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醫療健康龍頭股-大健康概念龍頭股一覽表
互聯網醫療三巨頭齊聚港股,2020業績大PK誰稱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i-yiou),作者丨漆葉青,編輯丨劉聰,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2020年,隨著京東健康登陸資本市場,港股就此迎來互聯網醫療三巨頭,由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構成的互聯網醫療三極正式在港股市場上同臺角逐。
這一年,也是互聯網醫療行業乘風破浪的一年。疫情帶來的政策、市場紅利讓互聯網醫療得以正名,作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這3家企業的業務也就此迎來波峰式的增長,當然疫情帶來的挑戰也直接檢驗著3家企業的業務運營效果。
眼下,隨著5月25日阿里健康2021財年業績的公布,這3家互聯網醫療巨頭2020年的業績已盡數公布。透過這三份財報,我們可以一窺各家2020年的“戰績排名”以及“運營密碼”。
總營收:醫藥電商業務貢獻最大,京東健康最賺錢前瞻產業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20年受疫情影響,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近2000億元,市場增長達46.7%,為2015年以來最高增速。
作為互聯網醫療的龍頭股,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在市場擴容后最先受益,2020年3家企業營收都大幅增長。其中,京東健康增幅最大,營收幾乎翻番。
從營收總規模上看,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2020年營收均已過百億。其中,阿里健康首度邁過百億規模的大檻,其上一年營收為96億元;京東健康則憑借194億的營收領跑。
從盈利規模上看,京東健康也是3家公司中最賺錢的。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京東健康2020年盈利7.49億元,比上一年翻了1倍還多;阿里健康也在去年扭虧為盈,最終盈利3.58億元。
相比之下,平安好醫生是三家公司中唯一還在虧損的企業,甚至虧損金額隱有擴大之勢。2020年,平安好醫生凈虧損9.485億元,較2019年同比擴大27%。
從業務構成看,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作為數字大健康賽道的龍頭企業,其業務模式雖不盡相同,但是整體上基本可以分為醫藥電商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業務。
雖然3家企業在財報中對醫藥電商業務的稱呼各有差別(京東健康稱作零售藥房業務,阿里健康分為醫藥自營業務和醫藥電商平臺業務,平安好醫生稱作健康商城),但一致的是,醫藥電商業務收入對企業營收貢獻最大,尤其是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和醫藥電商平臺業務累計占其總營收的97.8%。
醫藥電商業務:自營推動京東健康領跑,集團資源凝聚阿里優勢具體看對3家企業貢獻最大的醫藥電商業務,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這塊業務均已過百億,而平安好醫生健康商城收入僅為37.14億元。這首先體現出平安好醫生的營收規模本就不及另外兩家企業,更重要的還在于,其對電商業務的定位與另外兩家企業存在本質的差別。
平安好醫生的健康商城業務雖然是其主要的營收業務,但并不占據其業務的主要部分,更應看作其在線醫療業務的補充。而且由于其在線醫療業務更傾向于提供線下復查、門診掛號等業務作為補充,其健康商城業務并不提供處方藥的零售。
至于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兩家公司在醫藥電商產品種類覆蓋上都較為齊全,所售產品包含醫藥產品、醫療用品和設備,健康和保健產品等各種產品。
在業務模式上,醫藥電商可分為自營和平臺業務。通俗來講,自營是指從供應商采購醫藥或健康產品直接銷售給用戶;而電商平臺業務是指連鎖店、獨立藥房等產品廠商供應商通過線上平臺做銷售。前者的營收是靠銷售收入,由公司負責存貨和配送;后者賺的是傭金和平臺使用費,存貨、配送由商家自行負責。
京東在創立之初就格外重視自身供應鏈體系和物流體系的建設,因此京東健康的經營模式里也留存著濃厚的自營色彩。2020年,京東健康通過自營業務獲得167.74億元的商品收入,貢獻了86.5%的營收;至于平臺收入,其并未在年報中單列出。
阿里健康的自營收入也增長很快,2020年達到了132.16億元,占總營收比為85.1%;同時天貓醫藥平臺GMV達到1232億元,平臺業務收入為19.65億元。
整體而言,在醫藥電商業務上,可以概括為這幾點:
京東健康暫時領跑,主要因為京東健康依托于京東集團,自營業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阿里健康零售藥房業務銷售收入也處于高位,主要借助于阿里巴巴集團得天獨厚的天貓平臺,其所開設的醫藥電商平臺銷量領先,同時自營業務也有直追京東健康之勢;
平安好醫生銷售收入較低,主要原因是其平臺用戶以問診服務為主,醫藥購買能力不強。
在線醫療業務:收入與問診齊飛,平安好醫生占優除了醫藥電商業務,3家企業紛紛發力的另外一個重點是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業務,具體囊括了兩個部分:以在線咨詢、問診、轉診為主的互聯網醫療業務,以及體檢、醫美、口腔、疫苗等消費醫療業務。
圍繞互聯網醫療業務,京東健康沒有單獨列出此類業務的具體營收情況;阿里健康醫療健康服務業務相對較低,僅占到總營收的1.8%;平安好醫生雖總營收規模不大,但在線醫療和消費型醫療服務收入累計達到29.48億元,累計占比42.9%,僅略低于健康商城收入。
平安好醫生也在財報中特別說明了其在線醫療業務收入的增長:2020年,在線醫療的業務收入為15.66億元,同比顯著增長82.4%,主要來自于會員服務類產品(包括就醫360、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及伴隨在線問診服務產生的電子處方購藥等業務的顯著增長。
除了收入本身的比較,圍繞互聯網醫療業務,更值得關注的是,3家企業的核心運營數據,具體包括日均問診量、平臺醫生數量。
目前,阿里健康簽約提供線上健康咨詢服務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營養師合計近6萬人,其中主治、副主任及主任醫師超過4.6萬人,日均線上問診服務量已超18萬次。
至于京東健康,2020年全年,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日均在線問診量超過10萬,覆蓋超過1萬家醫院,同時擁有超過11萬名自有和外部合作醫生組成的醫療團隊。
平安好醫生日均問診量在3家企業最高,達到90.3萬;而醫生團隊自建方面,截至報告期末,平安好醫生的自有醫療團隊達到2247人,較上年末增加838人,外部簽約醫生較2019年底的5381人增加到21116人。
醫生是在線醫療業務的基礎,醫生水平的高低和服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平臺的能力,因此在簽約醫生上,各家企業尤為重視與名醫的合作。
平安好醫生2020年8月啟動了名醫工作室項目,包括胡大一在內的295位名醫已經簽約平安好醫生,其中175名醫生與平臺合作組建了名醫工作室。
京東健康采取的方式是引入名醫入駐??浦行?,目前已開設包括心臟中心、耳鼻喉中心、中醫院、呼吸中心等在內的21個專科中心,并入駐了近百位權威專家和頂級名醫,如韓德民院士、胡大一教授、高思華教授、林江濤教授等。
整體來看,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的醫師人數遠超平安好醫生,不過平安好醫生尤為注重自有醫療團隊的搭建,同時在日均問診量方面,平安好醫生也遠超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一定程度上說明其醫師服務能力強、服務效率高。
總結:依托母公司,電商、物流、醫療服務各有專長從背景來看,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三家公司存在相似性,它們均是大公司在醫療健康板塊延伸出的子公司,可以說是“富二代”的角色——而這也意味著,3家公司從根本上很難脫離母公司的底色。
依托電商及物流體系,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在醫藥供應鏈上有優勢,可更充分整合上下游資源,使醫藥電商服務更高效、便捷、安全,同時借助母公司的人才和核心技術,獲得對用戶行為和需求更為清晰的洞察。
兩家公司在具體業務較為相似,但京東健康布局更為全面,醫藥供應鏈和互聯網醫療建設更完善;阿里健康主要與第三方物流合作,京東健康則主要依靠京東自建物流體系與供應鏈體系運輸醫藥健康產品。
而平安好醫生依托中國平安,其前身更是平安人壽的增值產品“就醫360 ”,作為一款增值產品,其使命便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正是基于其中國平安的背景,其特色線下醫療健康服務(例如專家掛號、線下轉診等)的發展便更為通暢,與線下醫療機構的合作也便更為密切。
注:阿里健康業績采用財年計算,2021財年業績為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間的業績。
互聯網醫療正逐步崛起 投資機遇鎖定8只龍頭股
據悉,備受外界關注的網售處方藥新政,或將在今年春節后正式出臺(預計為3月初),藥品準入監管方式或將采用負面清單模式。另外,2月8日,國內首家網絡醫院廣東省網絡醫院在金康大藥房車陂店舉行首批接診點授牌啟動儀式成為互聯網醫療產業又一歷史性事件。
在上述消息面影響下,昨日醫藥電商股強勢崛起,其中,九州通、宜華健康漲停,另外,一心堂(8.65%)、嘉事堂(6.73%)等個股漲幅也均超5%。
分析人士表示,在醫藥分離、網售處方藥、醫生多點執業、促進商業保險發展等多位一體的新醫改政策催化下,互聯網正加速向醫療產業滲透,互聯網醫療這一新興產業有效緩解了醫療資源供需失衡、大大降低了患者就醫成本,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在業界紛紛看好互聯網醫療產業未來發展同時,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和佳股份、銀江股份、東軟集團等上市公司也開始積極試水互聯網醫療;阿里通過收購中信21世紀擁有全國僅有的藥品電子監管碼體系,以及藥品流通的龐大數據庫,2014年12月份,阿里健康公司的首款手機客戶端“阿里健康APP”也正式登陸石家莊與杭州。
對于板塊的投資機會方面,有市場人士表示,在互聯網醫療產業極速發展背景下,醫藥電商平臺、網絡醫院以及相關技術類上市公司將迎來新的上漲契機。首先,醫藥電商平臺類上市公司,九州通、嘉事堂和一心堂等在全國或區域范圍內擁有良好物流和連鎖藥店基礎,這些公司積極布局醫藥電商,擁有B2C牌照,有望獲得網售處方藥牌照。值得一提的是,九州通旗下電商平臺好藥師與騰訊公司合作,為全國首家開通微信購藥平臺類上市公司。
第二,網絡醫院或遠程醫療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宜華健康、白云山等;2014年12月份,宜華健康參股20%股權的友德醫科技公司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合作的廣東省網絡醫院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正式上線啟用。白云山與阿里健康對接技術資源,共同探索藥品O2O銷售模式,并基于阿里的大健康數據,共同打造“未來醫院”。
第三,由于醫療互聯網平臺公司急需處方和控費的相關技術和資源,利好相關技術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衛寧軟件、萬達信息、易聯眾等。衛寧軟件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位列“中國醫療衛生信息化解決方案十大供應商”第一名。萬達信息收購衛生信息化企業寧波金唐100%股權以及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上海復高100%股權。易聯眾曾承接過福建、山西等多地社保卡;和IBM合作健康醫療云創新中心,未來會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