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米立體巴士將首秀 技術上五大問題須面對
【22米立體巴士將首秀 技術上五大問題須面對】
關于巴鐵的話題近日一直不斷。首先是巴鐵方面發布消息稱,預計8月將在秦皇島市“試跑”。但很快有媒體核實報道,當地發改委、交通局等有關部門均否認此事。
首秀將由2公里縮短到300米
北青報記者日前來到巴鐵首秀的地點——北戴河區戴河鎮車站村,看到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正在搭建建筑圍擋,將半幅馬路、雙車道全部圍起來。一位年紀較大的工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這里就是巴鐵試驗區,全長300米。老工人往地上的一條線一指,“我們會沿著這條線向下挖1米深,然后打鋼筋混凝土的地基,在地基上鋪設鐵軌,這邊一條,那邊一條,”他用手向劃著雙黃線的路中央一指,“巴鐵就在這兩條軌道上跑。”
據他透露,巴鐵正在工廠里加緊制造,等兩個月以后,將被以分體部件的形式運送到這塊場地,然后用吊車拼裝組建成型。
北戴河區政府官網今年4月發布的信息顯示:“力爭暑期前在北戴河完成2公里的巴鐵項目示范區。”巴鐵公司官網近日最新消息則顯示,第一個巴鐵試驗路段長度為1公里。然而在工地現場,北青報記者徒步只花了3分20秒就走完300米的全程,不知道身長22米、寬7.8米的龐然大物,將以什么樣的速度跑完這趟“超短途”,巴鐵公司又能從中得到怎樣的測試結果。最讓人失望的是,在這段筆直的村間公路上,既沒有拐彎、紅綠燈,也沒有十字路口等任何道路“科目”,路況與復雜的城市交通相去甚遠,初考似乎也太簡單了一些。
還有一點奇怪的是,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區政府相關部門表示,聽說過巴鐵的事情,也知道將在北戴河區落地,但再多的情況就不知道了。
巴鐵“上路”錢從哪兒來
公開報道顯示,巴鐵的發明者總工程師宋有洲是個毫不諱言自己只有小學文化學歷的民間科學家,2008年底,他萌生了利用城市道路上層空間治堵的想法,半年后一個名為“寬體高架電車”的發明誕生,并申報了國家專利,這就是巴鐵的前身“立體快巴”。2010年,宋有洲曾帶著“立體快巴”項目參加了第13屆北京科博會,并表示將在北京門頭溝區建設189公里的立體快巴軌道,但很快被門頭溝區政府負責人否認。
在銷聲匿跡了6年后,2016年,“立體快巴”改名巴鐵高調復出。宋有洲與主營P2P理財的華贏集團于2015年合作,成立了巴鐵科技公司。
據了解,半年多以來,宋有洲和華贏集團董事長白志明帶著巴鐵項目參加科博會、京交會、上海軌道交通展、“低碳發展、綠色生活”公益展等各種展會,展示巴鐵的環保魅力和經濟效益。但按巴鐵公司測算,巴鐵造價為每公里1.2億元。
愿景很美好,錢從哪里來?巴鐵的方案之一是募集基金。近日有媒體報道,巴鐵母公司——華贏集團旗下的北京天爾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開始募集“巴鐵”基金。該款“北京巴鐵項目基金”,基金規模5000萬元到1億元,認購金額為100萬元起,對外宣稱預期年化收益12%,項目掙錢渠道主要是線路運營、站臺上鋪、車廂廣告、站臺傳媒以及其他衍生出租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