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潮州-潮州新聞今日視線
出臺全國地級市第一部地方工藝美術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潮州市工藝美術保護與促進條例》,率先在全省實現行政復議容缺受理工作制度化,建立全省首個綜合行政執法培訓基地,創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廣東品牌“茶文化六步調解法”,經驗做法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專訪播出,引發社會反響……近年來,法治潮州建設工作在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群眾的關心和支持下,不斷取得新成績。
近期,全省正在開展2023年度法治廣東建設考評社會滿意度評議工作,將通過電話隨訪、現場詢問、問卷調查等方式,隨機聽取市民朋友對潮州法治建設的評價。對此,潮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發出倡議,希望全體市民朋友們抽出寶貴的時間支持配合,給予滿意評價和肯定答復,為潮州點贊,為潮州加油!
2023年法治潮州建設“成績單”
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市持續加強
潮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嚴格履行黨委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潮州建設列入市委十五屆五次、六次全會內容,作為重點任務。定期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研究法治建設工作。審議通過《潮州市法治建設“述、評、督、考、責”聯動機制先行試點工作方案》、試點工作協調機制和“述、評、督、考、責”5個配套制度,持續深化先行試點工作。印發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分工方案、提升鎮(街道)法治建設規范化水平的實施方案,多層次多領域夯實法治建設基礎。全面落實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協作配合機制,創新建立法治督察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機制,建立健全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機制。印發法治督察年度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法治潮州建設推進落實情況全面督察、重點領域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情況專項監督等法治督察4項活動,有效發揮督察考評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
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施“服務實體經濟 律企攜手同行”活動,制定《關于推動律師加強生產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為潮州制造業當家增勢賦能。出臺《潮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工作任務量化清單(2023年版)》,召開潮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出臺《關于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易成本的指導意見》,著力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易成本。擬出臺《潮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潮州市文化旅游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以法治護航潮州建設。
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潮州切實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要事項和重要情況均由潮州市委常委會會議集體研究解決。嚴格執行在立法各環節把好合憲關工作機制和憲法相關規定直接實施工作機制,制定出臺法規均符合憲法規定、憲法精神。建立立法咨詢專家庫,增設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聯系點、聘請市人大常委會第三批立法咨詢員和專項法規立法咨詢員,完善專家咨詢意見常態化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潮州市古茶樹保護條例》填補全省古茶樹保護地方立法空白。出臺《潮州市民宿管理辦法》《潮州市古城區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潮州市農貿市場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法治領域新期盼。出臺《潮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制定出臺市政府及市級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55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率、及時率、規范率均為100%。在市政府網站開設規范性文件專欄,落實各單位動態管理,實時更新現行有效規范性文件。
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潮州全力配合中央依法治國辦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回頭看”,組織開展法治政府特色品牌創建活動和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申報工作。修訂《潮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開展行政執法規范提升年活動,第二批94項縣級行政執法權下放鎮街,打造全市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首批試點。開展“兩違”執法領域行政執法專項監督和行政執法不規范專項整治行動,出臺《潮州市行政執法評議辦法》《潮州市行政執法監督員管理辦法》,開展案卷評查。依托廣東省潮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培訓基地,舉辦培訓班5期,培訓執法人員超1500人次。開展“行政復議質量提升年”活動,在全省率先出臺《潮州市行政復議案件容缺受理辦法(試行)》,建立府院聯動工作新機制。
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全面實施潮州市“八五”普法規劃,組織開展“八五”普法規劃中期評估工作,開展第三個“民法典宣傳月”、第六個“憲法宣傳周”“文化越千年、法治潤潮州”等法治專場系列活動。累計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9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43個,“法律明白人”入冊5892人,覆蓋率達100%。全市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共配置法律服務資源4萬余人次,為來訪來電群眾提供咨詢1.2萬余人次,為人民群眾辦理法律服務事項超5300件,實現零投訴,群眾滿意度達100%。全年辦理公證案件3449件、司法鑒定案件1161件、法律援助案件4358宗,潮州市2023年度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獲全省第2名。大力構建“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全面推廣應用“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持續打造廣東調解品牌“茶文化六步調解法”,推動“楓橋經驗”創新發展。
【整理】南方+記者 陳柔燕
【作者】 陳柔燕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