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悅c百萬醫療續保幾年【國壽愛意康悅值得買嗎】
銀:“百萬醫療險”等短期健康險不得自動續保
為規范短期健康險市場,銀近日下發《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擬對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健康險產品的設計、續保、停售、理賠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明確不得虛高保額、不得“保證續保”、不得隨意停售、不得無理拒賠等。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最熱銷的短期健康險產品是保費幾百元保額卻達數百萬的“百萬醫療險”,此類產品的說明中大多含有“保證續保”等不符合《通知》要求的條款。
所謂短期健康保險,是指向個人銷售的保險期間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市場上常見的保費低至數百元,保額卻高達100萬、300萬、600萬的百萬醫療險即是短期健康險。百萬醫療險通常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從購買到支付保單只需短短幾分鐘。
可續保不等于“保證續保”
短期健康險的續保問題是目前頗受業內外關心的問題。《通知》明確,對于含續保責任的產品,應當在保險條款中明確表述為“非保證續保”條款。保險期間屆滿,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險公司申請投保本產品,交納保險費,并獲得新的保險合同。保險公司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條款、宣傳材料中使用“連續投保”“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終身限額”等易與長期健康保險混淆的詞句。
2019年末,銀最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也明確指出,一年期及以下短期健康險不得保證續保,財險公司只能經營短期健康險。
記者發現,國泰、眾安、泰康在線以及微信微保、支付寶螞蟻保險中的許多在售短期健康險產品,在條款表述中都有承諾續保的表述。比如支付寶“好醫保”上銷售的中國人保壽險的一款防癌醫療險,癌癥醫療保險金額200萬,保障期限1年,產品保障詳情里就寫著“6年保證續保”。《通知》正式出臺前,此類不符合要求的產品都面臨整改。
不得隨意停售短期健康險
《通知》的另一個關注點是短期健康險的停售問題。
《通知》擬規定,保險公司不得隨意停售在售的短期健康保險產品,侵害保險消費者權益。保險公司停售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的,應當將停售的具體原因、具體時間,以及后續服務措施等信息通過公司官網、銷售渠道,以及報刊、即時通訊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披露告知保險消費者,并為已購買產品的保險消費者在保險期間內繼續提供保障服務,在保險期間屆滿時提供必要且合理的轉保服務。
保險公司主動停售保險產品的,應當至少在產品停售前15日披露相關信息。保險公司因產品設計存在違法違規等問題被監管機構責令叫停的,應當于監管叫停之日起3日內披露相關信息。
此外,在產品設計方面,《通知》擬規定,保險公司開發的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應當在保險條款中對保險期間、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費繳納方式、等待期設置、寬限期設置、保險金額、免賠額、賠付比例、理賠條件、退保約定等進行清晰、明確、無歧義的表述。
在規范定價方面,《通知》擬規定,保險公司應當科學合理確定短期健康保險產品價格。產品定價所使用的各項精算假設應當以經驗數據為基礎,不得隨意約定或與經營實際出現較大偏差。保險公司可以根據不同風險因素確定差異化的產品費率,并嚴格按照審批或者備案的產品費率銷售短期個人健康保險產品。
平安健康險相關負責人認為,從整體來看,《通知》征求意見稿旨在規范短期健康保險的產品銷售、運營以及定價。一方面,增加產品的透明度,更大程度上避免侵害消費者利益,對于行業亂象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同時也對保險公司的產品開發能力、精準定價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當前的健康險市場主體謹慎考慮,如何具備專業的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
圖片來源:中國人保官網
別再被忽悠了,真的沒有一直續保的百萬醫療
百萬醫療險,以其低廉的保費和超高的保額,迅速得到市場的青睞。可能也是過于青睞,百萬醫療無法保證終身續保的缺陷,就成為了每一位客戶的痛點。有痛點,就是有市場,于是便出現了一些無良的(也可能是無知的)銷售人員,又開始銷售誤導,以“口頭承諾”、“條款曲解”的方式,跟客戶“保證續保”。而讓人更無法容忍的是,這種誤導并不僅僅是一份幾百元醫療險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誤導群體所銷售的百萬醫療,都是要強制綁定自家主險的,比如重疾險、年金險等。換句話說,由于銷售誤導的存在,導致很多人寧愿多花上幾千塊,也要購買一份跟主險捆綁銷售的百萬醫療,理由就是看中所謂的“可以終身保障續保”,或者“可以一直買到80歲”等誤導言論。
某大公司銷售人員“特別肯定”的跟客戶說可以一直買
某大公司銷售人員對客戶是否可以續保到80歲的詢問,給予肯定回答
被誤導后的客戶,認為只要沒理賠過,就可以一直續保下去
在劃險為夷看來,這種現象不容漠視。特選出3家誤導比較嚴重的公司,解讀下對應的百萬醫療續保條款,還原下真相。
注:本篇文章,僅針對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的個別銷售員,不針對任何一家公司,不針對任何一款產品。下列內容,只做“續保條款”的對比,不討論各產品的整體好壞。
1、國壽 如E康悅C
謠言:可以保證續保到80歲。
真相:如果身體發生變化,第二年便有可能無法續保,如果第二年符合續保條件,則可以一直續保下去,但前提,產品不停售。停售后,不再支持續保。
條款說明:
條款中有2個關鍵點,
1、第一次續保前,保險公司需重新審核。比如說,我今年買的該產品,買完之后今年體檢出問題了,第二年續保時,保險公司有權利拒保,因為第二年要重新審核。
2、如果我第二年續保前,身體沒有發生問題,保險公司的重新核保通過了,我正常續保了,則日后再續保,保險公司就無權因為身體變化的原因,拒絕續保申請了。
但是不是像有些人宣傳的,只要過了第一次的續保審核,就可以無憂到80歲了呢?并不是,繼續看條款:
可見,續保的前提,是產品一直在售。如果產品一旦停售,合同將終止。根本談不到保證續保到80周歲。
而這個跟行業老大的員工,又是如何評價這款產品的呢?
咱作為行業的老大,招聘門檻也不用太高,但起碼得招點識字的吧?哎呀,說好了不針對公司的,抱歉,抱歉~
2、太平,超e保
太平銷售人員在自媒體平臺關于太平超e保續保的解讀
謠言:可以續保到100歲,且停售不影響續保
真相:最多可以續保到100歲,但一旦停售,將無法續保。
條款說明:
關鍵點,停售后,不再接受續保。
不過需要再次強調一下,本文只針對存在銷售誤導的個人,不針對公司和集體,因為,其實大部分人,都還是好的。
誤導他人的太平員工
看不下去太平員工誤導別人的太平員工
3、泰康,尊享B
謠言:只要2年沒出險,即可保證續保到99歲。
真相:前2次續保需要保險公司重新核保,第3次續保開始,不再重新核保,可以直接買。停售后不再接受新客戶投保,老客戶可以繼續買,但只是“最多”可以買到99周歲,并不時“保證”可以買到99周歲。
條款說明:
關鍵點有3個,
1、前2次續保,需要重新核保,不能免核保續保;
2、第3次續保及以后,可以直接續保,不因健康變化而拒保;
3、最多可以續保到99歲。
該產品的條款中,確實沒有寫“產品停售后,不再接受續保”的字樣,于是趕緊直接打官方客服電話求證,得到的回復大概也有3個重點:①、該產品現今已停售;②、之前已經購買的客戶,仍在繼續續保(也就是說并沒有因為停售的問題而無法續保);③、在該產品接受客戶續保的前提下,最高可以買到99歲,但并不保證客戶99歲前一直都能續保。
來看看自信的業務員,
百萬醫療險條款暗藏了多少“雷區”?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道
近年來,一種費用低,保額高、購買方便的百萬醫療險進入大眾視野,由于花幾百元就可以得到上百萬的保障,百萬醫療險深受消費者歡迎。但是,百萬醫療險多為短期,其中的續保問題不容忽視。
近日,有消費者在“有態度的精蒜濕”公眾號爆料,自己于2018年為家人購買了國壽如E康悅醫療保險后,隨后檢查出家人不幸罹患白血病,正是最需要保險的時候,可是保險公司在賠付2018年的費用后,2019年卻不給續保了。
白血病往往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后續費用花銷極大,對一個家庭來說,1年的賠付實在是杯水車薪。并且,由于已經檢查出疾病,中國人壽拒絕續保后,該消費者將無法再去購買其他公司的保險產品。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的這款保險,完完全全地變成了“雞肋”,后續將面臨“無保險可買”的尷尬境地。
“有態度的精蒜濕”公眾號首席內容官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保險公司的續保審核主要針對的是出過險的投保人,對于沒有理賠過的投保人基本不會去審核。續保審核看的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審核投保人首次投保時,對于自身的健康狀況有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二是投保人的理賠金額是不是過高,續保會不會對整款產品的盈虧造成影響。
理賠后就不能續保
這并不是購買國壽如E康悅百萬醫療保險的消費者第一次遭遇這種情況。去年年底,就有消費者表示,2017年9月為兒子購買了國壽如E康悅百萬醫療保險,2018年7月份查出兒子患有腫瘤,該消費者隨即打電話告知中國人壽。兩個月后,中國人壽還扣除了下一年的保險費用。
“正常來說,這難道不是續保成功了嗎?”該消費者表示,可是當她年底去申請理賠時,中國人壽卻以第二年未續保為由,僅對2018年7月查出腫瘤至2018年9月的費用進行報銷,并將扣除的下一年保費退還給了該消費者。
隨后,《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消費者購買的國壽如E康悅百萬醫療保險(A款)已停售,目前中國人壽官網上僅在銷售國壽如E康悅百萬醫療保險(C款)。該保險的利益條款第三條寫明“本合同的保險期間為一年……投保人可于保險期間屆滿之前或在本合同約定的交費寬限期內,對其第一次續保的,經本公司審核同意后,向本公司交付續保保險費,本合同于保險期間屆滿的次日起延續有效一年;對于通過本公司第一次續保審核的,后續續保時本公司不會因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而終止被保險人續保。”
簡單來說,就是這一款百萬醫療險產品保險期為1年,消費者申請第一次續保需要審核,審核通過后,后續再續保不會因消費者生病等健康狀況變化而不讓續保。上文中的消費者,就是沒有通過第一次續保審核。
在看來,目前市場上各類百萬醫療險產品的續保審核條款分為三種,一是僅寫明保險期為1年,續保要審核,沒有寫出審核細則;二是條款中明確承諾“不因被保險人健康變化或者歷史理賠而拒絕續保”,但是續保仍需審核;三是保險公司承諾5年、6年、10年內階段性保證續保,超過這個期限需要審核,比如人保健康聯合支付寶推出的“好醫保”。 這三種續保條款的產品價格差不多。
大部分百萬醫療險的續保審核條款均屬第一種,如上文中提到的中國人壽如E康悅、友邦保險智選康惠醫療、新華保險康健華貴B、泰康人壽健康尊享D等。對于購買這些產品的消費者來說,很可能因為曾經理賠過,或者是檢查出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在第二年被保險公司拒絕續保。而消費者一旦續保被拒,再去購買別的保險產品,比如重疾險,會因年齡增大而多交保費,甚至因為健康原因無法投保,他們將面臨得不到保障的風險。
此外,還告訴本報記者,“保險公司的續保審核并不只看投保人的個人情況,而是會整個去看產品的保費賠付、盈虧等經營情況,還會對未來幾年的產品盈虧做一個預測。如果當年出現了重大的虧損,未來也沒有希望止損,這款產品就會停售。”
目前來看,產品停售的現象并不罕見。如果公司知名度、渠道和賣點等方面處于劣勢,產品很有可能因銷售慘淡而停售。此外,還可能因為公司后續產品迭代、監管新政出臺等原因停售。今年8月,就有媒體報道河南3000份吉祥人壽“全家保”醫療險保單到期后,保險公司單方面宣布產品停售,拒絕續保。
百萬醫療隱藏種種“雷區”
自2016年,眾安保險推出網紅產品“尊享e生”后,百萬醫療險概念“一炮而紅”,這種保費只要幾百塊錢,保額至少100萬,不限社保、不限治療手段都可以報銷的產品深受歡迎。隨后,無論是傳統的線下保險公司,還是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都紛紛加入戰局,推出類似的百萬醫療險產品。
百萬醫療險的理賠率與件均理賠金額并不大,而真正理賠金額達到百萬元的情況更是極少出現,保險公司宣稱的保費高達500萬元、600萬元,均屬于營銷噱頭。據媒體報道,目前百萬醫療較大的理賠案例,是眾安保險對一名因火災住院客戶的50余萬元賠償,以及平安e生保一份70余萬元的理賠申請。
但應注意的是,與重疾險定額賠付不同,百萬醫療險屬于短期健康險產品,需要實報實銷,條款中也存在著種種隱藏的“雷區”,消費者必須認真鑒別。
一是保險期短,大部分百萬醫療險的期限僅有1年。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保險公司本身風控的角度來講,醫療費用的通脹,再加上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醫療費用是不可控的。保險公司采取一年一保的的這種方式,對于他的經營更加穩妥安全。
另一方面,銀也規定保險公司像百萬醫療這種短期健康險產品不能含有“保證續保”條款,避免擾亂市場秩序。2018年中旬,銀發布了一則《關于互聯網渠道短期健康保險續保問題的消費提示》,明確提示消費者“對此類產品要謹防宣傳誤導,明確短期健康險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等方面情況”。該消費提示中還指出,“對于非保證續保的產品,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停售、調整費率或推出替代的新產品等情況,屆時保險消費者將會面臨不能續保的風險。”
二是合同中的免責條款需要仔細看好。雖然百萬醫療險一般聲稱能夠報銷自費藥、進口藥、ICU病房費、手術費、護理費等社保無法報銷的費用,但是,也有一些手術中使用的進口耗材不在此范圍內。并且,消費者也需要注意第一年出險的重大疾病,第二年續保后可能被保險公司劃為“既往病癥”后續不予賠付的情況。
三是要注意費率變動。與重疾險固定費率不同,百萬醫療險續保后,隨著年齡增長,保費也將隨之增加。以“尊享e生2019版”為例,首頁宣傳的保費是“146元起”,而當輸入的年齡達到55歲時,保費變成了1076元,高出7倍,計算下來,年復一年累計繳納的保險費用并不少。對此,銀曾有過相關規定,短期健康保險費率浮動范圍不超過基準費率的30%。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也不應忽視費率的變動。
四是要注意免賠額數額是多少,具體指的是癌癥還有重大疾病。免賠額指的是對約定數額以下的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目前大部分百萬醫療險產品規定扣除醫保報銷部分外,免賠額1萬元,即公立醫院住院自費累計花銷1萬元以上,可以報銷超出部分。
衛建委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為1.3萬元,二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為0.6萬元,這還是包含醫保報銷的部分。這說明,百萬醫療險的理賠率與件均理賠金額并不大,而真正理賠金額達到百萬元的情況更是極少出現,保險公司宣稱的保費高達500萬元、600萬元,均屬于營銷噱頭。據媒體報道,目前百萬醫療較大的理賠案例,是眾安保險對一名因火災住院客戶的50余萬元賠償,以及平安e生保一份70余萬元的理賠申請。
目前來看,盡管產品營銷過程中存在噱頭,但不可否認的是,百萬醫療險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中再壽險數據顯示,2018年,百萬醫療險全年的新單保費規模達到了170億元,預計今年全年新單保費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到2021年,中端醫療險可累計覆蓋超過2.9億人,潛力巨大。它與高端重疾險打出差異化,讓更多的人花費不多的錢,就能享有一份醫療保障。只是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需要認真鑒別,避開“雷區”,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見習編輯:李茜楠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