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國外地鐵不安檢 國內地鐵安檢有必要嗎?
專業人士一直強調,地鐵安檢設備的原理和醫用的X光機無異,但劑量遠小于后者,完全處于安全范圍。但不管怎么樣,既然是輻射類設備,理應遵循“能不用則不用”的原則。
國內主要城市中,除了廣州,幾乎都已將地鐵安檢變成常態。這個做法給地鐵乘客制造了莫大的麻煩。有人批評其查物不查人,安檢流于形式,除了添堵沒有什么意義;有人指出,安檢設備與X光機無異,雖然可控,但仍存在一定的輻射風險;有人質疑安檢成本高昂,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地鐵安檢有用嗎?
地鐵全面安檢,始自大型盛會。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和亞運會,2011年的大運會,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地鐵開始了全面的進站安檢。很多人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鐵,對這種原本只在機場、火車站才使用的安檢設備表現出了各種抵觸情緒。
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空間,地鐵與飛機、火車有一定相似性,比較容易成為突發事件的發生地,倫敦、莫斯科、首爾的地鐵均發生過不同程度的爆炸事件。正因為如此,不唯中國,世界各國對地鐵的安防工作都很重視。
尤其是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國都加強了城市軌道交通安檢水平,以及相關地鐵安檢立法。比如,2009年,俄羅斯總統簽署了預防鐵路恐怖襲擊綜合治理方案,重點完善鐵路系統反恐措施;為使維護地鐵安全有法可依,莫斯科出臺了地方性法規———《破壞莫斯科地鐵使用規則責任法》。國內城市立法則有《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
但其地鐵系統卻沒有建立像中國城市那樣的安檢流程。
不過,地鐵安防不等于安檢,國外大城市很少有中國城市這樣的安檢流程。例如,紐約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民族最多元的城市之一,各色人等匯聚,三教九流混雜,街頭警察林立、警車呼嘯,整個城市的安防意識十分明顯,
也不僅僅在紐約,美國的其它城市,如華盛頓、芝加哥、洛杉磯等重要城市的地鐵和風景名勝,也很少看到安檢。
城市學者雪珥在他的紐約游記里這樣提到,不唯地鐵,紐約很多公共場所,也都沒有安檢。除了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洛克菲勒中心、911遺址幾個場所之外,紐約其他的旅游名勝似乎都沒有安檢。城際列車也是如此,火車站和火車車廂內,幾乎看不到安檢機器,也沒有人要求開包檢查。
為什么國外地鐵不安檢?
國外城市之所以沒有建立起中國那種安檢流程,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成本因素。
有人曾為深圳地鐵安檢成本算過一次賬。截至2015年5月,深圳共有五條地鐵線路運營,共有131座車站,286臺X線行李安檢機,它們來自三個廠家,最便宜的是30萬元,286臺機器總價值約1.2億元。這是設備成本,但不包括維修維護成本。
其次是人力成本,286臺設備,平均估算每臺配備3個安檢人員,安檢人員實行兩班倒,大約需要聘用2000名安檢人員。安檢人員的工資在3000+。每月投入的人力成本資金至少是286×3×2×3000=5148000,一年的人力成本超過六千萬元。
再次是社會成本,按目前深圳地鐵的日均客流量300萬人次算,每次安檢大約占用半分鐘時間,總共約150萬分鐘,相當于3125個工作日。按照深圳最新最低工資標準2030元/月算,每月的時間成本為6343750元,每年7612.5萬元。
如果把深圳換成紐約,這些成本還要翻倍,紐約官方公布的地鐵站數量是468個,接近深圳的4倍,安檢人員需要三班倒(紐約地鐵24小時運營),需要聘用的安檢人員超過萬名,再考慮到美國勞工成本遠高于中國,這個人力成本可能是深圳地鐵的數十倍。這對一貫“摳門”的美國納稅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當然,成本只是美國地鐵不安檢的一個原因,第二個重要的原因是可行性。與機場相比,地鐵的客流量與前者不在一個量級上,北京或者紐約地鐵一天的客流量可能相當于一個飛機場一年的客流量,如此巨大和密集的乘客量,地鐵進站安檢幾乎沒有辦法做到像機場那樣認真仔細,往往只能妥協為“查物不查人”。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時,中國城市的地鐵安檢幾近流于形式,絲毫無助于降低危險事故的發生概率, 反而可能會因為所謂“安檢”的存在,而助長了依賴與麻痹心理。
第三個重要的原因是安全隱患,很多專業人士一直強調,地鐵安檢設備的原理和醫用的X光機無異,但劑量遠小于后者,完全處于安全范圍。但不管怎么樣,既是輻射類設備,理應遵循“能不用則不用”的原則。更何況,國內城市的地鐵安檢設備往往沒有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一直屬于無證上崗狀態,至少在安全監管上是不嚴謹的。
開始容易結束難
地鐵安檢既然做不到像機場那樣認真負責,還要花費大量的成本,且存在一定的輻射隱患,不如用別的方法代替,這大概是美國人的想法。城市學者雪珥在他的紐約游記里這樣提到,美國地鐵不安檢,并不等于美國人對安全問題有絲毫松懈,街道上的警察隨處可見,地鐵站、火車站和車廂內,都會不斷廣播或者張貼布告,要求乘客發現任何可疑物品立即報警。紐約等大城市的公共監控系統,據說能探測出行人包裹中的危險品。在其寬松的外表下,或許有不少雙眼睛,正通過遍布各個角落的攝像頭和探測儀,警惕地觀察著一切。
公共安全實在太重要,國內城市在沒有找出更好的替代辦法之前,不應該有所松懈,安檢這個笨辦法還得繼續使用,有了開始就不易結束。這其實是一種“騎虎難下”的尷尬。
其中的具體奧妙,可能涉及到他們的安保機密,但美國人基本做到了不靠安檢也能保證地鐵的安全。這其中既有政府的智慧,更有對民眾權利的尊重,盡可能地不因為公共安全的需要而給民眾制造麻煩。當然,