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西藏旅游文化發展的“3D思維”
中新社拉薩10月7日電 題:西藏旅游文化發展的“3D思維”
中新社記者 唐朝楊
底座、蓮花、右手觸地印、左手禪定印……耗時4小時,一尊身色潔白、儀態端莊的釋迦牟尼像最終成型。
這是長期從事西藏文化藝術傳播的醍醐藝術平臺近期推出的又一創新之作——在西藏首次嘗試掃描、打印藏傳佛像。
“3D打印近年來風靡世界,內地漢傳佛教已有部分機構運用該技術掃描、復制文物,但此前尚未被引入西藏。”醍醐藝術聯合創始人方堃介紹,他們以一尊經典藏傳比例鎏金銅佛像為藍本,建立了首個藏傳佛像數字模型,并邀請了多位藝術家把關,確定了模型完全符合藏傳佛像制作的度量經規范,“比手工打造的要精準得多。”
在此前舉行的第二屆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上,西藏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開發團隊也展示了一項以3D技術為核心的研發成果——虛擬三維數字博物館。
“虛擬三維數字博物館既可以采用3D打印的方式還原、修復、復制文物,也可以將真實的歷史文化博物館轉化成高仿真的虛擬環境,供游客參觀體驗。”西藏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聰華期望,該項技術能在文物保護法和旅游文化發展之間探索出互不矛盾的新途徑。
“無論是文化產品開發,還是文物保護,3D打印技術在西藏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正如方堃所說,小到印有藏地風格圖案的3D打印水杯、手機殼、鼠標墊,大到佛像、文物復制品,3D打印技術正在西藏的旅游文化發展中煥發生機。
不過,在方堃看來,3D打印技術在西藏的興起更多應該看到的是西藏文化產業在創新上的嘗試,“西藏不光有精美的手工藝品,人們應該對西藏的文化產業抱有更多的期待。”
從本屆藏博會來看,創新正在為西藏旅游文化發展開辟新的路子,醍醐藝術全力打造著自己的“互聯網+”平臺、傳統藏裝以新派藏裝的形式走上T臺、歷史悠久的藏香廠商推出了價格不菲的香水品牌、藏族音樂APP“天籟之音”廣受年輕人的追捧……
西藏官方的發展思路也在轉變,高層設計要“打造西藏旅游立體升級版”,加快發展高端旅游項目,加速打造世界旅游重要目的地。
本屆藏博會就首次邀請來百余名國外旅行商參會,“進一步敞開旅游大門”的決心彰顯。
而國外旅行商們對開展赴藏游項目也是一致看好,來自印度的旅行商卡普爾首次入藏,他認為西藏文化與印度文化有許多相似性,“印度香客來到西藏,印度旅行商前來西藏洽談合作等,就是向世界發出一個積極的信息,未來可與西藏合作的旅游項目將會更多更廣。”
澳大利亞旅行商克里斯提之前已累計組織300余人次澳洲人赴藏旅游,她表示,作為旅行商,很看好這片世界級旅游圣地,之后不管是旅游線路還是游客規模,都有進一步增多的意向。
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在藏博會上表示,西藏將以亞東、吉隆、普蘭、樟木等口岸為節點,繼續加快打造國際精品旅游文化線路,并形成延伸南亞的國際黃金旅游大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