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單日發電紀錄!海上大風車應對臺風!
由于臺風蘇拉”和海葵”的影響,福建省沿海持續遭受強風襲擊。三峽集團的福建區域海上風電場在9月1日最大風速達到23.56米/秒,安裝在該風電場的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卻并未受到影響,反而實現了24小時滿功率運行,單日發電量達到38.41萬千瓦時,創下了世界紀錄。
這讓很多人不禁好奇,面對臺風的襲擊,這個高度達152米、掃風面積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的巨無霸”是如何保持穩定運行的呢?
臺風對風電場的影響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破壞型,一種是增益型。”三峽集團風資源評估團隊負責人文仁強告訴記者,如果臺風正面來襲,通常會對風機造成較大的損壞。在臺風來臨前,運維人員會提前對機組進行自動偏航變槳,甚至選擇停機,以最安全的角度迎擊臺風,減少大風對風機的沖擊。
如果風電場處于臺風外圍,高速風會變為有利條件。
臺風經過會帶來強風,利用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獲得比平常更多的‘綠色電力’。”文仁強表示,臺風蘇拉”和海葵”對于三峽集團16兆瓦海上風機的影響正是增益型”的經典效果,這也是海上風力發電機智地應對臺風過境的出色表現。
要利用風力發電的優勢,就需要精確預測風力的變化。
當臺風襲擊三峽集團福建區域海上風電場時,我們研發的氣象智慧應用綜合平臺派上了用場。”三峽集團氣象科創團隊負責人李矜霄告訴記者,通過這一平臺,氣象團隊可以對臺風生成、移動、強度等氣象要素進行多時空尺度的精確模擬、預警和預測,從而優化發電和并網效率,提高海上風電場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氣象資源利用效率。
瞬時風速達到75米/秒時,16兆瓦海上風機能夠承受下來,相當于可以抵御17級以上的臺風。”金風科技研發代表高亞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設計階段,研發團隊對超長葉片進行了強度、形狀和受力等三方面的抗臺風定制化設計。16兆瓦海上風機葉片采用后掠設計,使得葉片形狀更加纖細,從而降低風載荷,合理利用超長柔性葉片的彎扭耦合效應,在臺風來臨時能夠有效減輕葉片所承受的風力。16兆瓦海上風機葉片的主梁采用碳纖維材料,相比鋼材主梁,其強度高出十倍,在提高葉片強度的能夠減輕葉片重量約20%。”高亞州表示。
臺風過程中,風速不斷變化,因此機組也需要實時調整運行方式。文仁強告訴記者,在臺風來臨之前,運維人員會提前進行遠程臺風模擬測試和機組電源切換至備用電源等一系列準備工作,以做好迎戰臺風的充分準備。為確保機組能夠順利度過臺風,臺風經過過程中,運維人員還會利用北斗通信技術,從陸地的控制中心發出信號,智能地調整運行模式,調整16兆瓦海上風機的供電方式和機組偏航角度,既規避臺風過程中可能對機組造成的風險,又能源源不斷地將風能轉化為清潔電能。(記者 何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