五年來天弘基金權益類產品業績排名為68/118,位于行業中游,近三年和近兩年分別67名和26名,位次出現較為顯著的上行。截至今年9月28日,近一年來天弘基金的權益收益為-2.49%,排名35/164(21.34%)。
而在下半年市場震蕩、行業降費的大環境下,曾有受訪人士向記者指出,主動權益產品發行加壓的大環境下,固收系機構反而有望力爭于借此機會打開布局窗口,抓住契機填補產品差距,也因此在戰略上依然對主動權益基金的布局更有偏向性。
在2023年博時基金的中期投資策略會上,高陽曾指出:“在經歷了2021年至2022年連續估值壓縮之后,目前權益市場大部分的產業主題方向均處于估值的低位和底部位置,后續權益市場面臨盈利改善和估值端逐步修復的機會,在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中,權益資產的吸引力將持續增強。”
隨著高陽的加入,這位公募老將和天弘基金碰撞出怎樣的化學反應令人期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