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15年,一家人吃上了團圓飯。10月19日上午,經過長途跋涉,22歲的羅宋(化名)從廣東揭陽抵達四川資陽。見到闊別15年的爺爺奶奶時,羅宋沒有一絲笑容,三人像陌生的路人站在一起。19日下午,終于見到自己的親生父親,他仍態度冷淡。“父親,當年你為什么把我送人?”站在父親面前的羅宋說,15年來,他想親耳聽聽父親的回答。
7歲時,羅宋與父親在廣東中山生活,卻被父親送人。15年來,羅宋一直記得四川資陽老家的地名,記得父親的姓名。憑借這些支離破碎的記憶,在資陽雁江警方及寶貝回家網志愿者的幫助下,他找到了親生父母,也解開了在心中15年的謎團。兒時記憶
爺爺帶他趕集的地名還在
他記得老家的房子墻壁是石板砌的、屋頂蓋著小青瓦,門前有一棵核桃樹和一棵柑橘樹。羅宋的老家在資陽市雁江區新場鄉一個山村,父母常年在外地務工,只有每年春節才回家一次。羅宋和弟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一直到5歲左右。
大約四五歲時,羅宋和弟弟在家門口燒竹葉。因為口渴,他叫弟弟回家端水給他喝,弟弟不去,不懂事的他用腳將弟弟的手踩斷了。父親羅明(化名)便將他接到廣東中山一起生活。
“他每天不務正業。”到中山以后,羅宋見到父親老是睡懶覺,經常不回家,還曠工,“買不起鹽,叫我去鄰居家借鹽。”更讓羅宋沒想到的是,在他7歲時,父親竟通過工友將他送了人。此后他被帶到江西贛州,與養父母生活至今。“那個工友就是我養母弟弟的兒子。”
在贛州,羅宋始終記得自己的老家離成都不遠,爺爺奶奶經常帶他到附近有一個叫丹山的地方趕集。他還記得自己的名字和父親的姓名,家里還有一個小他一歲多的弟弟。家門口有核桃樹和橘子樹,老家的房子墻壁是石板砌的、屋頂蓋著小青瓦,離家不遠處還有一條小河。
“很多小孩被拐賣了,父母都想方設法要找回。”羅宋說,他想不通,為什么他的父親要將他送人。網上尋親
從網絡地圖上查出老家
他一直想找到親生父母和弟弟。雖然羅宋怨恨父親,但他還是很想媽媽和弟弟。“前些年,我沒有經濟條件,更多地考慮了養父母的感受,畢竟他們撫養了我十多年。”羅宋說,他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尋親。
直到今年9月,想回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找到當年的中間人,也就是羅宋養母的侄兒,“他說我親生父親已經死了,但我還是想回來問個究竟。”9月18日,羅宋在寶貝回家網登記了尋親信息,描述了兒時記憶中成都附近的一個叫丹山的地方。
幾天前,他在廣東揭陽網吧上網時,在地圖上搜索時,發現了成都附近的資陽就有一個丹山鎮。羅宋馬上坐車,在福建和重慶兩次轉車后,來到了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
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分局刑警大隊打拐民警黃榮成介紹,10月14日,接到寶貝回家網志愿者提供的羅宋的基本情況后,立即著手幫助羅宋尋親。于19日在丹山鎮相鄰的新場鄉找到了羅宋的親生父親。母子相見
母親當年曾找過他
7歲那年,母親和父親鬧離婚,父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將他送人的。10月19日上午11時許,羅宋在民警及寶貝回家網志愿者的陪同下,回到資陽市雁江區新場鄉時,只有爺爺和奶奶在家。
羅宋見到爺爺奶奶像見到一對陌生人,沒有親人重逢的喜悅。羅宋的奶奶撥通了他母親的電話。電話那頭,遠在廣東的母親陳紅(化名)激動地哭個不停,當即表示馬上坐飛機回來。
“房子還是老樣子,墻是石板的,屋頂蓋的小青瓦,核桃樹和柑橘樹還在。”站在闊別15年的老房子前,羅宋得知最大的變化是原本一家三代生活于此,而今卻只留下爺爺和奶奶。父母后來又有了一個女兒,隨后離婚,各自組建新的家庭。如今父母在外地打工,從未謀面的妹妹已上初中。
羅宋的爺爺說,當年羅宋被送人后,他跟羅明生氣了一兩年。
19日晚10時許,羅宋的母親陳紅從廣東中山回到前夫家,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兒子。
陳紅回憶說,兒子7歲那年,因為羅明的問題,她和羅明鬧離婚。那年,她到東莞去做水果生意,便將兒子羅宋留給羅明帶著。“當時,我告訴兒子,我生意如果做不成就回來,做成了就去接他。”陳紅沒想到的是,大約在2000年7月份,她返回中山時,卻發現兒子不見了。找到羅明后,才得知兒子已經被送人。陳紅逼著羅明給了她一個地址,陳紅按地址找過去時,卻得知養父母家已搬家了,后來線索就斷了。一家團聚
原諒父親仍需要時間
父親解釋揭開了羅宋心中的謎團:當年父親之所以將兒子送人,是因為家里太窮,養父母那邊生活條件更好。19日16時許,羅宋的父親羅明回到老家的村委會,還帶回了羅宋的弟弟。面對父親,羅宋并未正眼直視父親,而是低下頭,對父親不理不睬。民警、志愿者及鄰居和羅宋交流時,他談得最多的還是責怪父親當年將他送人,為何不要他。
面對兒子的質問,羅明向兒子道歉。他解釋稱,當年之所以將兒子送人,是因為家里太窮,養父母那邊生活條件更好。
“這次我回來后,他還是不肯原諒他親生父親。我就給他說,不管咋樣,父親給了他生命,一個人要懂得感恩。”陳紅說,同時,她也讓兒子要好好贍養養父母,畢竟養父母養育了他10多年。
20日,羅明告訴記者,當年因為家里窮,在一次和工友喝酒時,工友說他一個親戚想收養個兒子。“得知對方條件比我們好,我才答應送人的,我也是希望他過得更好。”羅明也坦言這些年沒去找過兒子,他解釋稱是因為當年記下的地址丟了,只知道江西贛州,工友又聯系不上了。“我經常夢見他,還是想過今后去找他。”
經過母親等人近一天的勸說,羅宋對父親的態度才有所緩和,和親人交談時臉上才逐漸露出些許笑容。羅宋說,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他也會慢慢想開,但要原諒父親仍需要時間。
20日中午,一家人在老家吃了團圓飯后,羅宋便隨母親前往母親的老家走親戚。他將回到廣東繼續上班,兩個家庭他該承擔的責任他都會承擔,尤其是養父母。
此次尋親,羅宋是瞞著養父母的。直到確認后,他才電話告訴了養父母。“我希望他們理解,但我不會離開他們,他們畢竟養育了我,我不會不管他們的。” 劉云濤唐一密
華西都市報記者田雪皎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