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鵬瑞利國際健康中心招聘—成都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
不只是看病,成都醫藥健康產業還要滿足你更多健康需求
2019-10-31 08:58
作為成都“5+5+1”重點產業之一,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既是民生需要,也是發展需要。
對老百姓而言,發展意味著擁有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產品;對產業而言,則意味著在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構建起新的優勢。
今年7月,成都出臺《關于促進成都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全力打造世界級醫藥健康產業,力爭產業規模2020年達到5000億元、2025年突破萬億元。
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
如何在扎實做好基本醫療服務基礎上
全力推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10月2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醫藥健康產業推進領導小組組長羅強率隊前往溫江區成都醫學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華區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開展現場辦公,并主持召開全市醫藥健康產業功能區建設暨醫藥健康產業推進領導小組第8次會議,研究部署我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工作。
實地調研
企業發展中有什么困難?
調研首站是位于溫江區的成都醫學城。藥明康德生命健康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12月竣工,藥明康德的新藥研發業務未來都將在這里開展。二期項目是藥明生物成都創新型生物醫藥研發中試與生產基地項目。未來,產業園將同全世界醫藥行業頂級公司形成醫藥大健康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企業發展中有什么困難?”羅強一行詢問。該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進展比較順利,一期項目預計明年6月業務部門入駐,屆時配套人才將達到1000人?!拔覀冋谏缯泻托U校瘜W醫藥生物方面專業人才,除了在本地招聘,還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才來蓉”。
成都醫學城三醫創新中心
在百裕藥業創新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該企業創始人孫毅介紹,企業打造了先進的制藥生產線。其“提取車間”,是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數字化提取車間之一,“整個大樓只需要3個人,就可完成自動化控制”。而企業核心產品之一“銀杏內酯注射液”,上市7年已經累計實現銷售額30億元,實現利稅8億元。企業計劃2020年上半年申報科創板。
在位于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康諾亞生物醫藥科技(成都)公司,企業負責人陳博介紹,企業在抗癌藥、自免疫疾病治療藥物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發創新,并建立了世界先進、西部第一的灌裝車間,實現從細胞培養到藥物罐裝一條龍。當問及是否還有其他困難時,陳博表示,從政策支持到配套建設,企業都享受到了很大支持和便利,“希望能盡快打通地鐵最后一公里”。
同樣位于天府國際生物城的蓉生永安血制項目,將建設中國生物血液制品研發中心內和亞洲規模最大且技術領先的血液制品產業基地。項目負責人介紹,計劃于今年12月完成全部安裝工作,竣工后項目年投漿量將達到1200噸/年。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在位于成都東客站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的成都鷹閣醫院和圣丹福整形美容醫院,羅強一行詳細了解了醫院的發展現狀、遠程會診中心等。
羅強強調,市級有關部門、各產業功能區要認真研究吸納企業提出的意見建議,妥善解決反映的問題,努力把工作做得更深入細致、更扎實有效。
前三季度成績單
新引進49個醫藥健康重大項目
新增醫療機構1519家
29日下午,在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功能區建設暨醫藥健康產業推進領導小組第8次會議上,市經信局、市投促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及高新、溫江、彭州、武侯等區(市)縣匯報了當前工作推進情況。
一組數據看看
成都醫藥健康產業今年的“成績單”
今年1—8月,成都規上生物醫藥工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435.3億元、增長14.1%,實現利潤68.6億元、增長17.3%。
1—9月,新簽約引進波士頓科學、艾昆緯等49個醫藥健康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796.38億元;全市重點促建的125個醫藥健康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75.4億元。
1—9月,共簽約研發制造類項目25個,總投資額393.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9%;跨國制藥巨頭加速進入成都,高端醫療成為投資新熱點。
1—9月新增醫療機構1519家,其中民營醫療機構新增1584家。今年有望新增三甲醫院13家、三乙醫院8家,全市三甲醫療衛生機構將達到40家。
籌建成都醫美產業有限公司
設華西整形醫院
會上,市經信局匯報了《成都醫美產業有限公司籌建方案》。
《籌建方案》提出,由市醫投集團、市產投集團產研院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政府平臺公司——成都醫療美容產業有限公司,下設醫美產業研究院公司、華西整形醫院公司、醫美產業投資基金等,以華西系醫院的醫美技術、人才和品牌優勢為支撐,匯聚國際國內醫美高端資源,力爭打造為成都建設國際醫美之都的重要助推器。
中整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華西整形醫院公司,是由醫美產業公司與川大華西系醫院或公司聯合投資設立的三級整形外科醫院,開展醫美全科業務,“將建設成為中國西南地區一所能夠與上海九院、北京八大處齊名的三級整形外科醫院,成為立足成都、服務全球的醫美技術高地”。
接下來
全力推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多層次健康需要
羅強在會上強調,按照中央、省、市有關部署,強化問題導向,突出“靶向治療”,加快聚集高端資源,著力補短板、強基礎、提能級,在扎實做好基本醫療服務基礎上,全力推進我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一要壓實產業功能區主體責任,提升產業基礎承載能力。
進一步優化完善醫藥產業規劃和園區配套功能,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努力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痛點、堵點、難點;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強化行業標準執行。
二要把握當前工作重點,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對外發布成都醫藥健康產業投資“機會清單”,積極爭取一批引領性、高能級項目;加快聚集優質人才,開展“蓉貝”健康產業人才百千萬引育計劃;繼續強化本土企業培育,壯大醫藥健康新經濟企業;加快國際醫藥供應鏈樞紐建設;持續深化醫美之都建設,鼓勵“輕醫美”“微整形”等新興醫美服務加快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構建“總部研發、生產配套”新型產業協作格局,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
三要優化體制機制。
加強全市工作統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支撐能力,不斷強化各項保障措施。
羅強說,大力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根本上是為了給市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健康產品和服務。要加快推進醫療、養老等健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基層健康衛生服務能力,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強化醫療健康行業服務理念,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多層次健康需要。
市領導劉筱柳、曹俊杰、敬靜、韓軼,市政府秘書長周先毅等參加上述有關活動。
責編:陳超
"讓天下沒有難開的診所" Medical Mall 2.0如何引領共享醫療新時代?
醫療資源深度共享,統籌集約。光合健康薈在社會辦醫浪潮中提供“共享醫療”新思路。
來源:診鎖界
在國內大健康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各類大健康主題產業園區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園區通過提供專業的空間與場地、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供專業服務與配套服務,為大健康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這些園區服務的對象,大都以研發和生產制造類企業為主,而作為醫療大健康行業的重要力量——醫療服務機構,尤其是社會辦醫機構,卻因自身經營特點與產業園區定位存在較大的偏離,鮮有機會享受這樣的平臺紅利。
01|醫療創業從“單打獨斗”進入Medical Mall“抱團取暖”時代
醫療機構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結束,構建醫療服務合作生態,共贏共存逐漸成為發展趨勢。特別是規模小的、成長型的醫療機構,更需要協同合作發展,借助共享空間、資源實現多贏。
既然存在這么大且強烈的需求,那么市場上是否有專門面向醫療服務機構的“產業園區”呢?
答案是有,它的名字叫“Medical Mall”,顧名思義,就是“醫療商場”,它最早誕生于美國,后續發展到新加坡、日本等國,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類似于“醫療+商業綜合體”、“診所大樓”,主要的商業模式是租賃。
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MedicalMall,是位于杭州的全程國際健康醫療中心,誕生于2017年,由新解百集團、迪安診斷、百大集團三家聯合打造,吸引了邵逸夫醫院國際部、張強醫生集團、愛丁優生助孕、唯兒諾兒科、太學眼科等多家醫療機構進駐。
一年之后,位于成都的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開業,成功引進了鷹閣醫院、愛帝宮月子中心、小青草眼科等多家進駐。
但在此之后,MedicalMall業態并沒有形成預想中的燎原之勢,遍地開花,反而進入到了一段沉寂期。
直到近期,又有一家Medical Mall項目正式亮相,那就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光合健康薈項目,開創性地提出了打造Medical Mall 2.0模式。
光合健康薈大廳
首置健康董事長,光合健康薈運營團隊的負責人燕山詳細解答了光合健康薈的創建背景以及Medical Mall 2.0的經營理念。他認為大健康行業是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服務于大健康行業的資產管理項目也必然會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從2017年開始,燕山就帶領團隊針對Medical Mall的市場需求、經營特點、政策導向、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多次赴國外進行考察學習,也與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Medical Mall運營先行者進行了多次溝通交流。與此同時,他們也同200多家醫療服務機構進行了訪談和調研,深入研究其需求和痛點。
在這些努力的基礎上,經過提煉和總結,燕山團隊提出了“Medical Mall 2.0模式”,并在北京光合健康薈項目上進行了有效實踐。燕山提到,“雖然這個概念聽上去挺時髦的,但是其底層邏輯其實非常傳統,那就是為醫療機構提供專業且高品質的空間+專業且高品質的服務”。
02|醫療服務孵化器,賦能醫生創業和社會辦醫
近些年來,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國內社會辦醫浪潮涌起,2010年全國有社會辦醫院8000家,到現在2.4萬家,每年兩位數(2000多家)的增長。各路資本進入刺激社會辦醫發展。除了醫院外,還有40多萬家非醫院機構。
在多點執業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醫生紛紛自主創業,醫生辦醫也迎來了黃金時代。
不過,據觀察,很多醫生創業者他們雖然擁有豐富的醫學經驗與優秀的專業技術,但在運營上非常缺乏經驗。
醫生從行醫者轉變到辦醫者,從聚焦業務層面,到涉及幕后,管理和運營。從執行者到組織者,要解決的問題突然變多。
怎樣裝修診所?怎樣去找政府?后期怎樣運營和推廣?一些對創業躍躍欲試的醫生可能在初期,會因為這些瑣碎的小困難而望而卻步。
針對這樣的情況,光合健康薈提出的是:讓入駐的醫生集團、醫生創業團隊實現“拎包執業”,"讓天下沒有難開的診所"。
他們從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營收水平兩大方面“開源節流”,為醫療機構賦能。
光合健康薈通過打造內部共享平臺,大幅降低了入駐機構的初始投資。這個共享平臺包括醫學影像系統(全套GE品牌B超、CT、DR、MRI設備)、檢驗系統(羅氏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等設備)、共享藥房、共享多功能廳、共享工位等。
共享醫技設備(CT)
其次,光合健康薈還提供從籌開期的裝修圖紙設計報批、施工監理、證照代辦、人員代招聘,到運營期的營銷推廣、醫療后勤(如醫療垃圾轉運、醫療耗材代訂配送)、法務支持等一站式的運營賦能服務,可以大幅降低入駐機構開業的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
優腦銀河
一般的醫療機構自己去可能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周期,而光合健康薈代辦對接to G端,大概只用30到45天就可以走完流程拿到證件,大大的節省了醫療機構的時間成本,光合健康薈運營團隊已成功為一家入駐機構辦理了北京首個第三方康復中心牌照。
聚鹿康復中心
除此之外,光合健康薈還在醫療后勤方面給予入駐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降低醫生創業的成本,其提供的醫護制服清洗服務的費用只有單一機構自行委托的30%。
目前燕山團隊還在設想推出共享護士模式,通過平臺派出護士到入駐機構多點執業的方式,以最低的人力成本滿足不同機構客流峰谷服務能力落差的問題。
除了“節流”降低成本,還有“開源”提升營收,提升營收水平直觀體現就是提高客流量。首先,光合健康薈擁有自營的光合佳年國際體檢中心,面積4000㎡的體檢中心每日最高檢量達400人,年接待量可達十余萬人,且均為健康意識較強、支付能力較高的中高端客群,有效為項目導入優質流量。
而體檢中心通過健康檢查報告解讀、檢后管理方案等方式,將有醫療健康服務需求的客戶,精準轉至入駐機構,實現流量分發。
其次,光合健康薈計劃每年投入可觀的市場費用,進行線上線下推廣,吸引目標客群。通過“光合”作為地產跨界醫療所擁有的,建立起會員體系,并對社群進行運營。對所有進行永續維護,建立客戶的黏性和口碑。
最后,還將通過內部的深度運營體系,促進機構間客戶的互相診療聯動,從而在短期內大幅提升入駐機構的客流。入駐的各醫療機構也可通過信息化系統彼此授權,經客戶授權后分發客戶基本信息,進行機構間導流,避開客戶二次注冊及重復檢查的問題,就醫更便捷。
目前北京光合健康薈項目已經開始試營業,入駐率已超過70%。已入駐的機構除了健康體檢、中醫診所、口腔專科、醫學美容等消費醫療類業態之外,還包含了帕金森???、心肺康復中心、脂肪肝特色???、腦疾病檢測及診療中心、疼痛疾病治療專科等嚴肅醫療項目。
孔醫堂中醫館,其創始人孔令謙,是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之嫡孫,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孔醫堂于今年6月入駐光合健康薈且對外試營業,孔醫堂從五棵松搬到“光合”,無疑是看重了“光合”創新賦能的模式,利用“光合”所提供的平臺和資源,加上其機構間協同發展“診療聯動”的優勢,想要在傳承與創新上有更多的探索空間。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夯實固有業務和尋求新的空間,越來越成為社會辦醫機構的共識,而光合健康薈的協同發展、資源共享的模式,也為想要轉型的機構提供了能源和動力。
孔醫堂中醫館
03|從區位優勢和空間設計入手,為醫療機構實現賦能最大化
相較于以往的Medical Mall項目,光合健康薈跳過了單一的租賃方式,在休閑、舒適的空間環境中,構建一個共享醫療技術、醫療設備、共享信息化、共享客戶的醫療服務平臺,實現了深度的資源共享與流量共享,作為一名價值的分享者參與到項目與行業中。
“迭代升級重點在于運營參與程度,光合健康薈希望通過迭代升級,通過運營賦能,真正提升機構入駐Medical Mall的經營價值和影響力,而非只是空間聚集?!毖嗌较蛟\鎖界表示。
光合健康薈-百里香會客廳
首先,光合健康薈的選址有很大的區位優勢,其位于海淀四季青商圈,半徑3公里范圍內常住人口46萬,與萬柳商圈、中關村商圈相距2-4公里。擁有足夠多的高支付能力客群。
而且與其他新建醫療綜合體不同的是,“光合健康薈”是城市更新項目,位于老城區,周圍居住中老年群體比例較大,多業態的醫療機構聚集深耕社區,可以通過日常的健康管理提高社區健康品質,項目同時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北京市“兩區建設”重點項目。
其次,項目周邊沿西四環密集分布10余家公立、民營醫院,構建權威醫療網絡體系。隨著醫生多點執業的逐步放寬,社區+醫療網絡環繞的條件為各入駐機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客源和優勢醫療資源合作、平臺轉診等問題。
除了區位優勢,光合健康薈在空間設計上也提前做了考慮。
醫療服務機構因為其經營活動的特殊性,對于經營場地的空間動線、結構荷載、通風消防、給排水、后勤運輸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要求。如果在房屋建造之初未能進行充分考慮,則在后期就要進行大量的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更麻煩的是,根據我國現行的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許可制度,往往需要在裝修完成、設備到場后政府部門再進行驗收與核準,如果此時出現條件不滿足政策的情況,損失將非常巨大。
針對這一痛點,光合健康薈項目在建設之初,就邀請專業的醫療建筑設計團隊介入,將綜合醫院的醫療空間標準和高端購物中心的環境品質進行了有機結合,并邀請各相關政府部門和業內專家進行專題評審,從而可以確保房屋條件滿足醫療要求和品質要求。
光合佳年國際體檢接待中心
從表面上看,光合健康薈和傳統購物中心差不多,但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燕山帶領的運營團隊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醫療污水都是通過專門的管道進行收集,統一進行處理達標后再向市政管道排放;光合健康薈還為醫療廢物的轉運也設置了專門的通道,與消費人流絕不交叉;消防系統可以同時滿足醫院和購物中心的要求,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正是通過這些努力,讓這個項目實現了既中看,又中用。
光合健康薈共享休憩區
燕山表示,光合健康薈將以北京海淀項目為起點和樣板,以"讓天下沒有難開的診所"為使命,瞄準國內一、二線城市,多點鋪開,預計未來三年布局5家、五年布局15家,全力為中小型醫療機構打造發展平臺,為所在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品質醫療健康服務,為大健康產業的快速、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 END /
// 來源:診鎖界
// 編輯:宗正
? 慎重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學習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圖中圖片基于CC0協議,已獲取授權,如有疑問請聯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