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節回春醫療保健口令示范完整版-回春醫療保健66節全集
60節回春醫療保健操音樂口令音頻(時長42分16秒)
60節回春醫療保健操音樂口令音頻,時長42分16秒。
很多朋友有每天做“60節回春醫療保健操”的習慣,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喜好,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時長42分16秒的“60節回春醫療保健操音樂口令音頻”。
溫馨提示:
我的今日頭條里發布了很多有關氣功、健身操之類的音頻,這些音頻都通過技術處理將默認音量調到最大,是給熟練掌握有關氣功和健身操的人用的。
使用方法如下:
1)如果是一個人用,直接用手機播放,音量應該可以滿足要求;
2)如果是多人用并且環境噪音較大,可能需要借助帶藍牙的音響,這時可以先將手機和音響進行藍牙連接,然后用手機播放,音響即可同步播放;
3)如果是多人用并且環境噪音較大,沒有帶藍牙的音響或者不喜歡用手機連藍牙播放時,可以后臺留言給我,我可以將音頻文件發給您,您再將其拷貝到TF卡或U盤上插在音響上播放即可。
60歲以后怎樣鍛煉身體?# 我就說說60歲以后
#60歲以后怎樣鍛煉身體?#
我就說說60歲以后,衰老是在慢慢逐漸變化的,有階段性凸顯表現。以前我感覺我真的身體好,眼睛不花,體檢沒啥大問題,同事們一起討論時,我覺得什么事也沒有呀,且固執的認為自己不會那么早,那么快進入老化狀態。真有不少七八十歲看見不老的人。但是,除外一部分人這樣,我眼前大多數人到了六十歲,六十幾歲就開始有不一樣的談說啦。
如果不注重保養檢查的話,一不小心就會顛覆你的認知。突然檢查出好多處不是病的病。看醫生,問專家,學科普,甚至虛驚一場,花錢消災。感覺到了六十歲是個坎,我就覺得以前啥啥沒有,不經意間甲狀腺結節,肺結節,息肉等等就存在啦。
檢查出來是病又不是病,成了亞健康人群,治療又沒好法子。真是“病時方知身之苦,健時都被五欲迷 ”。
辛辛苦苦一輩子,我的一個同事,啥都好,就沒等到退休就病逝了。奈何人生。于是退休之后,做一個健康人鍛煉方式成了必修課。在不斷學習中找方法,看科普,聽經驗,時時刻刻關注怎么制定規劃鍛煉一事。
健康長壽是有太多因素。但是也沒必要神秘兮兮。逐一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并堅持才行。以前的老人們也不見鍛煉,也不在意什么,為什么到老身體都無恙。我的老父親93歲離開,無病而終。他們的一生真與咱們現在的注意點不吻合。每個人個體是不一樣,注重,行動,讓感覺來說服你,哪有不舒服自己知道,該查查,該治治。由于五十幾歲就開始腿疼,我最近還在堅持做38節回春醫療保健操。腿還算保養的不錯。
外科醫生告訴人們,生命在于運動。內科醫生又告訴我們,生命在于靜養。理解透徹就不會覺著矛盾了。
大多數人學什么的都有,只要能堅持就行。我五十歲就開始做這個簡單易懂易堅持的操啦,主要是對腿部好,做完感覺暖呼呼的。出去做身心愉悅,在大腦休息的時候也就做啦。輕松極致,時間不長,不耽誤事情。生活學習都有充足的時間啦,精氣神有了,規律生活,這些就給人們輸送了精神上的富有。
健康包括身心健康,老年人也要多學習,鍛煉腦子,鍛煉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有的人為了鍛煉而鍛煉。一進入鍛煉就不顧一切,不是這里拉傷就是那里出問題,不進行熱身。有的不量力而行。更甚者帶病鍛煉不適合自己的活動,不顧及自己的情況,等等。奉勸大家簡單易學,易堅持的做做就好。別看人家有基礎的人怎么怎么,你一步一步堅持吧。多動一動,柔韌性得到滋養是最有益于健康。
老年人現在生活好啦,營養合理最值得研究。勞逸結合才能達到想得到的。
《中老年回春醫療保健操》介紹及動作要領
回春醫療保健操是用運動、拍打、按摩等方法疏通經絡,鍛煉身體的。它編排科學,循序漸進,動作易學,運動量適中,適合各類人群。
我從2000年開始做這套操,一起鍛煉的隊友都說對身體好。為了做的準確到位,我通過聽音樂、看視頻將動作要領用文字記錄下來,并每一節動作的音樂時長換成口數節拍。
網上很多都是視頻,而且有的也不一定規范準確,沒有純文字介紹,就會有如下問題:拍打、按摩的具體部位在哪?沒有或聽不清音樂怎么辦?每一節做多長時間?等等,照著文字學習可以更準確到位。故發此文,供有需求的網友學習。
準備: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兩腳分開同肩寬,上虛(臍以上的身體),下實(下肢充實有力),無雜念。
1.游臂:右掌心拍打肚臍,同時左手背拍打身后命門穴(與肚臍相對稱),拍打時呼氣,手起吸氣。兩臂一前一后交替進行。同時兩膝一屈一伸。共4個8拍(32下)。
2.轉腰:兩手叉腰,拇指在后壓在腎俞穴,先順時針轉腰16圈,帶動肚臍以下的兩胯和兩膝做小幅度旋轉。上身和兩腳不動。再逆時針方向轉16圈。
作用:疏通經絡,防治腰肌勞損,預防閃腰岔氣,緩解腸粘連,消除腰疲勞,防治習慣性便秘。
3.甩臂:兩臂高舉頭頂,手心向前,自然下甩,下限不超過臀部,同時雙膝一屈,手上升時腿伸直,一屈一伸,輕松自然,上甩吸氣,下甩呼氣。2個8拍(16次)。
4.雙搖臂:雙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開,臂伸直,以肩為軸,雙臂由前、下、后、上搖轉16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反向再轉16圈。搖完臂向前伸直再還原。
作用:活動經絡,防治肩、臂、肘、腕關節疾病。
5.推拳: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屈膝,騎馬勢。雙手握拳,拳心向上屈臂于兩側腰間。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隨即改向下,呼氣;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側,拳心改向上,吸氣。換左拳,左右交替,共推4×8拍。
作用:活動肩臂經絡,增強臂力,輔助治療全身無力,腰酸腿軟。
6.拍胸:右手掌拍打左胸心前區,吸氣,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肺區,呼氣,交替進行。共4×8拍。
7.叉跳:兩臂自然下垂,交叉擺動;兩腳一上一下小跑步配合雙手。共10×8拍。
作用:全身運動,活動關節、震動內臟,促進血液循環。
8.打背:右手掌經身前用力拍打左側肩井穴,吸氣,同時左手背用力拍打右腰腎俞穴,再反向拍打,呼氣,左右手交替拍打4×8拍。
作用:防治高血壓、肩周炎,調節氣血,解除肩背酸痛。
9.擴胸:兩手握拳,掌心向內,雙臂平屈,小臂重疊,吸氣,兩臂用力向胸兩側擴展,呼氣。隨即兩臂換位交疊,同樣方法擴胸,交替進行4×8拍。
10.單搖臂:左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臂斜上舉,以肩為中心,由前、下、后、上方向劃16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再反向劃16圈。然后換左臂搖。
11.甩拳:兩手握拳平舉,頭和上體左轉,同時左拳向左后方甩出,右拳平移左胸處,眼看左拳,吸氣。反向甩右臂,呼氣。左右交替,共4×8拍。
作用:活動頸、肩、臂、腰各關節,對老年慢性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有療效。
12.摟拳: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屈膝半蹲,上身挺直。兩手握空拳在腰間,拳心向上。右臂向前平伸,掌心向右,吸氣,用力往腰間拉回,拳心轉向上,呼氣,再換左拳反向,交替進行,共4×8拍。
作用:導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活動上肢關節和肌肉,調理脾胃。
13.左右彎腰:雙手叉腰,拇指在后,上身漸漸往右彎,臀稍左移,呼氣,直身吸氣,一彎一起做4到8次。反向同。
作用:活動腰部,調理脾胃。
14.原地跑步:握拳,屈肘,兩臂擺動,兩步吸氣,再兩步呼氣,跑10×8拍。
作用:活動經絡,蠕動內臟,加快血液循環,調理消化系統疾病。
15慢游臂:右臂向前上擺,與肩平,左臂向后下擺。自然擺動,上擺時吸氣,放下呼氣。兩膝配合一屈一伸。共4×8拍。
作用:解除疲勞。
16.按手:屈肘,兩手平放,手心向下,放在右腰前,由右向左用力按四下,力量在前臂和手掌上。按壓時呼氣,抬手吸氣。再由左向右用力按四下,交替進行。共4×8拍。
作用:增強臂力,防治手顫抖
17.上搖球:兩手如抱球,舉在頭前部,略抬頭,從上到左、右逆時針方向轉8圈,眼跟手轉。反向順時針再轉8圈。
作用:活動肩、肘經絡,鍛煉平衡能力,增強視力。
18.中搖球:兩手如抱球,放在胸前,方法同上搖球,正反向各轉8圈。
作用:同17節。
19.下搖球:兩手如抱球,彎腰50度,兩手從頭頂部上、左、下、右方向劃大圈8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反向同。
作用:活動腰部經絡。
20.抓空:右臂高舉于頭頂前方,吸氣,手指張開,掌心向前,用力一抓拳收回體側,同時呼氣。換左臂,交替進行。共做4×8拍。
21.搖放轆轤:右腿跨前弓箭步,左腿伸直,兩手握空拳,手心向下,如搖轆鱸,由上往下搖,呼氣;由下向上搖時左腿隨著微屈,右腿直,搖到胸前要挺胸后仰,呼氣。搖16圈。反向再搖16圈。
作用:活動肩、肘、腰經絡,調理脾胃。
22.摸魚:左腳向前方跨一步,伸直,右膝稍彎,肘平屈,兩手前平伸,似摸魚狀從右向左平劃大圈。劃到左前方,左腿微屈,右腿伸直,上身前傾,呼氣:沿左胸向右劃,左腿伸直,右膝微屈,上身向后傾,吸氣,劃14圈。換腿反向再劃14圈。
作用:活動腰、腿、肩、肘各關節經絡。
23.大晃腰: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臂伸直舉過頭,沿上、左、下、右逆時針方向轉
4圈,下方頭稍低,兩手到膝部,呼氣;上方時稍抬頭,上身略后仰,吸氣。動作緩慢,防止摔倒。反向再轉4圈。
作用:活腰健腎,使氣血通暢,增強腰力,防治腰肌勞損。對腰、胯酸麻有治療作用。
24.挖泥:兩臂舉在頭頂兩側,手心向外。右手從右側,左手從左側下移,吸氣,同時慢慢下蹲,呼氣;兩手移動到腳前方時,手心向上托,慢慢直立。做8次。
作用:活動腰、膝、髖關節,對五臟六腑起調理作用,并防治肥胖癥。
25.打膝蓋:微屈膝彎腰,左、右手分別放在同側膝蓋上,右手拍右膝時吸氣,左手拍左膝時呼氣,雙手交替拍打膝蓋,左右各拍一次算一拍,共4×8拍。
作用:解除兩腿酸疼感,防治膝關節疾病。
26.回頭看足跟:肘平屈,兩手放在左側腰部,頭向右后轉動,帶動上身右轉,兩眼看到右足跟時,雙手隨著轉到右后方吸氣,雙手向下按一下,呼氣。然后頭向左后轉,左右交替,共16次。
作用:防治頸、腰、肩、肘、關節骨質增生。
27.大彎腰:兩手交叉,手心向上,手臂伸直,連舉3下,吸氣;向前彎腰,兩手下按3下,呼氣。腿要直,初練時按不到腳面,經過鍛煉,逐步達到。做2次。腰向右轉,用同樣方法在右邊做3下,做2次。左邊做3下。做2次。
作用:防治閃腰岔氣、腰背酸疼、脊柱側彎。
28.前后彎腰:兩手在后腰抱住,上身向前最大限度彎腰,呼氣。起身最大限度再向后仰,吸氣。共2×8拍16下。
作用:增強腰椎功能,疏通任督二脈,防治駝背,對體虛、腎虧、腰酸、背痛和腰椎骨質增生有療效。
29.轉腰:與第2節轉腰相同。
作用:消除以上各節彎腰活動可能引起的腰肌疲勞,防治外傷和閃腰岔氣。
30.轉膝:腿屈,兩膝并攏,兩手分別按緊左右膝蓋,膝
關節逆時針方向旋轉16圈,反向再轉16圈。
作用:活動膝關節,增強腰腿足膝功能,抵抗衰老。防治足膝痿軟,酸痛、乏力等。
31.壓腿:兩腿分開一肩寬,彎腰,腿伸直,兩掌心分別壓住左右膝蓋,用力壓2-3個8拍。下壓時呼氣,放松時吸氣。
作用:舒展膝關節經絡,防治腿病。消除轉膝后的膝關節疲勞。
32.前踢腿:雙手叉腰,拇指在后。右大腿抬平,吸氣:腳尖向下,繃腳,右腳尖向前踢,呼氣,右腳還原;換左腿。交替進行,共踢32下。
作用:活動腿部關節,防治下肢無力、風濕麻木、酸痛,大小腿痙攣癥。
33.原地小跳:兩臂前平伸,手心相對,先右后左臂上下交替擺動,先吸氣后呼氣,同時兩腿交替原地跳動。共8×8拍。
作用:活動全身關節、肌肉和五臟六腑,促使全身氣血暢通。
34七敲:
一敲大陵穴:兩手握空拳,拳心相對互敲大陵穴(手心側腕橫紋中間)4×8拍。二敲腕骨:兩手握空拳,右拳在左手腕背小指側的腕骨處用力敲打16次。換左拳敲右手腕骨16次。
三敲合谷穴:雙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前平伸,用一手的凸出部位敲另一手的合谷穴(虎口上一寸)16次;換手敲16次。
四敲后溪穴:兩手握空拳屈肘于胸前,拳心向內,互敲后溪穴(小指側掌橫紋頭)4×8拍。
五叉虎口:兩手拇、食指分開,掌心向下,對叉虎口4×8拍。
六叉八邪:兩手十指張開,手心向里,十指互相交叉撞擊八邪穴(五指間)4×8拍。
七敲勞宮;握右拳,用其掌指高骨敲左手心勞宮穴(握拳時中指尖處)16次。
作用:防治腕掌、手指腫麻無力,增強肺腑功能,靈活手指,防治手指麻木病痛。
35.八打:右腿向前跨,左腿微屈,彎腰拍打右腿。
一打三陰交:左掌心拍打右腿三陰交(內踝上四橫指處),右掌心在右腳外側對應處,同時拍打3-4個拍。(拍打次數下同)。
二打足三里:右掌心拍打右腿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左掌心在右腿內側對應處同時拍打。
三打陽陵泉:右掌心拍打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左掌心同時拍打側對應處陰陵泉。
四打風市、血海:右掌心拍打右腿風市穴(直立時兩手垂直,中指尖處);左掌心同時拍打血海穴(髕骨底內側上2寸)。
五打箕門:右掌拍打箕門(血海上6寸處),然后兩掌心從三陰交沿腿兩側向上拍到箕門,再從箕門向下拍到三陰交。
換左腿向前,用同樣方法拍打左腿各穴。拍完直立。
六打居髎:(髖關節處)右掌心拍打右腿居髎穴,同時左掌拍打左腿居髎穴。
七打承扶:彎腰微蹲,兩手分別拍打左、右臀下橫紋中間的承扶穴。
八打環跳:左右手分別拍打兩腿的環跳穴(并足直立時臀部出現的凹陷處)。雙手從居髎、承扶拍打到環跳,再從環跳、承扶拍打到居髎。
36.蹲堆:兩臂前伸與肩平,手心向下,兩腿慢慢彎屈下蹲,呼氣,上身挺直,起立時吸氣。反復8次。最好深蹲,但不要勉強。
作用:活動腿、膝關節經絡,增強腿力,防治腿、膝酸軟無力、病痛,輔助治療髖、膝關節炎。
37.打膝蓋:同25節。
38.抱后腦顛足跟:叉雙手并抱著后腦顛足跟,腳跟顛起時吸氣;腳跟落地時呼氣;要收腹提肛。一起一落為1次,顛8次。
作用:防治足跟病和痔瘡,溝通任督二脈。
39.托腹:兩手交叉,手心向上,托住小腹,兩腿膝蓋上下屈伸顛動10×8拍。膝蓋下屈時呼氣,起時吸氣。
作用:對五臟六腑起調理作用,防治習慣性便秘、腸胃病;減輕肥胖癥。
40.左右踢腿:兩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腿向右踢出,吸氣;收回,呼氣。換左腿向左踢,交替進行。左右共16次。
作用:活動下肢關節,防治腿膝酸痛無力。
41.后踢腿:兩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腳足跟踢臀部,吸氣;腿落地呼氣。換左腿后踢,交替共16次。
作用:活動下肢關節,防治腿膝酸痛無力。
42.轉脖頸:兩手叉腰,拇指在后,兩眼微閉,頭由右、下、左、后慢慢轉3-6圈,向下時盡量低頭,呼氣:向后時盡量仰,吸氣。反向轉3-6圈。
作用:防治頸椎病,暈車。
注意:高血壓者不做"轉脖頸",改做"搓脖頸":兩手手掌緊按后脖頸,用力向左右來回搓32次。向左搓呼氣,向右搓吸氣。搓畢,右手掌緊緊抓住后脖頸的中央捏5下。
作用:使頸項靈活,防治頸骨質增生、落枕和扭傷。
43.揉搓壓膝:右腿向前一步伸直,左腿微屈,①右手放右膝上,左手疊壓在右上,逆時針方向轉揉16圈。向下轉時呼氣,向上時吸氣;②雙手上下搓膝16次。向下搓時呼氣,上搓吸氣。③雙手在膝蓋上壓16次。向下壓呼氣,起時吸氣。換左腿反向做。
作用:活動膝關節,防治膝關節病。
搓雙手,準備洗眼。
44.洗眼:兩手半握拳,眼微閉,拇指背輕輕壓在兩個眼球上,將上眼皮左右晃動,晃4下一呼吸,晃4×8拍。
作用:使眼周圍組織氣血暢通,維護肌肉彈性,防治眼瞼下垂,對近視、遠視、白內障、老花眼有一定療效。
45.摩眼皮:兩手中指腹輕輕地從左右兩個內眼角順著上眼皮往外眼角劃圈,吸氣;再沿下眼皮劃到內眼角,呼氣。共16圈。
46.摩魚腰:兩眼微閉,兩手的中指和食指按在印堂穴沿眉毛用力橫摩到太陽穴壓一下,吸氣。手指離開時呼氣。12-16次。
作用:此節按摩了印堂、攢竹(眉頭內側凹陷處)、絲竹空(眉梢外側端凹陷處)和太陽穴,治眼病和頭部疾病病。
47.晃承泣四白(承泣穴在眼平視時瞳孔直下,下眼眶邊緣。四白在眼眶下正中一橫指):兩眼微閉,兩手中指壓住承泣、四白,同時先向里晃動,呼氣;晃回吸氣。4×8拍。
作用:防治近視、遠視、老花眼。
48.揉睛明:左手叉腰,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輕輕地捏揉兩眼內眼角的凸起部分,連捏帶揉16下。向下揉呼氣,放松時吸氣。
作用:改善眼球周圍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及眼肌功能,防治各種眼病,消除視力疲勞。
49.洗鼻:兩手中指指腹緊按鼻翼兩側,同時從兩邊鼻尖處擠一下,用力沿鼻梁向上搓到內眼角,吸氣;再輕輕搓回鼻翼兩側,呼氣。上下為1次,做16次。
作用:促使鼻粘膜血液循環加快,增強耐寒力,防治感冒、鼻炎、鼻竇炎、鼻出血,并使嗅覺靈敏。
50.按迎香:雙手食指按揉鼻翼兩旁的迎香穴4×8拍。向上揉吸氣:向下揉呼氣。
作用:防治鼻塞、感冒、鼻炎、鼻竇炎,維護嗅覺功能。
51.指耳:雙手握拳,食指伸直,分別捅進左右耳孔轉3圈,往里一捅拔出來。做4次。
作用:防治耳鳴、耳聾、聽力減弱,增強聽覺功能。
52.震耳:兩手掌心用力按壓左右耳孔,其余四指按壓后腦枕骨不動,吸氣:突然抬起手掌,呼氣。做8次。
作用:同指耳。
53.干洗臉:兩手掌心從下往上搓洗面部,上呼下吸氣,做10次。
作用:可以雙向調節血壓,消除疲勞,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減少面部皺紋。
54.十指梳頭:用十指從前發際梳到腦后10次。
作用:防治腦靜脈硬化,提高思維和記憶力能力。
55.揉風池(腦后兩旁凹陷處):兩手中指正反向揉風池穴各16圈。作用:防止中風、感冒、落枕、失眠、健忘。
56.揉太陽:兩手中指分別揉左右太陽穴正反各16圈。
作用:疏通腦部經絡,防治頭暈、眼花,起健腦作用。
57.鳴天鼓:兩手掌分別按住雙耳,用手指敲打后腦4×8拍,聽見“轟轟聲”。作用:恢復腦疲勞,有健腦、防治耳病作用。
58.搓耳:兩手搓擦雙耳16下。
作用:防止耳動脈、腦動脈硬化,防治耳鳴,保護聽力。
59.搓降壓溝(位于耳廓背面,把耳朵翻過去,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有一明顯的點狀凹陷,眼鏡腿尾部的位置):雙手拇指搓16下。
作用:降血壓。
60.揉耳垂:兩手拇指、食指分別捏住耳垂揉搓4×8拍。
作用:疏通全身氣血,防治動脈硬化。
61.叩齒:上下牙齒互相叩擊4×8拍。
作用:健齒、護齒,促進口腔技能。
62.轉舌:兩唇輕閉,舌尖在牙齒和唇腮之間轉動,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轉8圈,然后將唾液咽下。
作用:增加唾液,品味功能。
63.搓頸總動脈(頸部前方,喉管兩側):左邊上下搓2次,換右邊,左右交替共16下。作用:防治頸動脈和腦動脈硬化有作用。
64.按揉內關(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左右手互相按揉各2×8拍16次。
作用:改善對心臟的血液供應。
65.搓手:右腿跨前半步,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上,左手心按在右手背,上下用力搓4×8拍。反向同。
作用:防治手部麻、痛、無力。
66.全身抖動:全身放松,兩臂自然下垂,膝稍屈,一屈一伸,帶動全身抖動。手和上肢有病,兩手下垂;高血壓和腿病患者,手90度平放;腰疼和心臟病患者,手50度斜放。全身肌肉都有抖動感。下抖時呼氣,上抖吸氣。速度不宜太快。共20個8拍160次。
作用:使內臟運動,消除疲勞,增強全身血液流通,睡前做,防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