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藍圖如何擘畫 李克強五天四提改革現端倪
題:“十三五”藍圖如何擘畫 李克強五天四提改革現端倪
記者郭金超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26日召開,其一項重要議程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依照慣例,隨后中國國務院將根據建議完善形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決議草案,并報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最終形成規劃。
這是一份事關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規劃,也是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的第一份規劃,本屆政府極為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專門部署規劃編制,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并強調規劃要“落到地上”。
中國如何實現第一個百年夢想,“十三五”藍圖應怎樣擘畫?從李克強近5天來4次密集公開強調改革中或可窺出端倪。
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強在北京出席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見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在中央黨校作經濟形勢報告時,密集談及改革。觀察家指出,這足見改革在時下中國所被寄予的希望,中國未來五年藍圖勾畫中,改革料有濃墨重彩一筆。
有學者注意到,李克強在上述幾個場合談到改革時,所涉及領域很廣。在雙創周上,他說,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結構性改革激發全社會創造力,打造發展新引擎;會見鮑爾森時,他談到金融和資本市場改革;本周國務院常務會的4項議題,涉及財稅、戶籍、金融三大領域的改革;在中央黨校作經濟形勢報告時,李克強則強調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把財稅、金融、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
上述學者據此認為,改革仍將是規劃的一條主線,“十三五”時期中國將繼續深化并持續推進全方位改革,以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兩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路徑圖。“十三五”時期仍首先要解決全面落實深化改革藍圖,落實改革是規劃的重要問題。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指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越來越高。改革的深刻性和復雜性,注定每改一步都很困難,改革還需要韌性。
改革是創新基礎,創新是改革保證,改革和創新如同一對“孿生子”。作為結構性改革重要內容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直被李克強視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催生經濟新動能的利器。
在頻頻提及改革的同時,李克強近日還力挺雙創。除出席雙創活動周親自為創新創業“站臺”外,他還在國務院常務會上確定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決定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等政策,為雙創“添薪加柴”。有媒體評論,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改革“干貨”,企業、創業者再獲政策“大禮包”。
這一舉動被認為富含深意。“中國能否較好地處理迫切的創新問題將有助于決定它今后十年的經濟道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近日的一項新報告說,隨著勞動力和資本這些傳統生產因素帶來的增長不斷放緩,創新將決定中國是否能在今后十年維持經濟增長。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鄢一龍也對媒體表示,總體而言,“十三五”規劃將高度強調創新,包括商業業態的創新、產業的創新、制度的創新等,核心是要解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幾十年之后,原來所依靠的勞動力、資源等增長動力減弱,如何塑造新動力的問題。
薛瀾認為,新常態下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十三五規劃可能更強調創新驅動發展,改革激勵機制,同時要把頂層設計和地方差異性相結合,在改革中才能形成各種制度創新,最終完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轉型。
薛瀾還指出,五年規劃不會也無法事無巨細涉及每一行業,但相比過去,強調創新轉型升級和調整經濟結構的思路將貫穿其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