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醫療器械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醫療器械作為醫療行業的關鍵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歸功于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視和投入。
一、行業概述
醫療器械行業包含了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其他多個行業,同時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這幾年中國對醫療器械行業出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并推動醫療器械行業快速發展。
醫療器械指的是直接或者間接用在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與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含了所需要的計算機軟件。
二、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現狀
1.市場規模: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市場規模已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隨著人口老齡化、醫療保健意識的提高以及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未來幾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由于多項支持政策的落地,這幾年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是10.54%,并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第二大市場,產業集聚度、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市場規模預計達1.2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6%,流通市場規模有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3%。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快速發展,數字醫療等重塑傳統醫療渠道價值,并加快數字化轉型與互聯網+業務布局。一直到2023年10月底,醫療器械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是837個,比在2022年增長了38%。
2.產品結構: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主要由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和醫療設備等幾大類產品組成。高值醫用耗材包括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植入性耗材,以及體外循環管路等一次性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包括衛生材料、注射器、輸液器等一次性使用產品;醫療設備則包括影像診斷設備、治療設備等。
3.市場格局: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均有參與。國內企業以價格優勢為主,外資企業以品牌和技術優勢為主。此外,政府也在積極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的整合,以提高產業集中度。
三、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格局
1.國內企業: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但普遍規模較小,缺乏高端產品。近年來,部分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逐步在高端市場取得一定突破。
2.外資企業:外資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在中低端市場面臨國內企業的競爭。外資企業憑借品牌和技術優勢,在部分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3.政府支持:政府正在通過多項政策鼓勵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鼓勵創新等。同時,政府還推動行業整合,以提高產業集中度。
四、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醫療器械的技術含量將越來越高。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醫療器械產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等將成為醫療器械產品的重要發展方向,推動產業升級和變革。
2.品質提升: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品質成為醫療器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內企業應注重品質管理,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市場份額。
3.國際化發展: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應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化水平。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品質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同時,也可以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行業發展步伐。
4.政策支持:隨著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醫療器械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政府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政策支持也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
研精畢智市場調研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專業深度的市場調研服務:專項研究、細分市場調研、企業研究,提供深度行業報告、動態監測報告,市場準入報告等,助力企業做出更有價值的商業決策。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
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全景評估報告(智研咨詢發布)
智研咨詢組織編撰的《2024-2030年中國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中國植入式醫療器械領域的專業市場研究報告,是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忠實的記錄者和見證者。旨在為中國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生產廠家、政府機構、業界專家了解和掌握中國植入式醫療器械發展脈絡提供全面參考。
《報告》自2018年開始出版,每年一版,目前已連續7年。智研咨詢研究團隊持續跟進植入式醫療器械發展歷程,總結現狀、深化研究、探索規律,《報告》總計16章,從行業概述、發展環境、生產現狀、價格走勢、細分市場、競爭格局、產業鏈分析、發展前景、投資建議等多個方面,通過詳實的數據,全面總結和回顧了2023年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的新趨向、新亮點,同時對現存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為下一步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議和未來的展望。
植入式醫療器械是指借助手術全部或者部分進入人體內或腔道(口)中,或者用于替代人體上皮表面或眼表面,并且在手術過程結束后留在人體內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體吸收的醫療器械。據統計,2023年我國血管介入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676億元,骨科植入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548億元。
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包括電子元器件、不銹鋼、有色金屬合金、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等。中游為植入式醫療器械制造行業。植入式醫療器械行業下游主要為各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站等在內的醫療衛生機構。隨著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社會對醫療成本的支付能力在不斷加強、人口數量的絕對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增加等,醫療衛生機構植入式醫療器械市場需求也將保持穩步增長,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國內植入式醫療器械生產商主要有樂普醫療、微創醫療、吉威醫療、威高骨科、創生醫療、心脈醫療、賽諾醫療、惠泰醫療、佰仁醫療、百心安、大博醫療、春立醫療、愛康醫療、三友醫療等。其中心脈醫療擁有已上市產品13款,主要涵蓋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術中支架、藥物球囊擴張導管以及外周血管支架、球囊擴張導管等產品。2023年營收11.87億元,同比增長32.43%,歸屬凈利潤4.92億元,同比增長37.98%。賽諾醫療業務涵蓋心血管、腦血管、結構性心臟病等介入治療的重點領域。2023年營收3.43億元,同比增長77.99%,歸屬凈利潤為-0.4億元,同比增長75.59%。威高骨科主要產品包括骨科植入醫療器械以及骨科手術器械工具,為國內骨科廠商市場份額第一。2023年營收12.84億元,同比下降37.63%,歸屬凈利潤為1.12億元,同比下降81.3%。
智研咨詢研究團隊圍繞中國植入式醫療器械產業規模、產業結構、重點企業情況、產業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并針對植入式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為各地政府、產業鏈關聯企業、投資機構提供參考。
數據說明:
1:本報告核心數據更新至2023年12月(報告中非上市企業受企業信批影響,相關財務指標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報告預測區間為2024-2030年。
2:除一手調研信息和數據外,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行業協會、上市公司公開報告(招股說明書、轉讓說明書、年報、問詢報告等)等權威數據源亦共同構成本報告的數據來源。一手資料來源于研究團隊對行業內重點企業訪談獲取的一手信息數據,主要采訪對象有企業高管、行業專家、技術負責人、下游客戶、分銷商、代理商、經銷商以及上游原料供應商等;二手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圍相關行業新聞、公司年報、非盈利性組織、行業協會、政府機構及第三方數據庫等。
3:報告核心數據基于智研團隊嚴格的數據采集、篩選、加工、分析體系以及自主測算模型,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可靠。
4:本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智研團隊的專業理解,清晰準確地反映了分析師的研究觀點。
智研咨詢作為中國產業咨詢領域領導品牌,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發算法,結合行業交叉大數據,通過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數據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內容背后邏輯,客觀真實地闡述行業現狀,審慎地預測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行業分析、市場研究、數據洞察、戰略咨詢及相關解決方案,助力客戶提升認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制、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制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
市場規模預計達1.25萬億元,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穩步發展
(健康客戶端 記者 孔天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11月26日發布的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市場規模預計達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深化,國家發布了一系列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政策,加快了創新醫療器械審評提速。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持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11月28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秘書長秦玉鳴告訴健康客戶端記者。
今年5月4日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已突破9000億元;《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6290億元,較2015年的3080億元翻了一番。
“通過這些年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變化,就能夠明顯看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經進入穩步發展期。”11月28日,中國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醫療物資與醫療合作分會秘書長陳紅彥告訴健康客戶端記者。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批醫療機器人新品也走上舞臺。北京日報 圖
醫療器械行業健康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秦玉鳴介紹,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分級診療、“千縣工程”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等政策的快速落地,醫療服務資源不斷下沉,基層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的可及性、有效性不斷提升,臨床醫生和居民群眾對國產醫療器械的認可度快速提升。
未來,國產品牌發展潛力巨大,陳紅彥解釋:“一方面,得益于近期相關的行業利好政策,我國政策上支持中高端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另一方面,國產醫療設備已逐步突破多項技術壁壘,部分植入性耗材、監護儀、體外診斷領域的生化診斷等已經基本實現進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